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英:云梦皮影 - 艺教动态 - 教师之友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15:56:53
云梦皮影
中国皮影戏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时候也叫傀儡戏。它源于秦末“楚”“汉”相争,张良情急之下用皮革来迷惑敌人的故事,后人受这个故事的启发,创造了皮影戏。皮影是用灯光将人工雕刻的人物、动物、景物的侧面形象映衬在纱幕上,然后由艺人操纵这些人物、动物、景物活动起来,同时配上道白或唱腔。
云梦县皮影戏始于清中叶,至今仍有皮影26台。演出活动常年不断,1995年2月由省文化厅授版为“湖北皮影艺术之乡”。
云梦皮影轻装简从,二人一台戏。前台演唱兼操纵,后台司击乐伴奏,俗称打锣腔或二人台,有戏剧轻骑之称。
皮影制作,仿戏剧服饰,脸谱,用料从纸到塑料片,透雕镂空,花纹精细,色彩鲜亮。
皮影唱腔属西乡高腔,须真假嗓相兼,说唱吐字清晰,行腔豪放。刚如云梦打麦号子,柔似摇儿歌。后受姊妹艺术影响,揉进了楚,汉剧唱腔,逐步形成生,旦,净,丑腔分,导板,垛子,二六,二八,摇,数等板式。有的戏班还加进了(京胡)弦乐伴奏。
演唱书目多为各朝历史演义,从《封神演义》,《东周列国》,《说唐》,《说岳》,《天宝图》,《海公》,《刘公》等应有尽有。说唱无剧本,艺人掌握故事梗概,临发挥,多唱水词。一部大书可演二,三个月。但赴省,市会调演的剧目,先创作剧本,配音乐伴奏,反复排练后才能公演。保留剧目有:《山娃与凤凰仙子》,《猪八戒背媳妇》,《武松打虎》,《梁红玉击鼓战金兵》,《斩钦差》,《三调芭蕉扇》,《鹤与龟》等。
演出场地,主要分布于县城关和乡镇的茶社书场,有的还应聘到邻县,市演出,20多台皮影戏,每天接等数以千计的观众,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程连伯师傅就是云梦皮影艺术界代表人物,他从小酷爱皮影艺术,1978年学唱皮影戏,擅长皮影制作和表演。对皮影制作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他的皮影造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参照现代连环画和舞台剧服饰和脸谱进行再创作。皮影制作有线条流畅,刀法匀称,色彩鲜艳,疏密恰当,粗犷显目等特点。在云梦皮影艺术界屈指可数。
部分作品展示:http://x8c8s8h8g.bokee.com
他的皮影作品《梁祝》《哪吒闹海》,1987-1988年入选湖北省民间美术展览。1992年作品《喜迎农运》 《龟与鹤》《猪八戒背媳妇》《武松打虎》《梁红玉击鼓战金兵》参加了农运会文化夜市调演,同时还为台湾体育代表团作了专场演出,受到海内外人士高度评价。获得优秀表演奖。制作的传统皮影5件,被选用刊登在《中国孝感》第二界全国农运会礼品书中。1994年其作品被文化主管部门推荐为“云梦皮影造型”刊载在《云梦县志》云梦文化彩页中。他的作品“铠甲”,还作为云梦皮影制作精品,赠给了台湾体育代表团。当年被全国民间名人录收编刊登。
在云梦县城关镇东正街有一座闻名遐迩的三间四层小楼——“梦泽影戏馆”,这里一年到头,天天演皮影,场场座无虚席。梦泽影戏馆主人秦礼刚,今年58岁,人称“皮影王”。从1978年开始拜师学艺到如今,秦礼刚与皮影相伴已经近三十年了。
秦礼刚从小就喜爱皮影戏。心灵手巧和较好的嗓音等条件,让他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云梦最具影响力的皮影老艺人陆春元的关门弟子。从此,他的一生也离不开皮影了。
秦礼刚很清楚,在电视、电影和多媒体等的冲击,传统文艺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要创新,皮影也同样如此。为了稳住老观众发展新观众,为了让皮影这种艺术形式长盛不衰,秦礼刚花了很多心思:改进材料,最初使用的是牛皮,后来改变为硬纸、硬塑料,再到如今的聚乙烯;加宽纱幕,把它由过去的1.5米长1米宽,扩大到目前的3.4米长、1.5米宽,人影放大1倍,让观众看得更清楚;着色上变换,最初的皮影颜色单调,不能够在视觉上吸引观众,如今他使用了多样的着色技术,使皮影看起来五颜六色,更有表现力;独创“换头”技术,类似于戏剧中的“变脸”,使人物在动作和表情变换中更自然逼真;丰富伴奏,过去传统的皮影戏伴奏乐器只有锣鼓,现在他又加上了民族弦乐器,为的是更好听;剧目的创新,他将《狡猾的狐狸》、《司马光砸缸》、《武松打虎》等一些中国寓言故事改编成皮影戏,力图吸引儿童和青年走进剧场。
秦礼刚的名气越来越大了。他先后接待过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朋友,还曾应邀赴江苏、唐山等地交流演出,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有一次,一位美籍华人来到云梦,点着名要看他表演的《薛仁贵征东》故事,那位美籍华人看得泪水涟涟,秦师傅和客人一样,也是演得热泪盈眶。
学皮影、演皮影、创新皮影、发展皮影,58岁的秦礼刚把毕生的经历都花在了皮影艺术传承上。对于皮影的未来,他怀着深深的忧思,如何使这种独具魅力的小剧种能顺利传承、如何使皮影戏这种的乡土文化品牌得到更多的保护,这都是他苦苦思索的问题。
2005 中国唐山国际皮影艺术展演评奖。 云梦皮影艺术团荣获最佳表演奖、最佳打击乐奖、演出综合奖。 云梦皮影艺术团团长秦礼刚凭7套人物皮影荣获展览类一等奖,他和云梦皮影艺人陈红军还分别获得现场雕刻制作“神刀奖”三等奖。
2007年4月,秦礼刚受中国国际动漫节组委会邀请,率团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展演。
2007年6月9日,我国第二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当天,中央领导温家宝、李长春到北京中华世纪坛,观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温总理饶有兴致地观看了云梦皮影戏《武松打虎》。
2007年7月15日,云梦皮影艺人秦礼刚接到邀请,率团参加在圆明新园举办的珠海首届国际童玩艺术节。
云梦皮影,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正在散发新的光芒!
