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深山锹形虫:荆轲所遇非人死得轻于鸿毛 为燕太子丹卖命不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5:57:18

侠客行事,没有值不值,只问该不该。摸准他们的脉,就明白他们义不容辞的内因。
《史记·刺客列传》每次都能看得人热血沸腾,五位勇士(抑或是恐怖分子)之中,荆轲最是不值。所谓不值,不是指搞不清天下大势,若是清楚这个,就不是侠客了,而是为燕太子丹那么龌龊的委托人卖命,实在不值得。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侠客怕什么呢?所遇非人。
太子丹的本性是小气、记仇、猜忌、私利重于公义,但善于伪装,模仿四君子之风养门客。等到荆轲看透太子丹的本质时,义之所在,已不容他反悔退出了。
太子丹何以非要行刺秦王呢?他和嬴政同在赵国做人质,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个少年曾经是玩伴,关系挺不错。但是,嬴政回国当上秦王,太子丹转到秦国继续当人质,秦王戏耍他。太子丹心头种下恨意,逃归燕国。这个仇浓得化不开,发誓要给秦王颜色看看。把私人恩怨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小人之行。
鞠武老师劝学生太子丹不要与秦国对立,否则没好果子吃。可是,老师只有参谋权。太子丹一心要找秦王麻烦,鞠武也别无选择,只能推荐“智深而勇沉”的田光给他。田光受命给太子丹与荆轲之间搭桥。太子丹很小人之心,叮嘱田光管住嘴巴。田光完成接洽任务之后,自杀以安太子丹之心,死人不会泄密。
没有无缘无故的礼贤下士,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投其所好,太子丹请求荆轲以使者身份赴秦国图谋秦王,能劫持最好,不行就杀掉他,秦国一内乱,六国即联合灭秦。画饼般的空想。荆轲并不鲁莽,思量一番后拒绝了。太子丹叩头如捣蒜,固请。荆轲受不了,便应下差事。
欲要人卖命,自然要使出千古不易的手法,给地位封为上卿,住国宾馆,每日上门问候,至于珍宝、车马、美酒、美女,要多少给多少,反正都是国家的公有之物。曹操对关羽也曾用过这招,关羽比荆轲定力高些,不为所动。
美酒美女可劲儿供应,但荆轲没有上路的意思。太子丹怀疑荆轲心生悔意,以言语两番试探。听到第二次讥讽,荆轲愤怒了,气冲冲地立马出发。
一次重要的绑架暗杀行动,竟然在猜忌、负气中迈出第一步,失败是必然的。可惜了中国侠义文化至高无上的别离场面——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图穷匕见,一击不中,荆轲再无机会。死前,他喘息着说,事情不成,是因为想抓活的,逼迫秦王吐出侵略燕国的土地城池,以报太子丹。
侠义之士往往被义字束缚,不计艰难,不惜生命,甚至不明是非,像荆轲这样所遇非人,死得比鸿毛还轻。秦王惊魂之后,下令务必取太子丹之命、消灭燕国。太子丹逃得快似流星,仍被杀死以献秦王。唯有音乐人高渐离想办法接近秦始皇,灌铅于筑中,抡向秦始皇。可惜眼盲,没准头,失手被杀,可是毕竟以此举报答荆轲,方有面目到地下与知音相会。
为刺客立传,司马迁了不起。五位刺客之举,皆以一腔热血向强权人物说不,他们共同完成一种精神的锻造——不畏强权。(大江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