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重咲:第五項修練 (2008訪台紀念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23:53:30

第五項修練 (2008訪台紀念版)

        這是一本探討個人及組織生命的書,它讓我們看到個人及組織中幾種潛藏著的巨大力量來源,當掌握這些力量,個人的生命空間會變得很大,組織也因此脫胎換骨成為「學習型組織」。《第五項修練》與其他管理方法不同。其他管理方法,多半強調讓組織更有效率,像是改善組織或重新設計組織這些方法。而本書強調組織應更瞭解人,包括人的創造力、潛能,以及最重要的--學習能力....

 

0-1 【導讀序】為人類找出一條新路

~彼得?聖吉/本書作者

我的朋友與工作夥伴楊碩英教授,在請我寫這篇序文的時候,提供了以下的方向。他說:「只要靜坐冥思,想像有許多中國讀者坐在你面前,想要聽聽你從內心深處所發出的肺腑之言,就這麼簡單。」當我靜坐並思考碩英的建議時,下面這些話便自心中源源湧現。

■ 重新觀照整體

遠古的人類並未把自己跟所處的世界加以區分。那時的人類所看見的世界是一個未被打破的整體,人與自然合而為一。但不知自何時起,我們學會了區分自己,視自己為分離的個體。我們刻意凸顯個人意識,強調獨立的意志、個人需求和個人的願望。這種自我意識的演化愈來愈強,我們也愈來愈與他人及上帝所創造的萬物區分。這對人類的演進而言,是福,也是禍。

如果不懂得區分「自我」與環境,人類無從發展出現在所有的智能,也不可能發展出科學分析方法,學會認識自然宇宙梗不用說創造出二十世紀的科技文明了。

然而,這樣的區分也演變成分割與孤立。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加深了專業化程度、加深了社會的分化,更加深了人類思想的割裂。到後來,我們不僅自外於自然,而且認為有權主宰自然。今天,人類的文化自幼教導我們:自然世界是為了我們的利益而存在,它不過是等著我們去使用的一個自然儲存的「資源」而已。

現在,我們正處於十字路口上。一方面,人類的文化告訴我們,我們走在正確的路上,只需繼續向前邁進即可,人類原本生來就要征服自然的。然而,種種跡象顯示,我們可能已快走到這條路的盡頭了。

我們學會了如何影響及改變環境,但沒有想到,這樣的影響力,已經嚴重到危及人類物種生存的程度。人類的自我意識已經膨脹到極點,認為「小我」的福祉和周遭及自然的禍福不相連屬,竟失去了那份對宇宙生命奧妙應有的敬畏感,也失掉了我們從屬於某種比自我更大整體的那種感覺。

在西方世界,我們的社會組織已被分割得四分五裂。我們把生理的健康與心理的和精神的健康分割開來探討,以致於人們雖然活得久些,但整體身心健狀況卻每下愈況,所支付的社會成本也愈來愈高。學校的教育成為片斷知識的傳授,和枯燥的學術性演練,最後竟發展到愈來愈和個人成長與真正的學習脫節,成效也愈來愈差。政府各部門不僅已被分割得各自為政,且被各利益團的不同需求分割,變成一部老舊癱瘓、無法有效運作的機器。事實上,與現代管理系統有關的每一件事情,都根源於這種分割的思想上,這也無可避免的造成競爭。在企業裡,行銷部門與製造部門處於對立狀態;第一線的管理人員對總公司管理當局懷有近乎憎惡的敵意;各部門的競爭更甚於跟同業的競爭。

■ 中國傳統文化與新未來

就我的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演進途徑與西方文化略有不同。你們的傳統文化中,仍然保留了那些以生命一體的觀點來了解的、萬事萬物運行的法則,以及對於奧妙的宇宙萬有本源所體悟出極高明、精微而深廣的古老智慧結晶。在西方文化中,我們傾向於看見的則是由一件件事物所組成的世界;我們深信簡單的因果關係,不停的尋找能夠解釋一切的答案。

因此當中國社會進入現代經濟體系的時候,特別令我們注目。在全世界都拭目以待的情況下,相信你們必定戒慎恐懼的期許自己,千萬別重蹈西方人所犯下的錯誤。工業化的力量也是強大的分割力量;隨著工業的進步,分割在西方以加速的步調演進,並不意外。農業革命時播下的分割種子,在煙囟、工廠和傳統工業管理的氣候中,步調更加快了。

看著你們的進展,我們自然會想問,你們會不會步入工業社會的後塵?物質愈富足,就愈惟我獨尊,傲視於自然秩序之上?你們會不會犧牲社會來發展經濟?你們會不會變成另外一個不擇手段的剽竊自然,以非永續性及危害後代的方式發展的社會?或者,你們會找出一條新路?