本主题由 管季超0712 于 2010-12-8 14:16 设置高亮
收藏分享评分
回复引用
订阅TOP
教师之友网=教育理想主义者的大本营
管季超0712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管季超0712 (管夫子)当前离线
站主—孝南区教研室教研员
UID
1
帖子
11907
精华
5638
积分
521232
威望
243544 100
金钱
0 100
贡献
0 100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在线时间
97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8
最后登录
2011-6-8


管理员

UID
1
帖子
11907
精华
5638
积分
521232
威望
243544 100
金钱
0 100
贡献
0 100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在线时间
97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8
最后登录
2011-6-8
2#
发表于 2008-9-22 12:06 |只看该作者    踩窝窝   送礼物   问候Ta
[教师之友网]诚征专栏作者
说云梦皮影
|
中国皮影戏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时候也叫傀儡戏。它源于秦末“楚”“汉”相争,张良情急之下用皮革来迷惑敌人的故事,后人受这个故事的启发,创造了皮影戏。皮影是用灯光将人工雕刻的人物、动物、景物的侧面形象映衬在纱幕上,然后由艺人操纵这些人物、动物、景物活动起来,同时配上道白或唱腔。
云梦县皮影戏始于清中叶,至今仍有皮影26台。演出活动常年不断,1995年2月由省文化厅授版为“湖北皮影艺术之乡”。
云梦皮影轻装简从,二人一台戏。前台演唱兼操纵,后台司击乐伴奏,俗称打锣腔或二人台,有戏剧轻骑之称。
皮影制作,仿戏剧服饰,脸谱,用料从纸到塑料片,透雕镂空,花纹精细,色彩鲜亮。
皮影唱腔属西乡高腔,须真假嗓相兼,说唱吐字清晰,行腔豪放。刚如云梦打麦号子,柔似摇儿歌。后受姊妹艺术影响,揉进了楚,汉剧唱腔,逐步形成生,旦,净,丑腔分,导板,垛子,二六,二八,摇,数等板式。有的戏班还加进了(京胡)弦乐伴奏。
演唱书目多为各朝历史演义,从《封神演义》,《东周列国》,《说唐》,《说岳》,《天宝图》,《海公》,《刘公》等应有尽有。说唱无剧本,艺人掌握故事梗概,临发挥,多唱水词。一部大书可演二,三个月。但赴省,市会调演的剧目,先创作剧本,配音乐伴奏,反复排练后才能公演。保留剧目有:《山娃与凤凰仙子》,《猪八戒背媳妇》,《武松打虎》,《梁红玉击鼓战金兵》,《斩钦差》,《三调芭蕉扇》,《鹤与龟》等。
演出场地,主要分布于县城关和乡镇的茶社书场,有的还应聘到邻县,市演出,20多台皮影戏,每天接等数以千计的观众,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程连伯师傅就是云梦皮影艺术界代表人物,他从小酷爱皮影艺术,1978年学唱皮影戏,擅长皮影制作和表演。对皮影制作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他的皮影造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参照现代连环画和舞台剧服饰和脸谱进行再创作。皮影制作有线条流畅,刀法匀称,色彩鲜艳,疏密恰当,粗犷显目等特点。在云梦皮影艺术界屈指可数。
他的皮影作品《梁祝》《哪吒闹海》,1987-1988年入选湖北省民间美术展览。1992年作品《喜迎农运》 《龟与鹤》《猪八戒背媳妇》《武松打虎》《梁红玉击鼓战金兵》参加了农运会文化夜市调演,同时还为台湾体育代表团作了专场演出,受到海内外人士高度评价。获得优秀表演奖。制作的传统皮影5件,被选用刊登在《中国孝感》第二界全国农运会礼品书中。1994年其作品被文化主管部门推荐为“云梦皮影造型”刊载在《云梦县志》云梦文化彩页中。他的作品“铠甲”,还作为云梦皮影制作精品,赠给了台湾体育代表团。当年被全国民间名人录收编刊登。
在云梦县城关镇东正街有一座闻名遐迩的三间四层小楼——“梦泽影戏馆”,这里一年到头,天天演皮影,场场座无虚席。梦泽影戏馆主人秦礼刚,今年58岁,人称“皮影王”。从1978年开始拜师学艺到如今,秦礼刚与皮影相伴已经近三十年了。
秦礼刚从小就喜爱皮影戏。心灵手巧和较好的嗓音等条件,让他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云梦最具影响力的皮影老艺人陆春元的关门弟子。从此,他的一生也离不开皮影了。
秦礼刚很清楚,在电视、电影和多媒体等的冲击,传统文艺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要创新,皮影也同样如此。为了稳住老观众发展新观众,为了让皮影这种艺术形式长盛不衰,秦礼刚花了很多心思:改进材料,最初使用的是牛皮,后来改变为硬纸、硬塑料,再到如今的聚乙烯;加宽纱幕,把它由过去的1.5米长1米宽,扩大到目前的3.4米长、1.5米宽,人影放大1倍,让观众看得更清楚;着色上变换,最初的皮影颜色单调,不能够在视觉上吸引观众,如今他使用了多样的着色技术,使皮影看起来五颜六色,更有表现力;独创“换头”技术,类似于戏剧中的“变脸”,使人物在动作和表情变换中更自然逼真;丰富伴奏,过去传统的皮影戏伴奏乐器只有锣鼓,现在他又加上了民族弦乐器,为的是更好听;剧目的创新,他将《狡猾的狐狸》、《司马光砸缸》、《武松打虎》等一些中国寓言故事改编成皮影戏,力图吸引儿童和青年走进剧场。
秦礼刚的名气越来越大了。他先后接待过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朋友,还曾应邀赴江苏、唐山等地交流演出,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有一次,一位美籍华人来到云梦,点着名要看他表演的《薛仁贵征东》故事,那位美籍华人看得泪水涟涟,秦师傅和客人一样,也是演得热泪盈眶。
学皮影、演皮影、创新皮影、发展皮影,58岁的秦礼刚把毕生的经历都花在了皮影艺术传承上。对于皮影的未来,他怀着深深的忧思,如何使这种独具魅力的小剧种能顺利传承、如何使皮影戏这种的乡土文化品牌得到更多的保护,这都是他苦苦思索的问题。
2005 中国唐山国际皮影艺术展演评奖。 云梦皮影艺术团荣获最佳表演奖、最佳打击乐奖、演出综合奖。 云梦皮影艺术团团长秦礼刚凭7套人物皮影荣获展览类一等奖,他和云梦皮影艺人陈红军还分别获得现场雕刻制作“神刀奖”三等奖。
2007年4月,秦礼刚受中国国际动漫节组委会邀请,率团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展演。
2007年6月9日,我国第二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当天,中央领导温家宝、李长春到北京中华世纪坛,观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温总理饶有兴致地观看了云梦皮影戏《武松打虎》。
2007年7月15日,云梦皮影艺人秦礼刚接到邀请,率团参加在圆明新园举办的珠海首届国际童玩艺术节。
云梦皮影,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正在散发新的光芒!
回复引用
TOP
管季超0712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管季超0712 (管夫子)当前离线
站主—孝南区教研室教研员
UID
1
帖子
11907
精华
5638
积分
521232
威望
243544 100
金钱
0 100
贡献
0 100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在线时间
97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8
最后登录
2011-6-8


管理员

UID
1
帖子
11907
精华
5638
积分
521232
威望
243544 100
金钱
0 100
贡献
0 100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在线时间
97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8
最后登录
2011-6-8
3#
发表于 2008-9-22 12:07 |只看该作者    踩窝窝   送礼物   问候Ta
[教师之友网]诚征专栏作者
皮影戏:一段帝王的爱情故事(
【引言】 (节选自《大明宫词》部分皮影唱词)
李治:(望着贺兰氏,动情地)这位姑娘,请你停下美丽的脚步,你可知自己犯下什么样的错误?
