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火焰素材:中国持有美国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1:34:38

中国连续四个月减持美国债 仍为全球最大持有者

www.eastmoney.com2011年04月16日 02:27中国证券报       美国财政部15日公布的“月度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2011年2月,中国净减持6亿美元美国国债,去年11月以来连续第四个月净减持。截至2月底,中国持有1.1541万亿美元美国国债,继续占据全球最大持有者地位。  在美国国债的其他主要持有国中,日本和英国“力捧”态度依旧,当月的净增持规模分别达44亿美元和176亿美元,继续在美国国债全球持有者榜单上位居第二、三位。巴西和俄罗斯则继续其自去年以来针对美债的总体减持策略,2月分别减持33亿美元和88亿美元规模的美国国债。

2011年3月我国减持美国债至11449亿美元 已连减五个月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6日 21:11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5月16日晚9点,美国财政部公布了2011年3月世界各国及地区持有美国国债的状况。3月份中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总计11449亿美元,继续名列各国及地区之首,但低于2月的11541亿美元,环比减少92亿美元。至此中国已连续五个月减持美国国债。

  过去五个月中国总计减持美国国债304亿美元,降幅为2.6%,其中去年11月减持了112亿美元,12月为40亿美元,今年1月为54亿美元,而2月仅有6亿美元。2010年7至10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债总量连续环比上涨,整体而言呈加速上涨之势,至10月创下11753亿美元的近期最高纪录。

  今年2月28日,美国财政部将中国截至2010年底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量从8916亿美元大幅向上修正至11601亿美元,上调幅度高达34.6%,中国持有的美国债总量也历史性地突破万亿美元大关。据3月的数字计算,美国政府通过发行国债借得的每1美元外债中就有近2毛6分来自中国。

  3月持有美国国债量名列第二的是日本,由2月的8903亿美元增至9079亿美元,增持176亿美元。第三为英国,持有量由2月的2955亿美元增至3252亿美元,增加297亿美元。第四为石油输出15国,它们总计的美国债持有量由2月的2188亿美元增至2223亿美元,增持35亿美元。第五为巴西,其美国债持有量由2月的1943亿美元降至1935亿美元,减持8亿美元。

 

中国10月增持233亿美元美国债 仍是最大持有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6日 01:32  东方早报

                                     中国共持有9068亿美元美国国债,仍是美国国债最大持有者。

刘建平 制图

  美国财政部北京时间昨日晚公布的2010年10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截至当月底,中国共持有9068亿美元美国国债,仍是美国国债最大持有者,较9月增持233亿美元,持有美国国债数额创下2009年11月以来新高。

  美国政府机构国际贸易委员会数据显示,2010年10月,美国国际资本净流入75亿美元,私人投资净流出174亿美元,官方机构净流入249亿美元。境外投资者对美国长期债券的净买入量达到了547亿美元,其中私人投资者购入622亿美元,官方机构的净卖出量为75亿美元,美国本土居民净购入271亿美元海外长期债券。

  数据还显示,截至2010年10月底,日本和英国依然不同程度增持美国国债,日本增持128亿美元达到8774亿美元,英国增持186亿美元,依然位列二三位。

  值得注意的是,早前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警告称,如果美国政府的减税计划获得国会批准,穆迪可能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至“负面”。早些时候,奥巴马宣布减税计划时,一度引发美国国债市场动荡,美国国债遭遇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规模的抛售,收益率触及6个月高点。

  另一方面,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美双方正在积极展开贸易磋商。作为中美两国最高层次的双边经贸磋商机制,中美商贸联委会目前正在华盛顿召开,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昨日会见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讨论有关巩固全球经济复苏、促进经济平衡增长和减少外贸和投资壁垒的重要性。王岐山还会见了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多尼隆和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萨默斯。   

201011月减持112亿美国国债 仍为最大持有者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9日04:42  东方早报

  作者 早报记者 是冬冬

  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华盛顿同一天,美国财政部公布的2010年11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截至当月底中国共持有8956亿美元,仍是美国国债最大持有者,较10月减持112亿美元,这是自2010年7月以来首次减持美国国债。

  TIC数据显示,2010年11月,美国国际资本净流入390亿美元,私人投资净流入798亿美元,官方机构净流出408亿美元。境外投资者对美国长期债券的净买入量达到了939亿美元,其中私人投资者购入819亿美元,官方机构的净买入量为120亿美元,美国本土居民净购入88亿美元的海外长期债券。

  数据还显示,截至2010年11月底,日本和英国依然不同程度增持美国国债,日本增持22亿美元达到8772亿美元,英国增持333亿美元,依然位列二三位    

    美联储持有美国国债超中国 总额达1.108万亿美元

        www.eastmoney.com2011年02月03日 06:21东方财富网    根据官方数据,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已经超过中国成为美国财政部证券的最大持有者,而且,美联储最近一轮量化宽松尚未达到一半目标。

  根据定于周四公布被提前获得的周度数据,纽约联储在其公开市场操作账户(System Open Market Account,Soma)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为1.108万亿美元,包括短、中、长期国债和通胀保值国债(Tips).(译注:美联储买卖国债都是通过纽约联储来实现的。)

  根据美国财政部关于外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最新数据,中国持有美债8960亿美元,日本持有8770亿美元。

  道明证券(TD Securities)策略师理查德-吉霍利(Richard Gilhooly)表示:“到今年6月份,联储可能已经积累了1.6万亿美元上下的美国国债,可能接近于中国和日本持有量之和。过去一个月纽约联储超越中国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

  目前联储通过两个项目购买美国国债。规模最大的是第二轮量化宽松(QE2),该项目从去年11月份开始,计划在6月份之前购买6000亿美元国债。

  截至6月底,联储计划通过两个项目购买8000亿美元国债。从去年11月份以来,联储已经购买了2840亿美元国债。  

   2010年中国减持美国债32亿美元 总额为8916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5日 22:13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2月15日晚10点,美国财政部公布了2010年12月世界各国及地区持有美国国债的状况。12月中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总计8916亿美元,毫无悬念地名列各国及地区之首,但低于11月的8956亿美元,环比减少40亿美元,降幅为0.4%。整个2010年中国减持了美国国债32亿美元,降幅约为0.4%。

