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1628好看不:28.新地与永恒国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8:54:42

28.新地与永恒国度


 

 

介 绍

  几乎所有种族与文化都有这样一种祈望:在世上行善的人会有神的赏赐。圣经对这问题有一种独到的教训。将会有一个与现在的世界不同的新地,在时间和形式上都是新的。在这新地上将有一个由万王之王统管的新的永恒国度被建立。这国度的公民乃是那些借上帝的救赎计划从罪中被拯救的人。

  这国度的建立将实现上帝与人类所立的永约。这永远的国度是一个实在的地方;既是得救之人的赏赐,也是他们最终的家乡。这是福音和救恩历史的终极目标。上帝给世人的应许以及基督降世的目的终将在永恒的国度中实现。

 

I、圣经中的天

II、赎民的居所

  一、旧约中关于赎民的居所
    1. 新的国度
    2. 弥赛亚的国度
    3. 首都耶路撒冷
    4. 敬拜的国度
    5. 圣洁的国度
    6. 欢乐的国度
    7. 平安的国度
    8. 多产的国度
    9. 永久的国度
  二、新约中关于赎民的居所
    1. 四福音
    2. 使徒书信
    3. 启示录

III、该教义的意义

  一、成全上帝创造的本意
  二、实现上帝的约与应许
  三、成就基督的信息与工作
  四、对基督徒生活的属灵影响

 

IV、历史概述

  一、古代世界
  二、犹太教
  三、伊斯兰教
  四、东方宗教
  五、早期基督教
  六、罗马天主教
  七、新教
  八、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理解

V、怀爱伦的注释

  一、天上的居所──真实的地方
  二、赎民的特权
  三、没有黑夜,没有疲劳
  四、天庭乃学府
  五、宇宙宝藏被开启
  六、来生的高等教育
  七、和谐的社会生活与知识无休止的增长
  八、在园中与田间的生活
  九、没有婚姻,没有生育
  十、来生中的旅行
  十一、真挚努力的赏赐
  十二、团结快乐的家庭
  十三、圣徒明亮的家
  十四、上帝为守诫命者所预备的城
  十五、顺从者永远的居所

VI、参考文献

 

I、圣经中的天

  英文版圣经中的“天”通常是从希伯来文的sāmayim 及希腊文的ouranos 翻译过来的。这两个字都是指“在上面的或在高处的”的意思。

  圣经中的“天”字主要指的是三种领域之一:(1)在地表以上大气的天;(2)天文或天体运行的天空;(3)上帝的居所。大气的天就是直接环绕地球的空间,学术上称为对流层,是雀鸟飞翔的天空(创1:20;耶4:25)。在这个领域有雨雪降下(创7:11;申11:11;赛55:10),并且风与云在其间移动(诗78:26;147:8)。天体运行的天空乃是日、月、星辰依照其轨道运行的太空(创1:14,16,17;22:17;赛13:10;太24:29)。

  所罗门在奉献圣殿时向上帝祷告说:“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啊,天上地下没有神可比你的。……上帝果真住在地上吗?看哪,天和天上的天,尚且不足你居住的,何况我所建的这殿呢?”(王上8:23-27;参代下2:6;6:18)即便如此,圣经不断并且清楚地提到上帝住在天上。祂从其神圣的居所,从天上垂看,赐福给祂的百姓(申26:15;诗53:2;赛63:15)。当祂的子民向圣殿祷告时,祂在天上,在祂的居所中垂听并赦免他们(王上8:30,39,43,49)。在希西家的时代,“祭司利未人起来,为民祝福。他们的声音,蒙上帝垂听;他们的祷告,达到天上的圣所。”(代下30:27)诗人说:“耶和华在祂的圣殿里,耶和华的宝座在天上。”(诗11:4)“耶和华在天上立定宝座,祂的权柄统管万有。”(诗103:19)耶稣经常提到“在天上的父”(太5:16,45;可11:25)。所有这些引证都指出“天”乃是上帝的居所或住所,使徒保罗称其为“第三层天”或是“乐园”(林后12:2,4)。

  “天”字不但表示上帝的居所,就是其宝座的所在地,而且天就是祂的宝座(赛66:1),即其权柄的象征。因此“天”被用作对上帝的一种转喻。尤其是在后被掳时期的犹太教中,此词逐渐被用作对圣名雅威的迂回说法或“上帝”的同义词,反映了犹太人对直呼上帝圣名的避讳。这种现象常见于新约中。在浪子的比喻中,想要回家的小儿子对父亲说:“我得罪了天”(路15:18,21),意思就是他得罪了上帝。耶稣用“天”做上帝的同义词,祂说:“人指着天起誓,就是指着上帝的宝座和那坐在上面的起誓。”(太23:22)在此上帝被祂的居所代表了。

  “天”在现代用语中的用法与圣经中的一样。不过“天”字往往被理解为赎民死后立即接受其赏赐的地方。尽管这种将“天”字作为有福之地的用法并不合乎圣经,但圣经中确实提到过赎民将会与上帝同住的一个真实地方──常被称为一个新地。本文将在以下的各部分中对此加以探讨。

 

II、赎民的居所

  新旧约中都再三提及义人要得的赏赐。故此保罗给罗马人写信说上帝将赐永生给“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人(罗2:7)。不过在查考圣经对这题目的教训以前,我们必需先确定义人将在何时住在这荣耀的地方。

  圣经清楚地教训说死了的人要象睡了一样毫无所知(见《死亡》I、三、4)。这状态将一直保持至复活(见《复活》I、一)。死人的生命不复存在,直至复活的号筒吹响时才恢复生命。所以各人无论是善是恶,都是分别在他们复活时才接受所得的报偿的(见《基督复临》I、七、2;《千禧年》I、三、1,3)。人死后立时得到报偿的想法与圣经有关义人在基督复临才获得赏赐的教训相抵触。

  根据圣经,赎民将在天上度过千禧年(见《千禧年》I、三、2)。然后,他们将和天上的圣城一同回到这个地球,他们将在此永远存活。这个地球的更新乃是本文剩余部分所要研究的题目。

一、旧约中关于赎民的居所

  在给予以色列人的应许中,有许多都详尽地论述了在所应许之弥赛亚统辖下的更新了的世界。这些应许描述了一个在荣美之地居住的快乐民族,在那里一切都和平美好。它们描述了如果以色列人履行了其盟约的义务,将会是怎样的(见申28:1,2,13,14)。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他们数世纪以来的背道和反叛,最终导致了他们对耶稣作为弥赛亚的弃绝,所以以色列人丧失了享受这些条件性的荣耀昌盛之预言得以应验的权利。基督教会作为一个属灵的国度承接了以色列的位置。以前给予以色列人的警告与预言如今均可适用于基督教会(见《启示文学》II、二、1;《余民/三天使》I;《注释》第4册第25-38页)。因此尽管旧约有关更新了的世界的预言主要适用于更新了的以色列地,但鉴于新约著作的教训,这些预言也适用于基督徒所期盼的新天地。

  由于这些预言的有条件性,并非所有的细节都适用于《启示录》第21,22章中所描述的新天新地。不过无可置疑的,旧约对“新地”的观点与新约的观点非常接近,并且可以安全地适用于赎民的永久家乡。旧约对“新地”教训的许多方面必须加以考虑。

1. 新的国度

  以赛亚宣告上帝的决定说:“看哪,我造新天新地;从前的事不再被记念,也不再追想。”(赛65:17;参42:9;43:19;66:22)按照最初的本意,迦南地要被神迹般地更新。“从前的事”,就是被外族统辖及被掳的悲惨记忆要被忘记。正如F·德里慈所说的:“雅威[上帝]所创造的新天新地是如此的因其荣耀而迷人,是如此彻底的满足所有的欲望,以至于没有人回想先前的天地或希望再回去。”(2:464页)

  不但天地要被更新;而且其上居民的心灵也将是新的。上帝将赐给他们一个新心和新灵(结11:19;18:31;36:26)来代替他们旧的石心。上帝新约的律法将被写在这新心上(耶31:31-34)。

2. 弥赛亚的国度

  这新地的王将是大卫的子孙,弥赛亚(赛11:1;参耶33:17)。祂必坐在大卫的宝座上;祂必从耶和华的灵得着能力(赛11:1-3)。祂的国度,就是祂的政权与审判是“公义”和“信实”的(第5节)。

  弥赛亚王与所有属世和现世的君王与掌权者完全不同。公义(sedeq)的基本含义可以被概括为(1)对社团的忠诚或信实以及(2)公正,即如正确和依照律法,这里指的是上帝自己的律法。当耶和华“按公义”审判世界时(诗9:4,8;赛11:4,5),祂以神圣的秩序指导及维持世界,这秩序在道德上是正确的而且在本质上是正直的。公义也包含了盟约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出上帝对待其子民的行为总是为了他们的益处并与祂所应许的相一致。