這些問題的答案,至少部分可在中國所發展的主要管理體制中找到解答。因為管理體制將決定企業、政府和教育機構的特質。而這些機構的特質將會塑造未來社會的形貌。現代社群的精神生活,與其所處的許多大機構的精神生活息息相關。而我們跟自然的關係和諧與否,與我們所處的許多大機構能否跟自然和諧相處,同樣也密不可分。

因此,能把這本書獻給有心為人類尋找一條新路的中國領導者與管理者,我內心深感惶恐與榮幸。我相信「第五項修鍊」這本書中所介紹的原理和技術,可以提供這樣一條途徑的初始架構。它植基於不斷省思我們心靈深處的真正願望,強調尊重個人願景(願景及遠景),並建立共有願景;它植基於我們本有的創造性群體交談能力,而使集體遠比個體更有智慧;它植基於我們對人類系統概念化和建立共同了解的能力上;它植基於重視整體互動而非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它是一條在本質上與西方工業發展完全不同的途徑。

■ 全球管理新趨勢

現在,許多西方的企業及學校已開始努力嘗試這條途徑。全世界在管理上也正在醞釀一個新趨勢,這個趨勢是由全球競爭所帶動的。在全球的競爭風潮之下,人們日益發覺二十一世紀的成功關鍵,與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的成功關鍵有很大的不同。在過去,低廉的天然資源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而傳統的管理系統也是被設計用來開發這些資源。然而,這樣的時代正離我們而去,發揮人們的創造力現在已經成為管理努力的重心。然而更重要的是,有些領導者與管理者已經開始深切的體認到,我們一定能找出對策來化解那些根源於不斷分割所產生的組織病毒,它使許多組織充斥著你爭我奪、互相防衛的內部競爭,以及勾心鬥角、玩弄手段的政治遊戲,它只會消耗人們大量的精力,不斷打擊人們的工作意願,使組織永遠不可能建立偉大企業所必須的根基。

在我撰寫第五項修鍊的時候,深覺自己從許多睿智的前輩獲益太多,無以回報。每當有人問起:「你花了多少時間寫這本書?」
我常常回答說:「只花了幾年,但這完全是因為有了先前一些傑出的思想家努力了百年的成果。」
這並非誇張,這本書是以一些不凡的人畢生的成果為基礎。其中麼自理工學院佛睿思特Jay Forrester(我的恩師),他是「隨機存取記憶體」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的發明人,他所發展的「系統動力學」System ynamics,對了解人類動態性複雜系統,提供了全面性的研究方法; 阿吉瑞斯ChrisArgyris 是研究管理團隊及其障礙的世界權威;包姆DavidBohm 是當代最重要的量子物理學家之一,他在群體「深度匯談」dialogue方面的研究卓著,後來終身致力於探索思想意念與真實之間的關係;弗利慈Robert Fritz 是一位極有才華的音樂家與作曲家,也對於創造過程具有獨到而深入的見解; 基佛Charles Kiefer 和許多其他組織變革的專家,他們的成果已經開始顯示如何藉由人們的夢想,而非畏懼,而使大家自行產生變革。

對於這幾位前輩,我能想像得到的最好的回報方式,就是將他們的成果信紹給中國。你們的學習,也將使我們大家更進一步的學習。



【目錄】

序    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    趙耀東
序    偉大的時代先驅      楊通誼
中文版序 為人類找出一條新路    彼得?聖吉
導讀   再造組織的無限生機    楊碩英

第一部  全面體檢你的組織
     第一章 重圓破鏡
     第二章 你的組織有學習智障嗎?
     第三章 從啤酒遊戲看系統思考

第二部  新思考、新視野
     第四章 第五項修練的微妙法則
     第五章 新眼睛看世界
     第六章 以簡馭繁的智慧
     附錄  系統基模
     第七章 綜觀全局掌握重點
     第八章 見樹又見林的藝術

第三部  四項核心修練
     第九章 自我超越
     第十章 心智模式
     第十一章 共同願景
     第十二章 團隊學習
     第十三章 掌握修練的進階

第四部  進入學習型組織的時代
     第十四章 超越辦公室政治
     第十五章 無為而為的有機管理
     第十六章 不再與時間為敵
     第十七章 工作與家庭之間
     第十八章 微世界:學習實驗室巡禮
     第十九章 領導者新角色

第五部  餘響 
     第二十章 第六項修練?
     第二十一章 重寫思考法則
     第二十二章 不可分割的整體

【作者簡介】
 
彼得.聖吉 Peter M. Senge
彼得.聖吉現為麻省理工學院 資深講師,也是該學院「組織學習與變革」團隊成員,以及「組織學習協會」(Society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SoL)主席。SoL是由組織、研究人員、顧問等組成的全球性社團,致力於建立基礎的組織變革知識。是當今最有影響力的學習.組織.管理大師,美國商業週刊推崇聖吉為當今最有影響力的管理大師之一。享譽全球的新一代管理大師,多年來致力於推動「學習型組織」的觀念,為麻省理工學院組織學習中心主持人,波士頓創新顧問公司創辦人之一及《第五項修練》作者。

 

0-2 【推薦序】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

~趙耀東 /總統府國策顧問

人類的歷史於本世紀最後的十餘年中,起了巨大的變化—象徵世界兩極化的柏林圍牆於一九八九年倒了,東歐共產政權隨後一一坍塌;其變化的速度和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上,由兩大強權領導的民主和集權對壘的局勢不再。於全球各地崛起的區域性經濟組織,如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亞太經合組織等,突破既有國界的限制,代替傳統政治勢力,成為主導世局的力量。全球環境的變遷,更加深了人類命運與共的一體感;全球溫室效應不斷升高,工業國家排放的大量廢氣與熱帶雨林的濫伐,更加重了臭氧層的破壞程度。面對即將來臨的、人類命運更緊密相連的二十一世紀時,我們絕不能如上個世紀末般,以消極抗議、頹廢,或一場大戰來解決問題。人類除了攜手共同迎接這個無常的變局之外,再沒有其他籌碼可擲了。