  截至2010年底,世界其他国家所持有的美国国债总计43726亿美元,中国占比20.4%,是2010年1月以来最低的。43726亿美元不包括美国国内及国际个人投资者及机构持有的美国国债。

  截至去年12月,中国已连续两个月大幅减持美国国债,总计减持了美国国债152亿美元,降幅为1.7%。2010年7-10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债总量曾连续环比上涨,整体而言呈加速上涨之势。10月的增量为233亿美元,9月略低为151亿美元,8月增量为217亿美元,均明显超过7月的小幅增持30亿美元。

  12月份持有美国债量名列第二的还是日本,由11月的8772亿美元增至8836亿美元,增持64亿美元。第三为英国,持有量由11月的5118亿美元增至5413亿美元,增加295亿美元。第四为石油输出15国,它们总计的美国债持有量由11月的2104亿美元增至2180亿美元,增持76亿美元。第五为巴西,其美国债持有量由11月的1844亿美元降至1808亿美元,减持36亿美元。

  

   外媒称中国去年减持日本债券创五年之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09日10:08  新华网

  彭博新闻社网站2月8日报道 继去年11月日元贬值和日本国债价格下跌后,中国在12月净卖出1773亿日元(约合21.5 亿美元)的日本债券,使当年成为自2005年以来中国减持日债幅度最大的一年。

  日本财务省周二发表声明称,中国2010 年12月净卖出2435亿日元的短期债券,净买进661亿日元的长期债券。财务省表示,中国在2010年净卖出4677亿日元的日本债券。

  东京野村综合研究所金融市场首席研究员井上彻也表示:“随着日元升值趋势的暂停,中国似乎是在出售短期债券以获利。另一方面,鉴于日本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中国也许希望继续持有—些长期日元资产。”

  去年11月日元对美元贬值3.9%,是4月份以来首次出现贬值。与此同时,10年期日本政府债券收益率上升26.5个基点,为 2008年4月以来的最大增幅。   

中国连续六年成为日本国债最大购买国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2日 12:37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2日讯 (王红娟) 日本财务省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从2005年开始已经连续6年成为日本长期国债的最大购买方,而3月份日本发生大地震后中国则开始卖出部分国债和股票。

  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中国净买入日本长期国债价值2345亿日元(合29亿美元),创下自2005年1月以来的单月买入量之最。不过日本东部发生地震后中国开始抛售日本短期国债和部分公司股票。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净卖出价值1亿日元公司股票和价值4157亿日元短期国债。

  共同社报道说,中国长期大量购买日本长期国债的行为已经引起警觉,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是导致日元持续升值的重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中国从2005年起开始大量购买日本长期国债,2005年全年增持2538亿日元,曾创下当时的新高。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日本国债最大海外持有者之一。一些日本媒体担心“中国资本对日本国债的影响力会逐渐增大”。

  东京 SMBC Nikko Securities Inc分析师Makoto Noji说:“中国在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抛售股票和短期国债的行为可以理解,因为中国可能预测地震发生后日本央行会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增长。”他表示,中国持续购买日本长期国债应该被视为市场行为,是中国为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所进行的努力。他补充说,从持有总量上看中国在日本目前国债余额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不会对日元汇率构成实质性影响。

  Makoto Noji表示,中国之所以偏爱日本长期国债是因为长期国债的收益率相对较高。他说,目前日本债券平均收益率仅为1%左右,而日本长期国债的收益率却高达2%。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日经225指数已经累计下跌了4.7%,因此中国减持日本公司股票也在情理之中。
  

美财政部报告称中国没有操纵人民币汇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05日07:05  新华网

  新华网华盛顿2月4日电 (记者蒋旭峰 刘丽娜)美国财政部4日公布了针对主要贸易对象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报告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主要贸易伙伴都没有操纵货币汇率以获取不公平贸易优势。

  报告指出,中国从去年6月开始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再加上过去几个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步伐加快,中国并不符合汇率操纵国的定义。

  报告指出,自从去年6月中国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以来到今年1月27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累计升值3.7%,按名义汇率计算,这一升值幅度折合成年率计算约为6%;此外,由于中国的通胀率大幅高于美国,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升值幅度要更大。

  对于国际经济形势,该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加强,全球经济2010年的增速比预期得更为强劲,但是发达经济和新兴经济体的增速快慢不均,2010年大量资本流入经济增长更强劲的新兴经济体。

  依据美国相关法律规定,美国财政部必须每6个月向国会提交一份关于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情况报告,主要贸易对象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瑞士、巴西、加拿大等10个经济体。这是奥巴马政府发表的第四份该项报告,在前三份报告中,美国财政部都称没有发现有贸易伙伴操纵货币汇率以获取不公平贸易优势。 

奥巴马政府第四次拒绝将我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05日11:2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华盛顿2月4日电 (记者 吴庆才)美国财政部4日公布的向国会提交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再次拒绝将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贸易伙伴列入汇率操纵国。这是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第四次拒绝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

  美国财政部在这份半年度的报告中指出,基于中国从去年6月开始恢复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过去几个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步伐加快,而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最近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也承诺将加紧努力,扩大内需,并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财政部因此得出结论,中国并不符合汇率操纵国的定义。

  报告还指出,从去年6月到今年1月27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累计升值3.7%,按名义汇率计算,这一升值幅度折合成年率计算约为6%。

  不过,报告在肯定中国所作的努力的同时,也声称迄今为止人民币的升值幅度仍然不足,中国需进一步加快升值步伐。

  美国1988年《贸易和竞争力综合法案》要求财政部长每半年提供一次有关美国主要贸易伙伴的“汇率报告”。根据该法案第3004条,该报告必须考虑各国是否为了阻止有效调整国际收支平衡,或为了在国际贸易中谋取不公平竞争优势而操纵其货币兑美元的汇率。