  《撒迦利亚书》第12-14章描述了弥赛亚在人类历史中胜利的介入。耶和华的日子,万国与耶路撒冷最后的争战被记述在14:1-8节中,而第9-21节则描绘了弥赛亚之国度的建立:“耶和华必作全地的王,那日耶和华必为独一无二的,他的名也是独一无二的。”(第9节)这里宣告了弥赛亚王绝对的王权和普世的国度。

3. 首都耶路撒冷

  “新地”的首都是耶路撒冷。根据《撒迦利亚书》第14章,地形的改变包括橄榄山的分裂(第4节),以便使耶路撒冷的扩展、加固和美化成为可能(第10节)。“人必住在其中,不再有咒诅,耶路撒冷人必安然居住。”(第11节)

  “耶和华殿的山”将“坚立,超乎诸山”(赛2:2)。“万军之耶和华”将在锡安山作王(赛24:23);祂将因城中的居民快乐(赛65:19)。由于耶和华在城中的临格,那“山”将是圣的,那城将是诚实的(亚8:3)。在这圣城中,上帝将从殿中“吼叫”并住在其中,外人与不洁净的人不得进入(赛52:1;珥3:16,17),但万国要带着他们的财物到耶路撒冷来(赛60:11)并渴慕寻求耶和华的面(耶3:17)。

4. 敬拜的国度

  新耶路撒冷将成为国度的宗教中心。“万国”和“万民”都要到锡安山来学习耶和华的道,行祂的路(赛2:2,3;弥4:1)。以色列的余民将回来在耶和华的圣山上敬拜(赛27:13)。那些爱耶和华并遵守安息日的人将来到“万民祷告的殿”(赛56:6-8)。外邦人将受到欢迎(赛66:20)。

  在这些描述中,对耶和华的敬拜集中在三大不同的节期中。赛66:23节确认说赎民“从月朔到月朔、从安息日到安息日”都将来敬拜耶和华。这节经文的结构可以有二种解释。赎民将在每个月朔节期与每安息日来敬拜,或是从一个节期到另一个节期经常地来敬拜。如此,赎民将每日在上帝宝座前敬拜。第一种解释着重强调敬拜的特殊日子,而第二种解释则强调敬拜的永存性。尽管第一种解释可能更合乎原文的含义,但第二种解释丰富的属灵意义也不必被排除。

  按照摩西律法,月朔节(民10:10;28:11-14)庆祝了每月的开始。遵守安息日是对创造(创2:2,3;出20:8-11)和以色列人从埃及得解放(申5:12-15)的一种记念。由于在新的创造中会有新天新地,所以对这二个日子的提及是特别恰当的。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凡有血气的”,即每个人,都将经常不断地来敬拜那作为创造主、救主和救赎主的上帝。

  根据亚14:16节,赎民将每年上耶路撒冷来守住棚节。这个欢乐的收割节(申16:13-15)提醒犹太人上帝在他们的旷野飘流时期的保护(利23:43)。这节期也预指得救者的聚集以及他们在新地上对救恩的庆祝。此节期描绘了以色列人最终喜乐的大团圆和复兴。

5. 圣洁的国度

  在那未来的领域里,其间的王将是圣的(赛12:6)。同样的,这城和地也将是圣的(亚2:12);山也将是圣的(赛27:13)。耶路撒冷的居民也将是圣洁毫无罪污的(赛4:3,4;33:24)。“污秽人不得经过”通向那地的路(赛35:8)。“人必称他们为圣民,为耶和华的赎民。”(赛62:12)

  圣洁充斥着整个国度。马的铃铛上必有“归耶和华为圣”的铭文。耶和华殿内的锅是圣洁的而其他的锅也都是神圣的(亚14:20,21)。从前,亚伦的冠冕上装饰的金牌上刻有“归耶和华为圣”的字样(出28:36)。这个曾是大祭司专用的标志现在可用在每个人和每样东西上;包括公共生活、宗教生活和个人生活都包括在内。

6. 欢乐的国度

  上帝的子民不但在上帝的创造中“永远欢喜快乐”;耶和华自己也与祂的百姓“因耶路撒冷欢喜”。那里再也没有“哭泣的声音”或“哀号的声音”(赛65:17-19)。那时瞎子会看见、瘸子跳跃、聋子听见、哑巴歌唱(赛35:5,6)。城内的居民必不再被称为“撇弃的”或“荒凉的”(赛62:4)。幽暗与沮丧必从荣耀的新耶路撒冷中消失。当以赛亚宣布这预言时,这与耶路撒冷当时的情况截然不同。那时,亚述大军围城,要求希西家大量进贡(赛36;37)。不但如此,以赛亚更预言巴比伦将入侵耶路撒冷并把财物及人民掳去(赛39:6,7)。而上帝却正在为此城计划着荣耀的未来,此城“在耶和华手中要作为华冠”(见赛52:9;62:1-7)。这种欢乐的原因之一将是上帝子民的公义和救恩(赛62:1,2)。但最大的喜乐来自于耶和华与其子民的同在。

  上帝借着以赛亚应许说“蒙耶和华赐福的后裔”(赛65:23)将与他们的创造主有一种特殊的关系:“他们尚未求告,我就应允。”(第24节)阻碍人与上帝沟通的罪的屏障(赛59:2)将被除去。在上帝和其子民之间将有一种亲密的关系及完美的沟通。没有一个请求会被忽视或耽延。上帝将提供使人类安康快乐所需的一切。耶和华将安置祂的圣所在以色列人中间直到永远(结37:28)。以赛亚描绘了一个肥美的筵席(赛25:6),作为对天国之富饶的象征。

7. 平安的国度

  在这欢乐的国度中,所有的仇恨与敌对全部消失了。不但人与人之间,就连动物之间也和谐相处(赛11:6-9;65:25)。豺狼,本来是羊羔的大敌,而今却成了宾客。本来是凶恶的豹子,而今却将与小孩同卧。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本是残暴凶猛的,现在居然与他本会撕碎的牛犊和肥畜一同吃草。熊与牛和平共处;小牛与小熊也毫无仇恨地同卧。无疑的,世界已恢复至人类犯罪前的光景,当时所有动物只吃青草(创1:30)。更值得注意的是“小孩子要牵引它们”而全无惧意并且绝对安全(赛11:6)。

  赛11:8节提到一个更令人触目的对比。“吃奶的孩子必玩耍在虺蛇的洞口,断奶的婴儿必按手在毒蛇的穴上。”蛇与人类之间最根本的敌对──“就是地上最早的敌对,就是使人类与动物界的关系被完全破坏的敌对”(杨,第389页)──将被消除。“最无助的人,刚断奶的婴儿,不会被人类最致命的仇敌所伤害。”(同上)蛇,撒但的代表,将成为无害的动物。同时,上帝将毁灭最终的仇敌:死亡。“祂已经吞灭死亡,必擦去各人脸上的眼泪。”(赛25:8)

  赛11:9节(参65:25)总结了这美地的平安:“在我圣山的遍处,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因为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那里没有伤害,没有惧怕。那里没有战争,甚至连备战也不会有(赛2:4;何2:18;弥4:3)。那里只有受造物之间以及弥赛亚政权下的万国之间仁爱的和睦交往。产生这种和平的原因是“耶和华的知识”。对上帝的这种理论上与经验上的知识将广泛得充满遍地。耶和华是“和平的君”(赛9:6)、祂是产生和带来平安的主(约14:27;16:33;罗5:1;西1:20),是叫人安静的上帝(林前14:33)。对耶和华的这种真知识乃是在新造的天地中享受真正的和平与安宁的先决要素。

8. 多产的国度

  弥赛亚的国度并非闲散的地方。这里的居民要建造房屋自己居住(赛65:21,22)。赎民不但要建造房屋,当然也包括设计、建筑、装设、布置、甚至加以装饰。他们也会享受居住在自己设计建造之房屋所带来的满足感。那里不会有债主或胜利者将他们从自己合法的产业中赶出去。

  此地的居民将栽种和收获;享用亲手劳碌所得来的(赛62:9;65:22)。所栽种的都是迦南传统的农作物:葡萄与无花果树(赛65:21;弥4:4)和五谷(赛62:8,9)。不单是已耕土地肥沃,甚至沙漠也成良田(赛43:19-21)而且满栽树木(赛41:18,19);旷野必“快乐……开花”(赛35:1,6,7);“大山要淌甜酒,小山要流奶子”(珥3:18;摩9:13)。

  从前赋予亚当夏娃在园中“修理看守”(创2:15)的愉快工作将被恢复。被复兴之地上的居民“都要坐在自己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弥4:4)。那里的工作将带给人舒适与快乐。

