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国外书籍推荐:根尘老师讲药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3:45:50

20090424 无中生有老师讲人参黄芪蜂蜜

 

 

这段时间呢,事儿比较多,好象觉得跟大家有一段时间没见面了一样。前一阵咱们讲临床临证辨象这一部分呢,整理群里的朋友呢已经全部整理出来了,非常的辛苦,所以也借这个机会呢向参与整理,包括参与咱们这个录音的好多朋友吧,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那么今天呢,咱们还是接着讲药,上次给大家讲了甘草,干姜还有大枣,讲得中土的药物,今天晚上呢主要讲人参、黄芪、蜂蜜。主要讲这三味药吧。

 

先讲人参,人参这个药呢,《神农本草经》里对它的功用、性味的描述呢,原文我给大家念一下: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咱们讲的这个药物它的功效呢,我都是以《神农本草经》做为一个讲解的基础,当然主要讲个人对于这个药物的体会。

 

咱们讲这个人参呢,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以前呢山东有很多人啊,都去这个闯关东,跑到东北去,因为东北这个人少地多啊,相对来说呢,资源比较丰富一些,所以去那边挣点钱还能吃得饱。那么有一部分人去那边的山里专门挖野生的人参,挖人参。挖山参的人呢,他们讲,说这个好的这个人参啊真得是有一股灵气一样,这个话怎么讲呢,据说呢,有一个人呢,他就去在山里啊天天转来转去,想找一棵好一点的人参啊,多卖点钱,好养家糊口啊。这个人呢,平时可能也比较善良,很喜欢帮助别人,比较善,所以跟他一块挖参的人呢有很多呀,但是他挖得参啊相对比较多一些,也比较好,好象运气比别人好一些。有一天,他在山里远远地看见好象山头上,有一个老人,好象是一个,远远看去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这个山上蹒跚而行。人们想象一下,荒山野岭的,一个老人家,年龄这么大了,在这个山上是不是有什么困难呢,他就想我过去赶紧看看,也许我能帮什么忙。他就往那个山头爬,爬到山头之后呢,就开始阴天了,慢慢下起雨来了,等他上去的时候啊,他就找不到这个老人了。那个山也不大啊,咱们按正常人的推理啊,这个老人应该不会走多远的,他就怎么也找不到这个老人?那么他就四处打量,突然发现在这个山顶上,在看到老人的这个位置,看到一棵野生的人参,长得非常的繁茂,一看这个叶子,他就知道这个长了很多年了啊,是一棵老山参,所以他就知道,刚才看到的这个老人啊,肯定就是这个山参啊化生成一个形状,告诉他这有一棵山参,是不是这个意思呢,不得而知了。所以这个人啊对这个山参啊拜了几拜,然后呢给这个山参啊拴了一根红绳,据他们说,碰到这个野山参啊拴上一根红绳啊,这个山参它就不会跑了,跑不了了,然后他就慢慢地开始挖,挖了好几天啊,因为这个野山参啊,须根很细很长,一旦挖断了,这个卖得价钱就不好了啊!所以这个人很恭敬地挖这个参,把他当做一个老人一样,生怕把这个老人弄疼了,非常恭敬地挖这个参,挖了好多天,每一根参须啊,都给它很完整地挖出来了。他是卖了一个非常好的价钱,所以这个人啊家里的父母啊孩子啊,慢慢地生活也会有所改善,这说得是比较,年头比较远,那时候国家经济还比较困难的时候,这个只是一个,我的亲戚告诉我的,东北的一个亲戚,他说是一个真事,到底是不是真事,我也无从考证,那么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呢,就是想跟大家,也是借这个故事来讲一下人参,它这个功用,我们一般人都知道人参是补气啊,大补元气,为什么能大补元气呀?

 

 

你看这个本草经就讲,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它肯定都是精神魂魄,都属于这种神的层次,比气的层次还高一些。如果人参没有一个这种很好的灵气的话,我相信它可能不会有这么好的功用,直接能够把人的精神层次的一些东西,能给你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

 

所以神农本草经它讲得这个人参啊,应该就是咱们讲的野山参,不是我们现在用的党参,有人说,古代人参就是现在用的党参,可能古代人参啊,它名字叫党参,但是它肯定不是现在的党参,现在的党参啊,只有一点甘甜之气,那股清灵之气很少,几乎没有,用它补中焦还可以,用它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恐怕没有这个功能。

 

所以呢,神农本草经讲得人参,我个人理解,就是野山参,真正的那种野山参,当然现在野山参很少,而且很贵,一般老百姓都用不起,大部分都是人工栽培的元参了,元参呢虽然没有野山参那么好,但是呢也有一些近似的功效,至少要比现在的党参好一些。所以这个咱们讲的时候,以野山参为标准来讲,临床用的时候呢,把人工种的元参啊,用得量适当的大一些,也能达到一点类似野山参的效果。

 

下面咱们看一下,这个人参啊到底长得什么样,如果我这里没有图片,哪位朋友如果有人参生长的植株的图片,可以发一个给大家看一下。

 

东北这个人参呢,它刚长的时候啊,还是一个参苗的时候,它只有一枚叶子,那么这一枚叶子呢它是一个三齿复叶,就是这一个叶子长了三瓣一样,就这么一枚复叶,复生叶,参苗就是这样的,很小只有一个叶子。长了一年以后,第二年呢,它就会长出,就和手掌一样,它那个叶子就长成五瓣了。第三年呢,它就会长出两个五瓣的叶子,就是说这个人参啊,一年就长一个叶子。那么它长得这个叶子呢,就跟这个树的年轮一样,树的年轮是一年一圈,一年一圈,那么这个人参呢是一年一个叶子。所以这个真正的野山参啊,你看它长了几年,那么你就看它芦头上,有几个叶痕,数一数就知道了。那么咱们这个临床上,用得元参(种植的人参)啊,一般来说大部分都是三年左右的,长得时间比较短一些。

 

这个图片发上来了,大家可以看,很漂亮,绿绿的叶子,红红的果子你看,它的叶子,一片叶子有五片小叶子,这就是五头复叶,和一个人的手掌有点像,大家好好看。

 

你看这个叶子呢长五片,长成五瓣,五就是中土之数,土气之数。不是说无缘无故的长五片叶子,都是有内在的一些自然的本性在里面。那么这个人参呢,它的叶子一年长一个一年长一个,是不是越长越多啊,有的人说,长了几十年呀,是不是长几十片叶子啊?不是这样的,有些叶子,过两年慢慢地它就老了呀,落了呀,所以人参这个叶子呢,慢慢地越长越多,最多的时候呢能长到六枚,就是有六只叶子。

长到六只,就是它已经成年了,长大了,就不会再增多了,明年再长出一只新叶子来,它就会落一只老叶子,保持在长六个叶子这么个状态,六是什么呢,六是水的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啊,所以人参是天一这么一个叶子。那么人参的花呢,黄绿色,淡黄色,与土气比较接近,它的花瓣,五瓣。花蕊呢也是五根,都是土之数,土气之象。它长的果子鲜红色,大家都看到了,每个果实里面有一枚种子。

 

你看刚才讲到这个人参,从它这个形态来讲,每一枚叶子有五个小叶子,花是黄的,花瓣花蕊啊,都是五,叶子能长到六枚。土气之象,又具有水的收敛之象,果实是鲜红色,又有一股火气,生发之气,所以人参呢在一股淳和的清灵的土气之中了包含了水火之象。

我们再来看这个人参这个药材,好的人参,哪怕这个元参,长得比较好的,它的形状远看,是不是很像一个人形啊,芦头,像人的脑袋,整个这个身子主根,像人的躯干,它的须根,就像人的四肢。

 