贺兰氏:(声音千娇百媚)这位官人,明明是你的马蹄踢翻了我的竹篮,你看这宽阔的道路直通蓝天,你却非让这可恶的畜生溅起我满身泥点,怎么反倒怪罪是我的错误?
李治:(声音轻柔,充满真情)你的错误就是美若天仙,你婀娜的身姿让我的手不听使唤,你蓬松的长发涨满了我的眼帘,看不见道路山川,只是漆黑一片;你明艳的面颊让我胯下的这头畜生倾倒,竟忘记了他的主人是多么威严。
贺兰氏:(异常娇媚,更加诱人)快快走远点吧,你这轻浮的汉子,你可知调戏的是怎样多情的一个女子?她为了只见过一面的丈夫,已经应掷三年,把锦绣青春都抛入无尽的苦等,把少女柔情都交付了夜夜空梦……
湖北云梦,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却因为“皮影戏”而蒙上一层古老神秘的面纱。一年365天,在云梦的 “梦泽影戏馆”,皮影戏就要巧哦吟唱364天。
走进云梦,坐在古老的戏台下,看看面孔布满沧桑的老艺人是如何“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端起大碗茶,凝神听一段才子佳人古老的故事吧!
回复引用
TOP
管季超0712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管季超0712 (管夫子)当前离线
站主—孝南区教研室教研员
UID
1
帖子
11907
精华
5638
积分
521232
威望
243544 100
金钱
0 100
贡献
0 100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在线时间
97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8
最后登录
2011-6-8


管理员

UID
1
帖子
11907
精华
5638
积分
521232
威望
243544 100
金钱
0 100
贡献
0 100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在线时间
97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8
最后登录
2011-6-8
4#
发表于 2008-9-22 12:09 |只看该作者    踩窝窝   送礼物   问候Ta
[教师之友网]诚征专栏作者
民间文化:“背影”苍凉渐渐远去?
作者:记者廖翊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1版 发布时间: 2007-06-11
9日,中华世纪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皮影展馆。山东民间艺人范正安向观众表演着“十不闲”绝活:手上忙不迭地操弄着各色皮人儿,口里不停地用泰安腔唱词念调,脚下拴着的铙钹锣鼓适时伴奏烘托……一个人硬是将一出出文武戏活生生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捧腹不已。 一个人可以创造一个世界,这是范正安的绝技。但是,当一个人的离去也将永远带走一个世界时,这就不只是范正安个人的悲伤了。 类似的悲哀同样出现在云梦皮影人身上。一出活灵活现的《武松打虎》,让云梦皮影享誉中外,但是,这一江汉大地流传数百年艺术的承继者,却寥寥无几。 “我们开了一家茶社,每位客人喝茶加看戏一块钱,以茶养戏。可以说是惨淡经营!”湖北云梦县民间艺人协会主席滕德清对记者说。 老艺人的相继离世,后继者因收入太低纷纷转行,造成今日皮影艺术危境。在中国大地,许多皮影成为渐渐远去的苍凉“背影”。 “文化遗产日”,是一个广大民众与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相约、相会、牵手的日子,是一个留住远去“背影”、让她重新拥抱民众的日子。 9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第一天,适逢周休日。但是,中华世纪坛偌大的展厅内,观众寥落;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举办的“中国传统医药保护展”,更是门可罗雀。这与事先冀望存在相当落差。 展览的精彩不容置疑。这是近年来罕见的民间艺术精品大荟萃,木版年画、皮影、木偶、剪纸、染织,均为各地精华,呈现的是一个农耕文明古国千百年来的生活风俗、情趣、审美、格调,洋溢着无比的亲切感。 展览的用心无处不在。不仅有珍贵的展板、实物,而且五大民间艺术的代表人物及传承者几乎全数到场与观众见面、交谈、演示,让观众了解民间艺术的诞生过程和深厚文化涵义,了解“人”与“艺”的深刻关联,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内核。为了吸引更多观众参观,老人和小孩实行免费。 回访参观者,无论老少,无不叹服于展品的丰富与精彩,无不感动于作品的创造与不凡,无不感慨于文化的变迁与消逝。“遗产日”的意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可惜的是,这部分人实在太少太少。他们放眼属于民间文化的巨大空间,处处显示“村落”的荒凉与落寞。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导方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表示:老百姓作为文化遗产的直接传承者,应是“遗产日”的主人;只有人民热爱自己的文化遗产,才能真正做到有效保护。如何让更多民众乐于接近、走进、热爱,进而疼惜、保护自己的民族民间文化,摆在了我们面前。 惟其美好,不忍罢手。今天世纪坛展出的,已经让观众感动不已,应视为成功的第一步,我们相信感动有着非凡的影响力和传递力。当更多的民众在“惊艳”于我们的文化之日,也是行将离去的民间文化向我们回首之时。 (完)(责任编辑:周生斌)
回复引用
TOP
管季超0712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管季超0712 (管夫子)当前离线
站主—孝南区教研室教研员
UID
1
帖子
11907
精华
5638
积分
521232
威望
243544 100
金钱
0 100
贡献
0 100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在线时间
97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8
最后登录
2011-6-8


管理员

UID
1
帖子
11907
精华
5638
积分
521232
威望
243544 100
金钱
0 100
贡献
