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法外类似的电影:“拆迁农民富翁”遭遇困境 百万元难敌坐吃山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6:25:36

“拆迁农民富翁”遭遇困境 百万元难敌坐吃山空

来源:大众网 2011年06月02日09:12一些村子里停着不少名车。(吉祥 摄)


  位于奥体中心的孟家、西蒋峪、石河岭等村的农民,在全运会前迁入新建的安置房,并领到了征地补偿款,这让很多家庭一下子拥有了百万巨款。钱虽多了,但一些人因为理财不慎,两三年就花光了钱,而一些手有余钱的农民也面临就业上的难题,工资高的活儿找不着,工资低的活儿不愿意干。

  □本报记者 吉祥

  征地补偿 造就不少百万富翁

  石河岭村本是龙洞东侧的一个小山村,2005年的时候,全村有286户、500多口人,耕地只有800多亩。守着几亩薄地,多数人的日子过得比较贫苦。不过,全运会改变了这一切,因为建设奥体中心一场三馆,石河岭村被整体拆迁,村民于2008年搬入燕山新居。

  "按照每人40平方米的安置标准,又发放了相应的征地补偿款。"石河岭村委会工作人员张秀芳介绍,征地补偿款每人十多万,"不管老人小孩,都是这个标准。"搬入安置房后,许多家庭分到了两套以上的房子。"住一套,租一套,多数家庭的生活不用愁。"张秀芳说,对一些人口多的家庭,光征地补偿款就能分到近百万元,"基本每家都买了车。"在小区的空地上,私家车一字排开,其中不乏宝马、奔驰、奥迪之类的豪车。张秀芳给了一个村里拥有豪车的大概数据:宝马三四辆,奥迪四五辆,奔驰之类的豪车都有。

  有的村民投资失败 两年多花光几十万

  68岁的石河岭村民张德祯说,手里有了钱之后,个别村民就不大愿意工作了,"光租房子一个月就能有千把块钱的收入,村里过年过节什么的还会发点福利,一个月千把块钱的工作都不愿意干。"张秀芳证实了这一消息,她说,有100多位村民在村里成立的物业公司工作,这吸纳了大部分闲置劳动力,但也有少数不工作也不去培训的,"有些人培训完了,也不去工作。"一位村民也指出,不去工作的村民就在家里玩,也有个别村民由于买这买那,或是投资不慎,钱很快就花光了。

  1日中午,记者来到奥体中心南侧的孟家村,几位村民正聚在村口的树下聊天。村民李风祥今年38岁,2008年村里拆迁后,按照每人40平方米的安置标准,他家分到了两套房子和100多万元。"看上去每家都有车,但有些人是坐吃山空。"李风祥说,原先多数村民都是边种地边打零工,没有土地后,一些村民也不愿意干保安、保洁等后勤类工作。"一个月只有千把块钱,不如在家闲着。"一旁的村民李恩强说,少数人一下子领到几十万块钱后,直接就吃老本,"吃喝玩乐,有的已经花光了钱。"

  记者在采访中也陆续听到了一些故事,诸如开着车去洗车,开着车干保安等等,工资常常抵不过油钱。"有的家里不缺钱,但不想让孩子闲着,就让他们就近找一份工作,开着车去上班,工资一个月却只有千把块钱,连油钱都不够。"省城东部一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说。

  政府组织的 专场招聘会遇冷

  省城东部一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说,办事处曾多次组织未就业村民到辖区内的单位应聘。"喜来登酒店、银座超市都在我们的辖区内,这些单位也愿意就近招一些村民。"然而,最终留下来愿意干的却很少,"一个月一千多,和以前种地比是不少,但比起一百万的安置费来说太少,他们不愿意干。"

  2010年,一份针对龙洞地区被征地农民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石河岭、龙洞、孟家、老石沟、西蒋峪5村有劳动能力的3370名被调查村民中,就业率达到了49.3%,未就业人员占到了50.7%,未就业的1709人中,无就业愿望的有1054人,占未就业人员的61.7%。据介绍,因为未就业人员中的一些村民是做临时工,并没有计算在就业内。"很多是不稳定就业,这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工作人员表示,办事处会定期开展一些就业培训和面向被征地农民的专场招聘会,但因为多数村民习惯了原来的自由生活,不习惯那种朝九晚五的稳定工作,而有的则是不愿意工作,"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就业压力大但并不急迫。"

  手上有钱,一些失地村民 不愿干工资低的活

  村民李风祥说,原先村里的很多人都是开拖拉机或是干工程,工作比较自在,想干的时候就干,不想干的时候就歇着,现在突然去做那种稳定的工作,会坐不住。"而且像我们这样没学历没技能的,也就只能干干保安之类的工作。"李风祥说,保安的工资只有千把块钱,"现在没了土地,又什么都得买,肯定不够。"

  调研报告的数据显示,近80%被调查者的学历为初中或以下,对工资的要求普遍在1000元到2000元之间,而且均要求缴纳保险。"村民希望就近就业,工资少的活儿不太愿意干,工资高的活儿又找不着。"孟家村党支部书记杨庆路说,多数已就业的村民在附近的奥体中心或酒店里干后勤工作,月工资有1000多元,"但一些村民手上有点钱后,就沉得住气了,一般的活儿不愿意干。"

  此外,对于40多岁的失地农民来说,年龄也成为他们就业的一大劣势,孟家村村民卢传义如今就赋闲在家。"今年都45岁了,想干保安都没人要。"卢传义说,自己没有技能,年龄又不占优势,找起工作来很困难。

  失地农民表现对比鲜明: 有人钱生钱,有人成困难户

  拆迁安置只有不到3年的时间,多数被采访的失地农民并没表现出对现在生活的担忧。"现在有点余钱,还能租一套房子出去,村里中秋、过年的时候还会发些过节费。"张秀芳说,按照现在的情况,"吃一代人行,但两代人就不行了。"

  张德祯也表现出了同样的担忧,"这些钱都是死钱,越花越少,最怕的就是生病,一旦生个大病,钱就没了。"省城东部一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担心,领到征地补偿款的这一代村民如今衣食无忧,但过几年钱花没了,万一生场大病或是投资不慎就会很麻烦。"等到他们的下一代人出生时,就没有这些福利了,如果这一代没有让钱升值,下一代人的生活就会有隐患。"这位工作人员说,为此,街道办事处正在积极宣传让他们就业,并鼓励失地农民办理医疗、养老保险。

  李风祥的现状或许能反映出部分失地农民的担忧。"征地补偿款领到了100多万,看上去钱很多,但装修就花了几万,给老人小孩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又花了十几万,买个车跑运输又是几万。"李风祥说,以前还有两亩多地,可以保证吃喝不用花什么钱,但失去土地后,什么都得花钱,"拆迁补偿过几年就没了,毕竟吃老本总有一天会坐吃山空,还是担心未来。"

  杨庆路则表示了另外的一种担忧,根据对征地补偿款利用情况的不同,他将村民分为三类。"一些有经营头脑的人,把钱投资好了,赚得越来越多,也有一些人将钱存在银行,定期收取利息,但也有人投资失败。"杨庆路说,村里有两户就因为投资失败,征地补偿款全都搭进去了,这就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出现,产生两极分化。

  龙洞地区被征地农民就业情况的调研报告在分析了多种情况后,也得出结论: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各个家庭理财情况的差异,贫富差距会逐渐显现,甚至会出现困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