这个人参的颜色跟人的皮肤很相近,它的气味,清香,甘甜,微利,有一股甘甜之味。这个新鲜的人参呢,如果你用刀切一下,比较润,稍微有点脆,多少有一种粘连之象。那么这个好的野山参呢,据说,这个挖参的人啊,在山里,条件也很艰苦啊,碰上很饿很累的时候,他舍不得吃这个参啊,就吃点参须,有时候就能度过难关啊。

 

这就说明这个人参为什么,它这个参须这么细,这么长,尤其是野山参,它这个参须的长度,远远超过了人参的主根的长度。这个,这么很多很细的参须,打个比喻它就像一个,就像一张网一样,打个什么,把一些东西能够给你收藏住,这么一个形象。

 

所以这个人参,他这个收藏收补元气这个功能是很好的。尤其长的又象人形,这个人参它能够长的一个人的形状来,这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就长出这么一个形状来。必然是人参的一股气,与人身的这股元气有某些近似或相同之处,它才可能长出这么一个形状来。以前和大家聊过的,无形之气决定有形之体。所以人参这股气呢,正因为跟人身之气有很多接近的地方,所以呢,它长的跟人很相近。目前用的这个人参,大部分都是东北人参,跟《神农本草经讲》的山西上当人参和山西太行山的这个人参不太一样。所以呢,就以今天这个东北人参为例,讲一下现代这个人参它有哪些特点。

 

文王做后天八卦,伏羲做先天八卦,在先天八卦里面,东北产人参的这个地方,它对应震卦,震者动也,一阳居于二阴之下。阳出于阴,阳动于下,往上生发的一股象,整个卦象,上面是二阴下面是一阳。整个卦象以阴为主,这个阴象之中蕴藏着一股生生之气。这跟人参非常相象,人参是一个偏阴的一个药,但是这个阴柔的药,同时具有一股很好的生发之气,就是阴中有阳。那么从这个后天八卦来讲,东北方向是艮卦,艮为山,为土,为静,安静。人参又长在东北山谷里,山林里面。它一般呢,都是长在比较阴暗的地方。背阳向阴,所以它就跟山一样,安静,稳固。所以它的气能够入五脏。主补五脏,五脏是藏精气,藏而不泄,以藏为主,人参具有这些本性。从这个生生之气来讲,人参有一股生发之气,天一生水,最大的生发来源,是从水里出来的,是从阴中出阳出来的,人参就具有这个特点。从后天药物的形态来看,质地来看,味道又起到敛藏安固的作用。所以通过这些理解,对人参的体会,反过来再来看神农本草经,人参主补入五脏,安精神,震魂魄,出邪气,名目开心益智,再去看这句话,你慢慢有一些体会,不是单纯的背书了,你就可以悟出人参的作用。

 

人参有与人体元气比较接近的药气,它以这个柔润、收藏为主,同时里面还蕴藏一股生发之气。所以在这个五脏真气不足或者比较亏虚的情况下,可以用大量的野山参,能够起到很好的主补五脏的作用,五脏之真气它可以直接补进去,所以为什么以前的老大夫碰到大出血或者受伤或者产后大出血,用大量的人参汤,好野山参,用上几两,这个效果是非常显著。现在西医抢救措施比较发达,好的人参又比较贵,一般人用不起,所以这种独参汤,在临床上急救的案例比较少了。当然在心血管这些病房,有些危证的心血管病人,给用上少量的野山参,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单用西药效果好的多。比如病人心衰,已经有这个阳脱、汗出、气急、非常虚脱危险的情况,这个时候用这个野山参炖点汤,赶紧喝下去,要比强心药效果好的多。这方面的报道也不少了,可以到网上去查查。这就说明人体这股生发之气,不是单纯西医强心药就可以补上。

 

有时候讲这个人参之气怎么补?附子是鼓动人身这个元气,一气周流,让这个一气周流更加有力,是一种边策,是这么一种补。运转中焦的药,是通过推动中焦握权,使中焦气血化源,源源不断,这也是一种补。那么非常虚的时候,用人参直补五脏真气,这也是一种方式。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这就是中医灵活的地方。所以,我把人参的功能总结了一句话,即:人参能进入五脏之阴,而直补流通五脏的元真之气。这是我个人对人参的一种认识。

 

在这里再和大家谈谈对人参的认识。有的人认为人参是补气的,有的人认为人参是补阳的,还有的人认为人参是滋阴的,说法不一,市面上各种人参都有,我们是怎么选用。那么今天晚上讲的基本上是以野山参为主,来讲这个人参的功用。从刚才咱们交流的东西来看,人参是补阴的,还是补阳的?这么说就显得的太粗糙了,所以人参不能简单的从补阴、补阳、补气来论述,去争论,那只是显得对人参的认识比较肤浅。要从这个象上走,阴阳是不可分的,气血也是不可分的,所以我们对药物的理解不要偏执,要从药物的本象去体会去领悟。这个药它有什么的象,它有什么样的气,它有什么样的作用?任何一味药都能补阴也能补阳,阴阳和和,方为平人。一个药如果是纯阴无阳或者是纯阳无阴,这种药如果是真有的话,我估计也不会在咱们的现实世界当中。所有的药物本身就象动物植物一样有生命,所有的生命在它那个层次上都是阴阳和合的,本身它都具有阴阳的秉性,所以对阴对阳都有一些作用,只是它们处的层次不同,它们的内在气场和外在形象不一样,所以对人体的影响,从一气周流的角度来讲,影响的层次、影响的环节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效应,绝对不会说这个是单纯补阳的,那个是单纯补阴的,不可能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对药的领会,要从象的角度去体会。当你感觉到一个病人,他的病象是一种什么样的象,比方说一股虚火燥热或者阴寒沉涌,有不同的象对应不同的药物,去把这个象改变一下,周动一下就可以了,这样用起药来会更得心应手,更加灵活。

 

我们目前用的一般都是生晒参,就是元参直接晒干,三年以上的生晒参效果还可以,五年以上的更好一些。两年以下的也没什么劲了。那么元参什么样的最好呢?一般大家不太会分别,那就教大家最简单的办法。买的时候最好买那种整枝的人参,看人参长的好看不好看,就象看一个人一样,一个人长的很漂亮,很帅,看上去比较顺眼。人参也是一样,你去看,它这个人参长的比较端正,长的比较细腻,颜色比较正,就象人的皮肤长的比较白一样,本身看的比较顺眼,闻着味比较清香,这就是好人参。相反,长的五大三粗或者是有什么怪味的,基本上就有问题。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的高丽参,西洋参也不少,我个人感觉从形态来讲,西洋参长的就是一个疙瘩,很难看,卖得还很贵,所以我基本上不用西洋参。当然它有一些补益的作用,我感觉它比较结实比较硬,就是那种收敛之象,更俊猛一些,跟西方人的精气相对应的。所以人上火的时候,有点虚火的时候,用点西洋参确实比生晒参的效果好。但是用于急救绝对没有人参的效果好。高丽参主要产于韩国朝鲜,高丽参都是加工过的,有的加了很多的香料,香精之类的。我对药物的炮制,了解的不是很多。我接触过的高丽参气味确实比较浓,感觉缺乏清灵清润之气。如果只是用于稳补还可以,用于急救,很虚的时候,用于救命,仍然不合适。说来说去,什么样的最好?天然的最好。天然的野山参,或是生晒参,没有加工过的,那是最好的。所以我们知道,现在这个经济这么发达,所有的东西其实都是加工过的了,我们想吃点天然的东西还很困难,天然的就是最好的。所以超市里卖的那些高级的补品,也不好,不如自己在家炒一盘青菜来得好一点。

 

那么党参呢,顺便一提,党参主要是一个甜润甘润之剂,清香之气很少,所以它是味比较浊,当然也有一个补中气的作用,但是没有什么灵气。所以说如果没有人参,吃这个补补脏器,不是很虚的,慢性病,比较穷的人,想用点人参又嫌贵的可以用党参,量稍微大点,三五十克,有一点近似的效果。我临床上党参很少用的,哪怕少用点人参也不愿用党参,感觉这个效果有限,当然这个也要知道,适当的用一些,用上一二两,100g还是有一点作用的,可以近似的代替一下。咱们知道实在没有人参的时候还有这么个代替办法。