0 100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在线时间
97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8
最后登录
2011-6-8
5#
发表于 2008-9-22 12:15 |只看该作者    踩窝窝   送礼物   问候Ta
[教师之友网]诚征专栏作者
小城雲夢的皮影情思來源:國際線上專稿  編輯:胡群
聽眾朋友,您現在收聽的是《中國之窗》節目。請聽中國湖北人民廣播電臺為您製作的專題節目《小城雲夢的皮影情思》,向您介紹湖北省雲夢縣的皮影戲。“春夏嘍,秋冬嘍,是一天嘍。   風花雪月嘍,四季相連吶。   雁飛南北,是寒暑哦。   人走天下嘍,禮當先吶。”   中午11點半,湖北省雲夢縣城關鎮的“雲夢皮影館”裏,鑼聲響亮,二胡清脆,今天的皮影戲又開演了。上演的劇目是《陳橋兵變》,講的是西元十世紀中國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故事。只見館內舞臺的幕布上,一個白臉將軍正帶領著一隊士兵急匆匆地趕路,邊走邊唱,皮影館裏100多位觀眾看得聚精會神,聽得如醉如癡。皮影戲類似于木偶戲,但不同的是,藝人操縱的不是木偶,而是用牛皮或者驢皮鏤刻,並加以彩繪的戲曲角色,能活動自如。演出時,藝人一邊操縱皮影,一邊演唱。通過螢幕後打出的燈光照射,把皮影的動作清晰地影照在螢幕上。   今年75歲的劉金明已經聽了十幾年的皮影,每天都來,從不間斷,也從沒厭倦。   “劉:我來了就看個把小時,10點鐘來,看了一生的皮影。   記者:那收不收錢呢?   劉:收錢,收一塊錢(人民幣)。”
皮影戲   湖北省雲夢皮影起源於西元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清朝末期,目前從業人數在30人左右,其中年紀最大的80歲,年紀最小的也將近40歲了。現存的 26個皮影演出臺分佈于全縣各個鄉鎮和鄰近縣市的茶社戲館,演出常年不斷。每年演出7000多場次,觀眾100多萬人次,絕大多數都是像劉金明這樣的中老年人,其中除了一些退休老人,更多的是附近村鎮的農民。他們一大早起床,蹬著板車拉一車菜到鎮上賣,中午11點左右,不管賣沒賣完,都要趕到皮影館坐下,買幾個饅頭、燒餅,再交上一塊錢,泡一杯濃茶,邊吃邊喝,邊聽上一段皮影。累了,就靠在椅子上小睡一下。對雲夢的老人來說,吃飯遛彎聽皮影,這才是完美的一天。湖北省雲夢縣城關鎮居民張長清說:   “張:我一來一坐就把茶泡上,就解決,給一塊錢(人民幣)。   記者:覺得唱得怎麼樣?   張:唱得還可以,年輕人嘛,他有進步。”
回复引用
TOP
管季超0712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管季超0712 (管夫子)当前离线
站主—孝南区教研室教研员
UID
1
帖子
11907
精华
5638
积分
521232
威望
243544 100
金钱
0 100
贡献
0 100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在线时间
97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8
最后登录
2011-6-8


管理员

UID
1
帖子
11907
精华
5638
积分
521232
威望
243544 100
金钱
0 100
贡献
0 100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在线时间
97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8
最后登录
2011-6-8
6#
发表于 2008-9-22 12:17 |只看该作者    踩窝窝   送礼物   问候Ta
[教师之友网]诚征专栏作者
張長清口中的年輕人名叫劉大建,今年已經39歲了,在雲夢皮影的這個行當裏,確實是最年輕的。劉大建的父親也是雲夢的老皮影藝人,3年前劉大建接下了父親的衣缽,開始登臺演唱。經過1000多次演出的歷練,已經有一幅“老師傅“的架勢了。下午2點30分演出結束,觀眾們漸漸散去,我們來到了劉大建工作的後臺。
皮影戲   “記者:這是您的工作間吧?   劉:這就是舞臺。   記者:這是用什麼做的?   劉:這就是用一般的薄膜,自己刻的,自己畫的。   記者:這是一個皮影?   劉:皮影,它是一個影子戲。我開場的時候,就像大型的舞臺一樣,該哪個角色出場就哪個角色出場。   記者:這是什麼?   劉:這是我們皮影用的驚堂木,比方說一個縣老爺他要審一個案子,他就把這個驚堂木一拍,在這個桌子上面。”   雲夢皮影製作都由前臺師傅自己完成,想要唱皮影必須先學會製作皮影。皮影早期的製作原料主要是牛皮或驢皮,到上世紀30年代開始改用紙張裱糊;80年代改革開放之後,皮影藝人秦禮剛開始探索皮影製作工藝的改進,剛開始用尼龍薄膜和化肥的包裝袋子製作,這種材料的透明度很好,但硬度不夠,不能豎起;到了90年代,秦禮剛開始改用塑膠片材製作皮影,它實際上是湖北省雲夢縣尼龍薄膜廠生產中的廢品。這種材料既透明、平整,又挺拔堅韌,成為了製作皮影經濟實用的最佳材料。雲夢皮影藝人秦禮剛說:   “裝尿素、化肥的那個袋子,農村的很多家庭窗戶安不起玻璃,用這個袋子釘在窗戶上擋風擋雨,上面寫的字,在外面看什麼樣在裏面看也是什麼樣,我就在想這個東西搬到銀幕上去,那該多好呀。”   唱皮影非常辛苦,不僅要唱得好,還要心靈手巧會製作皮影,還得忍受清貧。皮影館的房租、水電費用逐年上漲,消費水準又日益提高,而看戲的票價卻始終維持在一元人民幣,皮影藝人都在抱怨,演皮影,賺不了什麼錢。
皮影戲   雲夢皮影藝人劉大建說:   “我們除了打鑼的師傅,水呀、電呀、房租都除去,100個人只落30元(人民幣),工資太低了。憑這些老人的一元錢,難以維持生活。我是學出來了,丟也不能丟。一來你丟了,這些老人他老是說你慢慢地唱啊,慢慢地往下混啊,你要是不唱我們沒地方玩啊,將就著混吧。”   皮影藝人待遇不高,願意來學的人越來越少,雲夢皮影面臨著失傳的危險,這引起了湖北省當地文化部門的重視,他們也想了很多辦法來解決皮影藝人們遇到的難題。湖北省雲夢縣文化館館長李雪軍說:   “國家提供了免稅,一個是稅務局不收稅,再一個工商費不收,再一個文化市場管理費也不收。政府都是出資資助他們出去演出,表演。從事這個行業的藝人,他們帶徒弟政府就有津貼,這也是讓這個東西得以傳承的辦法。”   鼓勵皮影藝人走出去演出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湖北雲夢皮影頻頻在國家級、省級活動中參評、亮相,深受人們的喜愛。去年6月9號,中國第二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日”彙報演出,中國國家總理溫家寶更是饒有興致地觀看了湖北雲夢皮影藝人秦禮剛表演的皮影戲《武松打虎》,這讓所有雲夢皮影藝人感到振奮。