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神功:中国文明的起源与特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6:14:51
中国文明的起源与特点2011年02月12日13:26腾讯公益[微博]王恩涌我要评论(0) 字号:T|T

阅读提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印度、巴比伦、埃及、中国,惟有中国的文明没有出现断层而一直被继承了下来,这其中与地理环境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农作物的成功驯化是重要一环。印度、埃及、巴比伦由于其各自优越独特的地理环境而发展起文明,而最后均因受到外来游牧民族的冲击而消亡。中国在西周以后才受外来民族侵扰,这对于已发展了一千多年的中国文明影响有限。

今天我想讲讲中国文明的起源与特点。我之所以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是因为两件事情。一个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就经常在思考,为什么中国解放以后,不停的一个运动接着一个运动。因此,这促使我去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第二呢,我是学地理的,就想探索地理和中国文明的起源有什么关系。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出版关于文明的书籍很多,一般都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从世界来讲有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这只是东半球,另外还有西半球,美洲有三个古国:墨西哥、玛雅、印加。实际上从文明的起源来讲有七个国家,可是只有中国没有阻断,一直延续到现在。这是非常突出的。埃及的文明最早,距今有5000年,但是现在埃及的人根本不是当时的人,而是后来的阿拉伯人;留下来的文字——古代埃及的象形文,没有人认识;金字塔也没人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到18世纪,拿破仑带着军队远征到埃及,还带着大批科学家。士兵在挖战壕的时候,挖了一块石碑出来,上面有三种文字,谁也不认识,当时人们认为这可能是很重要的文物,后来就带回去了,请学者们来研究。其上面的文字都不一样,唯一可以认识的是希腊文,通过古希腊文字就可以解译出来上面的埃及象形文字。再把埃及墓葬里出土的象形文字拿出来,对比分析,人们才知道,埃及曾经有一个3000年历史(从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332年)的王国存在。后来又有人解译了巴比伦的楔形文字,知道除了埃及还有个巴比伦,也是在公元前3000年就形成了国家。印度的文明起源于印度河流域,古文字刻在图章上,虽然搜集了大量的图章,但是到现在这些文字还没有解译出来,因为没有可参考的东西,所以现在还不太清楚印度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的文明后来为什么没有了。只有中国的甲骨文从出现到现在大约有3300年,和现在的文字是一脉相承的,尽管没有完全解译出来,但仍使我们了解不少当时的情况。

这七个文明古国为什么会在这些地方出现?有个日本的学者曾提出“大河文明”的理论,他认为东方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建立在大河上。尼罗河上出现了埃及,两河流域出现了巴比伦,印度河出现了印度文明,黄河长江出现了华夏文明。可是一个叫汤因比的英国历史学家,他在《历史研究》中对这个观点提出质疑。他说,如果是大河上出现文明,那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与中国的长江环境相似,科罗拉多河与埃及的尼罗河环境相似,为什么没有出现文明?欧洲的多瑙河也和中国的黄河纬度差不多,为什么没有出现文明?拉丁美洲文明起源在高原上,而在相同的纬度非洲的高原上却没有出现文明。希腊的文明出现在海岛上,那亚洲的日本也是海岛,为什么也没有出现文明?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地理环境与文明起源关系不大。假如这个结论是对的话,那么研究地理学岂不是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我想文明起源与地理环境应该是有关系的,假设有关系,怎么来解释汤因比提出的反问呢?为什么这些文明古国会出现在这些地方?为什么它们出现以后,后来有六个又都消失了,而只有中国没有中断?怎么样说清楚这个关系?这些问题值得好好思考。

猿变成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劳动。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人为什么要劳动,目的是什么?劳动当时主要是为了两件事,一个是找吃的,其次是保护自己及其所在的小群体,这样才能生存下去。在人类早期,获取食物主要依靠狩猎,要吃肉的时候就去狩猎,运气好能打到大的动物,足够一家人吃上好几天,但是生肉无法长时间储存,当时的人还不会用盐腌,不懂煮熟了可以暂时搁置,更没有冰箱,在夏天生肉很快会腐烂。而农作物的出现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种子成熟后去收获,吃不完可以储存下来。于是产生了剩余的粮食,有些人因此可以不参加劳动,而专门从事手工业,这样就出现社会的分工。随之贵族出现了,军队出现了,城市、文字、国家也都随之出现了,社会开始多元化,文明也因此而诞生。

但是粮食有一个问题,不是所有草本植物都适合作为农作物。哪个地方会出现农业,关键在于这个地方有这种野生的可以转变为农作物的草本植物。到现在人们还是不能创造水稻或者小麦的基因,只能从野生的小麦中进行基因组合,得到耐旱或高产的品种。因此有了野生原始的草本植物,才可能发展出农业。现在来看看这七个文明古国所利用的农作物,埃及、巴比伦、印度都是小麦;中国北方是小米,南方是水稻;美洲是玉米。七个文明古国按农作物来分可以分为这三类。这三种作物的野生种是怎么变成农作物的呢?与畜牧不同,人狩猎动物除了使用些工具以外不需要什么其他的代价,长大了就去打,不需要专门去喂养。而农作物则需要种植和保护,需要把作物包围起来,防止其他的动物来踩踏和取食。小麦成熟了人会去收获,动物也会来取食,就像玉米熟了,狗熊就来掰着吃。(笑声)野生的小麦成熟以后自己就会脱落掉在地上,一粒粒去捡那多费劲,所以人们渐渐培育出成熟后不会自动脱粒的农作物,成熟以后收割回来进行脱粒,再脱皮,磨成粉,这样人才能吃。此外,培养出来的种子比野生的种子大,数量多,产量高。驯化野生植物就是要熟习它们的生长过程,要花很长的时间。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呢?美国的一个地理学家研究农作物演化,认为人类最先利用的是植物的营养体,而不是种子,也就是吃植物的根茎,像白薯、萝卜、土豆、山药等。这些都可以生吃,吃了一半就扔了,扔在土里的就会长出新的东西了,于是人类慢慢认识到可以用植物的一部分来种植,然后观察这根植物小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大的时候、成熟的时候是什么情况,这样人才有意识地去利用植物。因此,人只有经常停留在一个地方,才可以认识植物的特性。相反,狩猎动物则具有流动性,需要整天跟着它跑,一个地方狩猎时间长了之后动物减少,就要换一个地方。除了植物外,人类还有一种具有稳定性的食物,就是鱼。假如人住在一个合适的水域周围,鱼会自动来,这样人的活动范围就可以稳定下来,靠捕鱼,采集山药、白薯等植物的营养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