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爱 张杰 下载:【古兰经】教育思想探析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1:26:51

一、《古兰经》的成书和内容

《古兰经》成书于公元7 世纪,它是穆罕默德在传播伊斯兰教,缔造阿拉伯国家的过程中,以真主安拉的名义,颁布的一系列 “启示”。从穆罕默德开始得到 “天启”到最后编纂成书,大约经历了40 余年。有关《古兰经》的定义,穆斯林较一致的意见是:“《古兰经》是降示先知的,超绝文辞,记录在许多册页中,在虔诚地恭读和连续不断地传播中成书”。

《古兰经》的内容不是真主一次性降示的,这点它不同于其它的宗教经典,它是穆罕默德从公元609年至632 年间,以安拉的名义陆续、零星颁示的。为此,《古兰经》中说:“不信道者曾说:‘怎么不把全部《古兰经》一次降示它呢’我那样 [零零星星地降示它]以便我凭它来坚定你的心,我逐渐降示它”。仔细研读 《古兰经》,可以看到其内容紧密联系着当时阿拉伯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穆罕默德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对当时发生事件的处理意见以安拉的名义陆续颁示,如《古兰经》中的律例大多和当时所发生的事件相适应,人们有了争执,请穆罕默德排解,于是便有了启示下降,用以解释和断法。穆罕默德每当接到启示,便立即传授给他的弟子,跟随他身边的弟子中会写字的,立刻就把它们记录下来,不会写字的就默记心中,事后还背诵给穆罕默德听看其记得是否正确。后来有了几位专门负责记录《古兰经》经文的书记者,他们在听到新的启示后,就记录在一块皮子上、一块木板或驼羊的肩胛骨上。穆罕默德口授启示时,还将每章中各节的先后顺序安排好并告之弟子记录下来。但《古兰经》中各章的顺序则是在穆罕默德去世后,由弟子们编写的。)《古兰经》最后一段是:“今天,我已为你们成全了你们的宗教,全美了我所赐你们的恩典,我已选择‘伊斯兰’做你们的宗教”, 穆罕默德宣读这段启示时,是在他最后一次朝拜“天房”的时候,当时,穆斯林大众站在阿拉法特山下,穆罕默德面向天空,穆斯林跟着祈祷,此后 81天穆罕默德就去世了。

穆罕默德去世后,其随身弟子宰德•本•撒比特首次开始收集经文,但并没形成大范围的收集和整理。在以后战争中,不少能熟习背诵经文的圣门弟子陆续阵亡,欧麦尔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便建议哈里发艾布•伯克尔 (632-634 年在位) 立即汇集和整理全部经文,以免日后散佚失传。艾布•伯克尔接纳了这个意见,经收集、整理、核对和汇编,最后由宰德•本•撒比特抄录在同样大小的 “册页”上,交艾布•伯克尔保管。艾布•伯克尔去世后,移交给继任的哈里发欧麦尔 (634-644 年在位),欧麦尔被刺后,由他的女儿,先知的妻子哈福赛保管。但在民间流传的《古兰经》因为反复转抄的凌乱以及方言的复杂,读法断句的歧疑,造成了不少争议。在远征军中叙利亚和伊拉克的穆斯林就曾为《古兰经》的读法分歧产生过争执和冲突。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644-656 年在位)深感问题的严重,他意识到,只有统一规范 《古兰经》,并将它作为一面旗帜才能增进穆斯林之间的团结,巩固和扩大伊斯兰教的胜利成果。于是他任命宰德•本•撒比特为《古兰经》校订委员会主持人,召集了圣门弟子,从哈福赛那儿取回汇编成册的《古兰经》重新进行修订、整理和抄录。修订时针对方言读音的差异,奥斯曼主张在不妨碍内容主旨的原则下,以古莱氏语为主体,并兼顾社会上已经流通易懂的其他方言,统一了《古兰经》的内容及章次编排。统一后的新范本被转抄了几部,送往各地保存。同时废除了在此之前私人转抄,社会流传的所有抄本。统一后的《古兰经》便作为唯一的标准范本在全世界通行,迄今 -(&& 多年,世界各地的《古兰经》无论是手抄本还是印刷本,都以统一定本为依据,不允许有丝毫的篡改。以后,由于《古兰经》定本的产生,展开了对《古兰经》的注释与研究,这就推动了阿拉伯文法学、圣训学、教法学、法理学、教义学等各学科的发展。

穆罕默德的传教活动主要是在麦加和麦地那两地进行的,因此《古兰经》的全部内容,从时间、内容、地点上划分作麦加章和麦地那章两部分。由于活动的内容不同,两部分经文的重点也有所不同。麦加章的经文侧重是劝说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让人们从偶像崇拜转向一神教。强调信主独一、信天使、信使者、信经典、信末日,提倡施舍济贫、善待孤儿。经文描绘了天国的宁静与和平,警告了火狱的惩罚,引述了古代先知的故事和传说。麦加章的经文表述上热情奔放,富于激情,改革精神很强,主要是致力于创建伊斯兰教。后部分麦地那章的经文用辞不像麦加章那样热烈,其内容除了进行宗教宣传外,更多的是以政治家的姿态,指导规范人们的生活。因为这个时期穆斯林的力量已经强大,形成了新的伊斯兰教社会和国家,故经文中较多是为当时政教合一的穆斯林社会确立宗教、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和法律的制度,如对圣战、天课、婚姻、财产继承、商业贸易等问题都有具体的规定。因为经文是依据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有时会出现经文前后有矛盾,或与当时社会环境不适应的情况,对此,穆罕默德及时进行补充、调整和停止。例如有关天课的规定,在麦加章中只笼统地规定人们要进行不限定额的天课,到麦地那章中就制定了天课的范围和使用规定。正如《古兰经》中说的:“凡是我废除的,或使人们忘记的启示,我必以更好的或同样的启示代替它”。