 

那么这是跟大家讲的人参,有人问人参入药的时候到底需要不需要去掉顶上的芦头。这个芦头呢是一定要去掉的。芦头很苦,你想人参这股轻灵之气,为什么能够在它参体里面藏的这么好,全靠这个芦头,就跟开关一样。这个叶子呀,把这天地精华全都采集起来,慢慢输送到这个参气里面去,芦头就跟一阀门,开关一样,封住了呀。没有这个芦头呢,就散出来了,所以保存人参的时候不要去芦头,用人参的时候就要去了芦头。不去芦头的话,这股气进去之后散不开啊,还被你藏的紧紧的,是不是?所以用的时候就把芦头去了。当然,这个芦头留着也有用。有些这个芦头不是可以探吐嘛,有些比较虚的病人想吐都不吐出来,一用这个芦头马上就能吐出来。为什么呢?芦头这股收藏之气,有点苦,近似于黄连,但比黄连柔和多了呀,毕竟它是人参的芦头,它有一些补益作用啊,不伤胃气,能够把这种很虚之病人胃里的痰浊之气收藏起来,可以吐出来。芦头也有很好的作用。

 

人参呢,就讲这么多,下面我们接着讲黄芪。

 

那么黄芪呢,主要产在我们国家的北方,像内蒙啊,东北啊,在北方。寒凉干燥的气候,比较适合黄芪生长。那么黄芪呢,有图片的朋友也可以把图片发上来给大家看一下。黄芪从植物科上来讲,它属于豆科植物,豆子咱们都知道,补肾的嘛,黄芪也属于豆科植物,它的种子也接近黑小豆差不多。这个黄芪呢,它长得一茎直上,一根直直的往上长。这是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呢,也是直直的往下长,根直而长,也是一根,上下贯通,你看这就是一股疏通之象,是吧。那么它这个花呢,黄色的,淡黄色。它这个根呢,根也是圆圆的,跟甘草似的。咱们讲过甘草的根圆圆的,长长的,这个黄芪也是。根是圆圆的长长的一根。黄芪用的就是它的根嘛。内蒙黄芪有那种特别粗的,切出来的大片很大很宽,还有一种小一点的黄芪,咱们普通的黄芪,细细的,切的片没那么大,但是它的这个切片呢,都是那种淡黄色,偏白,黄白色那种切片,偏白吧,以白色为主,黄色比较淡一些。所以你看,黄白色这个颜色,还是中土的一个颜色。黄芪这个气味呢,你去闻一下,味非常的清香宜人。甘草这个味呢,清香当中带着一股甘甜之气,黄芪呢,主要是一股清香之气。人参那个气,是香甜之中还带着一股滋润的这种感觉,偏于柔润。而黄芪呢,就偏于香燥一些。你看它这个饮片呢,其他的这个药啊,这个饮片,晒干之后都是比较硬的。黄芪这个药啊,它即使晒干了,还是软软的。你去一摸一掰啊,它不是说一掰就断了,它是软软的,比较柔润,比较温和,就跟一个人的脾气很好一样,也就是它质地绵软。

 

所以你看咱把这个甘草,黄芪,人参三个药一起比较一下。甘草呢,偏硬一些,从饮片的角度来看。甘草是比较硬的,但是一掰能够掰开,比较脆一些。黄芪呢,就比较软,你掰的话,它不会轻易断。而人参呢,有一点非常脆,一掰就断,看不到什么纤维性的东西。甘草和黄芪都有很多纤维的质地,木头一样。人参啊,就像一块凝脂一样,膏一样。所以你看,如果把甘草作为一个中庸的标准,那黄芪呢,就是偏软偏燥,属阳。人参呢,就是偏硬偏润,属阴。人参的根须比较多,能收能固。黄芪呢,只有一根,直上直下,善于通,疏通啊。所以你看黄芪偏阳,能通。人参偏阴,能固。那么这就相当于甘草旁边的一左一右啊,阴阳就出来了。药物有时候跟仪气的象也是很相近的。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甘草的一股气,缓缓一动变成了黄芪,静静一收变成了人参。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完全可以。所以我说很多药物,它们本身你把它组合起来也是一个一气周流,可以组成一圈。如果这样来可以把所有的药物都串起来,串成一圈,把所有的药物都理解成一味药的话,那个时候用药,基本上可以得心应手了。

 

那我们都知道这个黄芪是补气的,补大气。黄芪本身这股绵软芳香之气,其实一股土气,能够入中焦,能够随着土气的斡旋流通,遍及周身。刚才讲了这个黄芪呢,是豆科的植物,黄芪的种子是外被黑毛,外面长着黑色的毛,长得也是肾的形状。你看,黄芪本身这股气,最后凝结成肾水的精气,肾藏精嘛,黄芪这股气最后能够凝结成肾中的精气。黄帝内经里讲,卫气出于下焦,下焦属肾啊。什么叫卫气啊,就是这个一气周流啊,卫外而为固,固护肌表,这股气叫卫气。那这个气为什么出于下焦啊,凝固,卫固肌表,这股气,它这个力量是比较大的。一个气很虚的人,他可能每天觉得很冷,哪有这个气固护肌表,这股力量来自肾中元阳,也就是下焦。你看今天国家这个边防,部队调动啊,都来自中央军委一样,对不对,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补卫气呢,他能够固护荣卫啊,固护肌表啊。就是因为它能够带着下焦肾气的使命,能够把肾中的这个精气收固全身。黄芪有类似的功效,或者说黄芪这个药,它的功用和卫气是类似的。你看它也是直直的一根,直上直下,它长的,疏通的作用很好,能够把这个气呢,形成肾中的一种精气。同样道理,肾中的精气也可以被黄芪很好的收分,所以《本草乘雅》这本书里说,能知卫气出入之道路,便能了知黄芪之功用。肾主水呀,肾中这股生发之气,能够行气而行水,气行则水行嘛。所以黄芪这股绵和之气,芳香微温,善于疏通。它是阴柔缓和,能通中土,便利三焦,温其运气以行水。这跟卫气的作用是比较像的。这个时候呢,咱们看《神农本草经》对黄芪的描述,“黄芪,味甘微温。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那么对黄芪有这么一个理解的时候,我们再来看《神农本草经》对黄芪的这个论述,那么就会发现黄芪的功用无非就是,温血通行,绵绵行气。你看这个黄芪,我们知道它有很好的补气的效果,被称为“补气之长”,老写的这个黄芪,是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日。黄芪的这个老字啊,本身说明了黄芪的这个地位啊,如卫气一样,缓缓温润,温血通行,所以能够把很多这个气血比较虚,不能通畅的流通运行导致的很多疾病,引起的这些肌肤,属于这个营卫方面的疾病,有一个很好的治疗作用。主小儿百病呢,小儿这股生发之气比较旺盛,就跟人体的卫气一样也比较旺盛,比较强盛的,所以主小儿百病。小儿气比较弱,黄芪的药性呢又比较温和、缓和,也是非常契合小儿的这个病机和生理特点,故主小儿百病。

 

人体这一气周流,缓和流通,不徐不急,以通畅为贵,所以黄芪它本身这个特点呢,就是缓和流通的,雍容和畅,这是一个比较稳固大度的这么一个象。所以黄芪用在很多慢性病,【qi shi 的】病,效果很好,象这个慢性肝病,关幼波老先生治肝病,善用黄芪,大量的黄芪。肝病本身风气耗散啊,很多病人都偏虚,所以用上大量的黄芪呢,确实补人体的大气,能够把这个气血给流通了,有一个很好的改善。

 

