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txt全文加番外下载:户外运动:探险而不冒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8 22:40:28
http://www.cyol.net 2010-12-31
',1)">
编者按:
12月12日,复旦大学18名驴友被困黄山未开发区域。雨夜,黄山上展开了一场6个小时的生死大救援。最终18人全部获救,而24岁的警察张宁海在救援途中坠崖牺牲。悲剧的发生令人痛心惋惜,同时也促使我们思考,户外运动对年轻人颇具吸引力,在中国的参与人数与日俱增,从技术层面来看,它的发展怎样才能不以失去生命为代价?参与者的安全如何保障?遇险时应该怎么办?
12月28日,中国青年报旅游周刊邀请了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副秘书长兼活动、培训部部长、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山岳救援队队长王鑫和北京师范大学登山队队长刘刚做客中青在线访谈室,与网友就户外运动救援话题进行交流。

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副秘书长兼活动、培训部部长、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山岳救援队队长 王鑫(左)
北京师范大学登山队队长 刘刚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嘉宾访谈节目。今天我们的话题是与户外运动有关。我们请到的嘉宾是:壹基金救援联盟的资深救援顾问、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山岳救援队的队长王鑫,和中国大学生旅游实践营的成员社团北京师范大学登山队的队长刘刚。
【王鑫】【刘刚】:大家好!
复旦学子山中遇险
【主持人】:前段时间复旦大学18名大学生在黄山登山出了意外,二位了解这件事情吗?
 北京师范大学登山队队长 刘刚
【刘刚】:网上叫“复旦门”事件。经过是这样的,复旦大学一名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学校BBS发了一个帖,征了17名网友,加上他是18名。他们18人到了黄山之后,包了一个车进了景区,他们没有在景区买门票进入,而走了一条野道,他们想探险,寻找刺激。那天晚上下雨,他们迷了路,GPS失灵,指南针也进了水。后来他们在一个地方停下来,听说那个地方离翡翠谷不远,然后向外界发了一个求救信号,只有短短几个字“救命,18个人”。几经周折,他们终于报报警成功,黄山当地组成救援队连夜对他们进行救援,不幸的是一位民警坠崖牺牲。后来这件事情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关注,有人说复旦学生不该去黄山冒险,准备工作做得不足,遇险后又处理不当。

北京市登山运动协会副秘书长兼活动、培训部部长、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山岳救援队队长 王鑫
【王鑫】:听完复旦学生的事情以后,我觉得这帮孩子挺倒霉的。能碰上的事全让他们碰上了。下雨、天黑、迷路、GPS失灵,没带这个,没带那个,等于把能发生的全都发生了,最后造成了这一次惨剧。
户外运动魅力何在
【主持人】:先问下刘刚,你作为一个大学生,同时是学校的登山队长,您觉得户外活动的魅力到底在哪里?是什么吸引了你们?
【刘刚】:作为年轻人来说,年轻人喜欢户外运动,一是因为它有冒险性和挑战性,特别是没有走过的线路和不熟悉的环境;二是它可以亲近自然、回归自然,而自然与人的本性是最亲近的;三是这种户外运动方式比较经济实用,花钱不多,但可以游览很多自然风景;在有限的时间里会得到最大的快乐。
【王鑫】:其实这项运动为什么能让这么多人趋之若鹜的参加,就是它非常有魅力。因为其他的任何一项单项体育运动,都会受到时间和天气等等各方面的制约,唯独这项运动可以在一年四季365天,不管刮风下雨下雪白天黑夜都可以开展的一项运动,尤其刮风下雨下雪,也是它的一种的魅力。
人们为什么要玩?你想象一下,下着雨,我们在绿茵茵的草地上,躺在自己的敞篷里,外面雨点打着帐篷声音,听着啪啪那种声音睡觉,很美吧。
准备好了再玩心跳
【主持人】:我听说,这次复旦学生没有带大雨衣和保暖毯,属于准备工作做得不足。王鑫,您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一般情况下户外运动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王鑫】:不过,参加这项运动,一定要知道,事前必须要做一些准备工作,这个准备无非就三条:心理准备、身体准备、装备准备。
【主持人】:刚才刘刚已经说到了,人们喜欢户外运动,是因为它有冒险性。王鑫,你怎么看户外运动的冒险性呢?