至今,秦禮剛還清晰地記得當時的情景。   “溫家寶總理一進來就坐在我的銀幕前面,而且把小孩抱一個在身上坐著。演完以後他跟我握手,他跟我講,我一直把你那個《武松打虎》看完了,一直看到武松把老虎打死,呵呵呵,非常高興。”   秦禮剛參加過的 “中國皮影文物展暨動漫博覽會”上有這樣一句廣告詞:“爺爺看過的,父親可能看過,你肯定沒看過。”古老的皮影戲就在湖北省雲夢縣這座小城裏發酵、醞釀,如同陳年老酒,濃郁的香味最終飄向全中國。雖然,雲夢皮影和其他很多傳統藝術一樣,都還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雲夢的皮影藝人們也有所憂思,但更多的是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雲夢皮影藝人秦禮剛說:   “作為我們藝人,自己肯定要努力,我希望喜歡我們古老民間藝術的人多多地關心我們,讓我們這個古老的民間藝術最好是能夠保存下去不流失。”   聽眾朋友,你剛才聽到的是由湖北人民廣播電臺製作的介紹中國湖北雲夢縣皮影的專題節目《小城雲夢的皮影情思》。今天的節目就到這兒。由湖北人民廣播電臺記者張宇,張發龍采編,馮悅播音,謝謝收聽,再會。
回复引用
TOP
管季超0712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管季超0712 (管夫子)当前离线
站主—孝南区教研室教研员
UID
1
帖子
11907
精华
5638
积分
521232
威望
243544 100
金钱
0 100
贡献
0 100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在线时间
97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8
最后登录
2011-6-8


管理员

UID
1
帖子
11907
精华
5638
积分
521232
威望
243544 100
金钱
0 100
贡献
0 100
阅读权限
200
性别

在线时间
97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3-8
最后登录
2011-6-8
7#
发表于 2008-9-22 12:21 |只看该作者    踩窝窝   送礼物   问候Ta
[教师之友网]诚征专栏作者
【略论中国皮影艺术】 转帖
一、皮影戏的起源
皮影戏是影戏的一种,是历史悠久、流传区域相当广阔的民间戏曲艺术。相传起源于汉代,而史书记载影戏最早见于宋代,所以许多史学家、戏剧史专家对其形成年代有着不同的见解。史书上记载最多的影戏渊源,多提到汉武帝思念死去的李夫人而请方士以幻术招魂的故事。这一古代帝王的风韵传说在《史记·孝武本记》、《前汉书·李夫人传》、《汉书·外戚传》、《汉武内传》、《论衡·自然篇》、《拾遗记》等书中均有相仿的记载。
宋代高承在《事物纪原》中说:“故老相承,言影戏之原,出于汉武帝李夫人之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魂,上念李夫人无已,乃使致之。少翁夜为方帷,张灯烛,帝坐他帐,自帐中望见之,仿佛夫人像也,盖不得就视之。由是世间的影戏。”但高承紧接着又说:“历代无所见。宋代仁宗时,市人有能谈三国事者,或采其说加缘饰作影人,始为魏蜀吴三分战争之像。”由此可见高承所谈影戏之源毕竟是“故老相承”之说,并没有见其真正面貌,其前后说法亦有矛盾之处,从汉武帝到北宋仁宗时相隔1100多年。这么长时间未见影戏,何谈其源,正是这个令人置疑的影戏渊源之说,上直被牵强附会地流传着。
齐如山先生在《故都百戏图考》中提出了:“按此戏当然始于陕西,因西安建都数百年,玄宗又极爱提倡美术,各种伎艺由陕西兴起者甚多,则影戏始于此亦在意中……”。史学家顾刚先生对上述论点评价为:“此说虽无史籍根据而仅为一种思想之假定,但颇为有理”(见《中国影戏史略及现状》),后人引此论者颇多。值得探讨的是:唐代百戏盛况空前,《旧唐书·音乐志》及当时其他关于民间百戏的记载中曾提到各种傀儡戏,但没有任何关于影戏的痕迹,故唐代产生影戏的说法尚缺乏史料佐证。
我国皮影戏起源受到古代弄影幻术、影子游戏、民间剪纸、汉唐傀儡表演、五代挂图俗讲、宋代说话词本等多方面的影响。从史学研究角度来看,既然唐、五代之前没有关于影戏的史载,而记载影戏最早又见于宋代。那么我们论述影戏之始,当由宋代而论。
最早记载影戏的是北宋淮阴人张耒(1052——1112年),他在《续明道杂志》中记有:“京师有富家子……此子甚好看弄影戏。每弄至斩关羽,辄为之泣下,嘱弄者且缓之。”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崇宁、大观以来影戏艺人的姓名,以及“每一坊巷口,无乐棚去处,多设影戏棚子”、“诸栅看人日日如是”的演出情况。
此外,宋代耐得翁的《都城纪胜》、洪迈的《夷坚三志》、吴自牧的《梦梁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等书中还记载了宋代影戏的种类、造型、表演及影戏行业组织等情况,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影戏最早的兴盛期。
宋人苏汉臣所绘《百子嬉春图》中,满幅绘着影戏场景,内容有抚琴、舞狮、耍木偶、放风筝、耍影戏等,其中舞狮上方,竖立一幅巨大背光的影屏,上方有儿童手持影人正在舞弄,下坐一儿面对影窗观看。这就是北宋汴京引聚小儿的“小影戏棚子”的真实写照。
宋人姜白白石有诗谈及影戏:“灯已阑珊月色寒,舞儿往往夜深还。只应不尽婆娑意,更向街心弄影碟机看。”
二、我国皮影戏的流派与分布
中国影戏在黄河流域的古代中原地区形成之后,北宋都城成为中国影戏历史上最早的繁盛地,因此,这里就是中国各地影戏广泛流传的发端之处。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之后,曾掳一部分影戏艺人到北方,一部分影戏艺人避靖康之乱西出潼关,大部分影戏大部分影戏艺人则随宋都南迁而至南方各省。这此影戏艺人在各地扎根繁衍,并逐渐在全国形成了三个大区域流派,即北方皮影、西部皮影、中南部皮影。
北方皮影流传区域有:冀东、东北、内蒙古东部、北京东部、天津郊县等地。西部皮影流传区域有:陕西、甘肃、青海、四川、晋南、豫东、鄂西、冀中和北京西部等地。中南部皮影流传区域除浙江之外,还包括冀南、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福建、台湾等地。