再看看國內情勢,自解嚴以來,我們雖欣見政治更民主、人心更開放,然而社會也因失序而亂象叢生、是非不分、物質掛帥、投機取巧,隨取隨棄的速食文化侵蝕了中國傳統勤奮踏實的美德。而台灣的未來,又與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糾纏密結,要解決問題,必然要將台灣置於整個全球的格局,有系統的思考問題。至今,似乎我們已走到一個不得不反思傳統與尋找新未來的關鍵時刻。


■ 超越混沌、走出雜亂

這樣一個亂與變的局面,是危機,也是轉機。三年前,在中鋼公司即將歡度二十歲生日時,有鑒於企業必須要有因應變局的能力方能生存,我於是提出企業內創造一個「混沌」的環境,讓員工能從其中培養出迎接變局與創造的能力,今讀聖博士所著「第五項修練」—系統思考的概念,深覺它是一個提供在亂中超越混沌、走出雜亂、迎接新時代的指引。它將引導人,由片段,到重新觀照整體;由看事件,到看變化背後的結構;以及由靜態的分析變因,到看見其間的互動,進而尋得一種動態的平衡。

就企業而言,值此轉型的時刻,要聯合上、中、下游產業,以求生存並創造最大利基。而對中小企業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臺灣企業而言,由於土地、勞力等過去輕易可取得的比較優勢已不在,走向國際化已是惟一的生路,因此如何使產業升級,提高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是刻不容緩的課題。再將企業置於整體人類活動來看,它原就是社會運作下所產生的一種機制;正如聖吉所言,企業家是當今最有力量改變世界,創造公平正義社會的一群。當面對飢餓、貧窮、環境迫害、道德淪喪等人類生存的危機時,企業家當有捨我其誰的擔當。

就政府部門而言,在積極參與國際社會活動時,於政策之制訂,更應有系統思考。舉例而言,在主客觀環境改變之下,國內的勞力密集產業外移,成為不可避免的情況,政府應如何規畫一套具體而微的對外投資政策?而為防止產業外移時造成國內產業空洞化的危機,國內投資環境的改善應如何同時兼顧?在爭取加入GATT等國際組織時,國內弱勢團體的利益應如何照顧?此外,在鼓勵企業發展時之補貼或低利融資等優惠政策,是否會造成社會資源分配之扭曲,或需要更大的社會成本去彌補?這些都需要政府各部門間拋棄本位主義、建立共識,才能減少著力之磨損,並尋得真正有效的、而不是挖東牆補西牆的根本蹶解決之道。

■ 自省與再出發

當世界大勢分合遞嬗,亞洲已然又躍上國際舞台時,讀聖博士此書,尤讓人憂喜參半。喜的是,系統思考的精神竟與許多古老的中國思想不謀而合;憂的是,這些思想與智慧,經過清末以來的西化與反傳統運動,至今已被棄之如敝屣。這些二十世紀的思想家,憂心忡忡的想為人類尋找的出路,是一種自心靈徹底的革新,啟開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有感於此書中的觀念精湛而將對人類有關鍵性的影響,本人曾力薦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此書。今此書即將付梓,衷心希望藉此書之出,讓我們重拾中國古老的智慧,回到人之所以為人的起點,重新建立自省的能力,如此方能在變局中泰然自處,並嶄獲生機。


【推薦序】
偉大的時代先驅
~楊通誼/上海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榮譽院士、現在中國大陸推廣系統動力學

美國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最先進的「系統思考、學習型組織」管理科學新技術,通過「五項修鍊」及其工具,不斷學習,提高企業組織的競爭力,並採用電腦模擬系統,使網路時代的新企業能立於不敗之地。

新興的系統思考、學習型組織是以「系統動力學」為核心的。系統動力學導源於控制論cybernetics,它的創始人是維納博士Dr.Norbert Wiener,他是筆者三○年代在麻省理工學院讀書時的著名數學教授。控制論名詞來自希臘語,原意為「駕駛者」,它指引出由工程技術轉向管理技術的門徑。

系統動力學的創台人是佛睿思特教授。在他的指導下,他的學生聖博士以十年時間發展出系統思考、學習型組織的理論與實務,並寫出這本名著。財星雜誌Fortune的報導曾指出: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致力探討的管理科學新技術,將是未來最具競爭力的管理技術。

通常一個企業的系統分析,須包含結構和政策對行為產生什麼影響的研究。令人驚異的是:企業賴以解決問題的政策,往往就是產生困境的原因。如果只對現象做正面的進攻,而其內在原因依然存在,最後必然以失敗告終。反之,當企業設計是著力於驅除問題的原因,而不是僅注意現象,必然會脫穎而出。根據上述經驗,佛睿思特教授最近提出下個世紀「企業經營和社會系統」的新典範。值得高興的是,系統動力學的使用範圍正在逐漸擴展中。相信通過本書最先進的管理技術,在二十一世紀初,或許第二個十年內,某些先進國家,便會出現這樣的「社會系統」。到那時,甚至在教育方面也都會運用系統動力學了。

本書現由天下文化出版公司以中文翻譯出版。聖博士曾函邀參加翻譯工作,囿於時間,未克如願,深為遺憾。謹敘數言,以示淵源而附驥尾。

 

0-3 【專文解析】再造組織的無限生機

~楊碩英/中山大學企管系所副教授


這是一本不尋常的書,值得有心改變自己,並進而改善周遭世界的人一讀再讀。

關心人類群體危機及展望未來的書似乎愈來愈多,這真是令人欣喜的現象;然而人類群體危機最根本的癥結何在?「第五項修練」這本書指出,在於我們片段而局部的思考方試,及由其所產生的行動;它造成了目前切割而破碎的世界,使我們喪失了群己的一體感。這本書雖然還是在起步階段,然而所提出的整體互動思考方式及修練方法,已為人類的未來指出了一條新路。它不只是一本管理新輪而已。