    仲景在《金匮要略》里面治水,水气病篇,你看,也是多用黄芪。黄芪行气啊,气行则水行。我给大家以前讲水肿的时候,给大家讲肾病的时候聊过。治疗水肿不要单纯去利湿啊,要着眼于气。所以黄芪,它之所以有这么好的功效,跟它本身的特点密不可分。一个药物有一个什么样的象,它就有一个什么样的功用。我在临床上,很喜欢大部分药我都用的是生药,不喜欢用炙过的。很多药一旦炮制过之后,这股生发之气流通之气就没有了。可能你用上这个药就没有效果,临床上也有很多炙黄芪,我是一般不用的。不是说药物都不能炙,有的该炙还是要炙,只是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什么时候该炙什么时候不该炙,大部分情况下是不需要炙的。

有人正好又问了,这个生黄芪与炙黄芪的区别,刚才我已经说了一点了。那什么时候能用炙黄芪呢?如果这个病人啊,阴亏的比较明显的时候,气比较虚,你需要它补充这个一气周流的这个大气,同时呢它又有点这个偏燥之性,可以用一点炙黄芪,但是炙黄芪的量,我一般不敢用大,因为这个炙黄芪都是用蜂蜜炙过的,下面我马上就讲蜂蜜,一旦用蜂蜜炙过了之后呢,它就偏腻了,流通性就差了,所以炙黄芪我个人感觉不能大量使用,生黄芪可以大量使用。那么黄芪呢,就讲到这里。

 

下面咱接着讲蜂蜜。其实很多药,以前讲临证辨象的时候,已经跟大家都聊过了,今天讲的有些可能就重复了。蜂蜜呢就是小蜜蜂采花粉酿造出来的,大家都知道。到了春天百花开的时候,南方人放蜂的比较多啊,它们都是拉着一卡车一卡车,一箱一箱的蜜蜂,由南到北,因为开花都是南方先开,北方后开啊,他们就拉着蜜蜂由南到北到处采蜜。所以有时候在乡下啊,花比较多的地方,果园啊,或者油菜花啊,或者槐花之类的,农村一般比较多,在这些地方,尤其是山区,野花也很多。你在路边经常能碰到很多南方放蜂的。老远就能闻到一阵一阵的花香,所以你看这个放蜂的人啊都很聪明,我就奇怪这些人怎么知道这儿的花比较多呢,一直搞不清楚这个问题。但是凡是有放蜂的地方,这附近肯定花都很多,他们都是能赶的很巧,花刚刚开始开的时候他们就赶来了,等花开过了,他们就走了,也不知道他们怎么知道这个时候开花,那个时候不开花。你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道行,放蜂人也不可小视啊,到处去采蜂蜜,非常辛苦,非常勤恳,把那个蜂蜜采回来之后啊,都收到箱子里去,酿成蜂蜜,一天下来呀,放蜂的人,把这个蜂巢一扇一扇的就跟板子一样,抽出来,把这个蜜蜂扫下来放到一个甩干桶里面,一转蜂蜜就甩出来了。

 

咱就看看这个蜜蜂酿蜜的过程。首先,满山遍野的蜜蜂,成千上万的蜜蜂,把分散在各地的花粉采集到一块儿,收集在一起,这是一个什么象呢?收敛之象啊,收藏之象,收集起来。另外呢,你看蜜蜂的蜂巢,我们都知道蜜蜂的蜂巢是六边形的,它的蜂巢做的很细腻,非常规则的六边形。六是什么呀?六是水之成数。所以你看,一见到六,你就知道这是一股收藏之气。雪花是六个瓣,水主收藏,收藏的极限,它就表现出的一个形状来,就是六个瓣,所以你看蜂巢本身也是一股收藏之气。再看蜜蜂本身,蜜蜂呢,大家如果仔细看的话,如果有图片的可以发个蜜蜂的照片上来,这个蜜蜂的颜色,两个颜色:黄色和黑色。黄色是中土之气的颜色;黑色呢,水之色黑,收藏之气,水气。然后这个蜂蜜呢,酿出来的蜂蜜是淡黄色,半透明,非常的甘甜可口,黏黏的。你去买蜂蜜,怎么知道这个蜂蜜的好坏,有没有加水啊,加糖啊,怎么鉴别。到放蜂那个地方,新甩出来的蜂蜜,你去看一下,你拿一根筷子到这个蜂蜜桶里去挑一挑,这个蜂蜜挑起来之后啊,如缕如丝不断,这样的蜂蜜就是好蜂蜜,为什么呀?这个蜂蜜比较稠一些,精华比较多,收藏的比较好,如果这个蜂蜜就跟水一样,挑不起来,差的蜂蜜要么就是质量不好,要么有可能兑水,收藏之气不够啊。所以这个蜂蜜呢,从这个颜色来看,淡黄色属于土气之象,从这个味道来看,甘甜可口,属于入中土的。所以它还是中土的一个药,以入中土为主,但是同时它又具有很好的收藏之象,方方面面都显示出一股收藏之象,一股水气。我想大部分人都喝过蜂蜜,蜂蜜呢,很开的热水你不敢喝,你兑上点蜂蜜,马上就能喝了,其实呢,温度可能还是很高,但是你就不觉得那么烫了,为什么啊,热气被藏起来了。附子中毒的时候,有些朋友敢于以身试毒,或者说不小心误服乌附的时候,中了毒怎么办?赶紧喝大量的蜂蜜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所谓的中毒就是附子这股升动之象,这股冲动的力量太强了啊,赶紧用蜂蜜收一下,藏一下,它就缓和了,这就是解毒的本质。仲景在大乌头煎里面,用蜂蜜来煎乌头。乌头破结这股劲就更大了,所以用蜂蜜给它缓和一下。还有这个......发的这个小蜜蜂还有蜂巢的照片,非常漂亮,大家看一下,它这个蜂巢非常的规则,正六边形,非常规则,人我估计自己造不出这么漂亮的房子,所以大家要想一想,小蜜蜂有什么智商能够造出这么标准的房子来呀?如果没有它这个本性没有它本身这股收藏之气的本性的话,不可能出现这么漂亮的房子。

 

你看咱在家里,放上一瓶饮料,放上一瓶醋一瓶酱油,你放上一年不用,可能就坏了。这个蜂蜜啊,你放上几年它坏不了,为什么呀?它收藏的很好,什么细菌呀,寄生虫啊,进去根本就活不了,因为这里面这个生发之气就根本升不起来。所以蜂蜜这股收藏之气还是比较好的。因此我就把蜂蜜定性成什么呢?土气当中的一股水气,土中水。把蜂蜜这个功用啊,概况一下,也给大家发一句话:蜂蜜是土气的缓和收藏之象,寓有水有润下之意,属于土中水。这个时候呢你看,有时候咱们知道小孩喝药都怕苦。有时候小孩感冒了呀,给他用上点解表散寒的,麻黄的味或者桂枝的味有点冲,小孩不愿意喝呀,给他加上点蜂蜜水,如果这个蜂蜜水加的太多了,这个效果就不好,整个方子的效果就不好了。所以呢有时候我就给家长说,你不要加蜂蜜,加点白糖。这个糖呢,就只有甜味没有收藏之气。当然有的时候呢,非要用这股收藏之气的时候,那就一定要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所以一味蜂蜜,有时候近似的等于生脉饮的效果。生脉饮我们知道:人参,甘草,五味子。一味蜂蜜有时候就跟生脉饮有一点近似的效果。所以这个蜂蜜呢,虽然属于还是中土的一个药,但是它主要是偏于阴柔的一个药。这是对蜂蜜给大家讲这么多。

 

