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你六十年三水小草198:国资委能不能看紧“全民储蓄”的钱袋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22:24:13
5月20日,国家审计署披露了17家央企存在的多项违规问题,其中包括违规发放薪酬、福利,未按规定扣缴个税,存在违规业务并导致巨额亏损等。针对上述审计结果,国资委发言人做出回应,承认央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承诺将规范职务消费、加强薪酬福利管理,推动企业及时堵塞管理漏洞,并将不断增强透明度,欢迎媒体及社会各界对央企监督。
国资委发言人同时表示,“目前中央企业体量非常庞大,集团公司下面二、三级子公司非常多,有的企业层级更多,导致集团公司在管控上确实存在一些漏洞。”“尽管近年来中央企业在加强内部管理、强化风险管控、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显而易见的是中央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和国际一流企业距离很大。”
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国资委面对审计结果中暴露出的问题,愿意承认央企管理水平与国际一流企业“距离很大”,让人看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线希望。
但人们也不得不注意到,按照国资委发言人的描述,目前央企的巨大规模和复杂的结构、层级,与其和世界一流水平“距离很大”的管理能力之间,显然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换句话说,那些掌握了国家战略产业命脉,享有行政垄断地位,其一举一动、一盈一亏,都足以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和百姓生活的央企,却可能同时是一些资产规模巨大、企业结构复杂、管理水平落后的“恐龙型”企业。这类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对外可以依仗庞大的体量和行政垄断地位独霸市场,对内却因为其迟钝的中枢与庞大的身躯不相匹配,以致管理混乱、反应迟缓、效率低下,甚至管理失控。国资委发言人所承认的“集团公司在管控上确实存在一些漏洞”,正是由此而生。而为了弥补因此而造成的成本高企,又促使其继续加强垄断地位,以便向外转嫁成本,让全民为央企的管理不力买单。更何况,如同任何利益集团一样,央企经营者本身就存在着利用垄断地位而为企业内部人员谋取福利的冲动。主动的谋利与被动的失控共同作用,使央企的管理成本、福利成本,变成了一笔难以理清的糊涂账。
从理论上说,央企之上,还有国资委对央企的经营和国有资产的安全进行监督。2003年国资委成立之初,新华社就曾对国资委的职责有过简要的描述:由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监管国有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按照这一描述,国资委也曾被称为国有企业,特别是100多家巨型央企的“大老板”。公众也曾对这位“大老板”寄予厚望,希望其切实实现为全国公民监督央企、看护资产的职责。遗憾的是,如今国资委发言人却承认央企层级太多、管理存在漏洞,态度倒是足够坦诚,但坦诚的态度背后,却让人看到国资委对央企监督、控制的不力,对国有资产看护的失职。
今年早些时候,针对公众对央企向国家上缴红利比例太低的质疑,一位国资委副主任曾回应称:“国有企业的资产实际上属于国家、属于全体人民的一笔储蓄,一旦以后国家需要钱,完全可以动用。”理论上,这一说法大致成立,但其基本的前提是,国有企业,包括央企,其经营效率、管理水平、成本控制、盈利能力等,都必须至少达到国内企业的一般水平,全国人民才可能放心地把数万亿的资产交予央企经营。否则,如果央企管理水平低下、国资委监管失位,以致央企的大量潜在利润,却以违规超额发放的工资、福利、职务消费等计入成本,则“全民储蓄”也就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国企高歌猛进的势头无可更改,央企的地位无可撼动,公众对央企这笔“全民储蓄”的安全的希望,唯有寄托于国资委的严格监管和央企自身的严格管理。希望以后有好消息告诉公众。(张天蔚)

部分央企在审计结果公布后表现出来的“大度”,事实上说明了这些企业对问题的“漠视”。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规定,目前很多央企内部都会有监督部门,但为什么问题总是需要审计署提出来呢?