這是一本探討個人及組織生命的書;它讓我們看到個人及組織中幾種潛藏著的巨大力量來源──它們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卻常是最不明顯的。當掌握這些力量,個人的生命空間會變得很大,如此方能成為一個全神貫注於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又兼顧生命中最重要事情的「學習者」;組織也因此脫胎換骨成為「學習型組織」──在其中,人們得以不斷擴展創造未來的能量,培養全新、前瞻而開闊的思考方式,全力實現共同的願望,並持續學習如何共同學習。否則個人只有被這些巨大的力量所困,而組織則產生了書中所描述的各種令人困惑的「組織學習智障」,即使目前最成功的企業也不例外。書中所探討的問題,其實不限於企業組織,小至家庭,大至全球的問題,都具有類似的組織學習智障。這本書只是把焦點放在企業組織上來探討。

■ 趨勢之外

作者彼得?聖吉在八○年代初,匯集一群有崇高理想的傑出企業家至麻省理工學院,以他的老師佛睿思特(Jay Forrester)教授一九六五年一篇論文「企業的新設計」(A New Corporate Design)的構想為基礎,融合了其它幾項出色的理論、方法與工具,而發展出學習型組織的藍圖。以觀察社會趨勢備受全球矚目的「二○○○年大趨勢」(Megatrends 2000)作者奈思比(John Naisbitt),幾年前在讀到那篇論文時,驚歎佛睿思特竟能在那麼早以前,就正確的預知未來企業必須如何改造,並視佛睿思特的構想為重新改造企業的最佳藍本。

其實佛睿思特既不做預測,也不單看趨勢,而是深入思考複雜變化背後的本質──整體動態運作的基本機制。他所使用的是一套他自己發展出來的方法──系統動力學(system dynamics)。它和自然科學界目前最尖端、深奧而熱門的混沌理論(chaos theory)及複雜性科學(science of complexity)所探討的相同,只是聖吉書中所談的更為平易,且與你我生命、生活及工作上,以及人類目前所面臨根本而重大的困境直接相關。

■ 成長的極限

基於對人類前途的關懷,一九六八年由各國精英組成的羅馬俱樂部(The Club of Rome),決定探討人類目前及未來的困境。結果他們發現問題複雜交錯,根本無法思考。最後佛睿思特以五個重要因素,建立了系統動力電腦模擬的「世界模式」(World Model),方完成所託。「成長的極限」(The Liits To Growth)這本探討人類困境的未來學巨著,就是佛睿思特的弟子們將他的研究成果,以通俗的方式改寫而成。佛睿思特也應用他的方法,在二十多年前就預知美國經濟將於九○年代中期跌入谷底,而與美國在經濟上往來密切的其它國家,亦將相繼下跌。佛氏並不比經濟學家更懂經濟學,而是深入思考經濟變化背後的本質,尤其是其中有一項叫做時間滯延(time delay)的因素,是造成許多波動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詳讀本書第三章便可了解它。

佛氏及其門生開始思索,如何教人學會整體運作本質的全新思考方式,以提升人類組織整體運作的「群體智力」。聖吉在這方面最大貢獻,是把艱深的系統動力學簡化成人人易學的系統思考,並將其在企業組織中實踐及推廣。佛氏則由中小學教育著手。

■ 突破直線性思考

為什麼系統思考如此重要,而缺乏它會導致組織學習的智障?原來當我們面對複雜問題時,總是習於將其分割成可以處理的片段來思考,然後加以整合。這種先分割再組合的思考是當代思潮的主流,對於許多複雜工作是非常恰當,而且必須,要不然人類怎能完成像登陸月球這樣複雜的計畫。然而在另一方面,分割卻使我們喪失了更深入觀察整體形成的要素──組成分子之間整體的互動關係,以及其所形成的複雜現象──即使只是兩三個變數,就可以複雜到不可思議的地步;聖吉將之命名為「動態性複雜」。有時它會抵消個人或群體改善問題的所有努力,它會「誘使」我們捨本逐末、避重就輕、愈治愈糟、一再犯錯,甚至興奮而努力的製造共同的悲劇。

怎麼會這樣?因為大部分的動態性複雜都是處於緩慢漸變的過程,極不易察覺,即使察覺了,不是為時已晚,就是不知如何有效處理。想想看,水質是突然惡化的嗎?交通是突然擁塞的嗎?健康是突然變糟的嗎?孩子都是突然變壞的嗎?我們的社會是突然變得如此亂的嗎?國家是突然變弱的嗎?全球生態是突然惡化的嗎?傑出的企業是突然轉弱的嗎?……而對我們威脅最大的,偏偏多屬於這種緩慢漸變的過程,大部分人卻要等到它爆發成「重大事件」時才會處理。