【王鑫】: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年轻人把它当做一种冒险,可能能突显自己的性格,实际上他刚才说的冒险,应该是大家在一起探索,探索一种新的形式或者一种新的玩法,没探索好,最后变成了冒险。
其实冒险就是玩命,从某一方面,可能自己没认识到,冒险是对自己生命或者对他人生命不珍惜的一种表现,我们提倡探索,而不提倡去冒险。如果明知道有危险了还要去,这不就是冒险吗!这次大学生设计的路线之一就是逃票,就是不买黄山的景区门票,大学生无非从两个方面想:一是省钱;二是刺激。
登山运动刚开始的时候,登山人就以逃票为荣,您去多少个景区,没花过钱,去的越多,本事越大。但是我想是这样的,作为大学生,作为年轻人来讲,如果都去遵从或者推崇这种形式,可能把我们经济链打破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你可以什么都不会,但不能不会求救
【主持人】:刚才讲到户外运动前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包括心理准备、技能准备和设备准备,能不能给我们具体说说需要哪些准备?
【王鑫】:你可以什么技能都不会,但是一定要会求救。出了事以后,我知道用什么办法让别人知道我出事了。一个短信发过去了,很简单,“救命,18个人”,对谁来讲都看不懂,是绑架,还是滑坠,还是天气情况,……什么都没有说,如何让人施救呢!
【主持人】:刘刚,如果你在野外迷路以后,你知道都有哪些求救方法吗?
【刘刚】:第一我们学生常遇到的就是返回走。第二如果有GPS的话,会拿GPS更准确的导回去走,有一个指南针的话,会根据指南针的情况找一个比较准的方向,最起码这个地方可以走,别走着走着遇到悬崖我们掉下去了。还看树的情况、天气的情况,但是我们遇到情况的时候,最保守的方式最安全的方式我们会往回走。
【主持人】:我们进行户外活动最先学会的怎么求救,给我们介绍一下怎么求救?
【王鑫】:我们带的东西还有手电,还有一根救生笛,一个可以发出高频声音,传的比较远,外面有卖的七八块钱一根。我们求救无非是利用声光电。先说声音,比如碰到了前面隔一个崖或者隔一公里左右,要把你的求救信息传出去,你喊能喊多长时间,喊两下嗓子就哑了,这时候如果有一个救生笛,可以用声音把你的求救信息传递出去。但是也不能瞎吹,一瞎吹,对面的人也有一个救生笛,你这儿吹着,他也跟你吹着,以为你跟他打招呼,所以你们俩吹了半天,也不知道你们为什么吹。
有一个技巧,第一我们用特定的声音,打个比方SOS转换成声音,其实是“嘀嘀嗒嗒嘀嘀”,转换成声音,就是三短三长三短,用救生笛吹出去。
在这儿简单的说一下,您可能不会SOS,但是用声音传递信号有一个准则,就是第一有规律,吹的声音一定要有规律,哪怕就吹单声,就一声长笛。第二长时间,比如:嘟嘟嘟嘟嘟嘟,停十秒钟,再反复吹,吹上半个小时的时候,对面的人就是不懂得您在吹SOS,也会认为您有毛病,就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就达到这个目的。
头灯、手电也是一样,用它的光亮来造就出三短三长三短,引起别人注意。或者说是用一个特定的办法,比如用手电就是上下晃,或者横着晃,或者绕圆圈,让人觉得长时间有规律的一个动作,引起别人注意。
我们手机电台也有这个问题,第一保持电量,尤其在冬季,第二要讲究语言,比如手机先用语音把要发生的问题求救信息传递出去以后,为了节省电池、电量,我们要用短信向外沟通。刚才说的声音,不是说我们吹完了,引起人家注意就停了,还会有一个办法,一定要不停的传递这个信息,引导救援人员到达你跟前,什么时候见到救援人员了,什么时候停止。这个短信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实时的跟人沟通。
要是什么都没有,只有一顶帽子,这帽子其实特有技巧的,如果我们用普通的求救,会一种方法,不易引起别人的反应,人家以为你跟他打招呼,但是要用一个特定的方法,用物体、头巾、帽子、服装,要面对救援方绕八字,这种特定的符号,长时间有规律的绕八字,这样就容易引起他的注意。这是声光电物的利用,也是国际惯例。
假如你是领队
【主持人】:如果是您带队遇到了这种风险,该如何办呢?
