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西游ol梼杌在哪:打通优秀“村官”晋升通道 完善干部基层“培养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22:53:03
打通优秀“村官”晋升通道 完善干部基层“培养链”
2011年06月05日 09:32:39  来源: 新华网
中共打通优秀“村官”晋升通道 完善干部基层“培养链”
新华网北京6月5日电(记者王丽 孟娜 黄艳)经过为期近半年的笔试、面试、考察等诸多环节的“激烈角逐”,33岁的贵州省大方县文阁乡太和村村支部书记肖静,从29人中脱颖而出,成功竞聘到大方县六龙镇政法委书记一职。
从一名“村官”直接跃升至国家公务员体系中的乡镇领导干部,这一步改革冲破了村干部们的“仕途天花板”,成为中共基层治理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新跨越。
遍布中国大地的60多万个行政村是中共执政体系的“末端神经”,村官因此被喻作“基层的基石”和新农村建设“第一责任人”。中国农村实行村民自治,村民们通过民主方式,“海选”村干部。村民委员会就是村民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虽然“村官”是村民或基层党代表通过民主方式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但长期以来他们缺乏制度化的“向上流动渠道”,许多人只能一辈子呆在村子里。
近年来,中国各地开始尝试基层干部选拔任用的新途径。依靠“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并把“三农”问题当作当前执政核心问题之一的中国共产党,对这一部署高度重视。有人说,在今后中国的高级领导干部群体里,可能看到不少“村官”出身者的面孔。
中组部提出了“崇尚实干、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出台了一系列从基层培养选拔干部的办法,一大批长期在基层辛苦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进入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视野。
“看到公开选拔的公告,既有些意外,更觉得振奋,当了14年村干部,我对自己有信心。”已经走马上任4个多月的肖静,正在加快适应新的角色,却仍保持着“村官”本色。他说,现在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调解各种群众矛盾,丰富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就是自己最大的财富。  肖静18岁高中毕业时,就因为“有文化、有知识”,获得了3000多名村民的信任,被选举为太和村村主任,2002年开始担任村支书一职。虽然只有高中学历,但这位年轻的村干部却在村里很有威信。
太和村曾是一个不通路、不通水,十分闭塞和贫困的村寨。面对重重大山阻隔,肖静一次又一次向上级争取项目,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修通了2.45公里的通村公路,解决了出行难题。封闭的山门打开了,肖静认定,只有发展特色产业,才能让群众尽快富裕。为了令群众信服,无论是发展养殖业,还是种植生姜、折耳根等特色蔬菜,他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自己搞成功了,村民们就跟上了。
贵州毕节地委组织部部务委员黄家忠说,由于村干部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保障不够,许多农村优秀青年离乡背井在外务工,村支书老龄化现象严重,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需要破题。
目前,中国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50%以上,城乡差距是制约中国发展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从村干部中直接选拔优秀人才担任乡镇领导干部,贵州毕节地区在尝试。这让村干部们有了更广阔的舞台,也在有效改善中国基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体系的结构。只要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50岁以下,担任村支书或村委会主任3年以上,都可以报名。
“关键还是考察基层工作经验和应变能力。”肖静说。在公开选拔竞聘过程中,他获得了笔试第二、面试第一,综合成绩第一的名次。选拔的每个环节,都公开接受监督。大方县委组织部部务委员黄家懿说,成绩都要通过当地电视台公布,并在乡镇政府和村里公示。
六龙镇党委副书记魏巍说,以前乡镇领导干部选拔的主要途径就是从本乡镇在职干部中选拔,或是从其他乡镇、县直机关等交流,这些干部虽然文化素质等相对较高,但对农村工作不一定很熟悉。现在的情况有了改变。
毕节地委组织部部长杨华昌说,基层群众利益诉求集中。加强建设村干部培养选拔链,不仅有利于夯实执政基础,更能吸引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到村干部岗位上工作。
