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万岁:大学生旅游实践营-让行走更精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8:33:46
http://www.cyol.net 2010-12-15
',2)">',1)">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中国青年报》嘉宾访谈节目,旅游可以开阔人的视野,旅游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今天我们的主题是旅游。我们请到的是《中国青年报》旅游周刊的主编姜蕾和她的同事罗雪莲。二位好!
【姜蕾】:主持人好!大家好!
【罗雪莲】:主持人好!大家好!

中国青年报旅游周刊主编姜蕾(左)和中国青年报旅游周刊记者罗雪莲 (摄影 陈思蓉)
旅游实践营-公益性的交流平台
【主持人】:把旅游和实践放在一起,组成旅游实践营,旅游实践营是怎么回事呢?
【姜蕾】:它的全称叫“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大学生旅游实践营”,它是由《中国青年报》发起的,是全国各高校的旅游类社团自愿参加的一个公益性平台。大学生旅游实践营从2009年8月成立到现在,在全国已经有27所高校的30个社团加入其中了。
【主持人】:《中国青年报》为什么要组建旅游实践营这样一个平台呢?
【姜蕾】:之所以要组织这样一个平台,有三方面的考虑:第一,是由《中国青年报》的办报宗旨决定的。《中国青年报》一向以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为办报宗旨。具体到旅游周刊,就是体现在对于喜爱旅游人群的服务上和对旅游产业的推动上,我们认为,要有一个很好的平台,有这样一个抓手,能够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变成一个互动交流的传播。第二,青年人既是旅游的消费主体,也是旅游行业的主要从业人员。为了更好地调动这部分人群的积极性,服务他们,我们考虑以青年中最有潜力的一部分人群---大学生,从这部分人入手来组织这样一个平台。他们是各方都比较看好的潜在的旅游消费市场,而且势必也会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第三,我们发起成立这一平台的时候,做了大量的调查。虽然这个平台是2009年正式搭建的,但是我们从07年开始在高校做了大量的调查和访谈。在对各高校旅游类社团的访谈当中,我们发现他们最需要的还是各社团之间的交流互动。比如登山类社团,特别在乎的是各社团有什么经验,自身的怎么样传承,怎么样选山峰,还有一些技术性问题的交流切磋,包括组织架构等等。所以,我们觉得《中国青年报》有良好的资源整合能力,在高校当中有非常好的影响力,只有我们出面才能够组建这样一个公益性的平台。通过两年的筹备,在09年8月份在山东西霞口正式成立了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大学生旅游实践营。

在行走中收获,在实践中成长
【主持人】:旅游实践营的口号是什么呢?
【罗雪莲】:口号是“在行走中收获,在实践中成长”。
【主持人】:有什么理念呢?
【罗雪莲】:理念是“推动青年旅游实践,增强青年社会责任,提高青年爱国意识,拓展青年国际视野,凝聚青年的力量,用行走着手改变”。这个理念是我们实践营成员社团开了至少不下五次会,大家提炼出来的这么一个理念。
【姜蕾】:中国青年报社的社长徐文新在我们09年8月成立的时候,提出了“在行走中收获,在实践中成长”。我们等于先有了口号,然后在这种口号指导下,经过了大半年的实践,期间经过无数次的磨合,在今年6月,结合十几成员社团的集体力量,觉得我们应该明确提出自己的理念,经过大家几轮的讨论,才提出了现在这个理念。其实我们的理念,贯穿了我们的所有活动。实践营的功能是为高校的旅游类社团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在大学生和目的地之间搭起一道桥梁。搭起桥梁来做什么呢?并不说是简单的让大家去玩,而是强调它的实践能力,让大家通过旅游实践,在旅游当中让大家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美好,激发起大家的爱国意识,在青年群体交流当中,激发大家的社会责任。
世界像一本书,如果你只呆在一个地方,看到的就等于永远只有一页,所以我们还是想让大家有一个更广阔的视野,通过世界范围内的行走,能够更多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也了解国家。
【主持人】:我们提出这样一个口号以后,学校反响怎么样?
【姜蕾】:学校的反响还是很好的,各社团之间给我们反馈都是非常正面的。我们曾跟高校的各个社团举办过一些线下活动,每次活动我都觉得非常的感动,大家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先开始互相介绍认识,然后大家提得最多的问题是,大学生旅游实践营是干什么的?它到底是公益性平台还是一个商业性平台?因为在此前,在很多商业组织也想进入学校,想对学生社团进行整合,但是都没有整合成。《中国青年报》出面搭建这个平台是否能整合成,他们有担心,但是也有希望。从目前情况看,旅游实践营从最开始的18个社团,到现在的30个社团,在短短一年当中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主持人】:各个大学里的学生社团,涉及旅游的不只一家,甚至有两家或三家社团,他们对我们《中国青年报》认可吗?