  这是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发表的第四份《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在前三份报告中,美国财政部都均宣布,没有发现有贸易伙伴操纵货币汇率以获取不公平贸易优势。 

“两房”债券事件虚惊一场 人民币存在历史机遇

www.eastmoney.com2011年02月15日 04:06何志成每日经济新闻    近期关于美元表现的议论很多,上周各大媒体炒作最凶的就是美国政府即将公布“两房”私有化计划,若该计划加快实施,中国持有的巨额“两房”债券将血本无归。上周末,美国政府公布了这个计划,主要内容是“逐步退出”,同时确保各国债权人不受损失。事实又一次证明,很多经济学家又犯了“杞人忧天”的毛病。

  “两房”事件再次被炒作,还证明了全球经济学界一个 “先入为主”的概念:就是美元的地位一定会衰落,包括美元将失去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地位等。而事实却是,虽然全球很多投资者按照一些经济学家的建议,稍微有一点机会就要做空美元,但美元中长期强势的基本面很难撼动。至于改变美元独大的局面,寻找一个新的货币充当世界货币,将美元赶下全球货币体系霸主地位的“宝座”,这可能是很遥远的事情。

  当然,美元不是最好的“锚”,对中国这样的“超级”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来说,需要选择退出。但人民币退出的最终目标并不是寻找一个新的“锚”,而是自己成为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一员——人民币成为全球货币体系的一个“锚”。这个退出的过程是复杂并漫长的,不像很多人想的那么简单。

  在人民币盯住美元的将近20年中,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十几年中,人民币不是离美元越来越远,而是越来越近,实际已经成为美元体系的一员,这也是个无奈的选择。比如这次为什么中国媒体都在炒作美国政府要将 “两房”私有化?美国的两个企业改革与中国何干?原来,中国是买入“两房”债券最多的国家。日本是美国的小弟弟,日本政府买入的“两房”债券只有一百亿美元左右。再如,2008年以前,美元持续下跌7年半,全球一度爆炒美元将崩盘,如果不是中国央行持续大量的买入,美元早就完蛋了。反过来说,如果中国在过去十几年中没有大量地买入美元,中国的人民币还可能维持现在的购买力吗?每年15%以上的M2增长,早就使得物价飞涨,爆发恶性通货膨胀了。应该这样看,中国央行通过将企业售出的人民币兑换成美元,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维持了美元的强势地位,同时也抑制了中国的通货膨胀。这是个互利的“模型”,要转变这个模式,让中国巨大的贸易盈余买什么呢?难道让中国央行去大量买入必然衰落的欧元或日元吗?

  从长线分析,中国的人民币要想脱离美元体系必须采取稳步走、慢慢走的方式。首先必须采取措施逐渐减少巨大的贸易顺差,尤其是对美国的顺差。2010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高达2000多亿美元,这种局面的存在当然是人民币继续“傍住美元”更好;另外,中国的企业必须加快走出去,在国际投资市场的货币流中拥有“话语权”和强势地位。只有中国企业地位提高,人民币的地位才能提高,人民币才能逐渐成为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储备货币、结算货币,逐步走向世界。

  短线看,人民币还不能表现得太强势。现阶段还不能太刺激美元(这个霸主),要继续实行韬晦之计,不要为人民币的崛起设置不必要的障碍。人民币的强势是有目共睹的,但强势的人民币并非是想取代美元。欧元的设计者们就是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战略意图,结果遭到了美国的阻击,20年前的日元也是如此。人民币过去的崛起过程靠的是傍住了美元,今后崛起的过程还得依靠美元,这应该成为人民币战略的大前提。

  继续傍住美元有没有大风险?这是目前人民币战术选择之关键。现在,很多经济学家不信任美元,关键是不信任美国经济,担心美国也闹欧元区那样的债务危机,比如上周就很担心美国政府赖掉“两房”债。必须承认,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可能性很低也是现实。虽然美国的债务的确已经到了不堪重负、不可持续的程度,但我们必须看清,美国的债务负担在主要经济体中还不是最重的。纵观世界主要经济体,美国的经济要比欧元区和日本更强,比英国更具弹性,因此如果其闹债务危机,也会发生在这些国家之后。由于美国经济具有更大的弹性和创新能力,因此现在预言美国一定会闹债务危机为时尚早。

  从近期美国经济的表现看,好的迹象比欧元区、日本、英国更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失业率连续两个月在大幅度改善,银行的抵押贷款额度也在大幅度增加。这说明中小企业在恢复中,消费意愿也在增长,同时房价基本稳定。

  美国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引领经济高速增长、上更高台阶的火车头,而恰恰在这一点上,美国有欧元区和日本无法比较的优势。今天世界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既要靠商品生产,靠国际贸易,更要靠基本建设,靠投资拉动。而这在我看来,美国是最有可能先于其他发达经济体开始下一个大规模基本建设周期的国家,这就是进行全国性的电网改造和大规模的高铁建设,而中国也是唯一一个可以帮助美国进行大规模基本建设的国家。目前来看,美国政府已经有这个规划,差的就是钱,而中国有的是钱——与其继续买一大堆美国国债、地方债,“两房”债,不如直接投资美国的实体经济,购买美国企业的股权。如果美国容许中国投资美国的高铁、电网改造等大型工程,就可以用中国的钱办大事,迅速地增加就业。当然,中国也可借此加速占领美国的实体经济市场,问题的关键是美国会不会容许中国进入美国市场。

  我相信,美国最终会选择这条道路,因为不如此,就无法重新振兴美国经济,无法极大地提高就业率。当然,美国选择这一条道路等于是选择帮助中国更快地崛起,这与美国的最高战略是相悖的。但它没有办法,因为这是历史的选择,它不能逆历史车轮而动,如同当年的人民币曾经选择傍住美元一样。