■ 大風暴的背後

而如果再加上整體互動中,令人難以捉摸的、相互增強或抑制的非線性關係與時間滯延,便會產生更令人困惑的現象:例如一個局部決策的小改變,卻使其它看似不相干的部分產生巨大的風暴。貨幣理論權威、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傅利曼(Milton Friedman),前年在他的新作「貨幣災難」(Money Mischief)中提到,一九三四年美國羅斯福總統一項小小的購銀法案,導致中國在一九四六年至四九年間五千四百萬倍的通貨膨脹。其它又如柏林圍牆倒塌,或洛杉磯大暴動這類「突發性的事件」,或令人困擾的各種暴起暴跌現象,或成功之後的快速崩潰,或總是矯枉過正,或長期的不穩定等,都是同樣的情況,其背後滋長的過程是長期而緩慢的。總之,它使我們以為是在改善問題,實則卻往往是在製造問題而不自知;即使我們的用意是良善的,個體潛能已充分發揮,團隊也合作無間,仍沒有用。然而,我們何曾學習過如何有效處理這類問題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聖吉將系統思考發展成一種自我的修練,堅持這種修練,能使我們看見自身的行動與外部力量之間,愈來愈多的新連結,而逐漸擴大與周遭的一體感;這也是我們今日最迫切需要的「第六倫」。

■ 解構與再造

因此愈來愈多的人,包括品管大師戴明(Edwards Deming),不僅視此書為管理中最具突破性的著作之一,並開始將其視為影響人類未來千百年命運不可或缺的基礎之一。尤其是在這個全球各種組織與機構,遲早將被解構,全面重新設計、根本改造,以及價值觀空前分歧而混淆的關鍵時代。戴明也和許多著名的學者及企業家一般,由「第五項修練」的讀者,進而成為聖吉的工作夥伴。戴明的一位弟子曾告訴我說,戴明在過世前,逢人就推薦一定要好好讀這本難得一見的好書。

除了整體運作這種最大的力量之外,聖吉書中介紹的另外一項極大的力量,或可以證嚴法師所常提及的那種「願力」來形容──一種為了實現心底深處真正願望的巨大而持久的力量;書中具體的描述個人應如何產生這股力量的方法,以及組織應如何建立「共同願景」的實際做法。

還有一種力量我們或可稱之為「求真的力量」──在組織中不斷相互以檢驗彼此最根本的假設,來追究問題的真相。它是用一種非常特殊而看起來很「危險」的技術來溝通,以穿透團隊中人與人之間那些虛偽而令人無奈、沮喪,甚至於導致誤解、敵視、交相指責的「隱形牆」,進而產生一股巨大的力量,使團隊在心智上由「普通燈炮散漫的光」轉化為「雷射光」一般強大而持久的凝聚力,以及心靈上的高度默契。

■實驗與創新

創造最重要的動作之一是嘗試,嘗試的最大可能是失敗,而在社會與管理系統中大幅實驗的代價常是巨大而可怕的。這也是為什麼管理方面的創新,始終無法像工程、科學或藝術那般具突破性,因為它可以實驗的空間非常的窄。為了克服這個難題,聖吉和其它研究者透過一種系統動力電腦模擬的「組織學習實驗室」(美國中小學生,郵購一片系統思考軟體STELLA就可以學),能讓他們所輔導的企業主管在其中嘗試各種可能的構想、策略、情境變化,及其間種種可能的搭配,進而產生深邃而持續的企業創造力。聖吉將之視為組織創造與學習的演練場。這種學習實驗室也可將我們前述的那種緩慢漸變的長期過程「壓縮時空」來觀察,進而及早尋求因應之道。這種電腦模擬可以用以研究許多與人有關的變數。美國一家全球知名的大企業,三十多年來一直應用佛睿思特為他們建立的系統動力經營決策模式,來輔助重大策略與政策之研擬,其中百分之九十是如領導風格、溝通態度、文化、士氣等「軟性」的變數。現在就連二十年前持嘲諷態度的管理大師杜拉克(Peter Drucker)也要大家重視這種電腦模擬。

此外,相對於目前風行的許多管理新思潮或新作法,「第五項修練」殊勝之處,在於它始終專注於探究複雜問題更整體而持久的根本解決之道。聖吉以他深廣的智慧,指出許多管理新論在實際運用及未來發展上最需注意之處,非常值得大家警惕。

聖吉最難能可貴之處,不僅是那極罕見的、整合式的創新才能,能將幾位巨人的智慧周嚴的融匯在一起,也不僅是那始終專注在人類最重要問題上的誓願,而是那即使站在巨人們的肩頭上,依然不斷質疑巨人的精神──質疑其中隱藏的假設、突破它,進而創新。他也將這種質疑的精神「傳染」了一些給我。前年我們聚會時,我向他提及這本書中譯本的事,他要我順便改寫這本書,我失聲大笑,他說他是認真的,法文版就改寫了。我依照他的話開始重新以質疑的態度來讀這本書,果然發現幾處以前從未深思過的書中疏漏之處,並改寫了一個系統基模。

■ 管理的新契機

目前除了許多企業之外,有些頂尖大學的課程中(不限管理學院),也將這本書列為指定讀物;而其它方面也開始推展。我三年多前曾專程向甫自麻省理工學院退休的佛睿思特教授請益,他那時正興緻勃勃的領導一群年輕學生,到美國中小學老師及孩子們介紹系統思考,成績斐然。目前全美大約有四百多所中小學引進這方面的教學,成效最著的是亞歷桑那州的土桑市(Tucson)橘樹中學(Orange Grove Middle School)。那些十二至十四歲的學生,一大早就趕到學校,用麥金塔電腦以系統思考軟體STELLA來思考許多社會、經濟、自然、保育、物理、數學、家庭等問題,甚至週末都會到學校和小組成員共同探究那些連專家都還不一定弄得清楚的課題。這是校方在過去從未見過的現象。其中有些表現不錯的學生以前還是令校方頭痛的問題學生。