9. 永久的国度

  在赛65:23节中,上帝宣布祂创造的新天新地和其上居民的永久性。就如新天新地将永远长存,其上的居民也是如此。那些住在这应许之地的人必享长寿:年老的男女坐在街上,男孩女孩在身旁玩耍(亚8:4,5)。古代常有的问题──婴孩夭亡,如今消失了;百岁死的仍算孩童(赛65:20)。

  赛65:20和66:24节所提及的“死亡”成分不适用于新天新地,因为死亡已从赎民的居所中被取缔了(启21:4)。这二节经文指的是,有可能但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二、新约中关于赎民的居所

1. 四福音

  广义来说,耶稣教训中关于赎民所得的赏赐乃是上文所探讨之旧约教训的延续。不过福音书的作者着重提到“国度”,称其为“天国”(马太32次,路加没有提)或“上帝的国”(路加32次,马太4次)。这二个名称的平行交替使用表明它们是相等的(太13:11与路8:10;太10:7与路9:2)。虽然有时国度指的是属灵的领域(见太13章中天国的比喻),但无疑地也是指上帝子民生活的一个实际地方。例如,人进入天国(太5:20;18:3;19:23;可9:47;路18:25)。“上帝的国”乃是一个实在的地方,耶稣将在那里再次与祂的门徒吃喝(可14:25;路22:16,18)。

  在全部福音书中,耶稣所提的“天”不单是指上帝居住的地方(太6:9)或是耶稣降世前的所在之处(约6:51),而且也是指义人将得赏赐之地:“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太5:12;路6:23)论到这赏赐,耶稣使用了天上筵席的比喻,外邦人在此筵席上将“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太8:11;参路13:28;14:15)。“弥赛亚的筵席”乃是一个旧约的表号(赛25:6),曾在两约间文学中出现过(《以诺三书》48:10),象征着包括外邦人在内的赎民将享有的完全满足。耶稣也应许说“温柔的人”将“承受地土”(太5:5)。

  “永生”,即永死的对立面,在耶稣的教训中非常突出(太25:46)。那些为祂的缘故牺牲家庭的人“在来世必得永生”(可10:30;路18:30)。这“永生”也在人们最熟悉的经文中出现:“上帝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尽管人们可以合理地辩论说“永生”是在此时此地开始的,然而耶稣明确地对此词的使用指向了“来世”,指向了得救者将来同享天国荣耀的时候。

  在约14:2,3节中,耶稣将上帝的居所(天)等同于其门徒将被接去的地方。祂将亲自在这里为他们预备地方,使他们可以与祂同住。

2. 使徒书信

  保罗书信没有对赎民将要居住之地加以精确的描述。不过对于他们的赏赐,保罗说:“凡恒心行善,寻求荣耀、尊贵和不能朽坏之福的,就以永生报应他们。”(罗2:7)事实上,“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罗8:18)另外,这荣耀的赏赐乃是永远的(罗6:23;林后4:18;提后2:10)。这永远的荣耀就是“存在天上的盼望”(西1:5),就是“所应许永远的产业”(来9:15)。

  虽然保罗在林前2:9节中是在描述上帝救赎计划的伟大,但无疑的是这赞美的凯歌将适用于保罗对等待上帝儿女之永远荣耀的理解:“上帝为爱祂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保罗自己也满怀信心地要到达这地方,并得救“进他的天国”(提后4:18)。

  彼得重申了保罗对于“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信徒“存留在天上的基业”的确定(彼前1:14)。他的读者应“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将带给他们“的恩”(第13节)。在《彼得后书》中,使徒以“有义居在其中之新天新地”的应许将其对末日烈火的描述推向高潮。这新天新地显然就是义人将要居住之地(彼后3:11-13)。

3. 启示录

  约翰的这本预言书中包含许多关于“新地”的信息。在此我们也可以同时学到千禧年和承受新地之人的特征。

  a.千禧年。本书已另有文章专题详述千禧年。此处只需指出,在这一千年的时间中,地上的赎民,包括死去的义人和那些在耶稣复临时还活着的义人都会和主一同在天上(帖前4:16,17)。在耶稣复临的时候,祂“要差遣使者,用号筒的大声,将他的选民从四方……都招聚了来”(太24:31)。然后,祂将带领赎民到“父的家里”,就是祂为自己的子民所预备的地方(约14:2,3)。在天国里,这些在头一次的复活中有分的人乃是“上帝和基督的祭司,并要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启20:4,6)。

  b.进入新地的资格。在《启示录》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有资格居住在新地之人与那些不能将自己排除在新地之外者的特征。

  新地的居民是得胜者、胜利者、征服者。“得胜的,我必将上帝乐园中生命树的果子赐给他吃。”(启2:7)“得胜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第11节)并将领受一个新名(第17节)。征服者身穿白衣与耶稣同行(启3:5);事实上,他们与基督同坐宝座(第21节)。那些胜了兽和兽像的人都站在玻璃海上,唱摩西的歌(启15:2,3)。约翰在描述了“新地”的情景后,便引用耶稣对新地居民的认同:“得胜的,必承受这些为业,我要作他的上帝,他要作我的儿子。”(启21:7)

  新地的所有居民都是“名字写在羔羊生命册上的”(启21:27)。保罗曾有一次提到生命册(腓4:3),而在《启示录》中则有六次。这是审判所依据的几本册子之一(启20:12)。这册上记载了所有忠心顺从基督而且与兽无分之人的名(启13:8;17:8)。得胜者的名字必不从生命册上被涂抹(启3:5)。名字记在生命册上的意思和启22:14节的观念有密切的关系:“那些洗净自己衣服的有福了,可得权柄能到生命树那里,也能从门进城。”启7:14节对“洗净衣服”有进一步的解释:“这些人……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新约很多处都提到借着基督在髑髅地流出的血使信徒“称义”(罗5:9)、“得蒙救赎”(弗1:7)、“得亲近”(弗2:13)、与“和好”(西1:20)。《希伯来书》也指出借着耶稣的血上帝的子民得以“洗净”(来9:14)并得“赦免”(第22节)。披上基督的义乃是进入天国的首要资格(参耶稣在太22:1-14节中所讲婚筵礼服的比喻)。

  圣经英文KJV版和其他版本反映了某些古代手抄本,将启22:14节译为“那些遵行上帝诫命的有福了”。尽管手抄本的证据偏向于“洗净衣服”的译法,而且在传抄希腊手抄本的过程中将“洗净衣服”变为“遵行诫命”的修改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我们必须承认这二个概念并不是相互排斥的。遵守诫命乃是认识主,跟从主(约2:3-6)和爱主(约14:15)的一种标记。

  那些特别将自身排除在新地之外并在火湖里自定己罪的人包括胆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杀人的、淫乱的、行邪术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说谎话的(启21:8)。除了这些人以外,启22:15节还加上了“犬类”(卑鄙无耻的人)和“一切喜好说谎言、编造虚谎的”。启21:27节清楚地说明了这些人不能进入天国的原因:“凡不洁净的……总不得进那城。”

  《启示录》所说什么人可进天国,什么人不可以,与圣经别处的说法相一致。大卫描述那些住在上帝“圣山”的人说:“就是行为正直,作事公义,心里说诚实话的人。他不以舌头谗谤人,不恶待朋友,也不随伙毁谤邻里。”(诗15:2,3)以赛亚也同样描写那些能居于“高处”的人:“是行事公义,说话正直,憎恶欺压的财利,摆手不受贿赂,塞耳不听流血的话,闭眼不看邪恶事的。”(赛33:15)以赛亚在对本可以属于以色列人之荣耀的一个条件性预言中确认说“污秽人”将会缺席(赛35:8)。而今,这些条件性预言将等到新天新地时才能应验。耶稣讲述进入天国者的资格时,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而且和《启示录》中的描述密切相关。祂说那些能进天国之人的义必须“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太5:20);只凭言语的人不能进天国(太7:21);象孩童一样的心志是进天国的条件(太18:3)。

  c.对新地”的描述。《启示录》最后二章包含着大量有关新地的信息。额外的信息可以从该书的其他部分收集到(启3:5,12,21;14:3;15:2-4)。

  根据《启示录》作者的记载,新地是在一千禧年之后实现的,是在现在的地球被火洁净之后(启21:1)。那时,“圣城新耶路撒冷由上帝那里从天而降”。我们可以满有把握地断定这就是上帝国度的首都,是祂的居所。在圣城降落在地上之后,上帝便在新地上与赎民一同居住(第2,3,9节)。

  “新耶路撒冷”(启3:12;21:2)又名“我上帝城”(启3:12)或“圣城”(启21:2,10),就是来12:22节中的“锡安山,永生上帝的城邑,……天上的耶路撒冷”。此城美丽,“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启21:2)。“城的光辉如同极贵的宝石,好像碧玉,明如水晶。”(启21:11)在此我们必需承认人类智慧的有限;我们无法领会我们所未曾见过的事物。不过凭着信心我们肯定这城邑是无与伦比地可爱的。

