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式真空干燥机:“中华珍贵医药典籍展”表明 中医药学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0:52:11
“中华珍贵医药典籍展”表明
中医药学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
本报记者 潘衍习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5月27日   第 11 版)
中华传统医药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防治病方法和显著的临床疗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正在国家图书馆展出的“中华珍贵医药典籍展”,全面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医古籍保护工作成果,系统体现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脉络,整体展示了我国民族医药文献的构成情况并反映出中华医药知识的东渐西被。
展览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医古籍保护的成果,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籍保护和中医古籍事业的发展;第二部分为珍贵中医典籍展示,按时代顺序展陈各时期代表的中医药著作和民族医药著作;第三部分为中医典籍的传承与国际影响,介绍中医古籍的海外流传和收藏情况、早期朝鲜刻本、日本刻本、中医外文译本等;第四部分为药具、药物标本、模拟药房等实物展示。
在众多展品中,历史最为久远的是可追溯到商武丁时期(前1250-前1191)的龟甲卜辞,存3字。该卜辞中的“龋”字,是商代有关龋齿的记载,比埃及和印度的同类记载要早700-1000年;吐鲁番阿斯塔那153号麹氏高昌国墓葬出土麹氏高昌时期(499-640)写本《医方》记有白梅皮、杏仁、去核大枣等药材及其适应症,可以推知此地医药文献的一般情况;敦煌遗书中的唐写本《新修本草序例》印证着中古时期中国中医药学发展;位于龙门石窟的古阳洞与奉先寺之间的药方洞,为唐代刻石,刻有140首药方,涉及药物120多种,大多数至今仍在民间沿袭传用,此次也将以国家图书馆清拓本展示。
展览共展陈90余种中医药善本古籍、60余件药具实物及多种药物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