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毛巾怎么围:文物建筑赚大钱 谁来分给老百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4:06:00

文物建筑赚大钱 谁来分给老百姓

北京故宫内的建福宫沦为权贵们的私人会所,引发轩然大波,内地媒体经调查发现,类似情况在北京相当普遍。很多文物建筑变成了商业用地,表面上是贴补文物修补费用,实际上却是落入私人腰包。

在北京,天坛、颐和园、北海等皇家园林内,均开有「皇家饭馆」,或出租场地,价格不菲。以太庙为例,场地租用八时至十八时为日场,十八时至二十二时为晚场,大殿内和广场早、晚场的日租金为五十万元,其他项目收费每项十万元。租用大殿平台、无色门内广场收费二十万元。

这些文物古建筑都是祖宗留下来的遗产,应该属于全体国民,即使有收益,也应该给老百姓。但现实是,这些文物古建筑商业经营收入是一笔胡涂帐,到底收了多少钱,如何分配,外界根本不知道,最后沦为一小撮人的盘中飧。

全民资产 权贵会所

其实,这些文物古建筑既然是全民资产,就不应为特定人群服务,当局用「天价」筑起高不可攀的围墙,让普通百姓根本无法享受。

「一半西湖一半笆,筑笆都是官宦家」,这是旧时杭州西湖的写照,如今这个情况又出现在神州大地。但凡名山大川、古建筑文物的周边,都修建了不少别墅会所。这些属于全体国人所有的风景名胜、文物建筑,逐渐变成先富者们独享的专属用地。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对文物建筑的维修采取财政补助方式,法国罗浮宫、凯旋门、凡尔赛宫等举世闻名的景观,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对这些宝贵的「财富」,法国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管理原则,只要冠以「公园」的名号,公众就可以在开放时间自由进出,一年四季免费开放。

号称世界经济实力第二、每年财政收入超过十万亿元的中国,对类似关系民生的文物保护、旅游资源,却无法还利于民,岂不怪哉?事实上,文物古建筑管理者见钱眼开,原因很简单,就是利益驱使,景点门票和场地出租收入,往往成为地方政府的摇钱树和印钞机。

旅游资源、文物资源部门化、私有化的问题,折射出内地经济改革的误区。北京当局以美国的新自由主义为圭臬,将很多本不应该市场化的公共服务彻底市场化,比如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地产市场化等,造成价格畸高,绝大多数民众无法享受,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