大方县所在的毕节地区是中国唯一一个在极贫生态脆弱区创建的国家改革试验区,近几年,毕节地区采取下派、留任、公开选拔、交流任职等方式选拔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以来,下派450多名县乡干部、公开选拔481名大学生、48名在职工作人员、124名退休人员、109名返乡优秀农民工进入村班子。
为了提高村干部积极性,当地也逐渐提高村干部报酬,建立“基础报酬”+“绩效考核报酬”+“村集体经济收入提成”机制,全区村干部月平均报酬从2008年的300元提高到现在的800元左右。
杨华昌说,近两年,毕节地区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录用了38名乡镇公务员,并首次面向村支书、村主任公开选拔26人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任副科级领导干部。(参与采写:段博、曹国厂)
中国努力为大学生"村官"创造更多"留任农村"机会
2011年05月27日 09:56:26  来源: 新华网

浙江金华一女大学生村官经公选当上村支书,如图
新华网银川5月27日电(记者 艾福梅 曹健)2008年,从农村“跳出农门”考上城市大学的李妍薷又背上简单的行囊回到农村,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批100名大学生“村官”之一。
如今,已经29岁的李妍薷续聘继续担任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太阳山镇柳泉村村主任助理,日常主要负责处理村里的文案工作。
“虽然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但是由于一直上学,真正接触农村生活并不多,到这里当上‘村官’后,才发现农村的学问很大。就拿处理村民矛盾来说,这不仅是法,更多的是理和情。”李妍薷说。
尽管是女孩,但李妍薷并不希望村民把她当成“花瓶”。去年,在考察周围市场后,李妍薷说服柳泉村的其他村干部和部分村民,共同筹资70万元开办了一个专门生产农田水渠建设用的U型板厂。
U型板厂的开办不仅结束了柳泉村多年来没有集体经济的历史,而且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打工的机会,如今10多名村民在厂里打工,他们每天能赚130元。
跟李妍薷一样,目前中国已有20多万名大学生在村任职,他们穿梭在村头巷尾,奔波在乡间田埂,在工作中磨练、成长。然而,大学生“村官”也面临着一些尴尬。根据大学生“村官”选聘规则,他们在村里工作期限一般为2-3年,享受工资待遇、医疗、养老保险、公务员、研究生考试等方面优惠待遇。结束“村官”生活时,他们一般面临四条出路:考公务员、考研、自谋职业、续签合同。
“尴尬在于有些大学生‘村官’想留在农村,但却留不下,而很多老百姓认为我们是把这份工作当成‘跳板’,根本就不安心在农村待着。”同样是大学生“村官”的冯兴龙说。
事实上,从中央到地方也在采取各种办法,努力为大学生“村官”创造“留任农村”的机会。
2010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今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报公务员,既可报考定向考录的职位,也可报考其他职位,不再实行加分等优惠政策”。
当初政策出台的时候也在大学生“村官”等基层服务人员中引发争议,可最后大家发现这一政策的出台更有利于大学生“村官”“留任农村”。
以宁夏为例,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沈凡介绍,2010年,宁夏一次拿出30个乡镇公务员指标面向2008年选聘的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67名在岗大学生“村官”进行了定向招考,大学生“村官”报考成功率远远高于其他报考者。
“最近,宁夏又拿出10个事业单位指标,面向2008年选聘的服务期满续聘的34名在岗大学生‘村官’进行定向招考。”沈凡说。
同样,如果大学生“村官”愿意,也可通过续聘和竞选村“两委”班子的方式留在农村。在刚刚结束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宁夏有79名大学生“村官”当选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其中3人当选村党支部书记;而在云南省,有872名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党委班子,实现从“村官”到“乡官”的转变。
此外,中国也鼓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中组部等部门此前曾出台《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资金,采取担保、贴息、补助等方式帮扶大学生“村官”创业。
今年5月,中国东部省份江苏省启动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阳光育才”再担保融资工程项目,引导资金投向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以缓解大学生“村官”创业融资难题。据报道,目前江苏担保公司累计向全省426名大学生“村官”提供再担保授信4302万元,实际发放再担保融资贷款2692万元,支持了202个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
大学生“村官”:我的“下一站”在哪里?
