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美人鱼图片:古代文人与酒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4:45:32
加入文字
古代文人与酒色

“酒色财气四道墙,人人都在里边藏。只要你能跳过去,不是神仙也寿长。酒是断肠的毒药,色是惹祸的根苗;财是下山的猛虎,气是杀人的钢刀。酒无不成礼仪,色无路静人稀,财无不成世界,气无反被人欺。饮酒不醉尚为高,近色不乱乃英豪。无义之财君莫取,忍气饶人祸自消。”
儿时反复吟诵的“酒色财气歌”,至今仍然能记忆犹新,也能顺背如流。当然那时只是机械记忆,也许根本不理解里面的真正内涵,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有深刻的体味,并时刻指导着自己的生活。我记得这样一句哲理: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对于酒色财气也应该是这样。什么东西,哪个方面都要有个度,这首歌谣也说明了一个度的问题。一个正常的人活在世上,就必然与酒色财气打交道。古代文人特别喜欢前两个字,有它的渊源。他们重酒色,也纵酒色,也有更多者写酒色。
相传苏东坡有一日于京都相国寺和佛印和尚对饮。酒意正浓,佛印和尚便挥毫题写了一首“酒色财气诗”来: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往墙里藏。谁能跳出墙垛外,不活百岁寿也长。苏东坡看着别有情趣的“酒色财气诗”即度和道:饮酒不醉最为高,见色不迷是英豪。世财不义切莫取,和气忍让气自消。
后来宋神宗皇帝和王安石一同游相国寺,看到墙上的“酒色财气诗”颇感新鲜。神宗要王安石和一绝,王安石稍加思忖,便吟成一首诗。这首诗把人们恐惧“酒色财气”与国民生计联系起来,给“酒色财气诗”添上了积极向上的色彩:世上无酒不成礼,人间无色路人稀。民为财富才发奋,国有朝气方生机。
王安石不愧为推行新法有独创的宰相,一绝“酒色财气诗”引来了神宗皇帝的诗兴。当即,神宗皇帝吟道:酒助礼乐社稷康,色育生灵重纲常。财足粮丰国家盛,气凝大宋如朝阳。
古人写“酒色财气”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明朝著名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卷十一《苏知县罗衫再合》:“李生起而观之,乃是一首词,名《西江月》,是说酒色财气四件的短处:“酒是烧身焇焰,色为割肉钢刀,财多招忌损人苗,气是无烟火药。四件将来合就,相当不欠分毫,劝君莫恋最为高,才是修身正道!” 李生看罢,笑道:“此词未为确论,人生在世,酒色财气四者脱离不得。若无酒,失了祭享宴会之礼;若无色,绝了夫妻子孙人事;若无财,天子庶人皆没用度;若 无气,忠臣义士也尽委靡。我如今也作一首词与他解释,有何不可!”当下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就在《西江月》背后也带草连真,和了一首:“三杯能和万事,一醉善解千愁,阴阳和顺喜相求,孤寡须知绝后。财乃润家之宝,气为造命之由,助人情性反为仇,持论何多差谬!”有趣的是,在李生经过一番梦寐,观看了酒、色、财、气四女相互攻讦、争斗之后,又有了新的感悟,觉得四者皆为有过,不可独赞其美,就在粉墙《西江月》之后,再挥一首:“饮酒不醉最为高,好色不乱乃英豪,无义之财君莫取,忍气饶人祸自消。”
酒色财气,前三个字好解,“气”却很抽象。古人把这个字与酒色财并列使用时,没有作过专门的解释。我分析,它有气节、冲动、愤怒、暴躁、好胜、与人争强斗勇等等意思。古人说酒色财气不好,是说会遭致杀身之祸。
从历史上看,许多忠贞不阿的诤臣,冒犯皇威,掉了脑袋,与这个“气”就有很大关系;那些奸臣、弄臣,深知“气”的不好,凡事明哲保身,以求安全。在民间,许多杀头坐牢的人,也多是犯了这个字。因而古人谆谆告戒我们,千万不要冒傻“气”。