  我也相信美国一定会向中国开放市场,中国则会容许人民币加快升值,两国间将继续维持不是战略伙伴关系的最重要战略伙伴关系。因此,中国企业在2011年面临重要的历史机遇,谁准备好了,谁就可能抓住这个机遇。  

293亿美元:去年中国减持“两房”类债创新高

www.eastmoney.com2011年02月16日 02:09严婷第一财经日报  

  同年共减持美国债32亿美元,仍为美国最大债主

  美国财政部网站2月1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在2010年12月净卖出包括“两房”(房利美与房地美)债券在内的美国长期机构债券19.3亿美元,而2010年中国净卖出这类机构债券总额达到了293亿美元。这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对“两房”债券减持幅度最大的一年,也是有数据以来的最大减持纪录。

  同一天公布的美国财政部数据还显示,去年12月中国减持了4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而整个2010年中国减持了美国国债32亿美元。但中国依然是美国国债最大的海外持有者。

  2010年中国净卖出美国长期机构债券293亿美元

  根据美国财政部2月15日公布的中国对美国长期机构债券的月度买卖数据,中国在2010年12月净卖出包括“两房”债券在内的美国长期机构债券19.3亿美元。当月买入的机构债券为9.74亿美元,而卖出额为29.04亿美元。

  从2010年整体情况来看,中国净卖出美国机构债券总额达到了293亿美元,比2009年净卖出总额高出了46亿美元,而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中国曾净增持166亿美元。

  上述机构债券包括“两房”的债券和证券,但是还包括其他美国政府机构债,比如政府国民抵押协会(Ginnie Mae,吉利美)。但这项数据仅包括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直接交易,并不包括中国通过其他国家进行的债券交易。

  作为“两房”债券的主要海外持有者,不少人担忧美国政府上周五公布的关闭“两房”的改革计划可能会对中国造成巨大风险。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计算,自2008年7月开始至2010年12月(除了2010年3月至7月为净买入外),中国对美国机构债券一直在进行净卖出的操作,净卖出总额高达829亿美元,平均每月净卖出27.63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两房”于2010年6月退市后的9月,中国单月净卖出其机构债券创下了263亿美元这一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9月中国购入45亿美元的机构债券,而卖出债券高达308亿美元,为有史以来最高卖出额。

  而根据美国财政部网站披露的关于海外持有美国政府“机构债券”的数据,截至2009年6月,中国(除香港与澳门地区)持有的美国政府长期机构债券(Long-term Agency Bonds)总额为4540亿美元,其中3580亿美元为“资产支持证券”(ABS),占长期机构债券总额的79%,而其他机构债券仅为960亿美元。报告指出,中国持有的“资产支持证券”最主要的是住房抵押贷款,即“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y, MBS).

  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是美国长期机构债券中“资产支持证券”的最大海外持有人。

  2010年共减持美债32亿美元

  同一天公布的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计8916亿美元,相比11月的8956亿美元减持了40亿美元,降幅为0.4%。

  整个2010年,中国减持了美国国债32亿美元,降幅约为0.4%。

  继去年11月减持112亿美元后,这是中国连续第二次减持美国国债。中国曾在去年7月至10月连续四个月增持美国国债。

  从去年全年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总体情况而言,中国净减持美债32亿美元,其中有六个月为减持,总额为890亿美元,另六个月为增持,总额为858亿美元。

  截至2010年底,世界其他国家所持有的美国国债总计43726亿美元,比11月的43468亿美元增加了258亿美元。43726亿美元不包括美国国内及国际个人投资者及机构持有的美国国债。其中中国占比20.4%,为2010年1月以来最低。

  去年12月份美国债持有量名列第二的还是日本,由11月的8772亿美元增至8836亿美元,增持64亿美元。第三为英国,持有量由11月的5118亿美元增至5413亿美元,增加295亿美元。第四为石油输出国,它们总计的美国债持有量由11月的2104亿美元增至2180亿美元,增持76亿美元。第五为巴西,其美国债持有量由11月的1844亿美元降至1808亿美元,减持36亿美元。  

日媒称中国所持美国国债超万亿 拉大与日差距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1日 17:22  环球网

  环球网记者王欢报道  据日本共同社3月1日消息,美国财政部2月28日公布了各国持有美国国债余额修正值,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601亿美元,突破了1万亿美元,比当月早些时候公布的初值8916亿美元大幅增加。

  报道称,日本以8823亿美元位居第二,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比日本多三成以上,两者差距扩大。这也再次表明,中国为维持人民币低汇率实施了大规模购入美元的干预措施。

  美国财政部此次修正国债余额的时间回溯至2010年6月,结果显示2010年6月底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就已超过1万亿美元。持有国债余额峰值出现在10月底,达到11,753亿美元,此后连续2个月减少。

  另一方面,日本在2010年9月的1个月间持有美国国债余额增加了283亿美元,可能是因为日本政府和央行2010年9月15日实施了历史最大规模的市场干预,抛出21,249亿日元所买入的美元用于购买了美国国债。  

中国连续3月减持美国债 3万亿美元外储策略微调

www.eastmoney.com2011年03月19日 09:28欧阳晓红经济观察报    步入通胀时期的政府债券正在失去对投资者的吸引力,约3万亿美元规模的中国外汇储备亦在试图调整其美国债券投资策略。业界从其近期持续减持之举中“嗅”出些许端倪。

  3月15日,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今年1月份中国减持美国国债54亿美元,这是中国连续第三个月减持美国国债,共抛售206亿美元。其中,中国一改上月增持美国长期国债53.9亿美元,为减持74.75亿美元。

  中国外储连续三个月减持美国国债尚不多见,而不久前,全球最大的债券基金管理公司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全部抛售了其所持美国国债。曾有过PIMCO“血统”的中国外储首席投资官朱长虹如何践行其一贯的债券投资逻辑呢?

