辽阳县三高中07运动会:反讽武侠大师——白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1:23:03

2011年3月28日,宫以仁先生在山西长治逝世,终年81岁。宫以仁是北派武侠大师宫白羽之子,年轻时就供职于新华社,曾亲历开国大典,对毛主席、周总理深有感情。1958年因受右派总编牵连而下放,后来在长治党校工作,曾为经济学副教授。晚年往来于长治、天津等地,以极大精力整理白羽遗作,对新时期的通俗文学研究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本人在通俗文学研究方面,得到宫以仁先生很大帮助。本学期在北大为本科生讲授“现代文学史”课程,日前恰好讲到武侠小说,今日特贴《反讽武侠大师——白羽》一文,以此纪念宫以仁先生。本文分上中下三篇,连载于《文史参考》2010年15期至17期。

 

反讽武侠大师——白羽(上)

 

 

旧派武侠小说十大家——向赵顾姚文,李宫郑王朱,要论他们的独特风格与贡献,本人有一个“天地格”的独门概括。前五家中,平江不肖生向恺然是开天辟地的,赵焕亭是翻天覆地的,顾明道是欢天喜地的,姚民哀是谈天说地的,文公直是顶天立地的。后五家中,还珠楼主李寿民是上天入地的,郑证因是惊天动地的,王度庐是恨天怨地的,朱贞木是改天换地的——都是有天有地,唯独宫竹心白羽没有天,只有地——他是脚踏实地的。

白羽的武侠小说虽也是章回体,但人物和结构都已是新文学式的。他所写的人物,没有神不神人不人的所谓剑仙奇侠,也没有飞檐走壁杀富济贫的夜行人,更没有为什么忠臣保镖的“义士”,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与一般人不同者,仅仅是有一身武艺而已。反英雄化、反理想化,甚至反武侠本身,是白羽创作精神的核心。他十分“狠心”地直面现实,笔下的侠客世故、懦弱、迂腐、倒霉……威震武林的大侠,一遇官府便做小伏低;沽名谦让的高手,被小辈偷袭击毙;比武招亲的英雄,只招来地痞流氓的轻薄欺辱。白羽“取径于《魔侠传》,对所谓侠客轻轻加上一点反嘲。”他冷峻地刻划出一个世态炎凉、人心险恶、坏人当道、好人受罪、想救人者反被所救者伤害的现实社会。

白羽的作品每每令人联想到鲁迅。他在自传《话柄》中承认:“鲁迅先生所给予我的影响很大,尤其是他的文艺论。”鲁迅曾为白羽的处女作《厘捐局》改动两个字,将“可怜这个老人,两手空空的回去了”一句中的“可怜”改为“只是”,这样一改,便隐去了叙事评判,成为不动声色的冷观。鲁迅还对白羽讲,自认为最满意的小说是《孔乙己》,“这一篇还平心静气些”。白羽的小说,正是充满了鲁迅式的外冷内热的“死火”风格。

那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反讽武侠”大师的生平。

白羽(1899—1966),原名宫竹心,学名万选。笔名宫幼霞、宫槑、杏呆、耍骨头斋主等,“白羽”为写武侠小说所用名,后人们冠以姓,有时叫他“宫白羽”。祖籍山东东阿。生于天津马厂,父为北洋军官,曾随父移驻东北。19岁丧父后陷入困顿,做过小贩、编辑、教师、书记、税吏、邮差等。自幼喜欢文学,受五四新文学影响亦深,曾与鲁迅、周作人兄弟通信来往,多承教诲。在投稿生涯中被《世界日报》张恨水赏识,1927年在《世界日报》连载武侠处女作《青衫豪侠》。1937年开始研究金文、甲骨文。1938年以《十二金钱镖》成名,同年创办正华学校,1939年创办正华学校出版部,四十年代创作了大量武侠小说。1949年以通俗文学作家、天津代表身份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50年代任天津人民出版社特约编辑、天津作协常委、天津文联委员等职,继续其甲金文研究。后经有关部门批准,为海外报刊撰写武侠小说。1966年3月1日因肺疾逝世。重要作品还有《偷拳》、《联镖记》、《武林争雄记》、《摩云手》、《血涤寒光剑》、《大泽龙蛇传》和自传《话柄》等。