  这城是四方的,而且非常大。此城的长度为12,000史狄(stadia)。此处并未说明这是边长还是周长。以每史狄(stadion)为185米(202码)计算,每边的边长分别为2,220公里,或大约1,380英里。就算这指的是周长,正如在古代文献中所经常出现的那样,一个1,380英里的轮廓也将构成一个非常大的城。接下来的经文进一步使这景象复杂化:“长、宽、高都是一样”(启21:16)。人们试图用许多方法来解释这些尺寸。有些人建议说人们必须意识到这些尺寸是“天使的”尺寸(第17节),但这并不能解决此难题。其他人提出“一样”(isos)应被译为“成比例的”。还有人建议说约翰指的是墙底下的周长和顶部的周长是一样的。人类的理解力最终还是不够用的。正如I·T·贝克威特所说的:“启示文学家,无视建筑设计的现实性,力求用表号来表达新耶路撒冷的辽阔、完美对称和辉煌。”(第760页)

  城墙是用碧玉造的,尺寸为144肘,有十二个门──每边三个门(启21:13,17,18)。希腊文iaspis 似乎是指一种半透明的绿色宝石,正如一世纪的自然学家皮里纽所描绘的;但这里想要说的可能是一种透明的宝石(正如《耶路撒冷圣经》中“钻石”的译法所暗示的)。无论怎样,“碧玉”都是用来形容光耀辉煌的,正如在启4:3节中那样。以每肘为0.45米计算,144肘则约等于65公尺(213英尺)。这一尺寸可能代表墙的高度或是厚度。十二个门分别是一整颗珍珠(启21:21),城门总是敞开的,因为那里没有黑夜(第25节)。有人建议说正如珍珠只有借着经受苦难才得以形成,救恩也只有借着耶稣为我们所经受的痛苦和死亡才成为可能。这里的形容与尺寸再次令人难以理解。

  此城是用金子造成的,其根基乃是各样的宝石。金子被描述为精的,“好象明透的玻璃”(第21节),一种对现代人的思维来说极不寻常的组合,但这显然暗示着灿烂和光亮。根基的十二种宝石在英文RSV版中被列为碧玉、蓝宝石、白玛瑙、绿宝石、缟玛瑙、红玉髓、黄璧玺、水苍玉、黄玉、绿玉髓、紫玛瑙、紫晶(第19,20节)。在希腊文中这些宝石的名称有七个与希腊文七十士译本中祭司胸牌上宝石的名称相同(出28:17-20;39:10-13)。在英文RSV版对相同明细的翻译中,有九种在《出埃及记》和《启示录》中都是一样的。两套宝石之间有着什么象征性的关系可能并不明确。约翰的描述试图形容他在异象中所见之城的荣耀与华美。

  “在城内街道当中”流着“生命水的河”,这河是“从上帝和羔羊的宝座流出来”的(启22:1)。生命树在河的两边各有一根树干,每月都结出十二样果子中的一样果子;“树上的叶子乃为医治万民”(第2节)。生命水化解了赎民肉体上和灵性上的干渴(启21:6)。树上的果子“含有那自从亚当夏娃必须离开伊甸之后人类就缺乏的生命素──抗老化、衰竭与疲惫的良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仰》第377页,参创3:22)。

  约翰“未见城内有殿,因主上帝、全能者和羔羊为城的殿”(启21:22)。这与启15:5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里提到有一个殿清晰可见。随着罪的问题的解决,人与神之间再也不需要任何礼仪来使两者相和。对殿的需要已成为过去;上帝和羔羊的宝座是向人人敞开的(启22:3)。

  在整个描述中,光是一项重要的特征。圣城本身就是光耀的金子和宝石造成的,带着“上帝的荣耀”(启21:11)。生命河的水“明亮如水晶”(启22:1)。“那里……没有黑夜”(启21:25;22:5)。那里不需要日月,因为基督与天父供应一切照明的需要(启21:23)。

  d.在新地的活动。以赛亚着重强调了在新地的农业,甚至商业活动(赛60:4-7),而约翰则描述了敬拜与交往的活动。二者互不排斥。

  根据《启示录》的记载,赎民的主要活动就是敬拜羔羊。赎民再也“没有咒诅”(启22:3),在死亡的控制之外(启21:4),与那和他们同在的上帝亲密为伴(第3节),他们在对那使此天地成为可能之主的喜乐敬拜中俯伏下拜。这与赛66:22,23节中所预言的敬拜相符。

  启22:3节中被译为“侍奉”的希腊原文是latreuō ,通常被用来指在上帝殿中的服务或敬拜(参太4:10;路2:37;腓3:3;提后1:3;来8:5;9:14;13:10)。此词也出现于启7:15节中,用来描述那些“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的人对上帝的敬拜和服务(第14节)。

  歌颂是天上敬拜的一个重要部分。那十四万四千人“在宝座前,并在四活物和众长老前唱……新歌”,这是唯有他们能学会的经验之歌(启14:3)。那些得胜的人唱摩西的歌与羔羊的歌,赞美上帝的公义和圣洁(启15:2-4)。

  义人在千禧年期间在天上以及后来在新地上都将分享上帝的治权。他们要“与基督一同作王”(启20:4),“直到永永远远”(启22:5)。他们不是主张自己的权柄,而是分享基督的王权。

  新地乃是赎民彼此之间以及他们与天上生灵终极交往的地方。上帝将与其子民同住;他们“要见他的面,他的名字必写在他们的额上”(启22:3,4)。借着亲切与甜蜜的交往,蒙救赎的罪人将学习认识上帝,再也没有过去的分离了。在这样的关系中,他们会学习上帝的道路(弥4:1,2)和祂在创造与再造中所展示的大能。于是他们可以跟随众长老歌颂说:“我们的主,我们的上帝,你是配得荣耀、尊贵、权柄的,因为你创造了万物,并且万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创造而有的。”(启4:11)他们也歌颂基督配得称赞,“因为你曾被杀,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上帝,又叫他们成为国民,作祭司,归于上帝,在地上执掌王权。”(启5:9,10)

 

III、该教义的意义

  新地与永恒国度的教义是非常重要的。不但是因为这关乎末后所要发生的事情,而且因为这也关乎救恩历史的结局和救赎的目标。这与上帝创造的本意、祂的约与应许以及基督的信息与工作有关。这也影响到基督徒在今世的生活。

一、成全上帝创造的本意

  上帝起初创造人类时,其本意是要他们“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世上一切的事物(创1:28)。上帝创造的本意原是要按照其形像被造的人度一种充满喜悦的永生并仁慈地管理全世界和其中的一切受造物(第26,27节)。然而这初衷因亚当夏娃的犯罪堕落而被阻挠。但上帝创造的旨意不能被完全破坏和废弃。祂宣布了救赎计划,为要拯救堕落的人类脱离因他们的罪而导致的死亡(创3:15;罗6:23;弗2:1)。故此救赎的历程就是将上帝的创造从必死的现状恢复到上帝最初定意的状态。

  因此,在新地上建立永恒国度乃是上帝创造本意的最终成全。上帝为建立这国度已等候很久了,在这国度中,祂的子民将会充分尽情地享受祂无限的智慧所预备的一切福份。正如保罗所说的:“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脱离败坏的辖制,得享上帝儿女自由的荣耀。”(罗8:21)不单是一切受造之物在等候这一发展,而且全人类也是“心里叹息,等候得着儿子的名分,乃是我们的身体得赎”(第22,23节)。

  上帝将造新天新地(赛65:17),但这并不需要另一次无中生有(ex nihilo)的创造。彼后3:7-13节中所采用的话语暗示着更新和恢复将从旧的世界中产生一个被净化了的宇宙。太19:28节中的palingenesia 一词标志着世界的更新,而不是一次全新的创造;此词被分别译为“新世界”(英文RSV版)、“新纪元”(英文TEV版)、或“重建”(英文KJV版)。借着这再造,创造主上帝最终将成全祂创造“先前的天地”(启21:1)的初衷。彼得称这个再造的时候为“万物还原的时候”(徒3:21,英文KJV版;“复兴”,英文NIV版)。

二、实现上帝的约与应许

  永恒国度的教义也代表在整个旧约时代上帝与其子民所立之约与应许的实现。全本圣经以其所有的预言与应许注视着一件末世论的大事,即弥赛亚及其国度的降临。

  许多旧约预言都提到末时,那时弥赛亚将降临在新地上作王。许多新约预言都与耶稣基督的再来及此前的预兆有关。这些预言是建立在上帝的信实和对其应许永不失信的基础上的。上帝是一位乐于报偿的上帝,祂将向我们显明那与今世的苦楚无与伦比的荣耀赏赐(罗8:18)。

