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简谱:你别说你学佛多年了,人家会笑话你的……(刘有生善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4:24:00
你别说你学佛多年了,人家会笑话你的…… 刘有生善人
  这是我们人生之路要走的第一步。第一步是什么?第一步,能找人好处认己不是,方是修行走进第一步。 

  有人说了,“我都学佛多年了”,我建议跟我说过这话的这些人——有一个人就跟我这么说的:“我都学佛多年了!”我说:“你别说你学佛多年了,你要说你学佛多年了,人家会笑话你的。”他说:“为啥呀?学佛还能笑话吗?”我说:“你没做好,你先卖大话、你先说大话‘我是学佛的’——你人都没做好,你讲你学佛的,你不让人家笑话你吗?”那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不学佛那些人,人家就自己讲了:“我都比你强,你还闹个‘学佛的’!” 

  所以呀,我是不敢说,我到哪儿、在火车上我从来不说“我是讲道的”,我可不敢说。我为啥不敢说呢?那我讲道的,这人不是圣贤哪,咱们说话举动行为呀,就兴许有漏洞的地方,有漏的地方就漏气儿,那就像那车里带似的,不用说大了,你有针鼻儿那么的眼儿都不行呢,气儿都得跑呢,那咱们都面面俱到了吗?不可能吧?说话还兴许有伤人的时候呢。 

  所以我在任何一个场合下,我从来不提我,说我是讲道的,我不敢说我是学王凤仪先生道这个理论思想的。只有一次我们是上哪儿啊在火车上 闲唠嗑,这个耿秀萍就把我露出去了。哎呀她这一露出我就可坏了,一帮人就把我围上了,是哪儿的?齐齐哈尔的,说“我们看了”——有一个老太太就说“我姑娘啊,肺病啊,就看他这个光盘看好的!”她就讲。完了耿秀萍就把我给露出去了,这一露出去这帮人把我煳上了,我当时我还寻思呢:“你看你露我干什么玩意啊?听她们说去呗,她们也不认得我。”是吧。 

  那就说明啥呢?我为啥不敢露出去?因为我没到成就那时候,所以说呢,善人告诉我们一个观点:低低的矮矮的,低到底就是佛,是吧!低到众人下边去。说再低呢?我就低到地下三尺,我让他用二尺挠子都挠不着。为啥呢?低处有道啊,高处有险哪,所以说糟糕糟糕,高了就得糟糕啊!凤仪先生提示我们一句话,说见着高人你别低,见着低人你别高…… 

——刘善人讲病(高碑店)-4/视频地址【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dbXDikdAC4/】 ***   ***   *** 这一位持戒的人他得什么?他得的是贡高我慢、轻视别人……
 
净空法师 
  我们学佛,学佛不是拿著经典去念念,那没什么多大的作用,只可以说比不念好,为什么?念的时候阿赖耶里落谢种子,这个种子是好的。要成就,那必须要具足善根福德因缘,这一生才能成就;如果善根福德因缘不够,再慢慢修。修不是一世成就的,还是要生生世世累积善根福德因缘,哪一天成熟,那就成就了。所以智慧重要。智慧从哪里来的?从禅定来的。前面我们读过,菩萨自利修甚深禅定,定能生慧。定是怎么来的?定是由持戒来的,再往前推。由此可知,佛法没有别的,戒定慧三学而已,戒是手段、是方法,定是枢纽,智慧是目标,我们用持戒的方法达到清净心,这个重要。
 
  有些人持戒好像非常严格、谨慎,但是他得不到定。为什么?自己戒行不错,五戒十善修得很好,看到别人不持戒他就生烦恼,轻慢别人。诸位想想,真正会修禅定的人得的是什么?得清净心、得定;这一位修戒律的人、持戒的人他得什么?他得的是贡高我慢、轻视别人,他得这个,得烦恼。你看看,不持戒没烦恼,持戒得烦恼,错了!不持戒对人还挺恭敬,一持戒对人一点恭敬心没有了,那些人不如我。是不是释迦牟尼佛教错了?佛没教错,是我们自己错用了心,不会用心。
 
  所以真正持戒,一定要从《弟子规》下手,先修礼敬。   你看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底下就教给我们,底下是「住普贤行」这一段,普贤菩萨第一个教给我们修礼敬,「礼敬诸佛」。人人都是佛,一切万物无一不是佛,这个礼敬才能修得圆满。要学善财童子,善财童子心目当中,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凡夫只我一个,他修成功。
 