【王鑫】:如果我是队长的话,首先我给大家找一个背风、干燥的地方,然后给大家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树立全队的信心,告诉大家:别着急,咱们就等待帮助,肯定会有人来帮助咱们,而不是说我队长突显出心理不稳定了。
第二会让所有的人把自己的手机都关掉,只留一部手机,因为我也不知道救援人员多长时间能来,保存电量最重要的。
第三会用语言来把我的求救信息传递出去,我会告诉别人在哪儿,如果不知道地名的话,我会描述周围环境,如果我现在这个地方没有手机信号,我会选队里两名男生往高处走,为什么往高处走?
一是高处手机一般有信号,往高处走还可以看到周围的地理环境,可以描述正前方是哪座山或者有什么建筑物,远远能看到什么,我后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这样救援人员从地图上知道在哪儿。
二是约定个时间,最多走一个小时,找不到方向,再原路返回,防止再丢两个人,然后再派一拨人去向另一个方向找路。
三是如果找到有手机信号的地方,我要尽快把把信息传递出去,要描述我们什么情况,怎么发生的事情,我现在人员状况是什么样,比如有没有水、有没有食品,队伍里有没有人因为下雨淋感冒了等等一系列,这是信息要传递过去。只有这些信息会决定救援人员要带什么东西和装备来帮助你。
接下来跟救援人员的联系方式就不能用电话了,全部由短信的形式,短信省电,因为我们不知道救援人员什么时候会到达。
我觉得,作为一个领队,是一个队伍的灵魂,除了带队,还要把一些技能技巧传授给大家。这个队里肯定会有体力好的、体力中等和体力弱的,怎么能让三种体力的人走在一起,其实这也是一个技巧,这叫队伍的排序。
如果一个人没有受过训练,我特别能理解,面对突发事件肯定会紧张。作为一个领队,还要具备一种能力,就是叫情绪管理。比如他们那支队伍前后走散了,走慢的人越追越追不上,已经打破行走节奏了,所以就要拼,一拼就加快他的疲劳,所以就永远跟不上,这样会发牢骚。这人对谁发牢骚?肯定不会骂自己,队员找领队,反正得找一个人出气,但是这种情况实际上在队伍里,我也参加过许多这样的队伍,这种情况很多,尤其是网上报名临时组织的,在这之前大家都不认识,会有很多,我觉得这是领队的问题。
要想不发生问题,队伍的排序,一个领队最重要的是要把队伍给排序,让队伍不走散,不走散,并不是一个紧挨着一个,我就在你后面。在这里面,可能通过半小时的徒步就会分出这个队伍里谁体力最好,谁体力中等,谁体力差,这时候领队要把体力中等的人放在队伍的最前面,队伍的速度以他的速度为标准,这样把体力最差的人放在队伍中间,体力最差的人咬咬牙追赶体力中等的人是没有问题的,能跟上,把体力最好的人放在最后。其实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在高速公路上,有十几辆车走一个车队,第一辆车80公里/小时的速度,但是最后一辆车可能提高到100公里/小时,甚至110公里/小时,才能跟上车队,换句话说,体力最好的人走在后面,也不会觉得很慢,也能走起来,这样这支队伍就不走散了。不走散的标准是,白天以能看到前面人为标准距离,也不见得说紧挨着,能看见他,夜晚天黑了以能听到前后队员的声音距离为标准,这样就走不散了。
【主持人】:刘刚,你在学校是做队长还是领队?
【刘刚】:都做。
【主持人】:领队职责是什么?