从内容上来看,《古兰经》不是一部系统阐述教义的专著,不是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也不是一部传道讲演的文集,但似乎又都兼而有之,在穆斯林世界中这部经典起着“详解万事,向导信士”的作用,穆斯林们认为,《古兰经》包罗了一切有价值的知识,是一切精神和伦理问题的最后依据。

《古兰经》共30 卷, 114章,6200节。其内容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

1. 申述基本信仰的纲领

主要是阐述伊斯兰教的“五项信条”即信真主、信天使、信经典、信先知、信后世,其中最重要的是信真主。真主安拉在穆斯林们眼中是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造物主,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掌握者。这是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也是自始至终贯穿《古兰经》的主线,其它几项均是以信真主为前提而派生出来的。

2. 反映与异教徒的论争

《古兰经》中有很大比例的经文内容是与多神教徒和其他教徒的争论有关。《古兰经》中所说的 “异教徒”主要是指多神教徒,“有经的人”指拜星教徒、拜火教徒,也包括犹太教和基督教徒。穆罕默德初创伊斯兰教时,阿拉伯半岛上多为多神教徒,特别是古莱氏的贵族集团,他们信奉传统的多神教,并以捍卫多神教的偶像崇拜为名,敌视并迫害穆斯林信徒。穆罕默德与他们作过长期艰苦的斗争,并确立了伊斯兰教的地位。《古兰经》对待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态度与对待其他教徒有所区别。《古兰经》承认“有经人”犹太教徒与基督教徒的先知穆萨(摩西)和尔萨(耶稣) 是真主委派的使者,也承认他们的经典是真主颁降的,但认为这些经典在流传中已被篡改过,远非是原貌了,所以应持谨慎、警惕的态度。《古兰经》对他们的态度是既有肯定也有否定,既有分歧也承认其共同点。

3. 规定宗教功修与社会义务

《古兰经》中对穆斯林的宗教功修和社会义务,作过很多原则性的规定,主要包括有:#&) 个人对真主履行的敬拜仪式。有一定经济条件的穆斯林按比例交纳天课。勇于出征,为主而战的兵役制。

4. 提供制定教法律例的依据

《古兰经》中提到一些可以作为立法依据的原则,也有一些对具体事例的处理意见,这些都为伊斯兰教法的制定铺垫了基础。也可以说《古兰经》代表了阿拉伯社会从氏族时期的不成文法向文明社会成文法的一种进步的转变。例如经文对世人的行为作了五种划分,并明确了对这五种行为的奖罚态度。它们分别是(1)义务性行为:履行者受奖,违反者受罚;(2)可嘉的行为:遵者受奖,未遵者不罚;(3)无关紧要的行为:不存在奖与罚;(4)受谴责的行为:舆论上认为不受欢迎甚至讨厌,但不受惩罚;(5)严禁和受罚的行为,必受惩治。但在具体判断和实施中,某种行为应属哪一类,经文中没有逐一的详述,除了较明确的几项如:饮酒、吃自死之物及血、猪肉、未诵安拉之名而宰的可食动物,还有通奸、赌博等行为是属于严禁范围的,对其它的并没有提出划分界限的严格标准。这就造成了在以后伊斯兰国家以《古兰经》为主要依据制定立法时存在了不少的差异。

5. 指明为人处世的伦理道德

《古兰经》的不少章节中,在命人行善止恶、趋善避恶的前提下,还涉及了大量有关伦理道德的问题。它对穆斯林个人品德的修身养性,社会交往中的人际关系及待人接物的准则,都以命令、倡导、鼓励的口吻一一作出规定。经文中常把日常生活中穆斯林的伦理道德的培养、锻炼和自我约制行为,提到敬畏真主、尊崇真主、博得真主喜悦的宗教功修高度来表述,把社会交往中的良好道德表现与虔诚的宗教功修紧密联系起来,这种作法既体现出伊斯兰教对伦理道德的重视,也使得世俗的道德观在宗教的氛围中得到强化和巩固。

6. 讲述以“认主独一”为核心的宗教故事

《古兰经》中还有相当多的篇幅是讲述传说故事、历史人物、古代部族兴亡历史的,但最主要的是讲述历代先知在其部族中的传教活动,其中包括穆罕默德在内的先知共28 位。《古兰经》通过故事的形式来宣传真主的万能与权威,真主的独一无偶和至高无上,这就便于不同文化层次的穆斯林们都能很好地吸收和理解,这也是《古兰经》的一大特点。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也是伊斯兰教育的渊源。以后便在《古兰经》的思想体系基础上形成了伊斯兰教育的思想体系,确立了伊斯兰传统教育的内容、形式、原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