时间好像还比较宽裕,再给大家讲一下饴糖吧,饴糖一带而过比较简单。饴糖呢,主要是麦芽谷芽之类的,跟米一块儿熬一熬,煮一煮,熬出来的那个糖,也是比较甜的一味药。那么这个饴糖和蜂蜜呢,真正的饴糖它也是液体,是一个比较稠厚的,黄褐色粘稠的一个液体,非常甜的,跟蜂蜜有点象。蜂蜜是透明的,清润的;饴糖就是有一点,好像给人感觉有一点浑浊的感觉。那么饴糖它来源于五谷,都是经过煎煮发酵,所以它这股土气也是比较醇和的,也是黄黄的,甜甜的,都是一股土气。我们人吃饭主要是吃五谷,主食就是五谷,五谷杂粮,南方人吃米饭,北方人吃面食,都要是煮熟蒸熟,我们吃了以后还要进一步消化,内经讲“中焦如沤”,中焦就是消磨温化,把饮食的五谷变成人体所能够吸收运用的营养,成为营卫气血的化源。人吃饭消化的过程与饴糖加工的过程很相似。所以这个饴糖呢,仲景在两个建中汤里面,大小建中汤,都是用饴糖作为君药。所以饴糖可以建中,建运中焦,中焦比较虚的时候,我直接把这个消化好的东西,你直接吃吧,不用消化啊,直接就可以吸收了,是这么个意思。这个饴糖质稠而甘温,可以直入中焦而为我所用。饴糖呢,得五谷之精华,甘温滋润,因为又是液体,土气当中的土气,土气当中,五谷本身属土,经过消化,土气当中的精华,土中之土。如果它与蜂蜜比较一下,蜂蜜偏于凉润;饴糖就偏于比较中庸,中正一些。和甘草相比呢,甘草偏于阳,偏于气;饴糖偏于阴,偏于血,都是居中,扶中土之正的这么一种药,都是最中间,属于土气,与土气最挈合的一些药物。对于中焦比较虚,又有点偏寒的,比较合适。而如果实症,中焦的湿气壅滞,这样的可能就不太合适。所以饴糖呢,比较简单,临床上我用的也比较少,因为这个药呀,现在关键是不太多,买也不好买,给大家一带而过,这个饴糖的作用给大家总结一句话:饴糖主要是补中土之虚。

 

今晚上咱就讲这么多吧,看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提一提再交流一下。

 

 

20090506根尘不偶老师讲药象体会:附子麻黄石膏大黄

    今天呢咱们接着讲咱的药象体会,这次呢讲完之后我想停一段时间,我这边呢有一些事情需要处理一下,这段时间,方便的时候再给大家再讲。所以今天药象体会这一次讲课,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框架,可能讲的稍微粗一点。

    今晚上讲四味药,给大家打出来,今晚上咱讲:附子、麻黄、石膏、大黄,讲这四味药。为什么讲这四味药呢?这四味药就是一个代表,代表了一气周流的一个模型。通过这四味药,我们能够灵活变通出临床上很多的药物的路子,很多的治疗思路都可以从这个药里面领会出来,触类旁通都可以。所以今天呢,既是讲药,也算是讲一个对药理解的这么一种思维方式。一气周流的模型呢已经跟大家聊了很多了,左路生发,右路敛降,中土斡旋,这个模型大家也都比较熟悉了。这四味药呢,左路附子、麻黄升发,右路石膏、大黄敛降,中土的药咱们已经基本上讲完了,不再讲了。所以这四味药实际上就代表了一气周流的大的格局。这有代表性。

    先讲一下附子。附子这个药呢,道地药材产自四川江油,它是比较地道的,陕南呢,就是陕西南部汉中这一带,有些附子质量也不错,都是在秦岭南北高山峻岭之间。那么这些地方呢气候温差比较大,热的时候很热,冷呢,一天之内温差有时候超过二三十度,一下子很冷。它的药性药力越强,它开的花的颜色越深。如果从大的方位上来讲,四川这一带呢在咱们国家地理位置上来讲呢,它属于相对西南方向的一个位置,如果离开了四川当地的水土,到外地之后,他可能就吃不了这么多辣椒,慢慢的会有所转变的。那么附子这个药呢,在土气比较厚重,四川被成为天府之国嘛,湿气呢重浊的地方生长。我们知道附子是用它的根茎,是地下的一个部分。所以附子呢,咱们都熟悉是大辛大温,通十二经络,抑阴回阳的一个非常主要的药,那么它的这些功用,和生长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坤土为死阴,以前和大家聊过的,在这地方很难有生气。人这一气周流无非是一股土气,这股土气一定要流动起来,一旦流动不起来,一旦这一气停滞,意味着生命消失,生命也就停滞了。附子的长处呢,它能够在湿气重浊的地方蒸动生发,就像一阳复生一样,不过我们把附子的药性,从底往上升,看成一个震卦,震卦就是震仰盂嘛,底下一阳爻,上面是两个阴爻,一阳动于下,西南方的坤卦有三阴卦,卦如果叠起来,坤卦在上,震卦在下的话---地雷复,复卦,这就说,一元之阳从非常重的阴霾里面,从最底下的地方开始往上生发了,开始恢复了,是这么一个象。我们想一想,附子的生长环境以及它的药性,与我们刚才讲的复卦,是有点像。我这没有图,哪位朋友会发图片的话,可以把复卦的图像给大家发上来,上面是坤卦,下面是震卦。所以从这里来讲呢,附子它辛温通阳的药性,它的起源是在下焦,跟麻黄是不一样的,都是辛散的药。附子是从人体最下部,或者说最里往外发,往上走。那么刚才一直讲这个附子呢,跟坤卦的关系,坤是土,内经上讲,人呀也是属土的---倮虫嘛。附子对人体的作用,尤其要合适了,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以前我给讲过,所有药物的作用都是相对的,因为我们人体本身就有一气周流这一股气属于土气,所有的药物都是跟这股土气相比较显示出来的药性,附子跟附子相比较有什么治疗作用,你把附子放在附子旁边,这两个附子相互之间会有治疗作用吗?没有。他们的药性是一样的呀,可能就互相没有偏性,没有什么差别,体现不出治疗作用。药物之所以对人体有这个治疗作用,就是药物本身这一股气,跟人体一气周流的这股土气,它运行的层次不太一样,有差别,所以它有影响,正因为附子它生长在湿气、土气都比较浓郁,这么个地方,与人体这一股土气完全相应,所以附子对人来讲是一个回阳救逆的很好的药,相对它对其他的动物有可能不见得是一个正好的药物,所以大家对这一点也要理解清楚。

    你看李可老先生他在用破格救心汤救治很多心衰危重病人,这些大病用药之后会出现腹泻或者是小便非常多或者出大汗,这些呢都是湿浊被元阳化开之后往外排的一个现象。这说明附子也是个一气周流运转无力,阳不能化阴,气不能行水,整个人体湿气水浊都在体内郁滞住,是这个病情。我想呢能用上附子会有非常好的效果。相反,如果说这个人特别虚,气血俱虚,连点水份都没有了似的,就好像地干涸了,已经快枯萎了,你再给他用上附子,那就是报薪救火。所以说一气周流很弱,有四逆证:脉微欲绝,四末不温,出现这个情况的时候,不一定都能用附子,要分情况。附子这股通行之力还非常迅达,非常迅猛。