白羽对现代武侠小说的影响之大,是可以跟还珠楼主分庭抗礼的。新派武侠大师陈文统为什么取名“梁羽生”?其含义就是要做“白羽的学生”。我们先讲一个“武林”的来历。今天常说的“武林”一词,本来是指杭州城西的灵隐山,后来就用作杭州的代称。元代周密的《武林旧事》,明代高攀龙的《武林游记》,写的都是杭州的风貌掌故,跟武侠没关系。另外安徽贵池古代也曾经叫做“武林”。 以前的史书也好,小说也好,都只有“江湖”、“绿林”,或者是“侠义中人”,但是没有“武林”这个词。把所有跟武术有关的人生存活动的空间,概括成一个词——武林,目前所知是从白羽开始的。“武林”包括了好人坏人,黑道白道,官府江湖,成了武侠小说的头等关键词。这跟赵焕亭发明了“武功”一词一样,是白羽对武侠小说的重大贡献。有些古代历史题材的影视,人物动不动就说出“武林”一词,显然是错误的。除非是武侠作品,可以另当别论。网络上就出现过一部武侠小说叫做《武林旧事》,作者可能不知道武林这个词的来龙去脉,更不知道有一部同名的古代名著吧。

白羽首创“武林”一词,通称黑白两道的武术界。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在于,它跳出了“绿林”一词的政治性。“绿林”总是跟“好汉”或者“农民起义”相关联,而“武林”从武学的角度为武侠小说这一类型划分出一片独家领地。

 

反讽武侠大师——白羽(中)

 

白羽之作,被天津学者张赣生称为“社会武侠小说”,被台湾学者叶洪生称为“社会反讽派”。白羽笔下的侠客皆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武林中人:镖客、武师、贼党、帮众。他们没有救国之志,也没有窃国之心,怀抱的只是“各凭本事吃饭”的职业心态。“武侠不能救国”的思想一方面来自新文学的批判,另一方面更来自现实生活的启迪。

《偷拳》中太极陈老宗师的最大心愿就是嘱咐主人公杨露蝉:“你如果能到北方创业,在北京城天子脚下,把咱们太极门的拳技树立起来,使它在武林中,能与别派并驾争光,那么样更好。那就算你报答我了,你千万不要挟技自秘。”

这也无非就是一种光大学术的“老专家思想”,它实实在在,质朴无华。而白羽就在这质朴无华的故事中寄予了遥深的人生慨叹。《偷拳》主人公杨露蝉一心学武,不料太极陈闭门不纳,反受其辱。杨露蝉立志再访名师,却接二连三受骗上当,历尽江湖险恶。一部偷拳史,写出了一个少年的人生坎坷史。一个人要想得到点真才实学,何其艰辛!没有侠客来主动帮你,你对别人行侠施义,则不是被骗,就是受嘲。幸好杨露蝉的遭遇终于打动了太极陈,倘若白羽连这点慈心也不肯发,那杨露蝉无疑要成为武林中的骆驼祥子了。

白羽去除侠义的理想色彩,并非意在否定侠义,而是意在通过侠义的种种局限和不彰来沉痛地反思社会。《十二金钱镖》中有一个抑强扶弱反被弱者所骂的例子,《武林争雄记》中有大场主不怕结伙的胡匪反怕窃马的小贼,“丢得起马,丢不起脸面”的例子,《联镖记》中有胜者给败者留脸面反被败者猛击致死的例子,这些反讽深刻地说明,一个理想的江湖世界是不存在的,建立在传统道德基础上的侠义规范在现代社会的风雨飘摇中正一天天崩毁。这份沉痛很像老舍《断魂枪》中的沙子龙,沙子龙夜深人静独练起“五虎断魂枪”,口中念着“不传,不传”。那“不传”但仍在的,仿佛就是白羽所理解的“侠义”。