【王鑫】:我觉得一个领队,不是像现在我们大家做的领队都是以向导形式,领队就是领路的。其实领队有很大责任:
第一要把队员组织好;第二要把队伍带好;第三在一天活动当中除了给人带队,还要给人传递一些技能技巧,指导的作用,其实也是教育的作用;第四把大家的情绪管理好。
但是对一个领队的要求就很高了,他可能要懂运动、懂地质、懂天文、懂植物,等等,他可能是一个各个方面都具备一定技能的一个人。
心理准备
【主持人】:户外运动需要做哪些心理准备?
【王鑫】:一个人从事这项运动,尤其刚开始,户外运动不定性很强,且不说在运动当中能碰到什么好事,那是我们自己去享受的。我们首先要知道这项运动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坏处,在充分了解这项运动的同时,可能对我某一部分会造成伤害,比如身体,甚至于危险的地方可以丧失生命。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我能不能扛得起,能不能玩得起,因为一旦出事了,一个人的心理变化可以决定一个人身体变化。
打个比方,刚才淋湿了,我受过训练,我知道首先要把湿衣服脱了,想办法把身体弄干燥了,其他那些人开始感冒,我受过训练,我知道自己没问题,我就把信息传递出去,一会人来救我,我很稳定。而不知道的人,下一步怎么回事,我还能不能活,这样他的心理变化可能就导致生理变化,从一个小小的感冒可能发展到肺炎,由肺炎可能发展到心肌炎,最后导致死亡,这种情况很多。
所以一个人一定要了解出了事以后,能不能扛得起,能不能对得起我的家人,这是心理准备。
装备准备
【主持人】:户外运动需要带哪些设备?
【王鑫】:从穿说起,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衣服,要会搭配。这样的服装,为什么我们叫专业服装,其实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有功能,它的面料具有防风防雨透气的功能,但是为什么要有这种功能?归根结底是要保持自己身体的干爽,不是说有这衣服身体就干爽了,还得会穿。
从里面是排汗保暖的内衣。中间这层叫防风,保温层,给你保暖的,比如抓绒衣、抓绒裤。外面,风雨雪的时候,要穿上有防风防雨透气功能的冲锋衣、冲锋裤。底下要有徒步鞋或者登山鞋,首先具有防水防滑功能的,然后是专业的袜子,排汗的袜子。
在冬天我们运动当中,要戴帽子、戴手套,还要根据时间不同,比如穿越是一天还是两天,比如一天,要带一个25-30升的背包,背包里面还有一些必备的物品,急救包、指南针、小刀、头灯、水壶、备份食品、备份衣服、手杖,这是一个简简单单徒步所需要的装备。
【主持人】:这些必要装备都包括什么?
【王鑫】:检查所带的东西、装备,穿的行不行,所带的东西行不行。我们玩户外运动,每个人最起码有一个小包,这包里有一些东西是不管参加什么活动都要带的,比如备份食品、小的指南针,急救包,包括救生毯和外伤的急救药品,还包括水壶等等一系列,包括小刀、备份衣服等等。我们算过,所有的十几样东西加起来可能也就三四斤的重量,装在一个包里也占不了多大地方。
这些东西恰恰可以保证你的安全,比如头灯,夜晚,头灯是很重要的,水壶,我们人生命用水一升足够了,但是我还会喝,别到时候走累了,没一小时喝完了,走的也很痛苦。怎么喝水,怎么补水,队伍的排序,怎么休息。尤其刚才说的,碰到迷路了,路走错了以后,在迷路情况下,包里有小刀,这个小刀在路途当中有时候做记号,除了吃饭、吃水果用它,还可以做记号用。领队要是很专业的话,我会在沿途荆棘、小的草丛经常走着就开始撅,在我回来的时候可以发现这些做的记号。
大家都知道出去带GPS很重要,但是GPS最大的功能并不是往前走,因为GPS只是知道A点到B点的直线距离,不知道前面有没有断崖,GPS最大的功能是导航,往回导。如果发现问题了,我用GPS给我导回去,是一步都不会差的,是最安全的。
最重要的是装备的准备,我们一直说必要的登山装备,是保证户外安全的前提。
身体准备
【主持人】:刚才提到身体准备,我记得复旦大学召集令里面说能跑五公里,能碰五公里是不是就达到了身体准备要求呢?
