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捷pdf转换器激活码:简简单单改作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4:45:57
我批改学生的作文一贯很简单,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我不想因为自己的勤勉,做许多越俎代庖的事情。
我坚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契诃夫有句名言:“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的不好的地方的本领。”,“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红楼梦》就是曹雪芹这样一词一句斟酌出来的。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也前前后后改过7次。由此可见,“改”是多么的重要!要不然,怎会有“三句两年得,一吟泪双行”,“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这样的境界生成。然而,我想表达的是:“改”固然重要,但“改”的重任在于学生自己,而非教师。那么教师在整个批改的过程中究竟起什么作用?我的观点是:宏观把握!
一、把握作文批改的方向:弄清究竟什么是好作文
1974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举行作文竞赛。一位9岁的小男孩艾克尔写了一篇题为《孵蛋》的作文参赛,他写道:“星期天,我和几位小朋友到郊外去玩,捡到一个蛋。玛丽说是云雀蛋,彼得说是鸵鸟蛋,丹妮说是恐龙蛋……大家争论不休,我提议把蛋孵出来。一孵出来,啊呀呀,原来是个尼克松(现任总统)。”结果这篇作文被评为一等奖,授予个大大的奖杯。这篇作文之所以能够打动评委,就是因为它的真纯。小作者埃克尔“用我笔写我心”,不说假话,不说大话,不说空话,只写自己想说的话,充满了童趣和童真。还有一篇习作,题目叫《惩罚》,作文的开头写道:在我五岁那年,哥哥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聪明了!第一次,哥哥故意伸出胳膊让我咬,我刚咬,哥哥就大声喊妈妈,结果我受到了惩罚;第二次,哥哥叫我爬上书橱,我就抓住橱衬往书橱上爬,哥哥大声喊妈妈,结果我又受到了惩罚;第三次,哥哥问我厕所里的卷纸究竟有多长,我就拽着卷纸拼命地往前跑,哥哥再一次大声喊妈妈。然而这次,受到惩罚的不是我而是哥哥,因为妈妈终于发现原来都是哥哥出的主意。这两篇习作都写得很松弛,无论是写实,还是想象,都童趣盎然。究竟什么是好作文呢?原汁原味地写生活,透过童眼看世界,保持一份自由的想象和儿童的天真。少一些,再少一些成人的斧凿。
二、把握作文小组的分工:思考究竟怎样分工合理
学生“自改”作文,并不是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改自己的作文。我曾经做个一阶段的实验,把作文的批改分成“自改----互改----师改”三个阶段。实践下来,第一个环节“自改”的效果非常不好。原因是:学生一般找不出自己文中的问题,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约莫就是这个道理了。于是我把作文的批改顺序进行了调整,变成“互批----师阅----自改”,这样一来,学生的自我批改的质量明显提高。在这三个环节中,我一贯主张“两头重墨浓彩,中间轻描淡写”。其中,“互改”这个环节尤其重要,让学生当小老师来改学生的作文,这需要比写更高的水平。首先,学生要对本次习作要求了然于胸;其次,学生要能准确地诊断出文章的成败得失;再次,学生要会玩味词句,字斟句酌,感悟细节的优劣。这三方面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强化训练的结果。当然,教师的教是一个方面,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才更重要。所以,对于作文小组的分工是要细致考虑的,我通常把水平高的学生任命为作文组长,带着组员集体阅读批改,并执笔写下小组意见,最后给出得分建议。
三、把握典型引路的方针,明确究竟如何做好讲评
互批完的作业本收上来之后,我一般都是大而化之地看一看,看到精彩的词句用浪线画出来,看到打动自己的地方标上一个大大的五角星,如果对小组的批改没意见,就写:“同意小组批改意见”。如果有意见,面谈。简单吧!在简单的“师改”过程中,我的主要任务是迅速而准确地找出典型习作,然后进行有的放矢地讲评。“对比”,是我讲评时惯用的伎俩。比如讲评“给自己画像”一文时,我精选了两个片段。片段一《说俺》:在下姓徐,林则徐的徐,名琳鑫,派出所登记的,坐不更名,立不改姓。哎,实在不好意思,连俺爹俺娘都说俺长得很有创意,吸取了俺爹的胖和眯缝眼,吸取了俺娘的塌鼻子。值得欣慰的是俺的皮肤很白很白,像被漂白粉洗过一样。片段二《有个女孩叫左传》:姓名:和《左传》同名/性别:和老妈一样/星座:与丘比特同一个职业/格言:我努力,我无悔。/最喜欢的电影:同班同学上演的闹剧/最喜欢做的事:做一个无忧无虑的“书虫”……两个片段,两种叙事的风格,各有千秋,对学生自然各有启发。改的好不如讲的好,我一贯遵循的原则是:简简单单批改,实实在在讲评,少动手,多动口,解放学生也解放自己。
四、把握讲评之后的工作,明白究竟如何自我修改
当然,批改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是为了给学生看的。当经历了“互批”、“师阅”两个环节之后,作文本又回到各自手中。我对学生说:“不要只关心分数,要关注别人的评价,要回想老师的讲评,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自己的习作,然后就在原文上认真修改,无需重新誊抄,只需在文后写上自己的感言。如果看到耳目一新之作,就鼓励他们打出来,然后投寄出去。
都说“拙婆娘,巧媳妇”,像我这样的“懒”老师还真带出了不少的“巧”学生。就在我从桂林回来的当天早晨,《周末.小记者》的两名记者进班跟踪听课、采访,并作了一次书面调查,最后非常惊讶地发现,全班53个孩子,除了极个别之外,都曾有过作文发表、获奖的经历,最多的一位同学,一学年发表的习作有十多篇,其中还有2名同学荣获全国小学生语文能力测试一等奖。
看来,“懒”人的“懒办法”有时也挺奏效。当然,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任何经验也都只是一种参考。毕竟,教学的对象千差万别,并且处于永远变化着的状态之中。
回到文章的主旨----简简单单改作文!如果你问我:“节约出来的时间干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读书、思考。
有了阅读,有了思考,何时不可以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