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木地板品牌:玉溪四名人故居申报文物保护单位 2008-12-26 10:58:30 这四处故居分别是:棋阳路郑氏故居、聂耳路李鸿祥故居、新兴路赵佩青故居、南门街黄允中故居。 聂耳故居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3:34:50
玉溪四名人故居申报文物保护单位
2008-12-26 10:58:30
这四处故居分别是:棋阳路郑氏故居、聂耳路李鸿祥故居、新兴路赵佩青故居、南门街黄允中故居。
聂耳故居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变为食府的郑氏故居

新兴路105号赵佩青故居

南门街18号黄允中故居

聂耳路4号李鸿祥故居
玉溪新闻网讯(记者 白瑞源摄影报道)日前,记者从红塔区文物管理所获悉,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我市中心城区四处名人故居被列为新发现文物点,正式申报文物等级。这四处故居分别是:棋阳路郑氏故居、聂耳路李鸿祥故居、新兴路赵佩青故居、南门街黄允中故居。
据红塔区文物管理所所长李松介绍,四名人故居被列为申报对象,主要以名人效应和其在玉溪本土民房建筑中的独具特色为申报条件。虽然近年来政府及文物部门对上述四故居采取过一定保护措施,但由于历史及其他因素制约,几个故居并没有被正式划定为文物保护点,因而也未得到非常妥善的保护。此次通过文物普查将其列入新增文物点,申报文物等级,对于保护文物、保护玉溪历史文化遗存、弘扬玉溪本土文化有重大意义。
另据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聂耳故居也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各项申报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玉溪四名人故居保护现状初探

李鸿祥故居“将军第”成了幼儿园食堂

颓败中亟待保护的赵佩青故居
谈起玉溪历史文化名人,很多人尤其年轻一代,恐怕除了聂耳,能说得上口的寥寥无几。郑易里、李鸿祥、赵佩青、黄允中——这四位出自玉溪本土的杰出人士,以其卓越的历史功勋、广泛的社会知名度和在玉溪本土留下的政绩等,成为垂青史册的历史文化名人。
最近,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这四位玉溪历史文化名人的故居就被列为了文保申报点。目前,这几个故居的保护现状究竟是怎样呢?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采访。
郑氏故居变食府
中心城区棋阳路35号,有一幢凹字形、砖木结构的一楼一底两层旧瓦房,是原玉溪军分区招待所,07年这里张灯结彩,在有关部门“以房养房”的政策下,这里被出租开起了一家名为“宝臣号”食府的餐馆。
如今,“宝臣号”食府车马喧嚣,生意兴隆。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个环境优雅的饭馆,却少有人知,这里还是玉溪两大兄弟名人——郑易里和郑一斋先生的故居。
郑易里,玉溪市红塔区上郑井人,《资本论》第一个中译本的赞助人和翻译者之一、《英华大词典》的编撰者、郑码输入法的发明人。其兄郑一斋,是云南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而“宝臣号”,则是两兄弟的父亲郑宝臣在民国时期所开的商号。
如今的“宝臣号”食府,车马喧嚣,外观有装饰一新的大门和院墙,内部木楼大院也在餐馆老板独具“慧眼”的商业头脑之下被修葺一新,可谓用房子的老字号做足了文章。