  不过,“中国不可能放弃配置美国国债,PIMCO的言行未必就是真理,对中国也不具示范效应。”3月15日,一位接近决策层人士表示。

  “抛长购短”债?

  美国TIC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大幅减持长期美国国债74.75亿美元,但增持机构债37.18亿美元,最终仍减持37.89亿美元美国长债;但总体上减持美国国债54亿美元。

  这可能只是中国外储在有限选择下的一个小转身:控制增量,用到期的新钱购买短债,即长债换短,降低平均周期。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专栏)观察到中国外储投资策略的这种微调,他说,美国国债已经步入熊市,虽说债券投资操作变得越来越难,但至少要开始调整结构周期。

  据谢国忠分析,目前中国外储的做法是降低平均周期,长期国债到期后,再用新钱买短债,降低平均周期,换言之是长债换短。目前,受日本地震影响,避险资金或许会暂时推高美国国债价格,但接下来政府债券很可能会进入熊市。“比较好的投资选择或是换股票吧。”他说。

  事实上,中国外储的债券投资策略调整较为明显,如TIC显示,去年10、11、12三个月来,中国共增持美国长期国债132.71亿美元,减持机构长期债券65.04亿美元。不过,进入1月,中国外储却反向操作,减持美国长期国债74.75亿美元,增持机构债37.18亿美元。

  工银瑞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陈超说,调整是必然,政府债券是对抗通缩时必配的资产组合,通胀起来之际,反而股票看涨,美国股市回报率相对较高,那么就意味着政府债券未来几年的收益不会太高。投资者避险情绪下降,自然会适当减持政府债券。

  不过,一位接近央行人士说,对中国外储来说,目前还没有比美国国债更合适的投资品种;也无需拘泥于细节,增持或减持都是正常的市场操作,业界对于减持无需做过多的解读。

  但是,此次“小转身”让人联想起2010年中国外储对美国债券“高抛低吸”的两次战役,如去年5、6月份减持美国国债,以及7、8、9月的连续增持。

  其时,5、6月份间正值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价格走高之际,外管局开始幅度不小的减持。在去年6月中国减持美国国债240亿美元,其中,抛售的长期国债高达212.23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彼时PIMCO与中国外储的投资方向颇为一致。PIMCO也由于收益率大幅下跌,该公司联席首席投资官、有“债券天王”之称的比尔·格罗斯于去年7月份减持了美国政府相关债券,同时加大了新兴市场债券投资比重。

  而此次PIMCO抛售美国国债的决定被投资专业人士称为符合逻辑的明智之举,甚至猜测此举或导致更多投资者效仿,格罗斯称当前美国国债收益率对投资者已无吸引力。

  但由于美国TIC数据略有滞后,人们还看不到中国外储2月的投资操作;因此很难判断PIMCO与中国外储在新一轮的减持操作中,孰先孰后。

  通胀周期下的外储策略

  美国国债对中国巨额外储来言是爱恨交加。某种程度上,无奈的中国外储也只可能是小小转身。因为没有哪个市场与经济体可以 “消受”得了庞然大物一般的中国外储。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政府债券不再被投资者视为必配的资产组合,伴随着加息预期升起,政府债券或就此疲软不振。中国外储自然不会听之任之,但其操作又不能对债券市场产生大的影响。因此,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难题是,特殊经济周期下,外储投资战役如何打下去?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汤敏认为,在世界经济开始复苏时,很可能出现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通货膨胀。此情况下,通过传统的国际货币之间的互相转换并不能规避外汇储备的投资风险。

  目前的外汇储备资产中包括美元、欧元、日元等多种货币,投资于各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政府类、机构类、公司类等多种金融产品。就此,外管局表示,多元化投资组合中,不同货币、不同资产类别之间此消彼长、互补平衡的效果明显。

  汤敏建议,不妨选择一些政治上较稳定,又有着丰富自然资源的发展中国家,以投资基础设施开路,配以资源开发、进出口加工等以企业群主导的多种投资合作模式。

  也有人提议用外储去海外购买实物,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专栏)近日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经济观察会上则表示,去海外购买石油、铁矿石、兼并土地等,可谓“知易行难”,因在现货市场上买大宗商品,会迅速抬高其价格,而这些商品的容量与我国外储的容量相比太小,购买实物短时间内仍有限。

  也因此,中国外储或只能在金融市场上“大象起舞”,美国国债或是最不坏的选择。

  香港沃德资产管理公司董事局主席卢麒元说,美元进入加息通道,债券收益率将生变,现在是减持美国国债的时候;但基于中国大规模的现状,不可能完全跟进,只能把握债券收益时点,择机“对冲”。令人担心的是,在欧洲债券方面,旨在稳定局面的外储在反向操作大量增持。“但现在真不是持有任何政府债券的时机。”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说,这是个无解的命题,试想让外储投哪里呢?币种结构限制了中国的选择很有限,把美元换出来并非明智之举,因为哪个市场也不及美元市场大,除了欧洲,但欧元似乎更不及美元安全。

  建行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说,TIC数据未必一定准确,其不像会计数据那么精确;更多时候,我们的判断是和数据“躲猫猫”,外储尽量不让业界知道美元资产持有量。他估计全球外储结构中,美元资产占比65%-70%之间,欧元30%,其他10%左右。中国外储的结构也大致如此。他建议,不妨在存量方面实现保值,卡住增量,调整存量结构。不过,币种多元化的困难在于需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币种未来走势,以及资产形式不同趋势适时调整。

  而不久前,外管局对外透露其外储经营策略——坚持长期、战略的眼光,综合考虑国家对外支付、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主要国家经济和金融市场潜力等多种因素,优化配置货币和资产结构并适时调整。

  目前,“我国外储形成以美元、欧元等国际主要货币为主体,适度分散化、较为稳定的多元化货币结构,既可以满足对外支付和资产配置的需要,也可以利用不同货币组合来分散风险。”外管局称。