【王鑫】:我觉得在野外能不能跑五公里,不是一个量化的东西能决定的,关系不大。玩这项运动当中,最能走的是一些老头老太太,永远比年轻人走的快,可能年轻人的爆发力很强,但是老年人的耐力很强,不一样。有的时候能跑五公里,实际上我觉得在大自然当中,除了强健的体魄,还要有坚强的意志。一个人的意志会对自己在野外起到很大的作用。身体准备,到户外运动,一定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但是大自然当中绝对不是锻炼身体的场地,而是我们要用在城里健身房锻炼好了,用强健的体魄到大自然当中享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临危不乱
【主持人】:刘刚,你们在组织活动的时候,遇到过险情吗?
【刘刚】:遇到过。比如今年国庆时候,我带人去云梦峡,那天是10月1日,我们三十多个人就进去了,那天晚上开始下暴雨,八点多开始下起雨,十点多雨越下越大,我们那个时候几个人在那儿烧烤,想好好享受一下这个夜晚,没想到雨来了,把我们的晚餐打乱了。后来到十一点左右,雨越下越大,一个帐篷里面两个人,三十多个人,我感到情况不对劲,那天晚上好就好在对面有个农家院,所以我们就商量了一下,把所有队伍撤到农家院里面去了,我和另外一个人留下来看营地,这样的话,保证了那天晚上没有人感冒,保证了那天晚上所有人的安全。第二天天晴后,太阳出来了,所有人没有感冒,大家都安全了,我们心里面就放心了。
【主持人】:你们那次遇到了一点恶劣天气,其他的风险没有出现?
【刘刚】:我可以分享一个故事,今年9月份左右,我一个朋友约了几个人去小五台,他们没有从北边和东边上去,而从西边上去了,西边上去之后,两波人,前面领队走的特别快,最远的时候,前面队伍和后面队伍差了两公里还是差了五公里,就是这么远的距离。结果走到后面,天黑了,后面人跟不上去了,前面人又走的很快,这时候手机没电了,手台信号发不出去,太远了,就打不通了,但是他们又知道前队的人在山顶上喊他们的声音,但是他们又不知道是哪儿的路,不知道怎么过去。后来在绿野网站上发了求救消息。
这件事情很丢人,遇到这种情况时候,我们作为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惊慌,相当紧张,因为本身急救技巧掌握不是非常完善,野外生存技能会一点,但是不像王队这样懂的特别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手里面有手机赶紧打电话,打电话不行发短信出去,短信再不行就更紧张了。要不就是按原地往回走,原路往回走的时候,那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如果再没带头灯之类的,估计走回去很麻烦了。一般天气不下雨不下雪情况下,可能就是原地扎营,等待天亮要不往前走要不往后走。
99%的人为风险
【主持人】:刘刚,你作为大学生,也是登山协会的,最常见的风险是什么风险?
【刘刚】:第一是户外的伤病,比如骨折。第二是因为装备不足引起的失温;第三是迷路; 第四是队伍内部有时候出现分歧,从而导致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
【主持人】:刚才刘刚说了一些风险,一般情况下户外风险分几类?
【王鑫】:所有户外风险分两大类:自然的和人为的。自然的,我们都能理解,刮风下雨下雪、山洪、灾难、自然灾害。99%的风险是人为的,一是准备不周到,二是计划不详细,三是队伍磨合不够,四是技能技巧不行,五是风险评估能力没有。刚才刘刚说的在云梦峡的事情,实际上我不认为那场雨是什么坏事,因为到大自然当中变化很大,恰恰在雨来的时候,我觉得刘刚突显出那种风险评估,我觉得如果再下去可能我们的帐篷在里面会湿,队员有可能淋湿感冒的情况下,把队员撤到老乡家里,这就是风险评估和风险避让的能力,也是一个领队最基本的能力,应变能力非常强。
我觉得我们出去玩了,赶上一场大雨,通过队长周密安排,最后我们大家谁也没事,反而有惊无险,很有意思。这才叫它的魅力。
【主持人】:一般情况下,出这些风险,作为大学生做过演练吗?比如要出去了,出去以前把队员集合起来,要不要简单培训一下,训练一下,遇到险情怎么办?我们一般出去的时候,有这项工作吗?