国有企业的“通病”仍未治愈。
国家审计署5月20日发布的17家央企三年来的财务收支审计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在财务、招标、员工福利、税收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还有多家央企在投资管理方面存在问题,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企业的亏损。
问题一箩筐
问题主要集中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企业违规投资、滥发福利、企业信息系统存在缺陷等方面。
审计署企业审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审计结果看,有的企业投资决策还不够规范,造成国有资产损失和潜在损失等;有的企业管理还不到位,对所属单位的管理较为薄弱,违法违规问题仍然存在。
从对17家央企的审计结果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企业违规投资、滥发福利、企业信息系统存在缺陷等方面。
审计结果显示,在财务方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2009年补提已出售固定资产在以前年度少计提的折旧4588.86万元,导致多计2009年成本4588.86万元;中国大唐集团所属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2000年至2010年在库区征地及移民补偿费中,列支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项目概算之外的费用2.73亿元;中建总公司少缴企业所得税2.52亿元,所属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此外,多家企业在盲目投资造成亏损导致国企资产严重流失。至2009年底,中化集团投资开发的6个海外油气田项目中有2个项目虽盈利但未达到可行性研究的预期目标,累计净现金流比预测少1.33亿美元;3个项目累计亏损1526.62万美元。另外,所属中化国际等3家企业在投资风险论证不充分的情况下,投资了太仓兴国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5个项目,截至2009年底投资累计亏损美元1700万元,人民币5.59亿元。
虽然上述很多企业在很多方面亏损严重,但这丝毫没有影响这个国有企业员工的福利。审计结果公告,公布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等17户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审计结果显示,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三家央企薪酬福利管理问题突出,涉及资金近50亿元。
根据记者粗略统计,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所属单位发放的问题薪酬福利超过1.5亿元。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薪酬管理违规涉及资金超过9.1亿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薪酬管理违规涉及资金达38.92亿元。
此外,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下属中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和东悦投资有限公司、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存在职工薪酬福利问题。
乱象年年有
央企或已陷入了“错了就改、改了再犯”怪圈,虽然审计结果年年都会公布,但很多老问题仍然存在。
对于央企的上述乱象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发言人5月21日表示,公布审计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对于推动企业及时堵塞管理漏洞、依法合规经营、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具有重要作用。该发言人表示,近年来中央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国际一流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国务院国资委同时要求企业领导人员带头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降低管理成本,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企业的改革发展上。国务院国资委将进一步规范企业职务消费行为,加强薪酬福利管理,不断增强透明度,接受职工群众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有分析人士指出,现在很多央企可能已经陷入了“错了就改、改了再犯”怪圈,虽然审计结果年年都会公布,但很多老问题仍然存在。
以央企“囤地”为例,去年3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下发通知勒令78家央企退出地产投资,然而此次审计结果显示,仍有很多央企占用大量土地。审计公告显示,17家央企中,有6家央企不同程度上存在违法转让土地、未经批准使用土地、未按规定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未缴纳土地增值税等问题。
存在上述问题的企业包括中国铝业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部分所属单位、招商局地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昨天,已经有中国铝业、中国联通、中钢集团对外回应称,针对审计署披露的问题,企业已经在积极整改,甚至有些企业还对审计署的审计结果表示“欢迎”。
有评论指出,部分央企在审计结果公布后表现出来的“大度”,事实上说明了这些企业对问题的“漠视”。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规定,目前很多央企内部都会有监督部门,但为什么问题总是需要审计署提出来呢?
有专家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从目前央企的内部机构设置来看,监督机构的监督往往都是事后监督,只有当问题出来后才急急忙忙地寻找补救的方法,这就导致很多企业出现的问题“屡教不改”。
19日上午,审计署发布中国联通、中国长江三峡集团等17家中央企业2007―2009年财务收支审计结果。部分企业出现领导职务消费不清、假发票、违规发薪酬、少缴税收等问题。21日,国资委新闻发言人表示,国资委将规范职务消费、加强薪酬福利管理,推动企业及时堵塞管理漏洞、并不断增强透明度。(5月22日《新京报》)
部分央企出现假发票、少缴税收等问题所以让人感到震惊,首先是因为它们的央企身份。在人们印象当中,假发票、少缴税收等问题一般出现在小企业与部分民营企业身上,而央企作为国有大企业理当承担社会责任,做遵纪守法的楷模,所以一般不会出现假发票与少缴税收等违法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部分央企出现假发票与少缴税收等违法犯罪行为,将严重损害央企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而且还可能会对部分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产生不良的示范作用,所以有关应当依法对相关责任人予以严惩,杜绝类似问题在央企中再次出现。
而部分央企出现假发票、违规发薪酬、少缴税收等问题,性质与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少缴税收原本就是一种偷逃税犯罪行为,并会直接造成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而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则会导致能够用于民生领域资金的减少,因而实际上也是在损害民生福祉的改善与提升,蚕食的是公众利益。央企作为国有企业,其收益为国家与作为实际出资人的全体国民所有,部分央企用假发票套取资金并违规发放薪酬,实际上是在非法侵占国家与民众利益,是一种集体贪污国有资产行为,严格来说已经涉嫌犯罪。
另一方面,央企尤其是其中垄断企业从业人员的收入之高众所周知,而这实际上也是造成垄断企业成本与垄断经营商品价格畸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形下,如果部分央企与垄断企业还采取用假发票套取资金用于为职工谋福利,以及出现违规发放薪酬等行为,势必会导致能够用于维持央企运转与促进央企发展所需资金的减少,这样一来部分央企与垄断企业就又能以此为借口哭穷,向国家讨要资金支持以及提出相关商品涨价,而这势必又会进一步增加消费者的相关经济支出,进一步加重民众的经济负担。
也正因为如此,在审计部门发现部分央企出现领导职务消费不清、假发票、违规发薪酬、少缴税收等问题后,有关方面应当对其中的违纪违规行为予以严惩,对其中涉嫌犯罪的行为,应当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与此同时,更应进一步强化对于央企行为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制约机制,以能变事后查处为事前防范,从源头上减少假发票、违规发薪酬、少缴税收等问题的发生。如此才能更好地维护中央企业的形象,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保障,并减小民生因为央企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所将遭受的直接与间接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