  耶稣忠告门徒说:“你摆设筵席,倒要请那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报答你。”然后,祂以这样的保证作为忠告的结束:“到义人复活的时候,你要得着报答。”(路14:13,14)保罗勉励我们务要坚固信心不可摇动,因为我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林前15:58),而且今生并不是我们在基督里唯一的指望(第19节)。“公义的冠冕”是“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的赏赐(提后4:8),而且“生命的冠冕”将会赐给凡“至死忠心”的人(启2:10)。这一切的应许都将在永恒国度被建立时完全实现。

三、成就基督的信息与工作

  永恒国度的另一重要意义是成就基督的教训与工作。作为马可对耶稣工作之序言的高潮,他提出了这一重要的章节:“耶稣来到加利利,宣传上帝的福音,说:‘日期满了,上帝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可1:14,15)。正如G·R·比斯利麦锐所说的,这节经文乃是“对耶稣所传之福音的总结,福音书正文中耶稣的教训乃是对这总结的详解”(第71页);又如约翰·布锐特所说的:“马可在此清楚地申明耶稣传道的主旨乃在于宣扬上帝的国度。这是祂所关心的中心思想。阅读福音书中所记载的耶稣的教训只是用来强调这一点的。祂的口中随时提到上帝的国度,而且这总是绝对紧要的事。”(第17页)

  对观福音在总结性的章节中清楚地指明了这一点,说明福音书的作者看到了耶稣宣讲天国的主要目的(太4:12-17,23;9:35;可1:14,15;路4:43;8:1;9:2)。耶稣的许多言论及比喻都与上帝国度的降临有关。其中有些与上帝国度的性质有关(太13:3-9,31-33,45-50)。有些教训人如何能进入上帝的国:他们的义必须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太5:20)而且必须遵行天父的旨意(太7:21)。其他的说明了上帝之国的重要性:宁可切除肢体,以残疾之躯进入天国也比完全不能进入天国要好(太18:8,9),为上帝的国而牺牲任何人际关系和属世的财富也是值得的(19:29)。

  耶稣的言论与比喻中有些与上帝现在的国度有关,而其他的则与上帝将来的国度有关。前者可被称为“恩典的国度”而后者可被称为“荣耀的国度”。无论从那一方面看,“上帝的国”乃是基督教训的主旨。因此,当上帝荣耀的国最后降临在这地上被永远建立时,那将是基督信息与工作的最高成就。

四、对基督徒生活的属灵影响

  新地与永恒国度的教义是有重大意义的。它不仅仅是圣经教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基督徒信心并为信徒的属灵生活提供实用益处的重要因素。它给予信徒力量与勇气去忍受和胜过世上的试探。摩西宁可选择“和上帝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来11:25)。“他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赏赐。”(第26节)耶稣自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因祂能看到“那摆在前面的喜乐”(来12:2)。保罗借着深思将来的荣耀重新鼓足勇气说:“我想,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罗8:18)“所以,我们不丧胆。……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4:16,17)

  对永恒国度与其赏赐之教义的相信将带给基督徒喜乐与盼望。保罗说:“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赏赐。”(林前3:14)“我们……欢欢喜喜盼望上帝的荣耀。”(罗5:2)信徒可以欣然忍受他们的家业“被人抢去”,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有更美、长存的家业”(来10:34)。彼得鼓励我们说:“要欢喜,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使你们在他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欢喜快乐。”(彼前4:13)耶稣也说:“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太5:12)

  对来生的相信将会为今世的生活提供一种更积极与更有建设性的影响。一位计划并准备永远活着的基督徒必定会在今世诚信真实地生活。那些将进入永恒国度的人乃是那些因接受耶稣基督为其主和君王而在其心中建立上帝国度的人。当耶稣被法利赛人问及上帝的国几时来到时,祂回答说:“上帝的国来到,不是眼所能见的,……上帝的国就在你们中间。”(路17:20,21)“在你们中间”(entos hymōn)这句话也可译为“在你们心里”,正如英文KJV版、NIV版、和TEV版所做的。只有那些在今生已体验到“恩典之国度”的人才能在来生承受和享受“荣耀的国度”。

  最后,圣经关于被复兴之乐园的真理,有助于使我们明白上帝的真品格和祂创造人类的初衷与理想。罪恶损毁并伤害了这个地球,以至于现今的世界完全误表了上帝的品格及其对此星球原本的计划。圣经中所描绘的新天新地的景象更加清楚地显明了上帝的品格。换句话说,“在上帝为赎民所设计的世界中,就是一个未受撒但影响触及的世界,一个仅依上帝的旨意统治的世界中,我们有一个对上帝品格更正确的写照。”(《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仰》第382页)

  当基督徒一睹新天新地更为清晰的景象时,他们就会被吸引而想要得到这更美的世界。人越清楚地明白永恒国度的性质和上帝对赎民的旨意,就越能领悟主祷文中“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这句祷文的意义了(太6:10)。

 

IV、历史概述

  在每一时代和每一文化中,“善恶报应”的概念总是与对死人状态的理解紧密相连的。我们在此只讨论通常所谓的“赎民的居所”,就是上帝的子民在末了复活时得赏赐的地方。虽然人们强调得更多的是恶人的报应而不是义人的赏赐,但向义人所应许的永恒国度历代以来一直是基督徒盼望的一部分。

一、古代世界

  古美索不达米亚人认为人死后命中注定要象阴魂一样在阴间生存。人在有生之年不能做什么以确保死后进入任何极乐境界。

  对古埃及人来说,死亡乃是世间生命的延续,并能实现人最美满的冀望。一个人成功地通过阿西利斯神的审判厅便可以进入乐园:亚鲁的乐园。在那里人们可以尽情享受美酒、佳肴和悠闲之乐。为确保旅程愉快,人们通常把《死人之书》放在坟墓中尸体旁边,上面写着一条条死者所作的善事和所避免的恶事。

  希腊人相信灵魂在生命终结时会得赏罚。审判官们在叉路口宣判,其中的一条道路引向有福者的居所。不过希腊人对于在这种地方的各种活动并没有给予清楚的描绘。

二、犹太教

  两约之间时期的犹太教伪经作品延续了“新地”的旧约主题(《巴录二书》32:6;57:2)。在《以斯拉四书》8:52节中,我们读到:“乐园为你而开,生命树为你而栽,将来的世代为你而预备,丰富为你而提供,城邑为你而建造,安息为你而设定,良善为你而建立,智慧为你而预先得以完全。”

  公元前二世纪的《禧年书》提到:“在新创造之日,天地和其中所有的受造物都将根据天的能力和地的整个本性而被更新,直到上帝的圣所在锡安山上的耶路撒冷中被建造。”(1:29)类似的思想也出现在《以诺一书》中:“在那日,我要使我所拣选的住在他们中间,我要把天改变,使它永远成为有福之光。我(也)要把地改变,使它成为福惠,使我所拣选的住在其中。那时,那些犯罪作恶的人将不能踏足在其上。”(45:4,5)根据《以诺二书》的记载,为那些“刻苦己心,转眼不看不义,秉公行义”(9:1)的义人所预备的地方“将会有从未见过的可爱景象”(8:1)。在那里有各种成熟的果子、食物、花园和香气(8:3);而且“生命树就在那里”(8:3;参《利未遗训》18:11)。

  根据拉比犹太教的说法,义人去了乐园,就是伊甸园。弥赛亚的统治将是政治和物质的乌托邦;接着将是那未来的世界,那时义人要在这纯粹属灵的极乐世界中,坐在荣耀中享受上帝临格的辉煌(《巴比伦他勒目》天福[Berakoth]17a,34b)。对此世界的陈述都与《以赛亚书》64:3节有关,就是承认只有上帝能成就这事。

  “新地”通常被称为`ôlām ha-bā' ,就是“未来的世界”。此词首次出现在公元前一或二世纪的《以诺一书》中。`ôlām ha-bā' 紧接在弥赛亚的时代之后,在最后审判时开始。根据《巴比伦他勒目》的记载,一位公元前三世纪的拉比如此形容`ôlām ha-bā' 说:“在将来的世界中,没有吃喝、繁殖、生意、嫉妒、憎恨、竞争,惟有义人头戴冠冕在上帝临格的光芒中坐着享受盛筵。”(Berakoth 17a)

  今天的犹太人在不同的程度上接受这一古老的教训。较为世俗化的犹太人极少相信将来的世代。而正统的犹太人却仍坚持这一教义。

三、伊斯兰教

  在最后的审判中,那些已经实现成圣的人,就是那些认识上帝并且亲近祂的人,将到达al-Jannah ,“那园子”,到处是高大遮阴的大树。为蒙福者所预备的福乐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在这天上的园子里,义人身穿绫罗斜倚在卧榻上,享用最美好的食物与饮料(《古兰经》76:5-22)。“那里有无污染的清水河,滋味恒久不变的奶河,使领者欢畅的酒河,和清澈流淌的蜜河;在那里还有为他们预备的各种果子,带有从他们的主而来的赦免。”(《古兰经》47:15)