对于“气”,应该一分为二地看。戊戌变法失败后,六君子慷慨赴义;文革时期,张志新坚持真理,这些都是“气”的表现,这种崇高的气节与民族大义相结合,显示出了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表现出了民族脊梁的伟大精神,十分宝贵,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愤怒或冲动。正是传统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这种高尚品质,才使得五千 年的中华文化渊远流长,发扬光大。改革家商鞅、史学家司马迁,诗人屈原,苏轼、文天祥、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等,都是代表人物。而“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却是一个反面典型。这个反复无常的明将清王,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是一个不足取的人物。
古代文人的诗作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莫过于酒了。粗读诗篇,酒的词句可以说俯拾皆是。诗人以酒入诗,藉酒感怀。豪爽激情之时,开怀痛饮,以酒助兴;忧思沉郁之际,小酌月下,独与酒伴。诗仙李白不用说了,斗酒诗百篇,酒与诗达到最完美的结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简直是无酒不诗,无诗不酒;而“一曲新词酒一杯”、一场愁梦酒醒时”,当是晏殊对酒的钟爱了;就连忧国忧民的陆游,也有“红酥手,黄藤酒”、“悲歌击筑,凭高酹酒”、“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的佳句传世。酒有麻醉神经的功效,可以让人忘掉烦恼。酒入愁肠,醉解千愁;酒也有舒缓压力的作用,让人从慌乱中镇静下来,微酣之时,一切事物变得美好。于自斟自饮中心灵 也得到舒缓和慰藉;酒能渲染气氛,增加情调。古人的许多离别之作,念及相思之苦,更是离不开酒和愁;酒还是社交的桥梁,推杯换盏,其乐融融。
古 代文人离不开酒,在我看来,正如他们离不开政治一样。古代几乎没有单一的学者文人。大凡文人墨客,都或大或小任过官职。李白做过供奉翰林,陆游做过镇江通判、朝议大夫,晏殊更是官致宰相高位。古代文人做学问的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金榜题名,衣锦还乡。所谓学而优则仕,终极目的还是为了做官。从这个意义上 讲,古代的政治实际上是文人的政治。政治同样离不开酒:得意时需要酒来助兴,失意时需要酒来释怀。酒是政治不可或缺之物。在某种程度上,酒可以说是文人在政治上的一个侧面写照。他们金榜题名和被罢黜贬职,酒的滋味是不一样的。文人在政治上往往并不一帆风顺。这是文人的性格决定的,他们有学问,才情过人却又狷介固执;他们有傲骨,却不善逢迎而难于立足。于是酒成了文人在政治上的解压方式。成了他们借咏抒怀的寄托之物。于是有了范仲淹的“酒入愁肠”;有了苏轼的“酒酣胸胆尚开张”;也有了欧阳修的“把酒祝东风”、辛稼轩的“醉里且贪欢笑”;更有柳永“拟把疏狂图一醉”。与酒相媲美的,文人也同样离不开女人。酒在诗中,女人则在诗外。及第入仕者不用说,当了官自然需要场面。酒至酣畅,歌女舞姬前来助兴,自是不亦乐乎;而落拓 失意者,更喜欢贪杯中之物,去那烟花巷陌的风尘中寻找乐趣。倚红偎翠,浅斟低唱,落得逍遥快活。其中与妓女歌姬,就此演绎出一幕幕动人的爱情故事的,也大有人在。在男尊女卑的男权时代,找女人,逛妓院,这并算不了什么。因为彼时的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也就无所谓对爱情的忠贞、对家庭的责任。他总不能对自己六 个媳妇说,我心中只有你们六个,绝不会再爱第七个女人。相反真正的爱情往往出现在三妻四妾之外的柳巷烟花之中,他们在那里更容易找到男人的自豪感和成就感。饶是这样,这仍比现代的包二奶、找情妇要来的光明磊落得多,那时候妓院是公开的,不像现在要经过伪装和修饰。
女人如酒,酒似人生。这两样都会让文人为之倾情,都会给文人以灵感。文人的得意与失落,会在酒和女人上体现的酣畅淋漓。春风得意之时纵情酒色,恣意欢畅;心灰意懒之时,在酒和女人的浓郁和温情之中,聊以慰藉。都是不可或缺的。
关于酒色财气,该有多少妙论,我说足不可取。对传统文化也应该持正确态度。舍身取义,杀身成仁,匡扶正义,大义灭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思想,我们应当汲取精华,剔除关于酒色财气认识上的糟粕,让酒色财气回到它们本来的位置上去,在人的正确把握下,发挥出它们应有的作用, 显示出它们应有的光彩。

海纳百川的图书馆       欢迎你大驾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