其中北京皮影在清代道光年间就已形成了滦州影风格的东城派和涿州风格的西城派;陕西皮影分为碗碗腔、老腔、弦板腔、阿宫腔、道情、灯盏头腔等不同风格的演唱;河北的皮影包括冀东皮影(也称唐山皮影、滦州皮影、乐亭皮影)、冀中涿州皮影和冀南皮影三种流派;湖北的皮影以云梦皮影、沔阳皮影较为著名,又因造型之别分为“魏谱”和“门神谱”等不同的影戏;浙江的海宁皮影、桐乡皮影是南宋影戏的后裔,依然保留着古代“绘革”的遗风;福建的龙溪纸影自明代就有;湖南、广东等地仍然保持着纸影的风采;河南的皮影以豫西皮影和桐柏皮影为主要代表;此外,山东的济南皮影、枣庄皮影、临沂皮影,黑龙江的望奎皮影、双城皮影,成都灯影戏,川北皮影,湖南望城皮影、衡阳皮影,山西孝义皮腔纸窗影,辽南皮影,甘肃陇东皮影,云南的腾冲皮影,台湾皮影等无关大局当地有着广泛的影响。从大江南北到草原牧区,从沿海岛屿到戈壁沙滩,到处都有着影戏的足迹。
世界许多国家都有皮影戏,但皮影戏的故乡在中国,皮影戏以中国最早、以中国最好、以中国种类最多,这是世界公认的。印度、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日本的影戏与中国相似处甚多,但其时皆晚;捷克、斯洛伐克等欧洲国家均认为他们的皮影源自东方;公元13世纪,中国影戏作为随军娱乐传到了波斯、土耳其等地;公元前1767年,法国传教士居阿罗德又将中国影戏的全部形式和制作方法带到了法国,并在巴黎和马赛作公开表演。近年,我国各地皮影先后到德国、法国、美国、荷兰、日本等地演出,其中唐山皮影曾被誉为“世界皮影之最”。
中国影戏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制、鲜明的民族特色,取得了高度的美学成就。皮影戏不论流传到哪里,都会与当地方言、俚曲和民俗文化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各自的地域性特征。各地影戏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唱腔方面的不同,其次才是造型上的差异,这是由于皮影造型不受方言、俚曲的地方性局限,故其传承过程中变化比较缓慢。在明代以前的早期皮影中,全国范围内造型趋于统一,至清代才逐渐形成了影偶的区域性特征。分析研究我国早期皮影造型的演变、分化,可以了解民间美术造型体系的传承性和皮影艺术与当地民间绘画、戏剧美术、民俗观念的互渗互融关系。
三、皮影戏与民俗
我国各地的皮影演出有很多习俗:在湖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福建、江苏、浙江等地,广泛流行一种专门为酬神、祭祀、还愿而演出的影戏,叫做“愿影”,除了“愿影”以外,每逢节庆及其他民俗事还会演唱“寿影”、“乐影”、“喜影”、“堂影”、“会影”、“太平影”、“丧影”、“蚕花影”等各类影戏,这种娱乐神兼娱人的习俗在各地皆然。
如同庄稼人祭神农、泥木工祭鲁班一样,皮影班社也有自己的“祖师”、但我国各地皮影戏的遗传风俗不同,所供影戏祖先也有不同。在陕西和晋中的影戏班供奉的是“梨园行”的祖师李隆基;晋南、甘肃的皮影班供奉的是后唐庄宗李存勖;河南桐柏皮影班供奉唐太宗李世民;闽、粤、台湾各地影戏班的戏神则是“田公元帅”;河北、东北的旧影戏班供奉的影戏之祖却是观世音菩萨,冀东一带流传的民谣说:“影戏本是圣佛留,未曾开演灯打头,大锣好似开山斧,劈开三教共九流”,这里的圣佛即指观世音。
影戏班俗规与禁忌很多:滦州皮影台上的影卷不能用手去翻,每唱完一页,必须用竹签子去挑翻,因为这是“经卷”,不能手污;陕西华县的皮影班认为影人夹子中的男女影人头和身子不能混杂,摆放时,影人之间也不能脸对脸,认为这样会导致班内分裂、闹口角,剧本更是严禁坐在屁股下面,是怕“臭”了戏;晋南皮影戏班还有“三忌”,即忌妇女登台,忌闲杂人等乱摸乱碰“字板”,忌任何人坐于戏箱之上,否则戏班即会发生不祥之灾。
在冀东、山西、陕西等地皮影戏流行的地区还有一种奇特的风俗——影匠不付乘船钱,而影戏班要在当地渡口适时免费搭台唱影,相传影匠与船家曾为患难之交。
传说在很久以前,一次,影戏班搭船渡河,行到河心时船舱突然漏水,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紧在关头,影匠师父毫不犹豫地拿出唱戏用的檀板(又叫响板)将船漏堵住,船靠岸时,影匠又将一块搭腔影台的台板留给渡船作跳板,从此,影碟机匠和船家结下了生死之交。至今影戏班子演出搭台时,影窗底下总是缺一块台板;唱影的檀板原有四块,给船家一块堵船就只剩下三块了;渡口打造新船时,都要在船工底镶嵌一块类似檀板的木块以示纪念,而唱影戏的艺人过河坐船永远不用付船钱。
在滦州皮影中有两个非常特殊的影人造型,他们一大一小被影戏艺人称为大师兄和小师兄,其造型都是一只手特大如蒲扇,另一手特小而呈拘挛状,他们不在任何戏中担任角色,但可以随时出场。关于这两个人物,民间传说他们是被遗弃在庙里的残疾孩子,后来,抚养他们的师傅得了重病,他们便外出化缘供养师傅。他们走乡串户,还剪了代表师傅的纸人,连比划带唱,叙说师傅的功德和慈祥。一些老艺人说,这就是滦州影戏的前身,后代影戏艺人为了纪念他们,便雕制了这两个影人。每当演出中途需要稍停、做换场准备时,这两位影人便会出场亮相,他们像杂技演出中的串场小丑一样出来打诨,随便说些与剧情毫不相干的笑话,有的时候也代替群众出场。每当他们出现在窗幕上,总要引起观众的开怀大笑和孩子们的嬉闹,他们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影戏从物。
每当演出结束时,一般的影人都要卸下头茬,然后归类装包入箱,而这两件影人却从不许摘头茬,以示永远不死,而且他们永远放在影箱的最上层。滦州影人都是用驴皮雕制而成的,惟有这两件影人却是用狗皮来雕制,民间风俗认为狗皮是可以避邪的。
四、皮影造型观念
影戏的造型非常丰富,一副影箱一般有一二百件影人身子和数百个影人头茬,同时还有各种彩帘子景片及场面道具,如楼台、亭阁、金殿、相府、城垣、庙观、地狱、神窟、山石、树木、云景、水片、车、马、轿、辇、船、桌、椅、床、帐、案、几、墩、凳、柜子、盆景,以及各种走兽、兵器、小道具等。其种类繁多、应有尽有,真可谓是民间美术造型的一个宝库。
我国各地的皮影造型尽管有着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但都保持宋代以来“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的寓褒贬于其间的造型传统,同时也广泛受到当地寺庙雕塑、壁画及戏剧服饰的影响,并形成了各地不同的程式化脸谱和装饰图案。如冀东影戏中正面人物的小旦、小生、老生脸谱都是依照观音菩萨塑像的直鼻梁和环眉细目进行刻画的,这种造型也就成为当地皮影的一种独特风格。陕西皮影的东路造型精巧细致,装饰严密,刻工讲究,生、旦脸部造型额头突出,鼻子秀气,嘴形很小;而西路造型粗犷有力,装饰简洁,质朴大方,花脸多圆鼻深眼,生、旦脸型多通天鼻。湖北的“门神谱”影人有的面部多阴刻,眉眼靠描绘,有的还用着色的丝绢做镂空处的衬色;湖北的“魏谱”影人受陕西影戏影响,影人比较小巧精细。四川东部和川北的皮影与陕西东路相近,而川西皮影体大皮厚,注重人物的性格刻画。
