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门by priest番外二:试飞员一月挽救两架新战机:试飞不是傻大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19:07:58

资料图片:歼10战机

中国歼-10首席试飞员:工作似在刀锋上跳舞

离死神最近的人:揭秘中国空军试飞员

徐勇凌:试飞员眼中的新中国航空工业60年

歼10试飞创造“零伤亡”奇迹

国际试飞员徐勇凌:我是狂热飞行者

中国试飞员披露超视距攻击试验

    空军某试飞团飞行一大队试飞员余锦旺在今年4月9日和3月12日,分别在两种新机上遭遇到两种不同情况的空中停车,他沉着冷静,精准操作,不但战胜了风险,保住了两架新型号飞机,还成功处置了空军首例“综调故障导致多次切油空停”的重大险情。上级领导和飞机研制单位的专家对他两次成功处置空中特情给予高度评价,称他为型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次我们专门采访了他,听听他对试飞中风险的看法和理解。

    试飞不是只需“傻大胆”,而是需要“科学的冒险家”

    试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感觉很神秘,而且觉得试飞就是需要“傻大胆”式的试飞员去冒险,其实这是对试飞工作的误解。一架飞机设计出来后完全按照设计者的设想达到要求是几乎没有的,它的规律是:设计制造好的样机试飞-发现问题-改进设计-继续试飞-发现更多问题-直至所有问题得到解决-确定性能合格,安全可靠的定型状态交付部队。设计者虽然经过严密的计算和设计,并且经过地面试验(诸如风洞吹风试验等等)验证数据模态,但往往与空中复杂的实际情况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尤其是飞行包线的左右边界。

    例如:在结构强度的“颤振”大表速试飞中(一般超过1400公里/小时),由于速压极大,一旦引发发散的“颤振”,飞机不到一秒钟就可能发生解体,因此在接近计算的右边界时往往采用30甚至10公里/小时的速度往前推进试验点,每个实验点结束后分析研究数据确认无发散等危害性趋势后,再进入下一个试验点。

    这种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发动机的试飞需要经历工厂台架试车-装配在多发大飞机上试飞-装配在双发飞机上试飞-最后才可能装配到单发飞机上试飞。

    试飞员的培养也一样,首先需要一定试飞经验的试飞员进行理论培训-双发飞机上试飞得到试飞经验-经过停车迫降训练合格后方可进入最后的单发飞机空中起动试飞,这需要一个科学的体制和试验试飞过程。空军许司令员在视察我团时指出,试飞员应做一名“科学的冒险家”。我的理解是首先要有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傻大胆”只会使飞机和飞行员陷入危险的境地,而科学的冒险才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出飞机的性能和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