四、东方宗教

  佛教徒与印度教徒都相信一个人死后的命运是由他的“业”所决定的。人死时,其灵魂越过一座桥而进入神灵的居所;善人会很容易地进入天界,那里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光辉灿烂。可是由于这种极乐状态并不是永久的,所以并不值得人去想望。但在流行的思想当中,那些行善的人都想望进入一个富裕而幸福的乐土。

  在印度教中,死人会经过二道火,把恶人烧毁,却让善人通过到达极乐之处,《梨俱吠陀》的虔诚信徒恳求神明赐予他们在第三重天,即不朽坏的世界中不死的生命。作为他们献给僧侣祭物和馈赠的结果,蒙福之人将得享永生。他们会接受一个强健而无瑕疵的身体来代替其软弱的身躯。

五、早期基督教

  早期基督教有关赎民赏赐的教训与圣经的立场相差无几。一世纪末或二世纪初的《十二使徒遗训》指示基督徒祷告说:“主啊,纪念你的教会,救其脱离一切凶恶,借你的爱而使之完全。使之圣洁,将其从四方招聚到你为之准备好的你的国度中去。愿恩惠降临,愿这世界过去。”(10:5,6)

  《所罗门颂歌》虽是冒所罗门的名著写的,却表现了一部公元一或二世纪的基督教赞美诗。这些颂歌提到忠实信徒的赏赐:“主啊,栽在你田中的有福了,在你的乐园中有位的有福了。”(11:18)另外还有:“是的,在你的乐园中有许多住处。其中没有荒芜之地,一切都结满了果子。”(第23节)

  在早期基督教思想中,天被认为是忠实信徒享受满有喜乐之生命的地方。从罗马的墓窟中发现的情景将天上的生活描绘成一个大筵席或庭园美景。墓碑碑铭形容死者是“恢复精神并在众星中欢喜快乐”的,不但表达了对义人得赏的信仰,而且也表述出在复活前的有意识状态。在二世纪的《多马福音》中出现了一段对乐园的简略描述:“因你在乐园中有五棵树,在夏天或冬天都不移动,叶子也不掉落。认识它们的人将不尝死味。”(第19节)

  对于拿先斯的贵格利(约329-390年)来说,信徒不但得以解脱今生的苦难,而且得享对上帝完全的知识和与上帝临格的亲近。在叙利亚神学家以法莲(四世纪)的诗辞中,乐园有三部份。园内有一条河从园中的宝座底下流出,然后分成四个支流。

  在东方,全备的救恩必须等到复活之日。在西方,奥古斯丁教训说从死里复活会加添离世之灵魂早已拥有的救恩之乐,但这并不是得享上帝的临格所不可缺少的。从《上帝之城》的最后一章中截选的几段话显示了奥古斯丁对天庭的信仰。“谁能量度天庭的喜乐,在那里没有邪恶可触及我们;没有善良是望尘莫及的;在那里,生命是一个对上帝长篇高声的颂赞,祂将是万有的主宰。”“那为德行所应许的赏赐乃是人可能得到的最大、最好的奖赏──德行的赐予这本身。”在那里“罪恶没有诱惑的能力”。天庭将是“那最终的安息日”,是地上每周的安息日所预表的。

  这最终的安息日乃是第七个时代,紧接着第六个时代,就是奥古斯丁自己所处的时代。这将是一个“没有终止的国度,是我们今生真正的目标”(《上帝之城》22.30)。

六、罗马天主教

  中世纪的修道士想到了天庭之极乐并为此写成诗歌。法国克吕尼的伯尔纳(十二世纪)谱写了人们最为熟识的诗歌之一:“金耶路撒冷”,这首诗歌至今仍被传颂。其它谱写赞美诗来颂扬天庭的有彼得·亚伯拉德(1079-1142年)和多马·阿·肯皮斯(1380-1471年)。

  本泥狄克十二世在十四世纪的教宗宪法《天主颂》中确认了有福异象,即见主之面的存在及其作为直觉得见上帝的本质。其主要的用意是要保证那些不需要再行洁净者在死后立即得见有福异象,而且此状态将永远保持下去。这是在反对约翰二十二世的教训时被确认的,约翰二十二世主张天庭的喜乐只有在身体复活后才会被体验到。

  在现代罗马天主教关于天庭的思想中,天庭更多的是被强调为一种状态,但考虑到得荣耀的身体需要一个居住的地方,天庭也是一个地方。“这种与三一真神、与圣母马利亚、天使和所有蒙福者共同生活与相爱的社团被称为‘天庭’。天庭乃是终极的目标和人类最深之渴望的成就,至高、绝对幸福的状态。”(《天主教教义问答》第1024页)“天庭主要不是一个所在,而是一种亲密的关系。”(《神学新辞典》第456页)最终,世界的更新与身体的复兴共同构成上帝救赎计划的最后完成。

  天主教信仰教义部所发表的《关于末世论若干问题之公函》中(1979年)对有关天庭教义的细节非常有保留。在相信身体复活、“人类自我”在死后的存留和“有朝一日将与基督同在之义人的幸福”的同时,该公函也警告人们要提防恣意虚构的表现,因为“圣经和神学都没有为人死后生活的真实景象提供足够的亮光”。

七、新教

  宗教改革家似乎将天庭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从他们所写的少量论述中,我们了解到他们对赎民的赏赐深信不疑。例如,马丁·路德形容那些在末日复活之人所组成的“天国、属灵的身体”说:“整个身子都象日头那么纯洁与光明,又象空气那么轻,而且此身体是如此的健康、如此的充满喜乐、并且在上帝里面充满着如此属天永恒的喜乐,以至于不会再饿,不会再渴,不会再变得疲倦和衰老。”(《路德的著作》28:196)约翰·加尔文也同样确认了赎民的复活和永恒幸福的确实性。在他的《教义问答》中他写道:“那福分就是上帝的国度,充满所有的光明、喜乐、能力与欢欣──那些现在远离人类感知的事物,我们现在只能模糊不清地看见这些事物,直到那日来临,主将显示祂的荣耀给我们看。”(20.9)

  新教的赞美诗宣扬了义人得赏赐的确实性。艾撒克·华滋(1674-1748年)写了许多有关天庭的赞美诗;其中最为人传颂的一首赞美诗有如下的歌词:“有一地方永无痛苦/神人同居相欢/无穷白昼驱尽阴暗/喜乐驱走痛苦。”十九世纪新教的赞美诗有许多颂扬天庭荣美的诗歌。芬妮·克罗斯比谱写了许多这样的诗歌,包括《当我一生工作结束时》。

  虽然新教徒大都相信天庭是赎民与上帝和千万天使永远同住的地方,但似乎并没有人试图系统地研究天庭的教义。唯理主义与世俗化侵入导致了人们对千禧年盼望之明确性的侵蚀。莱恩霍德·尼布尔在表示相信基督国度之“表号”的同时,写道:“基督徒声称自己知道天庭的家具或地狱的温度都是不明智的。”(2:294)

八、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理解

  由于盼望基督第二次降临是复临信徒教义体系的基础,所以他们一直确信在基督复临后出现的新天新地的真实性。赎民会在天上度过一千年(见本文II、二、3),然后才与新耶路撒冷一同降到这地上。那时,地球会被火更新,并被再造。然后,圣徒将与上帝在这新造的地球上永远同住。

  怀爱伦有关天家与更新了的地球的异象对人们真实地看待蒙福者之未来有着极大的贡献。在《早期著作》中,她形容天城的荣耀正如她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异象中所见到的一样(《早》第39,40页)。

  复临信徒的各种文艺形式也是颂赞新造之地球的奇妙。画家哈里·安德生与拉塞尔·哈尔兰的艺术作品抓住了历代复临信徒读者,不分老幼的想象力。复临信徒的词作者自从威廉米勒耳(《我要去天家》)以来在音乐中表达了对极乐未来的荣耀盼望。这些词作者包括怀雅各(《何等属天的音乐》),安妮·R·史密斯(《渴望在那山上》),福兰克·贝尔登(《将有大喜乐》),亨利·迪·弗鲁伊特(《到那边》)等。

  1980年所采纳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二十七条基本信仰的最后一条提出了复临信徒对“新地”之理解的综合概括(《安息日会年鉴》1981年第8页)。

  “在义人所居住的新地之中,上帝会为蒙赎之人预备永远的家乡。并一个享受永生,爱,喜乐,及在祂面前学习的完美的环境。因为在这里,上帝会亲自与祂的子民同住。痛苦与死亡将成为过去。善恶之间的大斗争要结束,不再有罪恶。宇宙万物,有生命之物与无生命之物,都会宣扬上帝就是爱。祂将施行统治,直到永远。阿们。(彼后3:13;赛35;65:17-25;太5:5;启21:1-7;22:1-5;11:15)”

 