影人造型的面部一般都采用正侧面的五分影像,而冠戴和服饰又常常采用半侧面的七分像去表现,所谓“五分像七分装束”。这是民间艺术家以一种什么都想交代清楚的观念,而将不同视点的印象做了奇巧的组合,并以一种独特的艺术形象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民间艺人们以丰富的想像力塑造了各种人物和道具造型,还将“图必有意,意必呈祥”的世俗传承广泛地应用于其中:文生服饰多配以“琴棋书画”“岁寒三友”等图案,老生、老旦服饰多配以“五福捧寿”“字不到头”等图案,其他如“宝贵平安”、“天马驰疆”、“麒麟望月”、“平升三级”等作为饰物和景片补白装饰,充分展示了皮影造型融写实性、寓意性和地方性为一体的艺术特色。
影人是演出的道具,只要符合情节需要,原不在乎精雕,但是由于豪门富户有了家养戏班以后,为了炫耀财富而请艺人常年雕刻皮影,所以造就了一批高水平的艺人,大量艺术精品问世。民间艺人为了适合富家之欣赏需要,因此在作品中必然有着精雕细刻的痕迹。一些相对雕刻粗糙的作品,实是一些艺人技艺不精所致,如果强加给他们所谓粗犷、简括、大气的评价,未免也非雕刻者的本意,他们同样也力求模仿那些精细的雕刻。
影人本身一般没有表情变化,要反映人物在剧情中的喜、怒、哀、乐,主要靠操纵动作,所以皮影戏只有经过操纵表演,才能完整体现影人造型本貌,只有经过操纵表演皮影各种细微的动作或者长枪短打,以及钻天入地、腾云驾雾等等,皮影人才是活动的、有生命的,正是由于“依皮成形、借光树影”,才能完成皮影造型本身真正的使命。
五、皮影雕镂与彩绘
皮影的雕刻非常讲究,是皮影造型形式美的重要体现。北方皮影的雕刻主要使用驴皮,西部和中南部地区主要使用牛皮,少数地方使用羊皮、马皮、驼皮和厚纸雕刻。其制作工艺要求极严,从刮皮、浆皮、下料、雕镂、着色、上油到组装完成,各道工序相互关联,其中以浆皮和雕刻最为关键。高超的浆皮工艺可以使雕刻的影人在百年之后仍能平整如初。精湛的雕刻技巧以推、转、凿等柔劲多变、疏密有致的刀口,使皮影作品呈现出优美的韵律性和精巧的工艺性。
影人头的雕刻方法,分阳刻和阴刻两种处理手法。阳刻即镂空脸,多用于生、旦角色,面部轮廓全靠流利而刚劲的线条来表现,线之外的部位全部挖掉,在白色的幕窗上,眉目显得特别清晰。阴刻即为雕刻实脸,一般花脸人物,用阴线刻出面部的结构和装饰,按不同的部位施色。
皮影雕刻用的刀具很讲究,一般有十余把,多者数十把,此外还有雕刻花纹图案的专用刀具。在雕刻的方法上,有的采用“走刀法”,以刀代笔,刻线讲究刀味,有的采用“推刀法”,即用手推皮革按画稿触刀雕刻。陕西皮影雕刻在近代以雕刻名师李占文为主要代表,其皮影雕刻精细、圆润,把影人的发丝、胡须雕得疏密匀称、秀巧绝伦;冀东皮影雕刻艺人中最有影响的是清末的“一代宗师”杨德生,他以造型概括、构图清新、雕刻细腻见长,所刻的小生、小旦人物俊俏秀美,所刻净髯形象以卧蚕眉、悬胆鼻、五绺髯为鲜明特征,他大小刀口并用,刀口爽快利索,其运刀之神、技艺之精,为关里、关外皮影艺人所仰慕。
全国各地的影人一般分为头、上身、下身、臂、腿、手、脚等部位,由于各地影人结构不同,关节有多有少,武打的影人为了便于跳跃,关节多,浙江的影人中,文人只有一只胳膊,台湾的旦角影人两脚是不能分开的等等。
色彩是皮影造型形式美的充实,其色彩规律主要受着中国民间五行五色的主宰,传统的五原色:红、黄、蓝、白、黑的对比与协调,很充分的在皮影色彩中体现着。我们从宋代《武林旧事》“灯品条“中所载”五色妆染如影戏之法“中可知宋代影戏的色彩亦是五色相间。不过北方影戏中一般不使用蓝色,而以绿色代之,这是因为过去影戏演出都用油灯照明,油灯下的蓝色与黑色相近,用绿色代替蓝争还可以增加红绿色的对比,使造型更加明快强烈。皮影中的五色便是红、黄、绿、白、黑。由于影人镂空部分在影窗上显现为白色,所用皮子本身为黄色,那么实际应用的色彩就只是红、绿、黑三色,它们以雕刻刀口为界而隔色渲染。相互并置。皮影的用色,过去一般用矿物色和植物色,清代末年以来,多采用外来的”品色“。正是这些传统雕刻技艺和色彩的协调组合,使皮影造型产生了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
我国各地的造型有着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其雕刻方法也有着很大差异:中南部各地皮影大部分保持着宋代影戏的“绘革”遗风,不重雕刻而强调彩绘;湖南影戏早年用牛皮制作,但头部很少雕刻,自清末民初开始,民间艺人采用七层土纸裱糊成纸板代替牛皮进行雕刻,最后着色、涂蜡而成,并在衣饰上嵌上透明彩纸。近几十年,影人脸谱又以赛璐珞为材料罩色彩绘,而且把正侧面的五分相改为侧面的七分脸,形成了一种较为独特的风格。
六、皮影戏面临的保护
皮影戏是我国传统民间戏曲艺术的精华,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文化形态,是中国红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歌舞并发展到战国时期的俳优、汉代的角抵百戏之后的延续。它不仅体现了我国古老文化的深厚传统,而且对于我国其他文化艺术的发展也具有广泛的影响。
它作为一种演出千年而不衰的民间艺术,能遍及中华大地,应该说是非常罕见的,它与世界各地的皮影相比,不仅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流传广泛、遗产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同时在美术造型、文学剧本、音乐唱腔、表演技艺中所体现的高度综合能力也是举世无双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习俗的转变和新科技艺术形式的普及,传统的皮影艺术已经走向衰落,许多技艺高超的皮影艺人相继去世,中年艺人特别是年轻艺人很少,大量皮影戏道具箱残损失落,我国的专业剧团寥寥无几,许多县市皮影剧团由个人承包,多流散在偏远地区,只在农闲时或遇红白喜事才能维持演出,青年观众越来越少。演出市场的萎缩直接威胁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生存。虽然博物馆和民间个人尚有一些皮影艺术品收藏,但总的看来皮影艺术已面临濒于失传的地步。所以我们对于皮影艺术的挖掘、整理和发展,应多一些紧迫感和责任感,应该意识到皮影是我国民间文化现存的“活文物”而需要抓紧抢救。
或许皮影的整体艺术形式会在今后的历史阶段中逐渐消亡,或许只有少量的皮影演出仅作为民间文化的传统状态保留;从皮影艺术深层的民俗观念、造型意识等方面来说,它也将被今后的现代生活所吸收,将会变为新的艺术状态而存在。我们对皮影历史、流派和现状的深入挖掘、整理和全面认识,对宏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抢救历史文化遗产、促进中国当代民间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影戏演出】