可是,现在的“宝臣号”留给公众的印象,似乎仅只是个具有商业价值的百年老字号而已:食府的入口处,青石砖照壁上,悬挂着一块名为《“宝臣号”食府木楼大院简介》的木刻,向食客们详尽介绍了“宝臣号”其建筑风格的精美,却对屋主郑易里兄弟的事迹只字未提,遍寻整个木楼大院,也找不到有关郑氏兄弟的相关资料及介绍。
而郑易里故居的价值,本报晨刊《郑易里故居为何变食府》一文中就曾提到,经文物管理部门考察后认为其有精美的建筑特点,与“文兴祥”商号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二者价值又各有侧重,“文兴祥”商号重在保护其精美的建筑本身,而郑氏旧居的价值还体现在名人效应上。
对于百年字号承载的更多人文价值,郑氏兄弟赋予它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以房养房”的办法实施后,几乎被忽略了。
“将军第”成幼儿园
李鸿祥,玉溪市大营街镇杯湖村人,辛亥革命时期云南护国运动的先驱者,云南陆军讲武习堂的创办者(朱德是李鸿祥推荐考入云南陆军讲武习堂的),曾任云南省省长。
如果说对郑氏故居文物价值的取向“有问题”,那么位于聂耳路4号红塔区幼儿园内的李鸿祥故居,即目前玉溪城唯一的一所“将军第”,其保护现状也令人叹息不已。
“将军第”由于历史原因和产权归属问题等,文物部门无从涉入其中对其加以保护,现在变得面目全非:一侧大门被改装成铺面出租(今人民路25-2号金泉商行服装店);另一侧后院则作为幼儿园食堂及教室使用。
笔者了解到,对幼儿园来说,如此操作他们也很无奈:一边是政府部门“不准改建原有建筑,要加以保护”的明令禁止,一边则是幼儿园缺乏资金和场地的办学现状,于是无奈中,产生了一些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做法,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
针对故居的保护现状,李鸿祥的后人曾联名写过一份《申请》,《申请》中提出了对宅院的归属和使用作出的“构想”:拆除原大门改建的铺面,修建大门以恢复原样,并利用图片、字画等陈列在内,以展示李鸿祥、李凤祥故居的原貌。
但据了解,因《申请》涉及系列问题,故居保护也就一直提不上日程。
“愚公馆”处于“隐居”状态
黄允中故居位于南门街。
黄允中,光绪时期玉溪著名商贾黄占魁四子,毕业于黄埔军校,历任楚雄县长、玉溪县长、昆明县长。为民众做了许多实事,曾主持重修玉溪大桥和一些地方公益设施。其故居为现在广为人知的“愚公馆”。
如今位于南门街的“愚公馆”,其外观黄墙青瓦,亭台小楼,大门上悬有古色古香“愚公馆”匾额;而内部则摆设了一些家具及黄允中遗像、其生前为地方做的实事记载、黄氏祖上创办的商号照片实物等。
据了解,在几个名人故居中,愚公馆是唯一产权归属其后人的(1998年之前,房屋一直是当地派出所的办公用房)。归属后,黄允中后人将房屋重新修缮打整并挂上了牌匾。2001年,黄允中的孙女黄洁也曾在愚公馆里开过饭店,号“愚公食府”,后为保护文物,还是将其关闭了。
如今,黄氏后嗣天各一方,愚公馆也人去宅空。经重新修缮和陈列后的房屋,亦中亦西,亦古亦今,给人以深深的怀旧之感。然而遗憾的是,由于没有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愚公馆现在只是处于“隐居”状态,并不对外开放,令人只能高山仰止。
赵佩青故居年久失修
新兴路105号赵佩青故居,据说是仿昆明的“近日楼”而造,为四合五天井的走马转阁楼,据红塔区文管所介绍,其有着典型的云南特有的“一颗印”式建筑特色,是目前中心城区保存较好的中式土木建筑。
赵佩青,又是一位玉溪的名人,他是民国时期玉溪水利司管(相当于水利局长),曾修建关索坝灌溉田地,造福玉溪人民,而且医术高超。
据了解,赵佩青故居在土改时,分给了近十户人家。如今,整所旧居有的空置,有的被当作出租房使用,院内杂物凌乱、晒满了租户的衣物,院墙也因年久失修长满了荒草。
名人故居保护缺乏什么
采访中,四位名人故居的保护现状令人陷入深深的思考,那么四故居的保护,究竟缺的是技术性的资金和保护手段,还是缺乏“风物长宜放眼量”的眼光?
