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夫通:埔前镇泥金村的朋友进来看一下 - 畅谈河源 - 河源论坛 - 河源九九论坛|河源新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4:09:37

[河源杂谈] 埔前镇泥金村的朋友进来看一下 [复制链接]

海鸟七号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海鸟七号 当前离线
UID
106611 
帖子
280 
精华
威望
81 点 
积分
5212 
金币
1101 个 
九九币
0 个 
好友
注册时间
2010-7-24 
最后登录
2011-5-20 
在线时间
437小时 
日志
相册
分享

初中一年级LV.11

初中一年级LV.11, 积分 52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8 积分
UID
106611 
帖子
280 
精华
威望
81 点 
积分
5212 
金币
1101 个 
九九币
0 个 
注册时间
2010-7-24 
最后登录
2011-5-20 
在线时间
437小时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21:0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pcb{margin-right:0} 本人来自福建龙海(就是下文中说的龙溪),无意中在网上看到说埔前镇泥金村是400年前从福建漳州迁居到此。而且说闽南话习惯至今仍未改!论坛里来自埔前镇泥金村的朋友可以加我QQ1520832695有时间我们可以多多交流。
以下就是我在网上看到的那篇文章
河源“闽南村”史话
  埔前镇泥金村人离开原住地福建400年闽南乡音仍未改,这一奇迹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能否续写
  
  在本村,他们讲闽南话;出了村,他们讲河源话、普通话、白话……
  这个村,就是源城区埔前镇的泥金村,毗邻市高新区。
  闽南话,在泥金村已流传400年。今天,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着一辆辆推土机、泥头车的驶来,这里的闽南话能否继续传承?
    
  400年前从福建漳州迁居埔前
  泥金村位于东江河畔,荔枝、龙眼甚多。整个村庄,仿佛置身于一个大果园之中,该村近500亩的舟坝果场,与园中园景区融为一体,形成
一道优美的景观。这里多数农民的房子前后,也种有果树,有的还围起来,成了小果园。
  走在泥金村,你很难发现这个村与埔前的其他村有什么不同。若他们开口说话,你就会发现,他们说话的口音与其他村的人完全不一样。
  泥金人说的是闽南话。
  泥金人的祖先难道来自闽南吗?
  泥金村有2900多人,共有4个自然村,分别是坝心、上围、天湖、茶湖,其中约九成村民姓黄。黄氏祖先源自何处?据1995年修编的《泥金
黄氏族谱》记载,泥金黄氏祖先生于福建省漳州龙溪县南州外30公里一个叫“金竹坪”的地方,后迁居至河源泥金。
  在大多数泥金人眼中,今年78岁的黄志梅老人是一部“活的村史”,当年他是修编《泥金黄氏族谱》的主要成员,1980年代前,他是埔前
公社的一名干部。他说,修族谱时,他们根据村里众多年纪比较大的老人的回忆和搜集到的资料推算,泥金黄氏祖先应是明末时期由漳州迁居
到河源的,至今有400年历史。
  至于为何选择泥金这个地方,黄志梅的说法是,泥金黄氏的祖公叫黄应杰,携同家人先迁至梅州、惠阳等地,后选择泥金开基。在黄应杰
眼中,泥金位于东江边,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块风水宝地。
  泥金黄氏现已传至第17代人,黄志梅属第11代人,在泥金村,他的辈份特别高。
  如今,泥金村还有不少上百年的龙眼树和荔枝树,长得枝繁叶茂。村里还保存有两栋三层高的豪华型百年老房子。一些泥金人根据这些现
象判断,泥金村黄氏祖祖辈辈在这里应该生活得不错。
    