  值得注意的是,外管局并不使用外部基准,其投资基准确定了货币、资产、期限和产品分布的结构和比例,是其投资过程中衡量某项资产或投资组合构成与收益的重要参照指标。

  据此,外管局认为,与国内外同行业水平相比,其外储经营管理的策略研究、投资决策、交易执行体系、业绩评价、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架构均处于前列,已经较为成熟和完善。

  外管局的“十二五”外储运营目标是,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评估外汇储备经营的风险承受力,继续加大对投资领域、产品和工具的研究,坚持长期战略性的投资理念,在审慎评估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多元化投资。

  不过,“通胀经济周期下,把这些钱交给巴菲特,可能也很难跑赢市场。”赵庆明说。

  谢国忠说,问题症结是回到原点——加大汇率弹性,减缓资金流入和外储投资压力。  

美财政部公布数据称中国成美证券最大持有国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30日14:43  法制晚报

  美财政部公布最新数据 中国为美证券最大持有国

  中国持美证券1.611万亿美元

  本报讯(记者 黎史翔) 记者今晨从美国财政部获悉,截至去年6月中国为美国证券最大单一持有国,持有美国证券1.611万亿美元。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持有的美国证券规模居全球首位。日本是美国证券第二大单一持有国,持有1.393万亿美元。排名第三为英国,持有0.798万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每年都对国外持有的美国证券数量做补充调查。此次公布的数据结果是美国财政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和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委员会共同执行调查得出的。下一次此类的调查结果将在2012年2月28日公布。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海外持有的美国证券数量总计10.691万亿美元。

  各国及地区持有美国证券数量排名

  1.中国 1.611万亿美元

    2.日本 1.393万亿美元

    3.英国 7980亿美元

    4.开曼群岛 7430亿美元

    5.卢森堡 6220亿美元

    6.加拿大 4240亿美元

    7.比利时 4080亿美元

    8.瑞士 3970亿美元(注:截至2010年6月30日)

 (备注:据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7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4543亿美元,同比增长15.1%。即持有美国证券占比已达65.64%。)


中国减持两房类长期机构债券940亿美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3日 02:04  第一财经日报

  严婷

  美国证券海外持有量15%在中国

  美国财政部4月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中国仍然是美国证券最大的海外持有国,价值为1.611万亿美元。

  如果以外汇储备值作为对照,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计算,自2002年至今,中国持有美国证券占中国外汇储备的比重不断降低,2010年这一比重为65.6%。不过,同一时期内中国持有的美国证券总额在美国所有海外持有量的份额却不断攀升,意味着海外持有的美国证券正越来越集中到中国这一“最大投资者”手中。

  此外,相比2009年同期,中国已大幅减持包括“两房”债券在内的美国长期“机构债券”940亿美元。

  减持“两房”类机构债940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中国持有的美国证券规模为1.611万亿美元,居全球首位。与2009年6月30日的1.464万亿美元相比,中国持有的美国证券增加了1470亿美元。

  海外持有的美国证券数量总计10.691万亿美元。报告涉及的证券包括股票、长期债券和短期债券。股票既包括普通股、优先股,还包括各种投资基金,如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而债券则包括美国国债、机构债和企业债。

  中国持有的这1.611万亿美元美国证券包括了1.479万亿美元的长期债券、50亿美元的短期债券,以及0.127万亿美元的股票。

  从明细表中看,截至2010年6月,在中国持有的长期债券中,长期国债占1.108万亿美元,长期机构资产支持证券(ABS)为2980亿美元,其他长期机构债券为620亿美元,长期企业ABS占20亿美元,其他长期企业债为90亿美元,而短期债券只有5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已大幅减持包括“两房”债券在内的美国政府长期“机构债券”。数据显示,中国持有的美国政府长期机构债券总额为3600亿美元,比2009年6月底时的4540亿美元减少了940亿美元。

  “机构债券”包括“两房”债券和证券,还包括其他美国政府机构债,比如政府国民抵押协会。

  报告注释称,机构ABS主要是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外国持有的美国长期机构债中有66%的比例,即7130亿美元,是以ABS的形式存在。中国一直是美国长期机构资产支持债券的最大持有者。

  根据中国国家外汇局网站的数据,截至2010年6月的中国外汇储备为2.454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持有的1.611万亿美元美国证券相当于外汇储备的65.6%,几乎是三分之二。

  “最大投资者”占比连年上升

  过去几年内中国持有美国证券总额占美国所有海外持有量的份额在不断攀升,意味着海外持有的美国证券正越来越集中到中国这一“最大投资者”手中。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占其份额为15.1%,而这一趋势却在2002年至2010年内不断上升:2002年时中国持有美国证券总额为1815亿美元,占当时美国海外持有量仅仅4.2%,而这一比例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不断上升,到2008年达到了11.7%,而2009年后急剧攀升至15.2%的高峰。

  数据显示,日本是美国证券第二大持有国,该国持有美国证券规模为1.393万亿美元。排名第三为英国,持有美国证券规模为0.798万亿美元。

  报告特别提到,自从1978年有调查数据以来,英国长期是持有美国证券最多的两个国家之一。但在2006年的调查中,英国被中国超越,落到第三名的位置。目前,英国仍是持有美国股票最多的国家,持有3240亿美元的美国股票和基金。而中国则是持有美国债券最多的国家。截至2010年6月30日,中国持有美国长期国债11080亿美元,比一年前增持了7570亿美元,这其中中国选择减持短期国债,增持长期国债。

  美国财政部每年都对国外持有的美国证券数量作补充调查。此次公布的数据结果是美国财政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和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委员会共同执行调查得出的。下一次此类的调查结果将在2012年2月28日公布。  

发改委专家称新增外储七年间损失达2711亿美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5日 07:28  中国经济网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室主任张岸元日前撰文指出,关于中国央行大量持有外汇储备资产的账面损益,各方面均不愿提及。一种流行的说法,是中国外汇储备对外投资收益可观,年收益率在3%左右,管理水平在各个主权财富基金中居领先位置。