【刘刚】:目前我了解到,包括我们队的情况来说,暂时没有。比如我们要去云梦峡、海陀,我们会有领队事先把这个线路走一遍,一定要看看这条路线会出现哪些危险点,但是说集合起来做个培训,然后先去走一走,目前在北京高校登山队户外组织里面还达不到这个程度。
处于普及期的户外运动
【主持人】:刚才讲到,咱们国家的户外运动还处于一个普及期或者教育期,是这样吗?
【王鑫】: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参与这项运动的人数非常非常多,可能将近有两亿人在从事这项运动,但是这项运动进入我们国家时间又不长,也就十年左右的时间。这项运动是一个充满挑战,也是技能技巧的,有些人只是凭着一时的爱好到大自然当中去,因为这项运动容易让人很激动。
打个比方,篮球有边界有场地的限制,有规则,足球有,只有这项运动没规没矩,到大自然当中就是他的场地,所以很容易让大家释放。但是这项运动又是一个充满技能技巧、野外生存的一些能力的运动,碰到一些情况怎么处理,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由于起步比较晚,专业人员又不是很多,最重要的是我们国家户外运动爱好者不认为花钱去受这种教育是正常的。
【主持人】:认识上还不够。
【王鑫】:对。我曾经跟他们说过一句话,我们国家户外运动的成长其实是在流血当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天天都看到出事、死亡,但是这件事情往往越是哪儿有风险的地方,越容易让人去,所以现在包括我们这些行业主管单位都在做这种普及、公益讲座,包括壹基金,都在做公益讲座,但是这种速度会很慢。比如:一次只能二百人,一年十二次也就两千多人,跟我们国家两个亿还差的很多。
【主持人】:刘刚,你们在一般情况下听没听到关于户外运动的培训和讲座?
【刘刚】:有,前段时间我们把壹基金的老师请过来,专门给我们做了四次关于户外急救、户外安全的讲座,我们队员和同学听了以后感觉这样的培训是有必要的。至少让他们知道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怎么样不乱,怎么样保护自己,在保护自己的情况下,保护这个团队。
救援呼吁法律支撑
【主持人】:我国的救援体系是什么样的?
【王鑫】:我们国家有这种救援体系,是从出事以后,报公安局,公安局会反映到当地派出所,由当地派出所先期进行救援,然后又往回返到市一级的应急办,应急办由事态的大小来决定等级,再返到当地的政府协调。这次也是这么一个流程,其实山地救援是一个专业的救援,而且又是与众不同的,比如在国际上山岳救援都是一种公益救援,队伍是专业的,队员都是志愿者,我们国家现在也是这样。
所以,这次反映到当地派出所,当地派出所肯定是积极响应去了,但是民警不是变形金刚,不是铁甲战士,不是什么都会,有的时候让他们去执行一些比较有难度的山地救援,其实也挺难为他们的。所以我们年轻的民警同志在救助他们当中发生意外不幸死亡,也是一件挺遗憾的事情。
现在我们有一些志愿者,有一些户外运动爱好者自发的组织起来,在当地形成了一个山地救援体系,比如出事以后,发个帖子或者发个信息到某个网站,这个网站恰恰有一些山岳救援的爱好者,就会来执行救援。
这种救援也存在着问题或者说一些比较尴尬的地方,比如我们去救援了,其实救援涉及到法律问题,我们大家没有考虑到的。在救助过程当中,可能从一个小小的昏厥最后导致死亡。家长说了,如果你不救他,他可能还活着呢,你一救他,他死了。但是,我相信我们现在的志愿者们都没有想到这个问题,现在法律上没有对这样的事情进行规定。
来源: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