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七中: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有关问题的说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1:53:36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有关问题的说明

(一)总的说明
本版教材从2004年9月开始使用后,实验区陆续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建议,一些教师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希望得到答复。我们也曾在甘肃兰州、湖南株州和山东荷泽的会上作过有关的说明。
其中好些问题可能跟不了解教材全貌和未看到本《培训资料》有关。而《培训资料》早在2004年9月首次使用本教材时就已印发到实验区,并已就本套教材1―6册作了全面的详细的介绍。只是课本正式出版、发行有一个滞后的过程,实验区教师开始领到的只是头几册,未看到教材全貌,如果又未看到《培训资料》,难免产生一些疑惑。
比如,为什么许多单元将不同文体、不同时代的作品编在一起?看了《培训资料》就会明白,原来它是按具体鲜明的主题(或题材),并且是全6册有机联系、统一安排的主题,以及一以贯之的“比较阅读”组编课文、组织单元的,并不是随意的凑合。
又如,如能将《培训资料》里的“本教材各册各单元主要内容简介”从头到尾读下来,就会发现,本套课本各册各单元的设计意图、教学重点,各篇课文的主旨、主要的艺术奥秘,各课文之间的关系,各单元内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一切如何进行教学处理,都在“简介”中三言二语交代清楚了(比如,九上册第二单元“感悟艺术”,文体比较多样,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培训资料》里已作了明确说明);继而会发现,以上这一切都可从课本里一一找到对应的练习设计。本教材的编辑思想是:按照此次课改的理念,学生阅读课文前不应先入为主给他种种提示,因此,类似提示的上述“简介”只交给教师掌握;另一方面,按照现代语文教育的理念,一定的助读、引导又是必要的,其在课本中的体现,就是把这助读、引导、提示“埋藏”在课文后面的练习中。这就是本套教材《培训资料》里的上述“简介”与课本里的练习,分工不同、实质一致、互为表里的关系;也就是我们一直来反复强调的,抓住练习就可以进行教学处理的原因。