    有一位老前辈,他讲附子有通墙倒壁之功,语意非常确切,确实是有这样的效果,只要用好了,确实是可以起死回生。但是我们也知道的呢,附子力量这么大,所以用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就跟一个双刃剑一样,用好了是一剂良药,用不好就会祸不旋踵。所以我个人在临床上用附子呢,一般来说就是脉虚无力,有的脉你看有些接近脱了,或者是虚阳漂在上面了,虚阳上越这种情况,脉摸着也是浮大,浮洪而大,好像是很有力,实际一旦用力按下去沉取的话,马上就无力,这样的也是用附子的指征。常规的脉象就是:脉细、脉沉、脉无力。如果出现虚阳上越的情况,可能会出现脉大、脉浮、脉数、沉取无力这种情况,这是从脉象讲。但是还要看一下舌苔。这种舌苔呢大部分是比较润。病人形体不会太瘦,阴精不会太虚,这个时候就可以附子,甚至大量的用都问题不大。如果病人本身已经很瘦弱了,舌体黑瘦,舌苔干结,脉细、有点沉涩,这个时候即便他有四末不温这种明显的四逆这些症状,附子也要慎用。一般我用的附子都是清附片,就是那种淡黄色的,不是那种纯黑的炮附片,纯黑的炮附片基本没有什么用处,生附子也比较少一些。这个清附片呢它的药性还是比较好,一般北方人呢我认为有用附子的情况的话,我的用量一般都在10克以上,当然个别时候小量地鼓动一下也可能用5、6克,一般是10克以上开处方,多的时候也有用到100克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呢,北方人15克以下的附子,你煎半个小时以上不会有大问题,如果15克以上的话,最好能煎1个小时以上,一般30克我都建议病人煎2个小时,这样相对比较稳妥一些,久煎之后药性平和。当然如果真是有急症,救急的话,附子久煎之后就没有那股生发之气了,反而没有效。南方人的身体本身这股气相对比较松散一些,南方比较暖和呀,一气开散,收敛的状态不是不多,用的附子量注意不要太大。

    有一个香港的朋友来看病,在陕西给他用附子,用上十几克没有问题,他回香港还十几克好像要中毒了,就感觉完全不一样,可能这两地气候不一样引起的。就把这个量减少后,减到5、6克,感觉效果跟我这边的效果差不多。所以南方人北方人体质不一样,气候不一样,根据人不同的体质,在不同的地方,还是要灵活处理。这是把附子先大概讲了一下,然后再讲一下麻黄。这是这个阶段最后一个给大家讲,所以想把大的思路跟大家串一下,三个的药可能讲的不会太详细。

我们现在讲麻黄。麻黄这个药,咱们国内市场这个麻黄呢,大部分都是新疆那边的比较多。新疆,西北方向,后天的乾卦的方位,乾为金,从五行上是肺气,收敛的比较重。新疆那边葡萄、西瓜、哈密瓜都特别甜,温差比较大。就是因为也是收藏的比较好,因为比较干燥。麻黄在这个地方能长得很好,说明他它有天然的抵抗收藏之气的作用,所以它的破散之力就非常明显。从这个形状来讲呢,麻黄长得细细的、长长的,又硬又脆,一掰就断,给人一种锐利的感觉,所以以前我给大家讲过,一看见麻黄,就要想到一股气直冲九霄,有这种感觉。所以新疆人他都知道,凡是长麻黄的地方,这地方的雪都比较少。就是麻黄这股生发之气把这个雪可能就化掉。而且麻黄这股味,煎出来之后非常浓郁,非常难闻的一股,一闻到这股味就要被推倒一样,这股味把你的头顶得都大,受不了,有那种感觉,所以麻黄的气味俱浓。

麻黄跟这个附子正好在左路,一表一里,一个在顶部、一个在底部,遥相呼应的一对药。附子从底下往上升散,强力升散,麻黄在顶上勇猛地宣散,都是猛药。所以麻黄也不能随便想用多少用多少,用的时候要很小心。这是麻黄一个非常好的开散的效果,所以凡是肌表受邪引起的疾病,可以广泛地用。内经上讲这个疾病,讲顺序的时候,先皮毛、后肌肤,然后再五脏六腑,由表及里。如果邪气淤于肌表,表气不开,那就可以用麻黄来开散。《伤寒论》里呢,把这个都归于太阳病。所以麻黄汤这个方子都知道是解表寒,很好的一个方子,君药是麻黄,靠的就是它这股宣散的力量。所以张仲景这个很好的左路升散的经方麻黄细辛汤,就这个两个药,用的君药麻黄,加一个细辛,还有附子。本身附子这个鼓动元阳,往上升动,细辛把上面的路通一下,麻黄把外面的路通一下,这样整个左路的就升达。所以你看麻黄附子细辛汤它原来这个经文、原文讲:发热、脉沉、脉沉而细。这个脉象就是一气淤在里面,上不来。麻黄附子细辛汤在升发左路的这个方子里,应该算是药力最专一、药力也是最猛烈的一个方子。这个方子用好了,很多病例就是效如桴鼓、覆杯而愈。网上可以查到许多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很多案例,大家可以结合案例去体会一下。

 

而且单纯一个麻黄的话,麻黄是偏于表散的,跟附子有所不同。如果我们跟其他的药物相配合起来,比如麻黄佐以大量甘草,甘草是兼治全身一气周流的,这时候麻黄可能就出不去了,这股药力就藏于体内了。所以对于内脏下垂的疾病,像胃下垂、脱肛,用上比较大量的麻黄,10g以上,配上大于麻黄量的甘草,比方说20g、30g的甘草,把麻黄的这股升发之力给他挡在体内,这个时候,治疗内脏下垂呢就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要比这个补中益气汤的效果好的多。有个老先生他治这个子宫脱垂,他的经验就是必须用24g?以上的麻黄,用上就效果好,不用就没有效果。

 

以前跟大家提到的《眼科奇书》,这本书中的眼科实症,他认为实症都是沉寒,要用麻黄散寒。麻黄用的很大啊,都是几两几两的,一两就30g啊。实际上我们在临床用的比较好的麻黄,六七克,超过10g就会有很好的效果。这就说明麻黄升发左路、宣泄阳气,效果非常理想。有时候中土啊,中焦不能斡旋,湿气淤滞中焦,这个人的肚子比较差涨,食欲很差,舌苔很粘腻,比较困的时候,有时候这个湿土就粘在中间了,转不动了,用上少量的麻黄,宣通一下阳气,效果也非常好。少量的麻黄,劲儿就比较小了啊,没那么大的力量出来了,这个药力就局限在中焦了,促发阳气。那麻黄汤的原方,麻黄量很大的。那么大的量不可能达到开散表邪的效果。有时候碰到夏天下大雨的时候,有些人赶路或在地里干活,来不及拿雨具,突然下大雨了,有些人就淋了。夏天有时候这个雨也比较凉,干活呢出一身汗,很凉的一场雨,有的人就?了,有的人就出现这个水肿、脚痛不能走,表气郁结、湿气留滞,这个情况用麻杏薏甘汤,麻黄、杏仁开表气,薏米通利湿气,效果很好。但是有一个前提,量要很大,麻黄要用到二三十克以上、薏米要用到一二百克以上,一般人不敢这么用。但是你要这么用,一般一两剂就好;要是不这么用,单纯地行气去湿,可能弄上很长时间都很难好,甚至会变成其他的疾病。

 

所以麻黄这个药,他的药力有时候感觉“迅雷不及掩耳”,非常地迅猛。所以它治疗急性、危重病,需要我们果断地下手。非常好的药,将军、良将!所以对这些药物,对它的药要有非常好的体会,这样才有一个非常好的把握,什么时候该用、该用多少。

 

《伤寒论》上讲,麻黄煎煮的时候,要“去上沫”。“上沫”是什么东西?这个麻黄你要用的少的话,沫也不明显;你要用到10g以上的时候,这个沫就比较多了;用到20g、30g的时候,这个沫很明显、很白的。为什么会有这个沫?我刚才讲麻黄这个味儿啊,非常?,气啊感觉有点?住了这种感觉,这个沫也是一种表现,就是它这个药的气味的一种表现。上沫呢,我的感觉可以理解为一种郁浊之气。麻黄本身呢它没有一种这个有型的东西,它的升发之气如果能够收藏住的话,那么它这个药也不存在了。任何一个药物,它的药性和它自己的这个形质,阴和阳、气和味,是相互制约的。所以我们应用麻黄的是它这股升散之气,所以这个上沫是一股郁浊之气,是不适合我们用的,去上沫的目的,是把它的郁浊之气去掉。这股郁浊之气在它没有变成上沫之前,在麻黄这个药材本身里面,是用来束缚升发之气的。这是我个人的理解。所以煎药的时候,把上沫去掉,剩下的就是一股清透升动宣发之气。升动宣发之气必然是比较清透的,郁浊之气都敛降。这就是《伤寒论》去上沫的意思。如果不去上沫,麻黄的升散之性要往上走、往外走,郁浊之气在里面拉着不让走,那肯定是拉锯战一样,很难受呀。所以有些人会有那种非常难受的感觉。