大学生“村官”在收获和挫折中期待“下一站”
新华网合肥5月9日电(记者 詹婷婷)安徽省长丰县造甲乡宋岗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唐亮最近很忙,在处理村里多而杂的工作同时,他还要“挤”出时间准备多场公务员考试。
记者看到唐亮的时候,他正在走村串户引导当地村民利用小额贷款开展养殖活动。这位25岁的大学生“村官”来到造甲村已经快满三年了。“感觉时间一下就过去了,现在对未来有个方向,但是能否行得通还得看运气。”唐亮无奈地笑了笑。
2008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虽然大学生“村官”与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的背景截然不同,但他们也有相似之处,那就是用知识服务乡村和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自2008年3月大学生“村官”工作在全国开展以来,共有13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应聘,目前全国有20多万大学生“村官”在岗。
目前,在岗的大学生“村官”多属“80后”。这群在繁华都市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选择农村就业的原因不尽相同,有的是带着梦想和热情选择和自己父辈甚至祖辈的同龄人们一起努力让一个村庄致富,有的是受优惠政策吸引来到农村,有的则是为了将来的发展积累经验……
谈项目、筹资金、整理会议材料、准备工作报告、调解邻里纠纷、管理农家书屋、照顾留守儿童、帮助村民就业创业……大学生“村官”们白天工作庞杂繁重,晚上,在不能上网的农家小屋里,他们也在为未来编制美妙的蓝图,但也有不少人会对未来感到茫然:我的“下一站”在哪里? 虽然各地都在提倡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但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缺乏资金,鼓励优惠政策力度不够、经验不足等客观因素制约了不少人在当地进行创业。
公务员优先考核录取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让公务员成为大多数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的第一选择。“虽然政策确实有些倾斜,但是不少岗位是成百上千的人去竞争,考上的概率太小了。”对于考取公务员,唐亮信心不是很足。
“在这近三年时间里,有欢笑,有泪水,有迷茫,有顿悟,有困难,有收获,经历了许多从未经历过的事,收获了许多人生的经验。”安徽繁昌县孙村镇八分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大学生“村官”张兰兰说。
放弃在城里不错的工作机会,张兰兰拖着一箱行李来到陌生的八分村。在她看来,在城市发展,自己再优秀也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她花费同样精力所做的事情,对农村来说却是雪中送炭。
2010年7月,在一次为当地病险水库做调研的途中,张兰兰意外遭遇车祸,面部严重挫伤,断了几根肋骨。如今,张兰兰脸上的疤痕仍清晰可见,“这伤疤也许要伴随我终生了。但是,伤痛也算是一种历练吧。”张兰兰笑着说。
虽然任期将满,但张兰兰已经开始考虑下个任期该做什么了。“在八分村续聘下一届‘村官’也许就是我的选择。”
安徽省长丰县水湖镇丰峡村是个特殊的村庄。2000年8月,重庆市巫山县的625名村民,在三峡首批大规模移民进程中,来到安徽组建了这个村庄。2008年,丰峡村迎来第一位大学生“村官”高荣。“刚来的时候,他们的方言我听不懂,沟通都有困难。”高荣决定住在村民家里,一字一句学习他们的方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高荣就顺利出师,不但完全能听懂,还能用重庆话跟村民唠唠家常了。目前,“小高”已经是当地村民最爱找的村干部。
安徽省舒城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周世松表示,三年的村里任职经历将会是大学生“村官”们毕业进入社会后收获的第一笔‘财富’。“基层农村其实非常缺乏人才,农村也很能锻炼人,对于‘村官’岗位抱有兴趣的大学毕业生一定要弄清楚自己是否真的想投身农村。有了正确的取向才能收获丰硕成果。”周世松说。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表示,招用大学生当“村官”,可以为农村注入新鲜血液,有利于农村的发展。“在他们的“村官”实践过程中,政府应当在制度上给予更多支持帮助。在他们任职期满后,相关部门和社会也应当为他们的出路创造一些积极的条件。“
还有一年才任职期满的江苏省溧水县洪蓝镇傅家边村“村官”普吉庆是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繁华的都市和舒适轻松的工作没有让她留在北京,从当上江苏省“村官”那天,她就想好了自己的“下一站”。
“我是个农村姑娘,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江苏省锻炼后,我将回到家乡云南省的农村基层,为那里的老百姓服务,我想一直在农村扎根下去。”普吉庆说。
大学生村官的酸甜苦辣
2011年05月26日 09:39:35  来源: 浙江日报
核心提示:
聘2.4万多名大学生村官。一批批大学生村官奔向全省各地农村,将青春奉献在乡村,将激情播撒在田野。大学生村官队伍日益庞大,如何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成为当今一个重要命题。
在浙江广袤的希望田野上,一支支充满青春朝气的大学生村官队伍成为农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基层这个大舞台,他们从稚嫩的学生娃成长为村干部,为新农村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