玉溪市红塔区文物管理所所长李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全国范围内,名人故居保护都是文物保护中的弱项。
“主要是缺少经费,其次是产权等诸多问题。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协调规划、城建、房管等部门共同协作。此外还涉及到拆迁、修缮、补偿、安置等系列复杂的后续费用。”李松介绍,对玉溪市现有的名人故居进行保护开发,需要大量资金,并非短期内所能解决。
据了解,对于郑氏故居的保护,红塔区文物管理所历年来做过不懈的努力,曾做过产权调查、写过报告、立过石碑(后被损毁)等;《郑一斋和郑易里》一书的作者崎松先生也在收集整理资料过程中,为故居的保护奔走呼吁了多年。但如今,已是政府公产,由玉溪市房管局代管的郑氏故居,却还是“宝臣号”食府。
同处一条街上的文兴祥和郑氏故居待遇为何相差如此之远,李松说,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产权归属的问题,产权涉及问题复杂,而文物部门势单力薄,无从对其加以保护。
对此,玉溪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聂耳研究专家、《郑一斋和郑易里》一书的作者崎松先生对此持不同看法。崎松认为,聂耳故居和文兴祥商号之所以得以完善的保护,是政府部门下了决心,花了大力气努力的结果。之前这两个故居也同样面临产权等诸多问题,但最后在政府的重视之下,所有的困难最终都已迎刃而解。因而,对名人故居乃至其他文物的保护,他认为,说到底,还是一个观念和重视程度的问题。
名人故居开发前景
李松告诉记者,名人故居如果加以保护开发,既有利于文物的保护,也能丰富玉溪文化旅游资源。在中心城区内的四名人故居,和位于人民路的文昌宫、北门街的文兴祥、小庙街的文庙及聂耳路的聂耳故居等,相距较近,今后发展作为旅游线路,将能较好地宣扬玉溪的名人效应、体现玉溪本土历史和乡土文化。
另外,据介绍,玉溪市红塔区境内,有特色的民宅和旧居近20处,但目前都面临年久失修、村民意识淡漠即将损毁等困境,如能加以开发和保护,对玉溪的旅游将会是极大的一笔资源。
李松坦承,将名人故居开辟为食府等模式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不利于名人故居的保护。主要是许多故居为砖木结构,且商家在装修时考虑更多的为自身商业因素,往往忽视了文物的保护。“所以现在昆明的许多故居都已取消了这种做法。”
那么,目前政府部门在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怎样一步步将名人故居辟建为纪念馆,继而对公众开放呢?李松说,“目前可以考虑的一种模式是,采取由政府引导,企业及个人投资开办从事茶艺、出售字画或其他高雅艺术等经营,但同时需交由文物部门来监督管理。”但他同时表示这种模式实际运作可能同样面临诸多问题,所以目前只能是一个构想。
尚书旧府“将军第”
——李鸿祥故居寻迹

精美的第二进院落
说起聂耳故居,相信玉溪人都耳熟能详,而玉溪有个“将军第”,就位于距聂耳故居不到500米的地方,恐怕知道的人就寥寥无几了。
“将军第”的由来
“将军第”,是辛亥革命时期云南重九起义元勋李鸿祥将军及其五弟——云南早期民族企业家李凤祥先生的故居。
李鸿祥,字仪廷,号杯湖居士。清光绪五年生于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镇杯湖村。1913年至1916年先后担任过云南省民政长(当时相当于省长)、总统府顾问、广东讨袁军第一军军长等要职。1919年被任命为将军府懋威将军。
据了解,“将军第”原是晚明礼部尚书玉溪高仓人雷跃龙的府宅。辛亥革命后,李鸿祥的五弟李凤祥向雷氏后人购下此宅,挂上红底金字的匾额,就成了妇孺皆知的“将军第”。
历尽沧桑“将军第”
“将军第”,坐落在中心城区聂耳路4号红塔区第一幼儿园内,是一座明清时期的砖木结构大宅。
站在幼儿园内,但见一所高大的瓦房立于一片钢筋水泥建筑之中,卓尔不群,这就是“将军第”,飞檐斗拱、气宇不凡,引人注目。尽管如今的“将军第”已看不到匾额(原来悬匾的正门,如今已变成人民路上的铺面),外观也出现一些明显人工雕琢后过犹不及的痕迹:修缮后刷成姜黄色的外墙上,被刻意勾画出扎眼的蓝色线条,并标注着代表幼儿园公房的“3”(栋)字样;原本据说是厚实的木雕门窗,也被不锈钢窗所代替;外墙一侧则搭建着楼梯直通宅子的二层……
尽管如此,“将军第”仍以其雄壮的气势和犹存古韵,令人不难想见它曾经的威仪和沧桑。