 

但是有时候你煎的时间比较长,半个小时以上,这个上沫、有型的东西,就慢慢地化解掉了。当然麻黄这股升散之气也就缓和了很多,这个呢你去不去上沫好像问题也不大。所以你煎药时间比较短,想用他这股锐利之气的时候,上沫还是去掉比较好。

 

这是讲的麻黄,下面接着讲石膏。上面讲麻黄的时候,你看麻黄,绿色的、细细的、长长的,锐利。那么石膏呢,咱们讲的是生石膏,大家如果见过这个生石膏晶,看一下的话,就会发现石膏和麻黄非常地像,石膏那个结晶的纹路也是细细的、长长的、笔直笔直、晶莹透明,就好比这个麻黄换了一身透明的衣服似的。所以这个石膏啊,说石头重坠下降啊,这个说法我觉得比较肤浅。如果从这个象上去理解,石膏这个细细的、长长的,这股收锐利之气,它依然是通散的一个药,它这个通散和麻黄不一样,麻黄往上通散,石膏往下通散,都是很好的通行的药物。所以这个石膏一旦成了煅的石膏,这个通行之气完全没有了。所以呢,“石膏除大热”必定是生石膏,不可能是煅石膏。现在好多这个药店,他不太懂,卖好多药都要炮制一遍,认为这个石膏也要煅,所以很多人抓的石膏有可能是煅石膏,煅石膏没有任何意义,反而是有害无利。大家如果用石膏来治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生石膏,要亲自看一下,生石膏一条一条的、一块一块的,是透明的,断面是乳白色,纹理就跟麻黄一样,一条条的,非常细、非常长。

 

我们以前在杂志也能发现,讲这个麻黄,它这个成分对细菌有什么作用、没什么作用,认为这个石膏好像没有中医讲的那么神奇,石膏的溶解率也很低,只能溶解那么一点点,有效成分很少,用上100g、10g都溶解那么多,有什么作用呢?认为没什么作用。这种思维模式完全是西医的思维模式,不足为道。国外很多人,包括日本,很多研究中医的,为什么没有研究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在于他的思维方式跟咱们中医的思维方式,相差太远,门都没有入。中医要从气的角度来理解,讲生理、病理、讲治疗,都是在气的角度。打个比方说,咱看电视剧、武打片的时候,古代打仗有单挑,一个人和一个人骑着马单打独斗,这叫单挑。两个人打架,一个人单枪匹马上阵,另外一个人也是单枪匹马上阵,但是背后还站着千军万马给他助阵。大家想想这个架势,真正一个人这个他肯定心里发虚啊,对手虽然也是一个人跟他打,但是背后这个千军万马这股气就给他压倒了。从这个比喻来讲,虽然石膏这个溶解度比较低,你说我来煎药,石膏这个溶解在水里确实有效成分就这么多,但是那股无形的气很大,不能用这个溶解度来理解。我们煎药的时候,200g石膏这个气,这股通行、沉降气,和10g的石膏的这股气,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这个水本身收藏万物,水主收藏,任何药物的药气,它都能收藏在里面,所以不能从溶解度的角度去理解石膏的作用,这样就落入西医的窠臼了。要从中医的角度、从气的角度,你就知道,石膏这个量用多用少是完全不一样的。

 

张仲景这个麻杏石甘汤、白虎汤,用大量的石膏,来降阳明之热,这个一气周流上面走不动了。我们以麻杏石甘汤为例,除了麻黄往上宣散,还有石膏往下宣散啊。这一股气呢,不像磨盘给你压下来,不要这么理解啊,石膏就像一个导引一样的、向导一样的,麻黄石膏都是向导,麻黄领着这一股气往上走,石膏领着这一股气往下走,是很好的通行的向导,有着很好的引导力。如果单纯地从这个重坠、潜镇,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石膏,未免失于肤浅,失去了石膏这个药物的本义了,觉得很冤枉,石膏这么大的用处,被理解成只是一个?下来。

 

咱们看石膏为什么是透明的呢,那股气也是非常清的啊,气属无形。人体的这个寒湿啊属于有形,所以石膏这个无形的形质---没有什么味儿啊、半透明的形质蕴藏着一股无形的通降之气,它这个无形之气的影响呢,也是最好的。你让石膏来化痰可能没什么作用。

 

有人说石膏会不会,我这胃寒,不敢用石膏。石膏呢有点微寒,稍微有点偏凉,但是绝不会像这个大黄、黄连一样,明显的寒性是没有的,可以大量使用,没问题。用上300g、500g都不会出事的。而你用上30g黄连,可能有的人都受不了了,别说300g。所以说呢,它是一股通行之气,它的药性比较平和,可以大量使用;但是麻黄是比较宣散的,比较峻猛,这个量就要斟酌、要慎重、不敢太大,太大就全散出去了。

 

 