【罗雪莲】:我觉得挺认可的。比如:参加完我们的活动,他们都会回去分享交流,许多同学以参加我们活动为荣,跟其他同学交流,觉得我们组织的活动很有意义,我们的实践营平台给大家提供了这么一个交流平台,大家都觉得很好很高兴。
滚动发展,越来越壮大
【主持人】:旅游实践营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其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罗雪莲】:我觉得最大的困难是,社团每年不断的换届、更新交替方面,这给我们的联络方面带来了一些困难,比如我们有活动,想通知他们,但是社团换届了,造成联系上的障碍,我们在这一块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姜蕾】:在实际组织当中,我们遇到了怎么样把这个平台做实的问题,要是一个数字上的增长,对我们来讲它的意义可能不是很大,我们是想把它做成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家能够交流的平台,我们也用了很多的办法。刚开始成员换届或者是改选,新老交替,就有一些衔接不上,在成员社团的学生们共同的群策群力下,我们做了几个渠道,比如,在人人网有大学生旅游实践营的ID,而且我们有自己的QQ群、飞信群。现在大学生旅游实践营实际加入的是30个社团,但是参加我们QQ群的社团已经达到了150多个。
【主持人】:要是大学生毕业了,可能脱离了他当时所在的学校的旅游社团,他如果想继续在大学生旅游实践营里面参加活动,这个怎么办?
【罗雪莲】:我们也考虑了这方面,也做了一个类似老友会的形式,上一届实践营的主席毕业了,新的主席选出来了,我们怎么留住上一批实践营的营员呢?为此我们专门单开了一个QQ群,同期活动的同学都彼此了解和认识,像一个库一样,不断的把已经毕业的同学滚到那个老的库里面,然后不断的把新同学加进来。活动一:促进旅游业发展
【主持人】:旅游实践营从成立到现在举办了哪些活动呢?
【罗雪莲】:我们活动大概分三类:第一类是为推动我国旅游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举办的活动。2007年配合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发起的,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筹备中的实践营成员向全国发出文明旅游倡议书,那个时候大学生旅游实践营正处在筹备阶段。在2008年北京市高校旅游类社团,通过我们2008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活动,正式参与到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12部门发起的寻找美丽的中华活动当中。2009年筹备中的大学生旅游实践营参与《中国青年报》报社与山东省旅游局共同主办的感恩自强、快乐成长、中华成人仪式主题活动中。2010年中国大学生旅游实践营成员社团代表参加了由《中国青年报》报社与福建省旅游局共同主办的2010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活动。我们大学生代表来自两岸四地的同学,在活动共同发出倡议,让海峡两岸的青年在旅游中加强沟通和了解。
活动二:倡导公益
【主持人】:我刚才通过雪莲的介绍知道,我们第一项活动就是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成人礼、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评选活动,在公益方面有什么活动吗?
【罗雪莲】:我们举办的第二类活动就是公益活动。比如:今年4月份玉树地震,大学生旅游实践营在震后的第二天,对全国的大学生发起了募捐倡议书,倡议大家关爱身边的每一个玉树籍的同学,也建议我们的成员社团在学校红十字会的帮助下,在学校里对玉树灾区进行募捐。我们的成员社团中国农业大学风云社,他们暑期组织了一个“雨点行动”,因为今年西南大旱,我们成员社团有两个同学去那边支教和支农。我们实践营也通过他们给当地小学捐了款。
活动三:提供大学生交流平台
【主持人】:《中国青年报》服务的对象就是青年,大学生又是青年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在大学生青年社团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
【罗雪莲】:我们组织的第三类活动是户外活动,比如:户外社团定期交流,我们实践营有一部分成员社团都是登山队的,每年暑期去登山,还有一部分是科考,他们回来之后举办科考或者登山报告会,我们实践营的成员社团相互在社团的报告中学习和交流。
【姜蕾】:对旅游类社团的服务,也包括两个:第一是比较具体的,比较定期的,如对于户外登山类社团,由于在首都高校当中,登山类的社团比较成规模、成系统,组织也比较完备,为了推动他们之间的交流,比如经验交流、设备互换,我们定期举办联谊活动,使之成为制度,从去年底到现在已经开了六次联谊会,在不同的学校举办。
还有一些旅游性更强的社团,比如旅游协会、自行车协会等,我们不定期组织他们活动,比如定向越野或者在公园里的这种交流,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大家互相认识,交流经验体会。我们大学生旅游实践营做的三类工作:一是推动中国旅游业发展,这其实是我们重中之重,也是我们平台的最主要目的之一。为了推动我国旅游业又快又好的发展,我们大学生旅游实践营今年3月和4月份的时候,还在北京的十所著名高校,像北大、清华、人大、北外等等,做了大学生旅游市场调查,这份报告非常有价值。我们在5月份搞了一个首届全国青年旅游论坛,我们选在山东发布的,当时山东省旅游局于冲局长听了以后非常的激动,也非常的震撼。认为非常难得有这样一份专门由大学生自己做的,来自于市场一线的调查,而且它的一些结果对于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政策制定有导向作用。
实践营主题活动
不收学生费用
【主持人】:我想问二位一个问题,我刚才听了介绍之后,我觉得旅游实践营意义很大,我想加入,有什么样的程序,需不需要收费?