V、怀爱伦的注释

一、天上的居所──真实的地方

  “许多人因为要避免把来生的基业看得太具体化,便用属灵的解释否定了那应当使我们仰望这基业为我们家乡的真理。但耶稣曾向祂的门徒确切保证说,祂去乃是要在父的家里为他们预备住处。凡接受《圣经》的人决不至对于天上的住处一无所知。然而‘上帝为爱祂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2:9)。义人的奖赏不是人的言语所能形容的;只有那些身历目睹的人才能知道。上帝乐园的荣美决非人类有限的脑力所能理解的。”(《善》第674,675页)

二、赎民的特权

  “天国是极其完美的地方。我渴望能到那里去瞻仰那为我舍命的可爱的耶稣,而变成祂荣耀的形象。唉!唯愿我能有言语来形容那未来光明世界的荣耀;我渴望畅饮那使我们上帝之圣城欢乐之河流的活水。

  “主曾给我看见其他世界的光景。有翅膀赐给我,并有一位天使伴随我从圣城到一个光明的、荣耀的地方。那里的青草是鲜艳的碧绿,那里的雀鸟唱着甜美的歌声。那地方的居民体格大小不一;他们都是高贵、威严、可爱的,他们具有耶稣的真像,而且脸上焕发着圣洁的喜乐,标榜着那地方的自由与幸福。我请问他们其中的一位,为什么他们都比地球上的人远为俊美。他回答说:‘我们是严格遵守上帝的诫命的,所以没有象地球上的人因违命而堕落。’……我央求那伴随我的天使准我常留在这个地方。我真不忍再回到这黑暗的世界上来。于是那天使对我说:‘你必须回去。如果你忠心的话,你和那十四万四千人将来必有特权访问诸世界并参观上帝所创造的万物。’”(《早》第39,40页)

三、没有黑夜,没有疲劳

  “在上帝的城中,‘不再有黑夜’。没有人再需要或希望休息。在奉行上帝旨意并颂扬祂圣名的事上,是不会疲倦的。我们必长久享有早晨清新的精神,是永世无穷的。‘他们也不用灯光日光;因为主上帝要光照他们。’(启22:5)太阳要被一种比现今正午的日光更辉煌的光芒所胜,但它并不令人眼花目眩。上帝和羔羊的荣耀使圣城充满永不熄灭的荣光。那里永远是白昼,得赎之民要在没有太阳的荣光之中行走。”(《善》第676页)

四、天庭乃学府

  “天庭是一所学校;宇宙乃其研究的范围,无穷之主乃为教师。这所学校曾在伊甸设立了一间分校;乃至救赎计划完成之后,教育工作又将在伊甸学校重行开始。

  “‘上帝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2:9)只有从祂的圣言中才可获得有关这些事的知识,即使如此,所得到的也不过是部分的启示而已。

  “那在拔摩岛上的先知,形容这所来生学校的校址说:‘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上帝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启21:1,2)

  “‘那城内又不用日月光照;因有上帝的荣耀光照;又有羔羊为城的灯。’(启21:23)

  “在最初设于伊甸的学校与来生的学校之间,存在着这世界的全部历史──就是人类犯罪受苦,以及上帝的牺牲与得胜死亡及罪恶的历史。那第一所伊甸学校中的一切情况,在来生的学校并不尽有。在那里必不再有分别善恶的树,使人有遭遇试探的机会。那里不再有那试探人的,也没有行恶的可能。各人都曾抗拒过罪恶的试探,再不致受它能力的影响了。”(《教》第301,302页)

五、宇宙宝藏被开启

  “宇宙间的一切宝藏都必展现,以供上帝的儿女研究。我们将以说不出来的喜乐参与那未曾堕落之生灵的快乐与智慧。我们将要分享那世世代代以来从事默想上帝作为而得的珍宝,而且永恒的岁月运转不息,更荣耀的启示,也必继续无已。上帝赋予人的恩赐必存到永永远远,‘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弗3:20)。

  “‘他的仆人都要事奉他’(启22:3)。地上生活乃是天上生活的开端;地上的教育乃是明了天上一切原理的初步;此世毕生事业乃是来世毕生事业的训练。我们现今在人格和神圣服务上的成就如何,乃是我们将来如何的准确预示。”(《教》第307页)

六、来生的高等教育

  “天上的大教师基督将会带领祂的子民到生命树那里。这生命树在生命河的两边长出。祂会向其子民阐述那些在今生不能明白的真理。在来生,祂的子民将会充分的获取高等教育。那些进入上帝之国的人都会有金冠冕戴在头上。这种快乐的光景是我们绝对不愿失去的。我们会把冠冕放在耶稣脚下,一次又一次地赞美祂的圣名,把荣耀归给祂,众天使合唱凯旋之歌,抚着金琴使天庭洋溢美满的音乐和羔羊之歌。”(《稿》1909年31号,在《注释》第7册第988页)

七、和谐的社会生活与知识无休止的增长

  “那时得赎之民要全知道,如同主知道他们一样。上帝所亲自培植在人心中的友爱和同情将要最切实最甜蜜地发挥出来。与众圣者纯洁的交通,与快乐的天使和历代以来用羔羊的血洗净衣服之许多忠心圣徒的社交生活,以及那使‘天上地上的全家’(弗3:15)团结一致的神圣关系,这一切都要协助构成得赎之民的幸福。

  “在那里,永远不衰残的心智要因思考创造之能的奇妙和救赎之爱的奥秘,而得到无穷的喜乐,再没有残忍诡诈的仇敌来引诱人忘记上帝。人的各种才能都要发展,一切力量都要增强。知识的追求不会使脑力疲惫或精神衰竭。在那里,最伟大的事业必能推进,最崇高的志向必能达到,最雄伟的愿望必能实现;但此外还要出现新的高峰需要攀登,新的奇迹需要赞赏,新的真理需要推究,并有新的目标让人发挥脑力、心力和体力。

  “宇宙的全部宝藏都要开启,以供上帝所救赎的子民研究。他们不再受必死之身体的捆绑,却要展开不知疲倦的翅膀,一直飞翔到天外的诸世界,那些世界上的居民曾看见这个世界上人类的祸患并为之忧伤惊惧,也曾因听到世人得救的喜讯而欢唱。那时地上居民的心中要充满莫可言宣的快乐,与那些从来没有犯罪的生灵共享喜乐和智慧。他们要分享知识与聪明的宝藏,就是那世世代代因思念上帝的手段而得的收获。他们要以清晰的目光观察创造物的荣美,就是千千万万的太阳、星辰和天体,都环绕着上帝的宝座,在指定的轨道上运行。在万物之上,从最小到最大的,都写有创造主的尊名,无不显示祂丰盛的权能。

  “永恒的岁月要带来有关上帝和基督的更丰盛更光荣的启示。知识是怎样发展,照样,爱心、敬虔和幸福也要增进不已。人越认识上帝,就越要钦佩祂的品德。当耶稣向人阐明救恩的丰盛,以及祂与撒但的大斗争中所有的惊人成就时,得赎之民便要以更热切的忠诚事奉祂,并以更热烈的喜乐弹奏手中的金琴;亿万的声音要一同歌颂赞美。

  “‘在天上、地下、地底下、沧海里和天地间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说,但愿颂赞、尊贵、荣耀、权势都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远远。’(启5:13)

  “善恶的大斗争结束了。罪与罪人也不再有了。全宇宙都是洁净的。在广大宇宙之间,跳动着一个和谐的脉搏。从创造万物的主那里涌流着生命、光明和喜乐,充满这浩大无垠的宇宙。从最小的原子到最大的世界,一切有生和无生之物,都在他们纯洁的荣美和完全的喜乐上,宣扬上帝就是爱。”(《善》第677,678页)

八、在园中和田间的生活

  “在那里,当那遮蔽我们视线的黑幕被揭开,我们的眼目得见那现今只能从显微镜中窥探得到的美丽世界时,当我们看到那现今只可以从望远镜中瞭望得到的诸天之荣耀时,当罪的伤痕被除去,全地都显出‘我们上帝的荣美’时,将有何等广大的范围供给我们研究啊!研究科学的人可以在那里研读创造的记录,却看不出什么使人回忆罪恶之律的事。他也可以谛听自然之声的音乐,却听不见什么悲鸣与忧伤的调子。在一切受造之物中,他可以看出只有一样的笔迹──在全宇宙间看出上帝的名号,在地上、海里、或空中必不再有任何罪恶的记号存留。

  “在那里,人必度伊甸的生活,也就是田园的生活,‘他们要建造房屋,自己居住;栽种葡萄园,吃其中的果子;他们建造的,别人不得住;他们栽种的,别人不得吃;因为我民的日子必像树木的日子,我选民亲手劳碌得来的,必长久享用。’(赛65:21,22)