  家家有本《黄太祖峭山公训子诗》
  泥金村的黄姓人家,家家有本《黄太祖峭山公训子诗》,巴掌大小,手抄本。《训子诗》里有23首诗,分“外八句”、“内八句”、“训
廿一子诗”。
  据黄志梅介绍,《训子诗》是1995年修族谱时整理出来的,后分发至泥金黄氏各家各户。
  “‘外八句’在黄氏后裔中流传最广。”黄志梅说。
  对于《训子诗》的来历,黄志梅根据前辈的记忆和收集到各地黄氏族谱资料记载,大致如下——
  黄氏的老祖公叫黄峭山,后人尊称“峭山公”,是福建邵武人,黄峭山有3位夫人,分别是上官氏、吴氏和郑氏,也就是黄氏后裔传说的“
黄氏祖先是一个老祖公,三个老祖婆。”黄峭山为了让儿子们自立自强、自图发展,分家前给21个儿子各赠诗一首,其中3位夫人各留1个儿子
在身边,其余18子各奔天下,创家立业。为了使散至各地的黄氏后人能够互认互助,黄峭山又留“外八句”、“内八句”诗,“外八句”给外
出的18个儿子,“内八句”给留在3位夫人身边的3个儿子。
  “据祖辈人说,黄氏后人若流落他乡遇到同姓人,能咏‘外八句’,就可获得钱物资助返乡;能咏‘内八句’,则可留宿。”黄志梅说。
  上网搜索,可以发现,黄志梅所说的黄峭山,是一个相当著名的人物,在千千万万的黄姓家族中,其知名度绝不亚于黄歇、黄香、黄庭坚
诸辈,真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黄氏始祖的“峭山公祠”现仍完整地保留于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坎头村上井,黄峭山及3位夫人墓地也座落于此,成为邵武市人民政府文物
保护单位。
  “骏马堂堂出异方,任从随处立纲常;深居外境犹吾境,久住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念祖宗香;惟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
儿总炽昌。”黄志梅说,这就是“外八句”,意即激励黄氏后人要外出大胆创业、扎根他乡又不忘祖宗,这也是他们的祖宗遗训。
  据传,黄峭山所处的年代为唐代,是“百善孝为先”的年代,“父母在,不远游”是当时的行为准则。而黄峭山却大胆让儿子们各奔异乡
,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激励黄氏后人创业八方,事业有大成者不计其数。
  “‘外八句’差点在泥金村失传了。”黄志梅说。
  1956年,当时的黄志梅还是名年轻人,是埔前公社的一名干部。这一年,他到珠海斗门县出差,晚上住招待所共一个房间的是一名福建人
。黄志梅与这名福建人拉家常,得知这人也姓黄,是一名工程师。让这名福建人感到惊奇的是,来自河源的黄志梅说话竟然跟他很相似。后来
这人问黄志梅知不知道“外八句”诗,黄志梅说不知道。
  “这人告诉我,黄氏后人都知道‘外八句’。”黄志梅回忆说。
  回到泥金村后,黄志梅就问村里的老人,村里的老人就给他背出来了“外八句”、“内八句”。原来那时能识字的人少,《训子诗》只能
以口相传,少有文字记载。
  “到1995年修编《泥金黄氏族谱》时,我们整理‘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即《黄太祖峭山公训子诗》,发给泥金村黄姓人家。”黄志梅说
,“现在泥金村的黄氏人,连小孩子都会背‘外八句’,以铭记祖训。”
  
  “大年初一吃斋”习俗沿袭至今
  大年初一,是中国人认为一年中最重要的曰子。然而在泥金村,黄姓人家早饭只能吃斋,意为可化解一年之“灾”。
  “以前是大年初一至初三吃斋,后来只在大年初一吃斋。”黄志梅说,“这个习俗随着时代的变化在慢慢改变,现在只在早上这餐吃斋。

  黄志梅还认为,泥金黄氏人除了说话与周边村不一样外,“大年初一吃斋”这一习俗与周边村的人也“有点不同”。
  “但总体来说,泥金黄氏人的生活习俗与埔前其他村大体差不多。”黄志梅说。
  黄石明也是泥金人,在泥金小学教书,当[被问到“泥金黄氏人的生活习俗与别的村有何不同”时,沉思片刻,说:“大体差不多。”
  400年来,泥金黄氏人在与当地人的交往过程中,许多有个性的东西慢慢同化了,或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了。“黄氏祖先不许后人学理发
、阉鸡之类的手艺活,不准同姓通婚,等等,但现在大家就不必遵守了。”黄志梅说。
  泥金村人给外村人的印象是一个字:蛮。
  在一些泥金村黄姓老人的记忆中,泥金人与东江对面的紫金县临江镇一邓姓家族发生过械斗,与周边村一陈姓家族也发生过械斗,都“大
获全胜”。那些人说“泥金人好蛮,不怕死”。
  黄志梅认为,这一现象说明,泥金黄氏人很团结,在那样的时代也必须团结。
  改革开放后,大批泥金人外出创业、打工,在外面成家立业。黄志梅说:“自解放后估计外出的泥金人共有1000人左右,其中有当大老板
的,也有不少厅局级干部。”
    
  与正宗闽南话尚有较大差别
  当然,最能体现泥金人特色的,还是他们的闽南话。
  泥金村的闽南话,被当地人称为“泥金土话”。
  1950年代土改时期,一外地工作队进驻泥金村,因听不懂泥金土话,好难开展工作。据黄志梅回忆,当时的工作队队长是河源县黄村人,
讲的是河源话,一些泥金人因对工作队不满,便用泥金土话骂他们。
※ 本文为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河源论坛”立场。如有侵权行为请申请删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