白羽还发明了很多“纸上武功”。金庸梁羽生古龙等人,都承认自己从白羽那里学到了很多“功夫”。手上功夫外,白羽发明了很多轻功。如“登萍渡水”、“踏雪无痕”、“一鹤冲天”、“燕子钻云”、“燕子穿云纵”、“燕子三抄水”、“蜻蜒三点水”、“移形换位”等。

兵器方面,除传统的十八般长短兵刃外,白羽发明了三棱透骨锥、子母鸳鸯钺、金丝藤蛇棒、青钢日月轮、娥眉刺、梅花夺、混元牌、铁烟袋等。

暗器方面,白羽发明了铁莲子、铁菩提、透骨钉、蛇焰箭、毒蒺藜、五毒神砂、子母神梭及赫赫有名的“十二金钱镖”。

我们看看白羽《武林争雄记》中演练十二金钱镖的一小段:

 

俞振纲倏又换式“跨虎登山”,右手甩腕发镖,这一次却一发双钱。跟着往右一个收势,反手捻镖,左手下穿右腕底,唰地又连打出两镖。这时候,左右掌心尚还各扣着一枚钱镖。却从右往左一换,换成太极拳“野马分鬃”、“玉女穿梭”两式,把双掌的镖一攒力,唰的齐打出去。镖挡上“口当口当”的连响了最后的两响,俞振纲早已收招还式,又回为太极拳“揽雀尾”的原样。撤步回身,到筵前一躬到地,道:“弟子献丑,师长指教!”

 

把转瞬之间发生的一连串动作分解得有板有眼。这种叙述时间大于故事时间的修辞手段以后成了武侠小说引人入胜、大显神通的基本功。

白羽的武打描写讲究武戏文唱,这后来成为新派武侠不可或缺的描写手段。如《联镖记》中的一段:

这“请”字才出口,倏然亮了个“举火烧天”的架式。少年壮士也道得一个“请”字,却往前进步欺身,踏中宫,走洪门,突前直进。但见他剑到人到,身临切近,够上部位,立刻掐剑诀,左手往外一展,右手剑“拨草寻蛇”,向林镖头下盘便斩。林廷扬身躯矫健,倏地闪开,接招相还。右手握利剑,左手托右腕,剑走轻灵,“白蛇吐信”,照少年小腹便刺。少年急闪,林廷扬早早将剑锋撤回,刷的一翻手腕,剑尘一摆,复奔少年左股砍来。这少年壮士双足一顿,斜蹿过去。林廷扬一个箭步,跟踪袭来,利剑横扫,“玉带缠腰”,斩向少年的中盘。少年“腕底翻云”,回身一剑;叮当一声,剑刃碰剑刃,激起火花来。少年喝道:“来得好!”……

 

这一段对打,仔细数来,不过才四个回合,却被作者如作一首绝句般,起承转合,写得极富视觉美和节奏感。当今的中国武术越来越具有舞蹈性和表演性,真不知是武术影响了武侠小说,还是武侠小说影响了武术。

 

反讽武侠大师——白羽(下)

 

白羽对武侠小说的提高是全方位的。人物塑造典型化,结构匀称,讲究布局、照应及视点控制,风景描绘优美含情,武打描写艺术化、视觉化,首创“武林”一词并发明大量武打术语,文字洗炼,人物对话逼真传神……这些都是白羽早年在新文学边缘摸索的成果,他成功地将五四新文学的技法与中国传统武侠小说进行了对接。叶洪生等学者谓之“中国的大仲马”,不为过誉。白羽志在新文学创作,“自以章回之体,实羞创作,武侠之作,更落下乘”,不料生活逼得他“落草为寇”,反而使武侠小说有幸获得了新文学一笔丰厚的馈赠。

  白羽的小说一方面是“脚踏实地”的,另一方面也是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的。他的作品往往渗透了一些中国古代哲学的理论,如白羽《偷拳》中太极陈为弟子们示范时所云:

 

我们太极拳以无极生太极,所以挺身而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迎面。脚下不踩“丁”字,也不踩“八”字,脚趾微向外展,脚踵略向内并。沈肩下垂,气纳丹田,舌尖微舐上颚,两手顺下,掌心向内,指尖下垂,指掌不许聚拢。此乃无极含一气,先天的本源,由无极而太极,由无形而有形,……