在政府方面,行政效率被評鑑為全球最佳的荷蘭及新加坡已開始體認這個新領域的重要性。荷蘭於一九九二年七月由原任交通部長的Nijenrode大學校長Mevr. drs. N. Kroes女士領導,成立了一個組織學習研究中心。新加坡的國防部去年也曾邀我為他們的主管開設系統思考研習營。

有些公共事務學者開始以「第五項修練」的觀點,反省目前許多公共事務觀念及政策上的偏差。美國及荷蘭的醫療保健界也推動了好幾年。史丹福大學法學院有人開始運用這方面的觀念,重新思考人類未來全新的法律體系。麻省理工學院方面也開始請聖吉輔導該校成為學習型的組織。此外,我在國際系統動力學年會中,也遇到愈來愈多的經濟、社會及政治學家,他們對自己領域的大師們多年來只能換個角度談老問題,毫無真正重大創新,以解決目前舉世政治、經濟、社會亂象困惑不已,轉而在系統動力學中得到不少啟發,有的甚至成為系統動力學的中堅分子。

■ 終身的學習

當你讀這本書的時候,或許有許多地方不容易懂,尤其是那些環路圖,不過如果你知道就連財星雜誌(Fortune)的企管專業編輯都形容看完這本書會頭痛,或許會感到安慰些。然而你可知道這本難讀的書卻已連續三年名列全美暢銷書的排行金榜。為什麼?我想主要是因為它能深入探討許多困擾大家已久、而又無可奈何的困境。例如,如何兼顧工作與家庭,如何面對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如何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如何在忙碌之中還能擁有充分的學習空間,如何解除各種壓力等,並指出一條正確的新路。在每年往返波士頓的途中,我曾不止一次的碰到正在閱讀這本書的美國人,有一次甚至是一位哈佛商學院的教授,我發現他們常看不懂書中的環路圖,當我自告奮勇的為他們加上一些符號解說之後,都能幫助他們了解。所以我在取得聖吉許可後,在中譯本的環路圖中,加上一些符號,相信可以使它們較易於理解。

如果你只將學習型組織視為業績最佳、競爭力最強的組織,那你就忽略了它的真諦──人們可於其中,逐漸在心靈上潛移默化,而活出了生命的意義。這才是它真正可貴之處。我們找到真正重要的事做,才能再度擁有豐沛的生命力。否則,只一味追求階段性目標,個人或組織最後往往陷入不滿意、但只得接受的一種無可奈何的生命狀態,很難從工作中得到樂趣和能量。這本書可讓我們看到,原來這個世界在你我這部分,還有許多更重要的事情值得去做,從而產生很大的力量。它提醒我們不要只做自己得心應手而立竿見影的事,而應專注在滇正重要的事情上。

■ 新領導能力的上乘武功

對於中國的讀者來說,書中系統思考精華所在的系統基模是很親切的,因為它們像是中國古聖先賢智慧的結晶,而且對於本、末、先、後,和輕、重、緩、急更容易掌握運用;聖吉一直致力於將東西方古老智慧的結晶和最新的管理科學融合。他對老子的領導哲學尤為推崇;而其所提出的五項修練,有許多與儒、道、釋三家思想又非常相近。

至於想要真正精熟聖吉所提出的這些「新領導能力的上乘武功」,我還想不出有比禪宗大師南懷瑾先生在「如何修證佛法」中所提示的「見、修、行」三位一體的修證綱要更好的指引,修練的功夫為什麼不上路呢?是因為見地不夠圓滿,加上行願不夠;見地為什麼不夠圓滿呢?是因為沒有真修實證,行願也不夠;行願為什麼不夠圓滿呢?是因為見地、修證有問題。這個綱要,深切的點出任何學習(光是吸收知識、資訊並不是學習,真正的學習必定修正行為,也就是修行、修練)的精義所在。

值此巨變排山倒海而來的關鍵年代,這本由譯者郭進隆先生與天下文化出版公司付出極大的心力所完成的畫時代的巨著,不僅值得中國所有的管理者及領導者參考省思,也值得所有有心的中國人細讀,並身體力行,而成為真正的「學習者」。願這本書能燃起我們更高的理想,擴大我們的格局,深廣我們的思考,進而從你我周遭開始,與人們共同學習。在這條新路起步的階段,容我引用證嚴法師的話與您共勉:「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遠。」

 

0-4 【越洋專訪】越洋專訪彼得?聖吉
Q1. 為什麼研究《第五項修練》這本書成為全球管理的風潮?

我認為《第五項修練》在全球蔚為風潮有兩個原因。首先,大家都感覺到傳統組織的僵化,以及它不再適用於變化快速的現代社會。這些組織泛指所有的企業、學校、醫院、政府等。事實上,組織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第二個原因是,《第五項修練》與其他管理方法不同。其他管理方法,多半強調讓組織更有效率,像是改善組織或重新設計組織這些方法。而《第五項修練》是強調組織應更瞭解人,包括人的創造力、潛能,以及最重要的----學習的能力。

許多其他管理方法並不重視這些基本的層面。而《第五項修練》中所提的方法才能創造一種環境,讓人們在其中真正集體地學習、思考未來應有的改變,以及改變所需要的能力為何。

Q2. 《第五項修練》書中的理論和實務,可以被廣為應用於全球嗎?會不會產生因文化差異而不適用的問題?