  但是如果综合考虑汇率损失,人民银行持有外汇资产的损失极为惊人。将每年外汇储备增量以当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测算换汇成本,再以升值后不同的汇率水平测算汇率成本。到2010年年末,2003年以来每年增加的外汇储备已经发生的汇率损失达2711亿美元。如果未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到6,2003年以来增加储备的汇率损失将攀升到5786亿美元。这一损失肯定无法通过外汇对外投资收益弥补,除了中央银行,不会有任何一家商业性机构会干这种赔本买卖。以上只是一个粗略的测算,但是即使进行更加翔实的分析,也不会颠覆汇率损失巨大的结论。

  无论是从外储保值增值的需要出发,还是从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看,外储分流都是一件很急迫的事情了。

 

外汇局:人民币升值不会直接导致外汇储备损失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6日 20:3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6日电 中新网金融频道从外管局获悉,国家外管局有关负责人就外汇储备有关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人民币升值不会直接导致外汇储备损失。

  记者:近日,有学者称,由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003年以来外汇储备损失2711亿美元。请问,对此有何评论?

  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首先,人民币升值不会直接导致外汇储备损失。外汇储备是外汇资产,以美元作为记账货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导致了外汇储备折算成人民币的账面价值变动,并不是实际损益,也不直接影响外汇储备的对外实际购买力,而只是用人民币还是美元作为报告货币所导致的账面差别。只有在将外汇储备调回并兑换回人民币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汇兑方面的实际变化。目前我国外汇储备没有大规模调回并结汇的需要。况且,考虑到银行、企业和个人在当初将外币卖出时已经获得了等值的人民币收入,人民币升值之后在降低进口成本、增加投资收益等环节也获取了巨大收益,肉已经“在锅里”。

  其次,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外汇储备账面损失远小于我金融资产的账面盈余。由报告货币所产生的账面损失和盈余正如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经济学上称之为对偶)。与以美元计价的储备折合人民币后的账面损失相对应的是,我国国民持有的人民币金融资产以美元计价的账面盈余。截至2011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3.04万亿美元,按3月末汇率折算,同期企业和居民人民币各项存款、股票、国债和保险资产等人民币金融资产总规模是我外汇储备资产的5倍以上。这意味着当人民币升值时,人民币资产的账面收益是外汇储备资产账面损失的5倍以上。如果再考虑居民以股票、债券等形式持有的其他金融资产和房地产资产的规模,人民币资产的账面收益将更大。同样,上述损失或收益均是账面计值变动,只要不发生实际兑换,就不会成为现实。

  第三,外汇储备的实际购买力取决于外汇储备的收益率和投资所在国的通货膨胀率。我国外汇储备经营多年保持稳定收益,经营收益率远高于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投资所在国(地区)的通货膨胀水平,保障了外汇储备的实际购买力。2000-2010年,美国、欧洲和日本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年均分别增长2.4%、2.1%和-0.2%,我外汇储备的年均经营收益率远高于这些水平。(中新网金融频道)
  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五年来增约25倍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6日 01:28  第一财经日报

  郭丽琴

  5月4日由美国多家机构联合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五年(2006年~2010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FDI)增长了约25倍。去年一年,这一规模就突破了50亿美元,但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这份由美国亚洲协会和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的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联合推出的名为《敞开门户——充分利用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报告指出,过去几年,中国投资在美几度受挫,已经激起两国之间一些不满。美国负责审议外资收购涉及的国家安全问题的机构——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对中国投资者传递的信息不甚明朗,也打击了中国投资者的积极性。

  中美S&ED在即,相较于已经成为商业常态的贸易摩擦,中国人越来越关注赴美投资壁垒问题。

  CFIUS审查的秘密

  在想要前往投资的中国企业看来,CFIUS的审查仍然是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最近的案例来自于中国华为,这个决意打开美国巨大电信市场的中国私营巨头,由于CFIUS的审查,2007年收购3com失败,今年又被迫“自愿放弃”对3叶公司资产的收购。

  而此前从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到联想收购IBM,这一系列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背后,都有CFIUS的身影。

  有着丰富赴美投资事务经验的中伦律师事务所负责收购并购的程军律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介绍,在多数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都有投资安全审查制度。这其中,就包括美国的CFIUS。资料显示,CFIUS隶属于美国财政部,包含有来自包括国防部、商务部等16个部门机构的代表,是美国政府内部的一个联席机构,专门负责审查外国投资对于美国公司及机构的国家安全影响。

  北京新世纪(18.88,-0.15,-0.79%)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对本报记者介绍, CFIUS的审查可能针对的案例包括,外资收购军用的零件设备厂,或者将厂房建在重要军事基地旁边,而涉及经济领域可能是建设重大基础设施,诸如高速公路、桥梁、物流设备。

  “CFIUS的管理者告诉我,对于有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投资,会不批准;但是,如果申请者经过修改、分解后,消除了此种影响,也是可以批准的。此时,CFIUS也会起到帮助申请方找到解决办法的作用。”王志乐说。

  然而,由于对“安全领域”解释的模糊性,这一审查极可能受贸易保护主义思维的干扰。多次接触此类案例的机电商会成套工程部负责人韩圣健向本报记者解释了此种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我们一些会员企业反映,在一些重大项目中,美方的合作伙伴经常接到美国政府或者议会的电话,提醒这些企业与中国企业打交道,可能会遇到安全审查的问题。”韩圣健说。

  他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政府对于某些领域,传统制造业诸如家电行业的审查已经有所改善。但是,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能源领域,却一直害怕与中国企业合作,并保持压力。“他们的手法很厉害,不会承认是保护主义,一定会找其他的理由,而且还在表面上不留下任何桌面证据。”韩圣健表示。

  上述报告建议,美国两党应联合向中国发出欢迎中国对美投资的明确信息,同时从联邦政府系统形成统一机制,鼓励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确保投资符合美国需求。

