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西游4猴年修改器:油画巨作《开国大典》诞生的前前后后 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2:44:19
而中央美院又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几次奉命为领袖、英雄画像,并参加过开国大典的37岁青年画家、中央美院知名教授董希文。这就是开国大典的创作起因。

 

  董希文接到这一任务后并没有马上动手画,而是先做充分的构思。他怀里揣着一张明信片大小的硬纸片,随时思考着怎么构图,并一有机会就拿出来向同行或当时的艺术界人士征求意见,如徐悲鸿、艾中信、江丰、吴作人、罗工柳等,甚至还有他自己的学生。最后他将构图定为:毛泽东站在靠近画面正中间位置,左边1/3画面是其他参加开国大典的领导人,右边则是广场上的人民群众。毛泽东引领着整个画面的中心,与其他领导人、广场上的人民群众一起,形成一个“大团圆”的构图。这与我们现今看到的作品已没多大差别,但遗憾的是这一珍贵的草稿现已无从查找。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构图中有一个突破性的构思,那就是董希文把天安门前、毛泽东右侧的一根柱子抽掉了,并为此特意请教建筑大师梁思成。梁思成赞赏地说:“画面右方有一根柱子没有画上去,这在建筑学上是一个大错误,但是在绘画艺术上却是一个大成功!”

  《开国大典》动手以后,董希文搬到亲戚家的一间小屋,将其作为临时画室。这个“画室”很窄小,面对2米多高、4米多长的画布,后退的空间仅有三四米,以至于作画时常要后背紧贴墙壁。画面也无法尽收眼底,无法看到画面的整体效果,画家只能凭借经验和直觉来创作。但在那个时代,艺术家的字典里是没有“艰苦”二字的。开始作画后,董希文就废寝忘食地工作并常向其他艺术家请教。关于毛泽东的画像,他就接受了艾中信的建议,将人物增高了一寸,这使画面看起来更有气势。两个月后,一张高233 厘米、长400厘米的巨作完成了。艾中信曾对《开国大典》做过如下分析:“从构图到设色,从人物到场面,它的气派足以反映泱泱大国的风度。董希文把主要人物处理在不到一半幅面的左侧,不仅手法大胆,重要的是他懂得构图的大局……《开国大典》的大块色彩,看起来似乎简单,但这大红、碧蓝和金黄(缨络和菊花)是有意安排的。它把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一个庄严热烈的场面描绘了出来……”

  1952年4月,《开国大典》完成后,主管部门为了让中央领导人审查,煞费苦心地组织了一批中央美院教师精品作品展,布置在中南海怀仁堂的休息厅。审查非常顺利,据时任中央美院办公室主任的丁井文回忆说,毛泽东等领导人看完画后非



而中央美院又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几次奉命为领袖、英雄画像,并参加过开国大典的37岁青年画家、中央美院知名教授董希文。这就是开国大典的创作起因。

 

  董希文接到这一任务后并没有马上动手画,而是先做充分的构思。他怀里揣着一张明信片大小的硬纸片,随时思考着怎么构图,并一有机会就拿出来向同行或当时的艺术界人士征求意见,如徐悲鸿、艾中信、江丰、吴作人、罗工柳等,甚至还有他自己的学生。最后他将构图定为:毛泽东站在靠近画面正中间位置,左边1/3画面是其他参加开国大典的领导人,右边则是广场上的人民群众。毛泽东引领着整个画面的中心,与其他领导人、广场上的人民群众一起,形成一个“大团圆”的构图。这与我们现今看到的作品已没多大差别,但遗憾的是这一珍贵的草稿现已无从查找。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构图中有一个突破性的构思,那就是董希文把天安门前、毛泽东右侧的一根柱子抽掉了,并为此特意请教建筑大师梁思成。梁思成赞赏地说:“画面右方有一根柱子没有画上去,这在建筑学上是一个大错误,但是在绘画艺术上却是一个大成功!”

  《开国大典》动手以后,董希文搬到亲戚家的一间小屋,将其作为临时画室。这个“画室”很窄小,面对2米多高、4米多长的画布,后退的空间仅有三四米,以至于作画时常要后背紧贴墙壁。画面也无法尽收眼底,无法看到画面的整体效果,画家只能凭借经验和直觉来创作。但在那个时代,艺术家的字典里是没有“艰苦”二字的。开始作画后,董希文就废寝忘食地工作并常向其他艺术家请教。关于毛泽东的画像,他就接受了艾中信的建议,将人物增高了一寸,这使画面看起来更有气势。两个月后,一张高233 厘米、长400厘米的巨作完成了。艾中信曾对《开国大典》做过如下分析:“从构图到设色,从人物到场面,它的气派足以反映泱泱大国的风度。董希文把主要人物处理在不到一半幅面的左侧,不仅手法大胆,重要的是他懂得构图的大局……《开国大典》的大块色彩,看起来似乎简单,但这大红、碧蓝和金黄(缨络和菊花)是有意安排的。它把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一个庄严热烈的场面描绘了出来……”

  1952年4月,《开国大典》完成后,主管部门为了让中央领导人审查,煞费苦心地组织了一批中央美院教师精品作品展,布置在中南海怀仁堂的休息厅。审查非常顺利,据时任中央美院办公室主任的丁井文回忆说,毛泽东等领导人看完画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