 

白羽因为自己并不会武术,担心光靠武打描写不能胜人一筹,所以他在小说中引入爱情元素,成为侠情结合的又一位名家。白羽凭借丰富的生活阅历、直面人生的新文学精神和精妙的语言艺术,将言情与武侠缝合得张弛有致、相得益彰。白羽笔下的言情不是英雄配美人的白日梦,而是严格遵循现实生活的。

例如《武林争雄记》中武师丁朝威之女丁云秀,心中对两位师兄早有定评,表面上却“载笑载言”,不露轩轾。二师兄袁振武钟情于她,只待出师掌门后便行媒聘。不料丁朝威传宗于三弟子俞剑平,袁振武才发现丁氏父女最欣赏的是师弟,遂一怒而去。后丁朝威又将女儿嫁与俞剑平。这里没有一点浪漫故事,皆是年青人普通的感情遭遇。丁云秀更喜欢三师兄的好脾气,但认为二师兄的“狠劲”将来也有成就。她一再劝父亲给二师兄留面子,平时也从无芥蒂于二师兄。这就是一个比较成熟,颇有心计的普通姑娘的形象。倘若父亲喜欢二师兄,严命她嫁给二师兄,她恐怕也会很现实地处理。俞剑平本是带艺投师的后起之秀,根本想不到会得继掌门又娶师妹,他当然只有死心塌地报答师恩,光大师门。袁振武既佩服丁秀云了解自己的性情,又恼恨理想的前途被毁。于是,一场武林风暴便埋下了种因。这是个“三角”结构,却没有什么“三角恋爱”。作者把“情”充分地生活化、还原化了。 

现实生活中本无那么多荡魄销魂的艺术式的爱情,而就从普普通通的男女婚恋纠葛中,也能激起人各种复杂的情感,生发出许多意外的事端。白羽就是这样在普通的情中去发现侠和考察侠。《联镖记》和《大泽龙蛇传》中的林剑华,娶得仇人之女后,便使复仇之事一再延宕,终令仇人得以寿终。此事与“侠义”颇有不合,但以生活常情度之,是很可理解的。白羽深深写出了侠情结合的复杂度。

白羽的小说,在情节构思方面也煞费苦心。《十二金钱镖》,写镖车被劫,只说匪首是位“豹头老人”,他来历不明,神出鬼没。直到第四十三章,俞剑平才知他绰号“飞豹子”,但仍不知底细。到第五十九章,才间接得知他是“关外马场场主袁承烈”,而这个名头俞剑平也是首次听说。直到第六十一章,方水落石出,袁承烈就是俞剑平三十年前的师兄,因师傅越次传宗而一怒出走,三十年后特来报仇雪耻。这便是侦探小说惯用的“控制信息”技巧,侦探一方和读者一直被蒙在鼓里,最后才揭开罪犯的真实面目。

《联镖记》与此类似,劫镖者究为何人,被劫者始终判断不清,最后认定是小白龙。读者知道的要多一些,主谋乃是邓飞蛇,但邓飞蛇与小白龙是何种关系,又成了新的悬念。《偷拳》布局亦称奇妙。杨露蝉从第五章离去后,作者就把他“忘了”,大写太极陈之事。读者或已猜到太极陈收容的哑丐就是杨露蝉,但又难以断定。直到第十七章杨露蝉才身份暴露。这时已经过了八年。于是又倒叙杨露蝉漂泊五载的江湖经历。这种布局既能紧紧抓住读者,也促使作者心思缜密,免出差池。我们看后来的新派武侠小说布局,基本上都学会“文似看山不喜平”了。

白羽和还珠楼主是中国武侠小说全面走向现代化的两位最大功臣,没有他们的卓然自立,就没有后来新派武侠的万紫千红。如果说四十年代武侠小说是“汉魏气象”,那么梁羽生、金庸、古龙的时代则是“盛唐风采”。

 

本期博客思考题:

 

1.  孔老师研究武侠小说,是认为武侠能够救国吗?

2.  “死火风格”是什么风格?

3.  为什么不会武术也能写出精彩的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