  中国企业应知己知彼

  在走向美国这个更加成熟的市场时,中国的企业也必须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迅速熟悉游戏规则。世行副行长小格林伍德在博鳌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就指出,要解决中国对外投资壁垒的问题,最核心的就是要解决沟通的问题,尤其对于那些政府为大股东的国有企业。

  “企业对投资地的公众保持足够的透明度,真诚的沟通是很有必要的。华为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不断地与公众沟通,表达善意,表明自己将成为一个当地良好的企业公民。”小格林伍德告诉记者。

  多位了解赴美投资规则的外籍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美国是一个相对开放、公平的市场。中国企业遇到的问题,并不独特,所有进入这个市场的外国企业都会遇到。从他们接手的中国案例来看,多数失败的原因,都更需要从自身的应对方式找原因,特别是在前期的市场分析、进入市场时寻求税务、法律等中介机构的帮助方面,以及要以自信、透明的方式应对媒体。这些都需要摒弃在中国国内的思维,更加了解当地市场。

  此外,普华永道负责海外投资项目的合伙人黄佳对本报记者指出,对投资的评估与前期的准备非常重要,因为一个诱人的项目,也可能意味着相当大的风险。他举例说,曾经有一家几万人的国企打算出海,但是拥有3万名员工的企业,仅有6名员工会说英语,这显然是还没有对自身的实力与风险作出很好的判断。“这种冲动,在一些国有企业尤其明显。”

  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4日在华盛顿说,美国欢迎来自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这有助于在美国创造就业,有助于为美国企业提供商机。

  上述报告认为,如果中国遵循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模式,到2020年,全世界将会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中国直接投资,这些投资中的一大部分,将会集中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  

郎咸平:百姓欲哭无泪 为何中国工资低而物价高

www.eastmoney.com2011年05月17日 00:08郎咸平IT时代周刊

  郎咸平: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曾任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郎咸平是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中国是低工资、高物价,而美国是高工资、低物价,将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就使中美两国实际收入之间的差距,远高于货币收入之间的差距。这种现象反映在现实生活中便是,美国工人仅靠一人之力便能养活全家,而在中国的工薪阶层,即便夫妻二人都有稳定的工作,他们共同负担一个子女仍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还需要父母的接济。为什么中美两国工人货币工资之间的差距看似在缩小,但中国工人供养家庭的能力却在下降,甚至下降到了夫妻二人共同工作养活一个孩子都困难,这种状况在世界工业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我国的GDP大幅攀升,但居民储蓄的上升却非常缓慢。如果储蓄可以用来衡量财富的指标,那么我们这几年的GDP尽管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却和老百姓的关系不是很大,因为老百姓的财富并没有相应的增加。也就是说,老百姓财富的增长速度和国家GDP的增长速度差距逐渐拉大。国民的收入跑不过GDP的增长,更严重的是,我们国民的收入竟然也跑不过CPI。所以,这次两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国民收入水平要与GDP同步增长。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现实呢?答案十分简单:中国财政。

  无论是美国的低物价,还是中国的高物价,都是中国财政运行的结果。这也是美国政府如此关心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原因。

  首先,美国低物价与中国的财政补贴有一定的关系。中国外贸的财政补贴政策,一是通过出口退税的方式按商品发放;二是通过亏损补贴的方式对企业发放。

  其次,中国的高物价,则是中国实行高额税收和通货膨胀的结果。中国税收占消费品价格的比重最高竟达64%,而商品本身的比重只有36%,中国老百姓每购买100元商品中就包含有64元的税收,超过商品本身近1.8倍。如此惊人的高额税收加到商品价格里面,自然会造成物价扶摇直上。

  但情况并不仅仅如此,问题还远没有结束,中国老百姓还要承担因出口商品造成的巨大通货膨胀的损失。因为中国每出口1美元商品,国内就要按照大约1:7的汇率增发7元人民币来加以平衡。以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2.3万亿美元来算,国内由此增发的人民币要超过16万亿元,相当于2008年3.4万亿元市场货币流通量的近5倍。这些由外贸出口结汇投放的巨额货币,全部以通货膨胀的方式转嫁到了老百姓头上,造成老百姓手中货币的大幅度贬值,物价自然就会相应大幅上涨。

  由此,我们也看到一个让老百姓欲哭无泪的现象:中国出口商品越多,赚取外汇越多,老百姓就越倒霉。

  生产的商品出口到了国外,由此换取的美元也借给了国外,而把借此增发的人民币留在了国内市场上,变成了没有任何商品做基础的“废纸”。

  这些增发的“废纸”与现有货币一起流通,必然会造成现有货币大幅贬值和物价大幅上涨。其结果就是中国老百姓不仅损失了出口商品那一大部分财富,连手里的货币财富也都遭受贬值损失。

  而美国的情况恰恰与中国相反。美国市场上的货币流向了中国,而中国的商品流入了美国市场。这样货币减少而商品增加,钱少物多必然导致物价下降,美国老百姓手里的钱便能购买更多商品。

  再加上流向中国的美元又通过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到了美国财政部,美国财政部就可以用中国的这些钱来增加公共品的供给,能够进一步起到降低物价的作用,这又提高了美国老百姓的购买力。

  总之,如果站在中美两国老百姓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国家立场上看待这个问题,事实将更加清晰,中国老百姓生产的商品,被美国用美元买走了,而美元被中国政府拿走买了美国国债;美国老百姓得到了商品,中国政府得到了美元,而中国老百姓唯一得到的,就是手里现有货币的贬值。

  结果是,美国给中国印发美元纸币,中国给老百姓印发人民币纸币;美国用这些纸币为美国老百姓换来了所需要的各种商品,中国则相反,由于纸币的大量增加而稀释了人民币的币值和群众的购买力。

  形成这个中美财富魔方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货币增发和商品增加之间的分离:即中国新增加的商品流向了美国等西方国家,而新增发的货币却留在了中国市场,不断稀释着老百姓手里货币的购买力。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趋势。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高工资低物价,而中国却反过来低工资高物价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