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成立了「組織學習協會」(SoL, Society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並在全球成立分支機構。這個組織的成立宗旨,就是在全球建立各個層級上的學習社群網絡,更重要的是,它依各地文化的不同,演化出一套該地可以適用的組織學習方法。除了因地制宜的方法之外,我想這套組織學習的方法會受到全球廣為採用,是因為它求可通用的觀點。那就是,所有人類都希望學習的渴望;不論你成長的背景文化為何,在人類內心身處都有一種學習的渴望。

其次,對每個人而言,與人的「關係」都很重要。沒有一種人類社會不重視關係。這些關係包括彼此間的信任、互惠、大家一起工作的默契等。

更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存性與日遽增。我們都清楚地看到,世界變得越來越小,當甲地發生事情,乙地很快就會受到影響。因此,瞭解彼此間的相互依存性,以及更大的系統是如何運作的,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只是經濟系統,還包括社會系統,以及更重要的----大自然的系統。

目前,中國大陸也對組織學習有高度的興趣。我相信這是因為,中國大陸是少數仍有機會主宰自己未來的國家。舉例而言,中國大陸因為正在開發中,它可以選擇可以建立一套完全不同於已開發國家的運輸和能源系統。我的意思是說,當西方國家愚蠢地開著每兩百英里耗油一加侖的車時,中國大陸可以有別的選擇。我們沒有理由要將是地球的原油用盡。事實上,在五十年內,另一套更環保的能源系統可能被開發出來。像中國這樣開發中的國家,就有其他的選擇。

Q3. 「外包」已經變成全球企業的一種重要策略。自顧工作者在現今社會中愈來愈多。《第五項修練》中的原則也適用於自顧工作者嗎?

儘管企業的配置改變了,但是,基本的的現實並沒有改變。這個現實就是,沒有一項工作可以一個人單獨完成,而都必須經由團隊或人際網絡完成。就算是企業用外包的方式,也必須和承包者產生關係。事實上,人們愈能一起工作和學習,效率愈高。當許多組織和它們的承包商非常有紀律地開始合作,它們之間便發展出一種很特別的關係。我看到,許多組織甚至和承包商有比和公司雇員更密切的關係。有人認為組織和員工訂立契約關係,是唯一建立彼此間正式關係的方法。我卻要提醒大家,這只是其中的一種方法,而且很多時候,這種關係會限制彼此間創新的相互學習。因為,公司員工在工作時,往往心裡想的是:「反正這是我的工作,老闆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但是,身為一名承包商(或自顧工作者),你知道你的老闆就是顧客。而老闆也將你視為有價值的供應商。你們二者之間,如果認為對方不理想,都還有其他選擇。在可以自由選擇合作對象的基礎下,更有助於建立真正有意義的關係。

但是,這樣的關係也會有負面的影響。因為,彼此只要稍覺得對方不滿意就可以換,不容易建議長期的互信關係。很多承包商(或供應商)和業主間的關係,變得非常膚淺。最常發生的情形是,每件事都取決於承包商能否提供較低的價格。而身為承包商,為了取得暫時的優勢,不得不降價。

雖然可能有這種負面影響,但是仍有許多組織和其承包商維持良好而深遠的關係。


Q4. 怎麼看得出來,一個組織是否已成為「學習型組織」?

有許多徵兆可以看出組織中的人是否可說真話。在一個可以誠實說出所遇到難題的環境中,人們才有可能學習。更重要的是,他們不但要能坦承地說話,還要能反思。人們可以挑戰自己的思想,而不只是和別人爭辯,同時也要敞開心胸,接受別人的影響。這就是學習型組織形成的徵兆。假如一個企業存在有目的的話,只要問問成員,他們的組織存在的目的為何,就知道他們是不是學習型組織了。假如答案是「為股東賺錢」,那麼,這個組織是沒有目的的。因為,這只是企業成功的必要條件,但卻不是目的。這不是一個學習型組織。

「學習型組織」的其他特徵,包括成員擁有下面這些能力:不斷地思考及學習複雜問題的能力,並且看出這些問題如何影響世界;瞭解我們以為出於善意、卻不經意地傷到別人,甚至造成別人大災難的想法;洞察組織間,以及組織和社區間的相互依存性等。這些都是學習型組織的特徵。

你可以經由這些指標來評估,一個機構是不是已轉形成為學習型組織。每一個正在學習的組織或個人,都必須不斷評估成果。

組織可用兩種方式不斷地自我評估。一種是從企業或官方的觀點來評估。評估的面向包括:我們的產品有多好?我們顧客有多忠實?企業的財務表現多好?第二個評估的面向,則是學習的能力。這是一種更精密的評估。例如,企業的精神為何?員工對現在從事的工作有多少熱情?人員之間信任的程度為何?他們可以多坦承地溝通?他們反思的能力如何?這些評估的對象包括老闆;而且,事實上,都要從老闆開始。另外,成員是不是能體認到,唯有當公司的生產、研發、行銷等部門團結在一起,才能創造一個健全的企業?或是,人們只是改進自己的部分,未顧及整體,而讓一己之過,為害全體?在評估組織的學習能力時,以上兩個面向都要顧到。

Q5. 在全球化時代,使企業面臨愈演愈烈的殘酷競爭。《第五項修練》書中所提出的系統思考等觀念,能為世人解套嗎?