  “‘在我圣山的遍处,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这是耶和华说的。’(赛65:25)人必恢复他丧失的王权,一切下等动物仍必再承认他的指挥;凶暴的必变成驯良,胆怯的必变成可信赖的。

  “在那里,学者必有广大无穷与非常丰富的历史可资研究。学者在此世虽可借着上帝圣言的优势地位,得以略知历史范围的广大,并可获得少许有关支配人事过程的原理,但他的眼光仍是模糊的,他的知识仍是不完全的,直至他能站在永生的光明中,方可清楚地看透一切的事。

  “那时大争战的过程必呈现在他的眼前,这场争战是未有时日以前即已开始,直到时日完结方才终止。罪恶的原始;欺诈阴险之致命虚伪行为;那曾经遭遇异端且已获胜而始终不离正路的真理──这一切的历史将来都必显明。那使能见的和不能见的世界隔绝的帘幕被揭开之后,许多奇妙的事就必显明出来。”(《教》第303,304页)

九、没有婚姻,没有生育

  “今天有些人表示相信在新地上会有结婚和生育,不过那些相信圣经的人不能接受这道理。婴孩在新地出生的道理并不是‘先知更确的预言’的一部分。基督的话说得很清楚,绝不至被人误解。他们应永远解决在新地里结婚与生育的问题。那些从死里复活的人和那些没有经过死亡而变化的人,他们会像上帝的天使,成为王室家庭的成员。”(《医》第99,100页)

十、来生的旅行

  “许多人以为上帝的穹苍只包括这个世界和天上的住所。绝非如此。蒙救赎的群众将会在诸世界之间往来遨游,他们大多数的时间都是用作探索救赎的奥秘的。在整个永恒岁月里,这题目会不断地在他们的脑海中展现。那些凭着羔羊的血和他们所见证的道得胜的人所有的特权将是超乎理解的。”(《评宣》1886年3月9日刊)

十一、真挚努力的赏赐

  “‘人……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赏赐。’(林前3:14)那些忠心的工人聚集在上帝和羔羊的宝座前,他们所要得的赏赐真是荣耀极了。当仍在肉身的约翰见到上帝的威荣之时,就仆倒在地,像死了一样;因为他受不住这威荣。但是到上帝的子民得了不朽坏的生命以后,他们就要得‘见他的真体’(约壹3:2)。他们必站在宝座前,在爱子里蒙悦纳。他们的一切罪恶都被涂抹了,一切的过犯都被挪去了。现在他们可以清楚地看见上帝宝座的荣光。他们曾与基督共患难,在祂救赎的计划中曾与祂同工,也必与祂同享那目睹许多在上帝国中得救之人的快乐,在那里颂赞上帝,直到永永远远。

  “我的弟兄,我的姊妹,我劝你们预备迎接那乘云而来的基督,你们要天天丢开那贪爱世界的心。要从经验上明白与基督相交究竟有何等意义。当为审判而作准备,以至基督降临,在一切信的人身上显为可羡慕的时候,你们也可加入那安然见主的人群之中。到那日凡被救赎的人必发出圣父圣子的荣光。天使也要弹着金琴,迎接王和祂的战利品──就是那些在羔羊之血中洗白净了的人。”(《证》第9册第285页)

十二、团结快乐的家庭

  “所有的人将是一个快乐、团结的大家庭,身穿赞美与感谢的衣袍──基督的义袍。一切自然界以无比的爱向上帝不停地敬献赞美与尊崇。整个世界都沐浴在天庭的光亮中,岁月在快乐中渡过。月亮发光如同太阳,而太阳的光将会七倍于现在的光亮。在这情景中,晨星一同歌唱,神的众子也一同欢呼;上帝与基督将一同宣告说:‘从此不再有罪恶,也不再有死亡了。’”(《评宣》1903年11月26日刊)

十三、圣徒明亮的家

  “天庭乃是我凝思的主题──天庭啊,我长久渴慕的天庭。我好像到了那里,一切都是平安,地上澎湃的纷争不会在那里发生。天庭,这公义的国度,是一切神圣,纯洁与福气汇聚之处。千千万万的群众生活在快乐与纯洁的甜蜜中,赞美那坐宝座的上帝和羔羊!他们的歌声完全谐和,他们彼此不以恶相待,天上的众君,就是伟大领域的治理者,只会在良善上争竞,彼此为对方寻找欢欣与喜乐。那里最大的乃是那些自谦为最微小的,而那些最小的却是在他的感恩与仁爱的富足上最大的。

  “在那里没有黑暗的错误把智慧掩盖起来。清晰、有力与完全的真理和知识已经把所有的疑惑驱散了。没有幽暗的怀疑将苦痛的阴影笼罩这些快乐的居民。没有争斗的声音,也没有眼泪。一切都是在完全的谐和中,完全的秩序中,和完全的喜悦中……

  “天庭,甜美的天庭,圣徒永恒的家乡,劳碌作工者的居所,那些劳苦担重担的人经过毕生的辛勤,在这里可以获得安息、平安与喜乐!他们流泪撒种,却带着喜悦与胜利的收成。天庭是一个家,在这里同情之心活在每个人的心中,也在每个表情上显露出来。仁爱在此最具威权。在这里没有不调和的因素,没有争执与不和,也没有口角。”(《书信》1882年30号;《发稿》第9册第140,105页)

十四、上帝为守诫命者所预备的城

  “没有一个已经获得真理亮光的人能以违犯律法者的身份进入上帝之城。祂的律法乃是祂在地上和天上政权的根基。如果他们在地上故意蹂躏和藐视上帝的律法;这些人将不会被带至天庭重施故计;当基督复临时将不会有品格的改变。品格的建造是在恩典之门敞开的时期中进行的。他们每天的言行都记录在天庭的书册上。在上帝的大日,会按照他们所行的受赏罚。到那时将看到谁是蒙福的。‘那些遵守上帝诫命的有福了,可得权柄能到生命树那里,也能从门进城。’”(《评宣》1885年8月25日刊)

十五、顺从者永远的居所

  “救赎大计划的结果,使世人完全重得上帝的眷爱。一切因罪而丧失的都恢复了。不但人类得了救赎,就是地球也被救赎了,作顺从之人永久的居所。六千年来,撒但曾挣扎着要保持对地球的所有权。如今,上帝起初创造地球的旨意成全了。‘至高者的圣民,必要得国享受,直到永永远远。’(但7:18)”(《祖知》第342页)

 

VI、参考文献

奥古斯丁,《上帝之城》,G·G·华尔殊;D·B·哲玛;G·摩纳翰;D·J·霍南翻译;V·J·布尔克主编,纽约:双日出版社,1958年版

G·R·比斯利麦锐,《耶稣与上帝的国度》,大急流城:俄尔德曼斯出版社,1986年版

伊施本·T·贝克威特,《约翰的启示录》,大急流城:贝克出版社,1919年版

L·伯克霍夫,《上帝的国度》,大急流城:俄尔德曼斯出版社,1951年版

约翰·布锐特,《上帝的国度:圣经的观念及其对教会的意义》,纳什威尔:阿宾顿出版社,1953年版

《天主教教义问答》,圣保罗:流浪者出版社,1994年版

弗朗茨·德里慈,《对以赛亚预言的圣经注释》,共2册,纽约:方克与瓦格纳尔斯出版社,1872年版

雷洛伊·爱德温·弗罗姆,《我们先祖的条件论的信心》,共2册,华盛顿:评阅宣报出版社,1965-1966年版

约瑟·科孟查克,马丽·科林斯,德莫特·雷恩主编,《神学新辞典》,特拉华州威尔明顿:迈克尔·格拉希尔出版社,1987年版

乔治·爱尔登·拉德,《有关上帝国度的重要问题》,大急流城:俄尔德曼斯出版社,1952年版

──,《耶稣与国度:圣经现实的末世论》,纽约:哈珀与罗出版社,1964年版

──,《未来的存在:圣经现实的末世论》,大急流城:俄尔德曼斯出版社,1973年版

M·路德,《路德的著作》,希尔顿·C·奥斯瓦尔德主编,共28册,《对哥林多前书7章和15章的注释》,圣路易斯:协和出版社,1973年版

莱恩霍德·尼布尔,《人的本性与命运》,共2册,纽约:斯克里布纳出版社,1964年版

韦尔伯·M·史密斯,《天庭的圣经教义》,芝加哥:慕迪出版社,1980年版

奥古斯特·霍普金斯·施特朗,《系统神学》,费城:耶德逊出版社,1907年版

吉尔哈德斯·窝斯,《耶稣有关上帝的国度及教会的教训》,新泽西州菲利普斯堡:长老会与改革宗出版社,1972年版

温德尔·威利斯主编,《在二十世纪解释中的上帝的国度》,马萨诸塞州皮波底:亨德利克森出版社,1987年版

爱德华·J·杨,《以赛亚书》,共3册,大急流城:俄尔德曼斯出版社,1964-197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