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高压电击器:【广场置顶帖】百感交集时,内心响起弘一法师的《送别》(原创) - 人间菩提 - 大杂烩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9:09:42
百感交集时,内心响起弘一法师的《送别》(原创) 58/328 分享标签: 弘一法师 李叔同 楼梯 丰子恺 送别

   (题记:这是写于昨23:40的文章,因为搜狐网服务器整理,于今天上午发出,特此说明)

    晚10:30,刚刚回到家,习惯性打开电脑。 

    不知道为何在尘埃落定的今天,也许应该说是昨天晚上(报社终于同意我在本月底请年休假,我可以如愿去柏林禅寺受菩萨戒,从去年夏天开始我一直在努力地准备着),不知为何内心响起了弘一法师的《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会唱歌的中国人,大多数都会唱弘一法师的这首《送别》。

    而弘一法师创作这首著名的《送别》,还是叫李叔同,当时(191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现在是杭州高级中学)的。杭州高级中学离我工作的报社不过百米,偶尔我从其黑色的塑像走过,也能够感受到他在红尘中的落寞。黑色的塑像面对是一条比较热闹的凤起路,马路对面就是环北小商品市场,行人的脚步大多是匆匆的,我几乎没有一次看到有人停下来……

    古代送别诗,一般都是为送别某一个朋友而写的,是实有其人。但耐人寻味的是,根据目前的材料,还看不出李叔同的《送别》是写给哪一位朋友。以我的看法,《送别》实际上是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李叔同送别朋友,感悟人生、看破红尘(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红尘、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一直非常喜欢弘一法师的作品。
    陕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李叔同解经》我买过三次。

    第一次买来时是2007年,爱不释手。因为此书还附有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弘一法师手书真迹的金经折。后来我忍痛割爱在北京送给同样喜欢此书的一个师父了。

     第二次在茫茫的书海中,发现此书,我毫不犹豫又掏钱买了。

     陕西大学出版社出版有关弘一法师的作品很多,前一段时间我去书城去买其他佛教书籍时,有点遗忘了自己是否藏有此书,为了不错过第三次买了此书。

     好书总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皈依佛门以后,我穿旧衣,吃长素,除了念经以外,唯一保留了“买书读书”这个爱好了。买的大多也是佛教书籍。

     杭州是个人文城市,与弘一法师相当有缘。

    杭州师范学院有弘一大师· 丰子恺研究中心,我知道有一个叫陈星的教授对此很有研究。

    李叔同39岁那年成为弘一法师,是在西湖虎跑寺剃度的(法名演音,号弘一,别号晚晴老人)。如今的西湖虎跑寺建立了李叔同纪念馆,据说那里群山环抱、泉声欢歌……我一直想去拜访弘一法师,可是不知为何因缘一直没有去。前几天有一个叫心一的师兄,邀请我和陶居士去那里去喝茶和吃素斋,他和几个同样敬重弘一法师为人为文的有志者,想成立弘一法师的共修会,邀请我们参加。

     峰回路转,有缘的人哪怕相距遥远总会相逢。

     此时此刻我的手边是武汉出版社今年4月第一出版李叔同著、丰子恺配图的《禅灯梦影》。今天中午趁上班前去晓风书屋买来的(途径杭州萧山国际航空机场售票处时我随便咨询了买机票的事)。
    封面及其淡雅,是白色的,和黄色的(黄色的像极了寺院的颜色)。
    书的下方是丰子恺画的一个穿僧衣的师父托钵的侧影,题的是苏曼殊的词:“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书的封面上写着:
   
世之最可珍贵者,莫过于精神;
    世之最爱惜的是,莫过于光阴;
    一念净即佛界缘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动一念即十界种子,可不珍重乎?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可不爱惜乎?
    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

     翻阅书中的《我在西湖的出家的经过》、《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人生之最后》……我相信自己一定买过此书,可是看到书内的“2009年4月第1版”、“2009年4月1第1次印刷”的字样,有些困惑了。我想肯定买过其他版本的。

     家里书籍很多,我打消去找寻的念头。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

     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创新。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

    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第二层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了。他们做事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满足探究人生的究竟——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世间就不过这三种人。我虽用三层楼为比喻,但并非必须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然后得到第三层。有很多人,从第一层直上第三层,并不需要在第二层勾留。还有许多人连第一层都不住,一口气跑上三层楼。”

    以上这段话是丰子恺《我与弘一法师》一文写的话,也是《禅灯梦影》的序。我很赞同。

   人活着假如仅仅是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实在是愧对人身。
   人活着假如仅仅为自己为孝子慈孙,心量也太小了。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百感交集时,内心响起弘一法师的《送别》。
    您,一定能够理解我送别的是什么…… 

   [最后更新时间为 2009-04-16 08:38]
我是美丽签名档有了这些文字,每一天的日子变得真实可依
投诉与举报专区>> 崇拜楼主 | 分享 | 引用 | 回复 | 发表时间:2009-04-10

看好该帖的朋友们:

查看全部>>佛前一朵花
  • 积分:3655
  • 体力:200
  • 头衔:3级 草芽
  • 加为好友
  • 向他打招呼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