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五味动物是哪五味:高官高管别再染指院士称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1:22:01
铁道部部长, 国务院, 卫生部, 三峡工程, 中国工程院 近日,中国工程院公布《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等多名央企高管以及部分国家部委政府官员现身其中,引发质疑声音。(南方日报5月26日)

    高官高管参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过去就有之,而且不乏当选者,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中就有时任铁道部部长的傅志寰,原水电部副部长、原能源部副部长、原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陆佑楣,原国家航天局局长、中国科协副主席栾恩杰,原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原鞍钢董事长刘玠等。按理说,这已经成为惯例,不应当引起人们的质疑。然而,不服众的惯例难以抑制住人们的质疑。为何难服众?且看分析:

    一是成果未公开难以服众。院士是我们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在普通人看来院士是相当神圣的。能够当选院士,那么此人往往代表了某个领域的最高水平,具有全国声誉甚至世界声誉。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一溜”,如果高官高管们真的有真才实学,当选院士也未尝不可,但是关键是要把自己的成果公开出来,让大家看看“真金白银”。

    二是官员“兼职热”让人担忧。官员兼职历来在我国长盛不衰,很多人都开始走“官而优则教”的路线,有些党政官员到知名高校兼任院长等职务,还在多所高校兼任教授或博士生导师。官员乐于在大学兼任教授,高校也巴不得拉官员来兼职,这对于双方提高知名度都很有好处。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却是高校学术变得“徒有虚名”,并借机向高官拉赞助,兼职变成了赤裸裸的利益交换。高官高管热衷于选院士,让人很难不联想到又是“兼职热”的体现。

    三是院士增选权威性下降。院士选拔本是很严肃的事情,选拔出来的院士应当名副其实。然而,近些年,院士频频爆出丑闻,一些杰出人士却难以当选院士,让人对院士增选的权威性心存怀疑。2007年,科学家李爱珍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然而此前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一轮评审时就被淘汰,甚至未能进入初步候选人名单。而一些院士缺乏学术道德,到处兼职,著作存在抄袭的事情也时有爆出。院士选举的权威性不得不让人质疑。

    其实,高官高管参选院士本无可厚非,然而作为高官高管的身份,更要拿出让人信服的成果。作为科学院和工程院,在增选院士的时候,应当建立更加完善的推荐制度,让更多的杰出科学家成为院士,让那些不学无术的人无法染指院士这一神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