【罗雪莲】:我们大学生旅游实践营主要是吸收以社团为单位的成员加入,有一些人没有加入任何社团,但是他也想加入旅游实践营这个平台,可以到中青在线的旅游频道,在那儿下载申请表,也可以加我们实践营的QQ群。
【姜蕾】:这个平台从一开始创办,就是社会公益性的,加入这个平台不需要任何费用的。
【罗雪莲】:除了QQ群和中青在线旅游频道中的大学生旅游实践营板块,我们在新浪微博也有“大学生旅游实践营”的ID,而且是加V(就是被认证)的,还有人人网上都可以找到我们。
凝聚了一群理想主义的人
【主持人】:今后大学生旅游实践营还会组织什么活动,它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姜蕾】:大学生旅游实践营从创办到现在一年多时间,凝聚了一大批理想主义色彩非常浓烈的学子。成立的时候我跟他们说,我们在一块是一起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能够做到怎么样,我不知道,以后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这是一个很开放的概念,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概念。我们现在非常活跃的成员社团,他们也都是很认同这个理念,我们一块共同做好一件事情,而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往大了说,对国家旅游产业起到推动作用;从中层次说,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从学校到社会之间的一个实践平台,而这个平台是以行走的方式来完成的。我们在行走当中可以结识不同背景的人,可以结识不同学校的人,但是这些人都是志同道合的,大家在一块可以非常干净地去面对社会上一些纷繁的事情,然后在这里我们共同形成一些经验,可以互相探讨,通过实践增加社会阅历。它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前的一个实践基地,所以这也是我们实践营当中“实践”二字的一个很好的解读,包括我们的理念当中对实践的解释也是这样,我们用我们的实践,用我们的行走,来着手改变自己,改变周围的环境,最后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大学生回家-与报社领导座谈
像MBA课堂,充满关爱与快乐
【姜蕾】:通过一年多实践,我越来越体会到,这个平台是一个非常可爱、非常好的平台。旅游实践营的成员来自不同学校,有不同的专业背景。我开玩笑说,其实咱们这儿就是一个大的MBA课堂,在这里我们做的每一件社会实践都可以成为案例教学的一部分。我们也一直希望大学生旅游实践营成为一个充满关爱的大家庭。我们从去年到今年有两次全国范围内大的出营活动,这两批参加出营的成员回来以后都联系得非常多,他们之间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这也是让我非常感动的一点。现在我们旅游实践营成员社团之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到一个人过生日,大家都会以短信轰炸的方式给他发去祝福,这点我自己今年过生日的时候,体会特别深,从生日的头天晚上开始,手机就不断在响。现在,大家之间要有什么事情,都是非常的关爱,大家觉得在这里体会到了一个家庭的温暖。在前段时间的感恩节,我还收到了社团成员的短信说,非常感谢《中国青年报》给了他这样一个平台,让他们在这里能够发挥出自己的热情,发挥出自己的特长。
大学生回家——参观中国青年报社
太姥山-精彩出营活动
【主持人】:有些人旅游就是走马观花看一看,我们如何斌予旅游更深的内含?在这方面如何做的呢?