  我们今天修不成功是什么?是个错误的念头,佛我尊敬他,除佛之外都是凡夫,跟我差不多,还有很多不如我。这种心态,他修行一辈子修不成功,比善财童子差远了。善财童子用真心,不分别、不执著,我们今天修戒定慧是用妄心,妄想分别执著,所以怎么修都修不成功,道理在此地。为什么?对别人没有恭敬,就是对自己不恭敬,为什么?自他不二。把别人都看作是佛菩萨,这是对自己恭敬,我们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才能有成就,小成就是阿罗汉,中等成就是菩萨,最上乘的成就那你成佛了。
 
  印光大师讲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成就,十分诚敬得十分成就。我们只有一分诚敬的心,只能证个小果。小果不错,很难得了,这小果是什么?须陀洹,初果,十信位里面的菩萨,初信位。如果有贡高我慢瞧不起别人,连这个位次都做不到。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二九集) 档名:02-039-0129 ***   ***   *** 李老师警告我,古人别学苏东坡,今人别学梁启超——他是搞佛学,他不是学佛
 
净空法师 
  传如来如实言故,经教是如来如实之言,实就是真实,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教学,句句都是真实话。不但此菩萨尔,参加这个法会的一万二千菩萨们他们如是,凡夫说也同诸佛辩才。这是从理上说,不是从事上说。证得义理的人他知道,没有证得的、熟读大乘经的人也知道,他听佛说的、听菩萨们说的,听得太多了,耳熟了,也能承认,但是他不是自己证得。他能够肯定、能接受,这叫解悟;自己真正证得了,那叫证悟,这个境界差别很大。
 
  解悟如果不修行不能成就,只能在这个世间,现在人所讲的,某人是佛学家,他可以称得上是个佛学家。对於经教广学多闻,烦恼习气没断,见思惑一品都没破,虽然是个佛学家,与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关,这个要知道。就是他的佛学里头没有戒定慧,这个佛学是世间法,不是出世间法。有真正的戒定慧没有佛法,像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一天经也没听过,那个人怎么样?那人真正有佛法,不一样!
 
  所以真功夫是离不开戒定慧的。有戒定慧是真的,没有戒定慧是假的。所以我劝同学大家不能疏忽戒定慧,念佛往生没有戒定慧也往生不了。不过西方极乐世界很特殊,有少分戒定慧就能往生,这不像其他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戒定慧要有一定的成分,真正及格才能成就,少分、不及格不能成就。……
 
  普贤行我们天天要读,祖师把它列在早晚课诵里头。我们净宗学会成立,提出修行行门五科,五个科目,我们每天要认真去干的。五个科目不多,好记!太多了记不住你怎么个修法。这五个科目,第一个科目是净业三福,这是佛法修行指导的总纲领、总原则,无论修哪个宗派、哪个法门,都要依照这个指导的原则。佛说得很好,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佛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统统净业正因就是这三句,你说这多重要!第一句里面,十六个字,「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将它落实在儒释道的三个根。
 
  这三个根要没有,一切都落空,什么都没有,你一生认真努力去研究经教,也只成为一个佛学家,佛门里面一位学者。代表的人物,我初学佛的时候,没出家,跟著李老师学经教,那时候没出家,李老师就提出两个代表人物,古人苏东坡,今人梁启超,这都是名人,佛学家,对於经典读得很多,有才华,能说、能写,可是对了生死不相干。所以老师警告我,古人别学苏东坡,今人别学梁启超,李老师警告我,不能走他的路子,他是搞佛学,他不是学佛。
 
  学佛跟佛学完全不一样,学佛有戒定慧,佛学里头就是没有戒定慧,这个要知道。没有戒定慧的,佛学,你在这个世间也能成名,佛学大家、佛学大师,人家会称你这个称号,你也能拿到博士学位,讲得天花乱坠,著作等身,依旧搞六道轮回,随业受报,这个不能不知道。
 
  所以儒释道三个根就非常重要,你把这个东西丢掉的时候,你搞一生搞佛学,不可以不知道的。有这三个根这才真能学佛,做为佛的在家弟子,优婆塞、优婆夷,也可以出家,净业三福第一福是基础,取得学佛的基本条件,你看这入佛门。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第二条,第二条是小乘福,第一条是人天福报,所以它叫三福,第二条是小乘福报。第三福,第三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劝进行者就是利益别人,利他,前面全都是自利,自利之后才能利他,我们讲弘法利生,这个多重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三0集) 档名:02-039-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