下面我们接着再讲大黄。那么石膏是通向的是阳明之气,阳明呢属土,脏腑呢主要是胃这块,都属于这个属土的这个区域,大黄也是本经里面《神农本草经》里面很好的药物。我们大黄用的是根茎了,如果咱们按大黄的这个药的行络的话,这就是深络的一个药。整个药呢它长成一大块,那个形状象什么呢,大家吃过烤红薯,跟那个有点象,可能也就这个意思吧。就是比较大,比较饱满,颜色也比较深,一看就是一个阴成形的这么一味药。那么大黄呢,它这个气味啊,我个人感觉还是,虽然这个气味还是比较的浓郁,但是浓郁当中有一股清香之气感觉,大家如果有生大黄,没有炮制过的大家可以去闻一下。味还是极大的。老远就能够闻到。但这个味闻到不象麻黄汤样的闻到很难受。它这个有一股好象有点芳香清凉的那么一股气味。闻着比较舒适。是这么一种感觉。如果你尝一尝大黄这个味呢。当然还是比较苦。那么大黄这个药呢本身,大黄这个药收藏在里面,缓缓下行,虽然我们知道大黄这药泄下的很厉害,吃了就能够很快的引起腹泻,实际上我个人感觉大黄这个药,跟麻黄、附子这些药相比,它还是没有那么迅猛。咱们知道它主生发,它本身有种生动力。右路主藏,右路的药大部分还是偏于硬,偏于停。比较安静感右路的药。在右路的药里面呢。大黄跟这些个右路的药,跟这些个药的通性相比,那么大黄是比较活跃的药。虽然是也属于右路敛藏的药,右路还是有一个很好的通经。通行脏腑的这么一个效果。如果跟一气周流整个这个,所有的药物相比,这些个药物相比,跟左路的药相比大黄这个药实际上不是一个很迅猛的一味药,它的这个药性相对较缓和的。是这个意思。当然我们只是从右路的这个里面来看呢,大黄,为什么讲的这个推陈致新呢,我估计它的本意是从右路来着眼呢,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意思。大黄呢,我以前跟大家聊的时候讲过。所有圆形的东西,圆滚滚的象生姜,它的形是圆滚滚的,白术长的也是,长的跟一块肉一样,肉质的,一大块一大块的,从象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药大部分是入中土的,大黄这个药也不例外,它本身这个药呢的形态也是中土的一个形态。不象麻黄那么锐利,块头比较大,颜色虽然比较暗,但是它的黄暗也是入中土的,一样啊。它的苦寒当中含有一种清灵之气。香味也是属土,土气范围之内有推陈出新的作用,当然这个大黄没有什么锐利之气,跟麻黄相比它比较缓和。也就只是适合在比较粗浊的地方,象肠道啊,六腑以通降为和,入土化相对比较淤浊的东西。这有会有比较好的效果。麻黄呢,比较细啊,锐利,对精微的气的层次更明显些。大黄可能偏于有形的层次,所以大黄黄连泻心汤里面,药呢它用的是开水浸泡,水稍一开滚就可以了。这是取气。因为药性没那么锐利,我们如果想单纯用它这个气,调动这股热源起动,所以用这个开水煮一下,就类似泡到它的比较清的这股起快点出来。效果比较快点,如果大黄煎得比较久,它通腑的效果比较好,但主要是把淤浊给通出来,这样比较缓和。所以你看,大黄主下淤血,破症瘕积聚,这主要是大黄味的作用,不是气的作用。有经验的老人都知道大便不通的时候用大黄来通腑的,大黄用上之后他就知道大黄用上以后多长时间它能够有效,大概五六个小时,这个大黄才能够起到这个效果,才能够把这个大便疏通下来。要是用的是麻黄的话,发汗半个小时就出汗了。差别是很大的。这个意思是讲大黄,我个人的理解它这个推陈出新的作用固然通窍入腑的作用能引起一个推陈出新的效果,可能更多的是跟右路的药相比较相对显得活跃一些,实际上这个药还是比较缓和比较温柔的一味药。只要你知道如何使用,不会引起那种俊猛的据泄的。老中医治疗肿瘤啊,以前也跟大家提过,上来就用一百克大黄,基础量,慢慢可能加的会更多。这样大的一个量这个大黄必须久煎,不久煎,要就说用开水泡一下,大黄他们这股气就快了,也许真的就是拉的起不来了。如果久煎的话,大黄破淤血,破症瘕积聚,效果很好。为什么会破症瘕积聚,大黄不象三菱、莪术,又不硬,没有破积聚的作用,一捭比较软,比较脆,不象三菱、莪术捭不动,也不象穿山甲,它哪来的破症瘕积聚的作用呢?它是利用本身的特别,善于入肠道六腑,进入大的通道。打个比方,象毛细血管一样,很小的渠道是需要麻黄来疏通的,那么大的河道就需要大黄来疏通的。各有各的用途。正因为大黄把人体大的这个肠道淤积疏通出去,一气周流给调畅了,症瘕积聚人体自己就把它破开了。所以并不是大黄本身就有破淤的这个作用,许多老中医有经验的,治疗子宫积瘤他也善于用大黄,大家想想子宫积瘤它也不在肠道之内啊,大黄它也泄不下来啊,它为什么还会有效果呢,就是因为这个大黄啊,把体内的淤浊,体内的淤浊,哪的淤浊最多啊?肠道的淤浊最多啊。它把主要的淤浊都排出去了,人的一气周流救通畅了,所以子宫积瘤这个也跟着得到改善,慢慢它自己就消失了。这是我对大黄这个破积聚的理解。《神农本草经》讲大黄荡涤肠胃,显出大黄的特长来了,大黄就这个作用。荡涤肠胃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作用,产生治疗效果,如果这个药是个很骏猛的这个药,你想它能安五脏吗?安和五脏的药不可能很骏猛,你看这附子麻黄里没有安和五脏的作用,所以大黄这个药还是相对较柔和的一个药,只要我们看准是可以大量使用。

那么今天晚上呢把附子、麻黄、石膏、大黄这四味药简单给大家串了一下,讲了一下用药的思路,这是今天晚上主要想讲的东西。咱们从张仲景麻杏石甘汤这个方子,可以看下麻黄石膏的用途,一升一降,用在上焦,气淤是在上,不得通行。那么还有一个方子呢,叫这个大黄附子汤,是不是叫这个名字啊,我这个人比较懒,记不住,寒食腹痛,有寒食邪气淤滞在腑中,通下要用大黄附子,用附子鼓动下焦,大黄激荡肠中的邪食,这个寒邪用附子温通一下,鼓动一下,然后再用大黄通下去,这是治疗下焦实症。

咱们都知道人体是中阳上升浊阴下降。上焦气的这个部分病比较多,一旦发烧多伴有表症上焦的问题。下面呢主要是有形的邪比较多一点,都是实症,对于这个邪气淤滞的实症淤在哪,一气淤滞在上的时候我们在上,我们就用走气份的药——麻黄石膏来疏通,如果是下焦有形寒邪淤滞在肠胃,那么我们就用下焦的药大黄附子来涤荡。我们从上下焦的角度来讲。所以这四味药咱们完全是可以比喻成一个人,麻黄石膏就是人的上焦,附子大黄就是人的下焦,中焦我们暂时先不管它。所以我以前跟大家讲,所有的药物,你理解好了它就是一味药,与人体的一气周流是完全应对的。所以这四味药你看能把它理解成一个人,能把它理解成以四对一的模式,理解成一味药,这个你就可以灵活组合,灵活的来处理,达到一些非常好的效果。刚才讲的这两个药物的组合是张仲景用的,所以如果从这个打个比方说上面这个麻黄石膏我们作为一个上循环,一气周流它是一个循环嘛,大黄附子作为下循环,我们认为它是下行。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个上下循环给它联合起来啊,好像可以啊。建国初期上海有个老中医叫刘复,这个老先生对各种疑难杂症,包括肿瘤都有很好的经验,留了本医案书叫《鲁楼医案》。那么他治疗肺癌的时候有一个方子,叫进退青龙汤,为什么叫进退呢,进的时候这个加附子,退的时候加石膏,今天加附子明天加石膏,就这样来回倒,一进一退把这个肺癌就治好了。所以你看,附子和石膏同用可下可上,那能不能麻黄和大黄同用啊,完全可以,有时候有些人,尤其是些哮喘的病人,感冒了,右路表气不开,右路太内盛了,这个时候就可以麻黄大黄同用,临床上有时候我就这么用。效果很好。大黄把肠道淤浊排出,我以前讲过肺与大肠相表里啊。肺与大肠完全是一股气啊,肺与大肠相通,大肠一通,肺气就通,肺气一通麻黄开散起来就更容易。这种循环呢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比喻成大的一个循环呢,刚才那个是小循环,一上一下,现在这个是大循环,上下结合,我们能不能四味药一块用呢,如果需要一块用也可以呀。所以人体的一气周流左升右降中焦斡旋这大的格局把握好,我们用这个模式,人体也确实是这么回事,可以真实的体会的到,你用这个系统呢,它就跟全球定位系统一样,必须非常精准的定位,来了一个疾病,看过去,马上知道哪个地方出了问题,从哪个地方用药,并不是说左路出了问题我就只考虑左路用药。一气周流,是从哪个地方用药都可以,看哪个地方对证,哪个地方入手能四两拨千斤,也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你看张仲景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用麻黄石膏从上面入手,用大黄附子从下面入手,我们后代老前辈呢也给我们做了很好的例子,上左右交叉联合用,这样就把这个一气周流理开了,药物也就给用活了。

今天晚上主要就跟大家讲了这四味药,串了一下从一气周流的角度如何把药做为一个整体来理解,临床上如何运用,中药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不同的层次,我讲的这四味药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层次,你象白术、苍术它是在中焦,也是一个层次,桂枝汤也是一个层次。所有的药你都可以把它溶入我讲的这四味药的框架之中,大家从这四味药的框架的基础上慢慢往上添。根据药性的寒热温凉,刚硬缓柔,安排它一味药的合适位置,慢慢添进去,这样所出的各味药就成了一个整体。药物是从一个人的一气周流这个角度去体会。如果从佛经的角度,天地万物本来就是一气嘛。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不可能把所有的药都给大家排好。原先是想给大家多讲一讲多串一下,自己的事情我还想处理一下,所以今天讲完之后呢,就不讲了,可能以后有机会合适的时候再给大家接着讲,讲课的内容今天晚上就讲到这里,大家还有什么内容不清楚可以提出来交流一下,我看今天晚上大千老师也过来了,感觉大千老师过来给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