【姜蕾】:一是倡导,我们通过旅游周刊,通过中青在线旅游频道,包括人人网、微博等渠道,在倡导一种理念,这种倡导是长期的,应该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倡导,告诉大家或者跟大家互动,大家现在有一种什么样的全新旅游方式,而这种方式有多少人认可它,我们用什么样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包括我们倡导青年旅游,倡导慢旅游,倡导多跟当地人交往的旅游方式,这些都是我们一直在做的。
太姥山开营
二是通过出营活动,形成一个坐标,旅游风向标类的。我们从去年到今年有两次大的出营活动,一次在山东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西霞口参观,是个为期三天的一个考察。今年我们带两岸四地大学生代表去福建的太姥山考察。这两次考察给我的感觉是,学生们非常的认真。事先从选拔到准备,他们都很认真,先开始从资料上掌握了解当地,然后在考察当中,我们给他们安排的不仅是旅游,还有很大一部分跟当地居民的交往,跟当地专家学者的交往,和跟当地政府官员的交往,让他从不同的层面来了解旅游地。尤其今年的太姥山之行,我觉得我们的同学做得非常好,每天都会组织开小组总结会,去之前定了考察方向,去的时候每天也会有小组总结会,会上分享今天收获是什么,应该给当地提的建议是什么。走前的前一天,我们跟当地旅游部门的管理者——福鼎市委常委太姥山管委会的主任刘洪建举行了一下午的座谈。同学们给当地非常认真地提建议,当时这个会是我主持的,刘常委坐在我旁边,记了七页,听得非常认真,同学们的这些建议他全记下来了,而且当时就答复,我们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大家提的有哪些是可行的,有哪些是我们要改正的,有些是我们已经尝试过但是不行的。经过一下午的交流,对于孩子们也是一种提升,对于当地也是一种提升,所以后来反馈的效果非常好,孩子们最后也形成一百多页的考察报告。
太姥山座谈会-大学生建言献策
西霞口-青年成长足迹
【主持人】:我刚才听您说旅游实践营做了很多活动,您能不能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个活动呢,比如哪一个活动,您印象最深的?
【罗雪莲】:09年8月25日的开营活动,我还带了照片,开营当天,我们开营仪式在成山头拍照的,那个地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西霞口那儿有一个造船厂。
【姜蕾】:这是大家在西霞口的成山头景区。西霞口的旅游产业是他们的一个支柱产业。
【罗雪莲】:回来之后,我们还做了一个册子“青年足迹”,这是我们徐社长题词。
【姜蕾】:那个时候我们确立了我们的口号,“在行走中收获,在实践中成长”。
【罗雪莲】:这是我们实践营的一些社团介绍,出去旅游的一些花絮,这都是我们实践营营员们回来自己做的,把它做成珍藏本送给大家,比较有意义的。
精选合适的会员
【主持人】:我们不单纯是观风景、看古迹了,更重要的是深入社会了,了解社会了,这就和一般的旅游有很大的区别。我再问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雪莲说我们要参加这种旅游实践营产生的费用是不是个人负担呢?和一般的旅行社组团出去旅游有什么不同?
【罗雪莲】:我们实践营活动都是公益活动,以旅游实践营名义组织的活动都是公益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
【主持人】:对参加的成员有什么要求?
【罗雪莲】:我们的成员要经过层层筛选的,就像我们今年去太姥山组织的活动,一百多人报名,我们选了十二个人。
【主持人】:除了公益这种不收费的旅游实践营活动以外,还组织其他的活动吗?
【罗雪莲】:北京这边线下的交流比较多,就是社团互相的那种交流活动。
【姜蕾】:中国青年报社的领导一直强调平台性、服务性,我们不是一个活动的主办方,这也是我们跟旅行社最大的区别。旅行社要组织人去各地玩,我们主要是让全国爱好旅游的大学生社团在这个平台上交流,交流了以后,他们可能会自己产生一些到某个地方去玩的意向或冲动,他们自己来组织,我们不做这种具体的组织工作,我们做的只是这种带有公益性的,带有实践性的社会考察活动,我们每年会组织一次到两次这样的不收费的活动。
追求社会效益
【主持人】:我们《中国青年报》组织这样一个大学生旅游实践营的活动,如果纯公益的话,它的持续性怎么保证呢?这种活动如果要是没有一种自负盈亏机制的话,可能持续性会受到一些影响。
【姜蕾】: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好,这也是我们一直探讨并且要解决的问题。我想这个平台的公益性,应该是说对于成员社团的公益性,对于成员社团不收费,我们不从学生身上收费,而且我们反过来会想办法为成员社团提供一些资金上的支持。
通过这一段实践,大学生旅游实践营这个品牌已经被各旅游目的地、各地方政府和一些大的旅游机构认可,他们会出面做一些事情。这样的话,《中国青年报》在公益性为地方政府和大学生搭一个桥梁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收入来维持这个平台的正常运转。
【主持人】:我的理解,最主要还是建立我们《中国青年报》的品牌,通过我们这个品牌产生一些经济效益,一些社会效益。
【姜蕾】:这个品牌最终会产生品牌价值,而这个价值最终可能是通过经济效益来体现,但是最大的作用还是它的社会价值,它的社会效益越大,它的品牌含金量就会越高。
【主持人】:希望旅游实践营越办越好,越办越成功。
【姜蕾】:谢谢,谢谢大家!
来源:中青在线 (J-07)
【责任编辑:陈思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