每天一早,永嘉县巽宅镇外宕村村委会主任胡晓吉都习惯在村里“荡一圈”,和村民唠几句后,再到自己创办的“晓吉种养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看看。
别看胡晓吉只是个23岁的小姑娘,她已经在外宕村当了3年的村委会主任。2008年4月17日,年仅20岁的女孩胡晓吉当选外宕村村委会主任,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村委会主任之一”。今年,村委会换届选举,小胡再次当选村委会主任。胡晓吉觉得,这是村民们对她3年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但她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村民对她信任增加了。
在我省农村,越来越多大学生村官正成长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谈起自己从“学生娃”到村里“当家人”的“蜕变”,胡晓吉深有体会。“2008年刚刚被村民们选为村委会主任时,我当时心里胆怯得很,虽然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但因为刚跨出校门不久,农村工作该怎么干,并不是很清楚。外宕村是永嘉的高山村,要带领大家致富并不容易。”胡晓吉说,这几年,她从村民最迫切的事办起,安装有线电视、创办养殖场带动村民自主创业、修路……渐渐赢得村民的肯定。
“我们村需要小胡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有知识、信息灵,会跑能干,有他们带着,村子有希望。”60多岁的村民胡家龙由衷地说。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认为,随着我省大学生村官队伍的不断扩大,加强管理,促进锻炼成长已经成为紧迫任务,不能随意“放养”,要把大学生村官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加强教育培训,为农村输送有生力量,把更多大学生村官培养成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2006年,我省启动大学生村官工作以来,已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24411名,仍在岗的有17983名。仍在岗的大学生村官分布在全省52.8%的行政村,覆盖面居全国各省区市前列。今年村级换届中,全省有3490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为新农村建设留下一批骨干。
“当村官的经历,是我迈出校门后积累经验和自我充电的过程,我知道自己不可能一辈子做村官,但是基层锻炼,让我受益匪浅。”已考入长兴县泗安镇镇政府工作的朱轩毅谈起当村官的日子,心情有些激动。
“刚当村官的时候,自己还真的没有摆脱大学生的影子,一副‘学院派’,不知道什么叫‘入乡随俗’。虽然自己会说长兴话,但还是习惯性地和村里人用普通话交流,说话也文绉绉的。”小朱坦言,几次碰壁后,他感觉到所谓“大学生村官”的重点不在“大学生”,而是如何当好“村官”,现在成为镇政府工作人员,当村官的经历就像上“学前班”一样,很受用。
“现在,一些机关干部缺的不是能力,缺的是对群众的感情。”蔡奇说,“干部就应该在一线培养、到基层一线成长、从基层一线选拔,把大学生村官作为培养知农、爱农、为农干部的重要途径,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
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村官缺乏工作经验,“沉”不到村里,往往“浮”在乡镇“打杂工”。金华市从2009年开始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成长档案”制度,每名大学生村官都有一份“成长档案”,上面记录着个人基本信息、成长规划、重点活动和典型事件以及职位、接受培训、思想动态等方面的成长情况。有了“成长档案”,混不了日子。成长档案作为大学生村官考核、选用的主要依据,而且促使乡镇对每一位大学生村官负责,因人施教,以实绩比才干,把群众公认度高、发展潜力大的大学生村官列入村干部、乡镇干部后备力量,逐步建立从大学生村官中选拔党政干部的培养链。在今年乡镇党委换届试点工作中,金华市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从大学生村官中择优选拔了6名乡镇党政班子候选人预备人选。对不安心岗位工作、平时工作表现不好,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按照有关规定解聘。截至目前,该市有21名大学生村官因考核不称职等原因解聘离岗。
安吉县将大学生村官全部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对象,挑选92名群众基础和工作表现良好的列入乡镇后备干部,建立以村干部帮带、乡镇领导帮教为主的导师帮带制,进行重点培养。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姚志文介绍,自2006年我省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以来,一直在探索如何培养、管理和使用好大学生村官的新机制。5年的实践来看,良好的教育培训平台和创业帮扶平台,确保大学生村官有事干,能干成事,对这些年轻人的成长十分重要。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学生村官普遍有自己的“成长烦恼”。选择当村官的大学毕业生中,大多数是想在基层有一番作为,但很多时候被村里归为“飞鸽派”,觉得这些年轻人迟早会离开,一般就给些文字工作,很少真正到基层处理村务。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没了激情和信心。有的大学生村官被乡镇以各种名义长期“借用”,根本体验不到村官的工作和生活。有的大学生村官对今后的出路问题十分担忧,何去何从十分迷茫。