全球化所造成的競爭是非常粗暴的。但是,事實是,全球的企業都在我們所共有的一個大系統----地球----上生存。但是,當你處在緊急狀況下,像是在戰爭中,你必須對緊急狀況做出立即的回應時,你常會忘了這一點。我們每個人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更大的系統。一個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商業界目前致力於拯救的環境破壞,就是導因於全球化。而目前也有一些國際性的大企業,在這方面作了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聯合利華(Unilever)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是一家全球最大消費性產品的公司,產品橫跨三大領域,分別是:漁業產品、冰淇淋,以及化妝品。這三大領域的產品牽涉到地球的三種資源,包括:水、永續的農業,以及永續的漁業。因此,聯合利華正致力於這三種資源的保護。這是因為,他們看到他們的產業,正在破壞這三個領域的地球資源。他們瞭解到,如果再不進行環保,他們將沒有生意可做。這不事競爭的問題,而是生存的問題。聯合利華預見了問題。許多其他全球性企業,也看到全球化帶給人們的危害,正在做一些補救措施,包括英國石油、殼牌石油等。企業已漸漸能有系統思考的概念了。我相信,這對挽救全球化所帶來的災害,是一股正面的力量。

Q6. 你在大學時代,在史丹福大學念航空。後來鑽研管理,被《財星》雜誌尊稱為『組織學習先生』。你喜歡人們怎麼看你?

我一向對「複雜」(complexity)這門學問感到興趣。並且,我對於人們如何能發展出能力來改變日益複雜的世界,有高度興趣。這也是為什麼一開始我會唸工程,因為在工程學中,我可以研究系統。因此,長久以來,我的興趣一直都關注在下面這些問題。我們如何能發展出和我們力量(如科技力量)相等的智慧(處理人的智慧)?我們如何能增進我們的學習能力和知識,以創造我們真正想要的?目前,人類在科技領域上非常地進步,但是在人類的領域中,卻相當地不成熟。人類在瞭解別人、發展共同的目的的能力上,相當欠缺。我們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科技卻沒有教我們如何發展出共同學習以及互相瞭解的工具。我們也並不瞭解我們是整個生態系統中的一部份。這中間的落差一直是我最關心的。現在我們所做的一切,幾乎都是在增強人的科技力量;但是我們需要增強的是人類智慧的力量。西方人現在漸漸對非西方文化感到很大的興趣,特別是古老的文明(如中國和印度文明),也是著眼於此。

至於稱我為「組織學習先生」,我認為是過份簡化了。我就像一般人一樣。我喜歡騎自行車。冬天時,我喜歡滑雪。我想歡和人一起工作。我花很多時間和大家一起工作,而很少一個人工作。年輕的時候,我喜歡打棒球,因為我喜歡團隊的感覺。而且,當我在組織中工作時,我總是試著建立大的網絡。這就是我喜歡的工作。我與大部分人都相同。

Q7. 可以再多描述一下你自己嗎?

我的父親來自德國北邊,聖吉(Senge)是丹麥文。它的意思是「床」,他來自東國北部和丹麥一帶。我的母親來自德國南部。我們是一個中產家庭。我上公立學校,居住在洛杉磯的郊區。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只要我有興趣去做的,我的父母總是鼓勵我去做。他們從不強迫我做我不感興趣的事。對小孩而言,父母能給他們空間,發展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是一件恩寵。我非常地幸運。


Q8. 你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紓解自己的壓力?

我每天花一到兩個小時靜坐。另外,我還學中國的氣功、太極拳等。我二十年前在加州時,就開始學禪了。

我想,這只是選擇的問題。每個現代人都會面臨壓力,而壓力來源又都不相同。當父母的,有當父母的壓力。當工人,有工人的壓力。身為別人的同事,也有壓力。另外,成為社會的公民,也有壓力。生活在現代社會,源源不斷的壓力。而且這些壓力有時非常強烈。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有選擇。例如,只要早起一個小時,你就有一個小時可以靜坐,緩和自己的心情。這是一個選擇的問題。

Q9. 台灣目前正面臨教育改革的瓶頸。如何將《第五項修練》書中的原理及方法應用到教育改革當中?

這是非常可行的。許多成功的案例可以證明這點。在《第五項修練》出版了五、六年之後,我非常驚訝地知道,全美有許多學校在應用此書中的原理。表面上看來,學校本身就應該是學習型組織,這本書對學校而言,應是沒有什麼功用的。但事實上,當今的學校,並非學習型學校,而是教導型的學校。在大部分的學校中,老師決定了他們要交什麼,然後強迫孩子們去學。

而《第五項修練》在學校中的應用,建立了一個每個人都必須學習的創新環境。這裡指的每個人,除了學生外,還包括老師和行政人員。因此,我十分肯定學校中可運用《第五項修練》的原理和方法。但是,我仍要說明的是,相較於企業,在推行的過程當中,學校中有更大的阻力。因為,學校是非常複雜的組織,它甚至比企業還要複雜。企業的主要是對股東負責。對大部分的企業而言,只要企業獲利,你的股東就會高興。除非你打破此慣例,否則沒有人會找你麻煩。然而,在公立的教育系統當中,許多人都會介入,包括政府、校方、家長。當學校做了某些激進的改革,就算小孩喜歡,老師也對此感到興奮;但是,往往,干預的力量會從學校行政系統和家長兩方面傳來。他們會不安地說:「我當學生時,不是這樣教學的!」

我想很少組織會像學校一樣,有一種根深柢固的問題。那就是,在現實與實務之間,有極大的差距。這也是為什麼學校的改革是可能的。因為,這種改革非常地迫切。如果你想在短期內發動革命,促成教育的現況翻轉,那將會波及學校中的每一個人。以考試制度為例,它引導著整個國家的人力素質走向。目前的考試制度,也許讓學生喘不國氣來,但考試本身並不是問題所在。而基本的問題是,我們心中所描繪的二十一世紀的學校系統,到底是怎樣?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現實世界是怎樣?在接下來五十年當中,我們的下一代應該做好怎樣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