进入宅内,首先看到一个较大的院落,摆放着各种现代化厨具、消毒水池等,据幼儿园负责人介绍,这是幼儿园的食堂。解放后宅子划归幼儿园所有,对其几经修缮后,这个院落就被作为公房使用,以解决幼儿园用房紧缺的问题。
红塔区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介绍,据李鸿祥家人描述,百年老宅建筑材料上乘,所有建筑安瓦用土,均用大甑子热蒸过,所以瓦上很少长草。而且,院子是三进四合院,为明清时期玉溪本土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穿过食堂大院的红漆木柱,在做工精细的木质阁楼中边感叹边浏览,记者看到一个别致的院落:天井中间,一个石雕花台内种植着大型盆景,古树沧桑,阳光透过繁茂的枝叶洒在斑驳的青石地砖上,绿树掩映下的红墙木楼显得清幽和精美。
红塔区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整所宅子迄今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个院落,这里原本是五进五院老宅中的第二进。李鸿祥在抗战期间,为避日本轰炸,曾居住于第三进的“祖房”内。这里曾接待过许多当年的名士学者,如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名士陈古逸等,龙云也曾到此拜见过李鸿祥将军。
但如今,这里门窗紧闭,落满灰尘,已看不到任何有关将军当年的遗存。
旧貌已改余韵存
据介绍,“将军第”其宅原本分为五进五院。保存较为完好的是有着古树繁花的第二进和第三进。第一进为宅子的正大门,原本正对人民路,为斗拱飞檐式八字型大门,上悬红底金字的“将军第”大匾——如今牌匾已不知去向,而院落的天井中,却兀自看到一间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的石棉瓦白房子。据事后调查,这一不和谐“败笔”,竟是由人民路商铺搭建而进的出租房。
而当年的第四进院落,据说原本为花园,有花圃、花径,有一座正房和靠西面东的六间耳房;第五进院落为养马、畜禽等劳作之所,后大门曾通向以前的北门城墙——如今两个院落已被合二为一成了幼儿园食堂,旧貌无存了。让人感叹间,只能在想象中任由思绪驰骋,去想见当年尚书府的精雅和“将军第”的威严了……
附:李鸿祥文史资料
李鸿祥,字仪廷,号杯湖居士。清光绪五年(1879年11月8日)生于玉溪市大营街镇杯湖村,自幼读完四书五经等,13岁考入五华书院,后又到西古城等地就读,遍览四部要籍,考取四属经古第一名。
青年时期的李鸿祥曾与李根源、谢汝翼、唐继尧等云南爱国青年30人公费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回云南供职,和谢汝翼等人创办了著名的云南陆军讲武习堂。
1911年,李鸿祥和蔡锷等人领导了云南重九起义。
1913年至1916年,李鸿祥先后担任云南省民政长(相当于省长)、总统府顾问、广东讨袁军第一军军长。1919年被任命为将军府懋威将军。
1939年至1943年担任云南省临时参议会会长……
李鸿祥于1963年11月26日病故,朱德委员长由京致唁电慰问(朱德经李鸿祥推荐入学云南陆军讲武习堂),省政府成立治丧委员会,在昆明市五一路家内开追悼会,公葬于北门外之王貌山。
雷跃龙文史资料
雷跃龙(公元1602—1661),字伯麟,号石庵,云南玉溪人。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他17岁就“领乡荐”(中举人),18岁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成为翰林院中年纪最小的一位官员。他和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吴伟业、书画家黄道周等名士被誉为“当代名流”。在崇祯在位的17年中,雷跃龙始终被委以重任,由庶吉士擢升为吏部左侍郎、育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太子的老师)、经筵日讲(皇帝的老师)等要职。
永历十年(1656年)农民军领袖李定国迎永历帝到云南昆明,三年后,清兵入滇,攻陷昆,雷跃龙跟随永历帝逃往缅甸。永历十五年(1661年),吴三桂以武力逼缅甸交出永历帝。雷跃龙于同年死于咒水之难。
编辑:宋礼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