我省有关部门调研发现,目前,一些大学生村官心态比较浮躁、心理预期比较高,存在“等、靠、要”等依赖思想,把村官作为临时过渡、当成跳板,想尽快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导致难以融入农村中去。不过,这与一些地方对大学生村官管理培养缺乏整体规划,重选聘、轻管理使用,教育培养、保障激励、考核评价等措施落实不到位有很大关系。
对此,蔡奇指出,有的地方有认识上的误区,把大学生村官工作仅仅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甚至只是作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缺乏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把握,没有站在“为新农村建设留下一批骨干,在干部培养链上成长一批干部,为各行各业输送一批人才”的高度来推进这项工作。他说,大学生村官是一笔宝贵的人才资源,要大胆地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让他们在具体实践中经受锤炼、干事创业。
目前,我省畅通大学生村官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等5种流动渠道,但从流动情况看,选择后3种的比较少。各地正积极鼓励支持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面向大学生村官招聘,让这些在基层磨练过的大学生村官在各行各业施展自己的才能。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跃高:在大学生村官实践培养阶段,管理部门要建立细化的制度,诸如导师制度、培训制度、创业锻炼制度等,社会各方应提供更多的相关支持;管理部门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要更加科学、公开、透明、公正;在解决大学生村官出路的问题上,社会各方要积极营造氛围,真正使大学生村官流得动,动得好。本报记者 袁艳 通讯员 朱燕婷 叶圣义
大学生“村官”要在村为村 “村官”经历受用一辈子
2011年05月20日 11:20:35  来源: 浙江日报
“三年“村官”路,受用一辈子。今后不管走向哪里,我都会时常想起这片深情的土地,想起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一位“村官”的真情告白

浙江金华一女大学生村官经公选当上村支书,如图
近日到基层调研,发现大学生“村官”不在村、不为村的现象比较突出,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村官”长期被借调乡镇或部门,在职不在岗;有的只顾复习备考公务员,也没有安心在村里干;还有的在村里打杂、跑腿、拎包包,没有直接从事村务工作。凡此种种,导致一些“村官”在农村没有得到多少锻炼。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本意是培养基层干部、建设新农村,这是中央和省委加强基层基础的重要战略安排。大学生“村官”学历高、有知识、观念新、有闯劲,是农村基层急需的紧缺人才。自2006年开展这项工作以来,浙江省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2.4万余名,为农村基层输送了新鲜血液。
作为大学生“村官”,要在希望的田野上放飞梦想、健康成长,要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就应该安心农村、热爱农村,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只有真心投入、真情付出,才能赢得基层群众发自心底的信任,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
在这方面,大学生“村官”、临海市涌泉镇炉头村党支部书记项玉君是很好的榜样。她把村民当作自己的父母,村民把她当成自家的闺女。为了村里的事,她吃不香、睡不好,哭过、累过,几年来的工资和补贴都贴给了村里,她创办的果蔬专业合作社为群众解决了卖橘难……一位“村官”改变了一个村的面貌,项玉君因此荣获2010年浙江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她的经历告诉人们,别看“村官”工作在农村基层,面对的是农民群众,要干好很不容易,真正干好了也一定会有出息。
“三年“村官”路,受用一辈子。今后不管走向哪里,我都会时常想起这片深情的土地,想起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 这是一位“村官”的真情告白。知识和激情改造着乡村面貌,乡间小路为“村官”接上地气。农村天地广阔,是了解国情省情民情的窗口,是有志青年磨砺成长的沃土。大学生“村官”应该珍惜这难得的锻炼机会,珍惜这宝贵的人生经历。只有在村为村、身入心入、真知亲知,真正融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切身体验他们的酸甜苦辣,诚心诚意地为乡亲办实事做好事,才能经受实实在在的基层磨炼,不负组织和群众的期盼,不负大好青春年华。
大学生“村官”是一笔宝贵的人才资源。县(市、区)委组织部要把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工作直接抓在手上,加强“村官”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引导他们在农村锻炼成长。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要主动关心大学生“村官”,给他们定岗定责,为他们在村干事创造良好条件。对优秀大学生“村官”要实行重点培养,有意识地交任务、压担子。上级机关不能随意借调截留大学生“村官”,这要作为一条规定明确下来。(哲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