我国各地皮影戏在演出风格上有着很大差异:冀东、东北影戏一般需要七至八位演员,所谓“七紧八不紧”,意思是说在演出时,七位演员会显得人手紧张、八位演员则人手不紧张;演员分工包括两人操纵,四五人演唱以及打击乐与弦乐伴奏。陕西、甘肃影戏一般需要四至六人,通常称为“五人忙”,其中主唱者一人称为“前首”,负责剧中全部、各类人物的说唱,同时兼弹月琴、打堂鼓等;另有主操纵者一人称为“灯底下”,负责操纵上场和下场两方面的影人;另有伴奏的“上档”、“下档”和“后曹”三人。山东影戏是演员人数最少的,由一人负责操纵,连耍带唱,生旦净末丑,全由他一人扮演,另一人专司梆、鼓、镲三件打击乐器。
【戏台】
皮影戏的演出戏台一般是临时选择高地筑高台、或者用木杆、木板搭建。影台的搭法简便得很:在一方丈大的地上,四面立上几根柱子,柱上铺板,然后在台前设影窗(或称“亮子”)、在影窗之外围以布帐而成的。搭台的用料如找不齐,利用现场的树干为柱也可搭台。陕西扶风皮影戏的演出场地既简单又灵活,只用一辆大车或选个土台子,周围用席一围,即可演出。
清嘉庆《滦州志》对此早有记载:“用木板筑小高台,后围以布。前置长案作宽格窗。蒙以绵纸,中悬巨灯。乃雕绘薄细驴革,作人物形。提而呈其影于外,戏者又肖其所提脚色以奏曲。”
【冀南皮影戏】
邯郸皮影即冀南皮影,是古代中原皮影戏的嫡脉传留,具有强烈的古中原皮影戏的特征。冀南皮影的造型粗犷古拙,采用牛皮刻制,其雕镂并不精细,许多地方不用刀刻,而直接用彩绘,这种雕、绘结合的风格是冀南皮影的特色之一,从中可以明确感到宋代皮影“绘革”的遗风。
目前的冀南皮影戏面临濒于失传的局面,大多数影戏艺人都在六十岁以上了,他们虽有兴致开弄此戏,但有时要从几个村子凑班才能演出。近年只是偶尔还有少量的演出活动,所演出的影戏依然古朴热烈、意趣横生,充分展示了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独特风采。
【古戏台】
在河北蔚县和山西孝义县,可以看到古灯影戏台。其中蔚县苑家庄的灯影碟机戏台是当年演出皮影的专用台,它坐南朝北,戏台台口宽厚3.3米,高2米。前台口的明柱已经用草坯砌堵着,从台后进入可以看到内壁上有题字,西壁写有关于光绪二十六年正月、民国十二年七月、民国十六年七月时,附近的民间皮影班社和艺人在这里演出的时间、剧目、演员等内容。
山西孝义的皮影木偶博物馆的院子里,有四座皮影、木偶的专用戏台。其中一皮影专用戏台,为清代乾隆二十三年建成。还有三处为皮影、木偶两用戏台。这些影戏台是从孝义市附近村镇搬迁到此展出的。
除了这些专用的影戏台,现在有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满乡皮影戏馆”和浙江乌镇的皮影戏馆还在旅游季节进行演出,而湖北云梦县城关就有五家影戏馆以茶社形式常年演出,每年可以演出364天,每天中午十一点半开始,演到下午两点半,几乎每天都是座无虚席。每天演出的内容都写在门口的小黑板上。
【影戏表演】
皮影戏作为一种傀儡艺术,其演出是“以声感人”、“以动传情”,这里的“声”即指说唱,“动”则为艺人操纵影人。影人本身没有表情变化,没有操纵表现则是没有生命的傀儡,只有通过操纵表演者配合演唱才能够以声感人,就是说剧中人物的内在思想感情变化,要靠配音演员的说和唱去打动观众的心。以动传情,是把演员自己对剧情人物感情的理解溶入所操纵的影人之中,这样影人就有了生命,才会根据剧情的需要做出感动观者的表演,所以说操纵表演是皮影戏人物造型的完整体现,正所谓是“双手操纵百万兵”。
【陕西皮影景片】
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是陕西皮影戏的鼎盛时期,由于官府、豪门喜好影戏,又有许多专门的皮影制作坊,这样便造就了皮影的精雕细镂,产生了大量繁杂的彩帘子、景片和细致入微的人物造型、出现了大量程式化的装饰表现,这几乎是我国皮影雕刻中空前绝后的艺术精粹。
在陕西皮影的景片造型中,包括有殿宇府第、兵营帅帐、亭强楼阁、花园庭院、灵堂庙宇、神仙洞窟、天堂地狱等到,艺人们以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想像国,塑造了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里的各种神奇的人物和动物形象,这部分皮影大在丰富影戏的剧情内容和演出效果的同时,也体现了民间艺术中所富有的神奇幻想和浪漫主义的精神。
回复引用
TOP
返回列表
=论坛管理=本站会客厅名 家 题 贺
=信息速递=教研信息/管季超主持校园新闻/李学高主持
=专栏*专题=班主任工作顾问/马建军主持老东门中学[活力27班]班史文献/马建军主持校史存真*校长阅刊/鲁林涛主持名师品牌研究/ 管季超主持杏 坛 闲 笔/古今情思主持孝高七九届文科班在线/青春回望主持江 山 写 意/快乐人生主持[文史资料]民国闻人陶希圣管季超工作室/管季超主持1996-2011年/记实武汉市黄陂区天河中学书法教育课题推介/王景主持《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策略研究》课题推介/彭正军主持原创教育叙事/贵州遵义杨秀茂主持国外及台港澳教育动态北京人教社刘捷**孝感一中罗国彬文选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肖港初中在线/刘国强 肖树伟主持
=文化&生活=女教师网络沙龙/寒梅主持孝感市楹联学会在线/大悟张应明主持[联艺交流沙龙]汉 川 厅[联艺交流沙龙]应 城 厅/心宁客主持[联艺交流沙龙]大 悟 厅/张应明主持《教师之友网》联艺茶坊/管季超 主持中华管子文化促进会在线/北京管捷 湖北管季超主持地域文化研究/江苏刘舜主持管用和诗画研究/管季超主持刘国琼著《寂寂竟何待》研究专栏《太白风》在线/水易居主持云梦赵俊鹏诗作研究老 李 茶 馆 /李艾清主持六十年代生人*教坛精英/拈花一笑主持
=艺术圈=[汤文选艺术研究研究中心]在线 /陈军 李波 管季超主持2011。5。9。[汤文选艺术研究中心] 成立暨揭牌仪式特别报道云梦睡虎地秦简艺术研究中心在线/陈谷栋主持孝感市美术家协会在线/彭方主持管季超书画评论文选/王景主持
=语文教育=小学语文教研组在线原创教研论文展评**语文教育理论前沿中小学语文教科书评论人 文 读 本备 课 与 上 课[管季超作文教学法]公益推广专区[帅 作 文]特展区
=艺术教育=孝南区艺术教育研究会会员交流专区艺教动态中小学生艺术创意营
=学前教育=孝南区学前教育动态/管季超 罗三春主持
=特色栏目=教育报刊编辑在线/ 梁朱杏主持《语文报/书法版》编辑梁朱杏会客厅校报 校刊 校歌 校园网站研究人间访谈/管季超原创访谈系列文集401室在线/马良主持城市文化观潮武汉城市圈收藏文化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