(二)关于文言诗文背诵篇目与课标推荐、建议的篇目不完全一致的问题及相关的选文深、浅等问题
1、课标的表述很明确,只是说成“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既然是推荐,又还是建议,就非规定,更非法定。所以,尽管苏教版未入选(自然无从作背诵)课标推荐的《杂说(四)》《爱莲说》,本版教材未入选(自然无从作背诵)课标推荐的《杂说(四)》《鱼我所欲也》《出师表》《送东阳马生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一样通过了这二套教材。此外,按课改有关政策,使用某套实验课本的地区,中考自然应以该套课本为准,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
2、但个别地区中考是全省统一按课标推荐的背诵篇目。考虑到这种情况,本教材在九下教参(即教师教学用书)中补录入了课本未入选的《杂说(四)》《鱼我所欲也》《出师表》《送东阳马生序》等四文以及未入选的古代诗词,并作了注释,以便教师选用。
3、背诵的目的之一是增强语感,因此涉及一个大体的“量”。课标正文要求背诵古诗文80篇,而在课标附录中则要求背诵古今诗文80篇(段),表述有不同。本版综合二处说法,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就达100篇(段),并一一入选进本课本了,此外还要求背诵相当量的现代诗文,故在“量”上已完全符合要求了。
确实,背诵量在各册安排得不够均衡,也有些作品不一定作背诵篇,这些将在修订中作适当调整。
4、背诵还有一个好处,有利于更好掌握古汉语常见虚词、实词。这当然主要体现在文言“文”中,而不主要体现在诗词中。就课标推荐的16篇文言文,本版入选的有12篇;另4篇未入选的,如前所述已在九下教参中作了补录补注。另外,常见虚词、实词,不仅在这16篇背诵篇目中体现,其他入选诗文一样可以体现其运用。本版教材和其他教材都一样各自入选了相当量非课标推荐的文言文。
还有,更重要的是,课本和教参应对常见文言虚词实词有一个梳理、总结,而本教材正这样做了。其一,从七下教参开始,各篇文言文的主编导读中即对部分常用文言词语进行了较详细的知识介绍;其二,九下课本的附录一即为最常见的文言虚词简介;其三,九下教参又附录了更详尽的文言虚词的介绍;其四,我们将在修订时再在九下教参或课文中补附全6册出现的主要文言实词。
5、选文问题还涉及一些作品的难易度问题。教材多样化、一纲多本是本次课改的一条基本理念。包括本版在内的现行7套初中实验课本,选文都很不一样,大约共同所选的传统经典篇目有一半左右,各自新选的也在一半左右,本版的具体情况见《培训资料》第9、12页。审定委员会通过时,专家的审查意见对本版开发的新选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们还特地在初中生中作了阅读调查,并在使用本套课本的实验区的教师中作了无记名书面调查(现场收下的书面意见原始稿至今还有一部分存放在我编写组),均普遍反映,本版选文总体较好,学生感兴趣的文章较多,理性强的教化文章较少。
当然,也指出一些文章可能较深较难或较抽象,如七上《生命》《落叶》《我若为王》,八上《泰山日出》《每天诞生一次》《听听那冷雨》等等。这种少数篇目可能较难较深的问题,历来各版教材都存在,看法也不一。如人教旧版(2003年还在用)的第一册第一单元,开篇就讲人生、生命、精神境界,所选文如张晓风《敬畏生命》、蒙田《热爱生命》、张洁《挖荠菜》、毕淑敏《提醒幸福》,实验版七上第一、二单元也是一开篇就讲人生、生命、理想,所选文如象征派诗人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杏林子《生命 生命》、张晓风《行道树》、周国平《人生寓言》,实验版九下《人生》(勃兰兑斯)、《公输》(墨子•非攻),甚至其他各版都选的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和庄子的篇章,均有类似的较深较难的反映,本《培训资料》第2页所说的一千多样本的调查中,就有相当多的人建议我们回避此类篇目,或者选择到合适的年级。当然,各版教材一些篇目是否较深较难,是否不适合某年龄段,本版教材哪些篇目较深较难,看法也有分歧(如上述所举本版较深、难篇目,各实验区就不太一样),但不管怎样,我们一定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希望各实验区提供调查统计数据),在修订时作出进一步的调整。
至于某 些课文,如《唐且不辱使命》,放在高中还是初中?这并无硬性的规定,人教旧版包括现在的人教实验版都和本版一样将其放在初中的(此篇据调查,因其故事性太强,初中生恰恰看得懂;这就是陈望道、傅东华当年编辑《国文》课本时指出的,《西游记》的文字比《红楼梦》难,但因其故事性和内容的接受程度使其更适合放在小学)。又如朱自清的《绿》,人教旧教材放在高中,现苏教版和本版都入选到初中。再如《囚绿记》和《再别康桥》,至今人教实验版仍放在高中,而语文版都放在初中。再说,既然高中、初中、小学的教材都是多样化的,对某些课文安放的学段有较大出入,就是很正常的事了。同时由于各地选用时的复杂情况,重遇某些篇目也在所难免;甚至,同一个出版社由于小学、初中、高中教材编写者不同,重选某些篇目的事也都存在(珍珠鸟、少年闰土)。对此,一则,不要以人教社的旧版教材作为一把尺子去考量各家教材;二则语文不同于数学,设计、重点、深浅各不同,小学读了,初中也可再读,初中读了,高中还可读,《孔乙己》初中读了照样大学还在读;三则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自由处理。
当然,一些课文深浅难易搭配是否可更合理,今后修订时将一并考虑。

(三)关于主读文与比较•探究文、拓展文、鉴赏•评论文的关系
课本每单元主读文一律二课,每课一般一篇文(或诗),少数二或三首诗词(或短文)。主读文即人教版传统称为的教读文、精读文,过去人教版也一般为每单元二课,现人教实验版多数单元教读文为二课,部分为三课,其余带星号的二、三课均为自读文,即略读文。语文版实验课本基本同人教版,只是绝大多数单元教读文为二课。这二版课本如此处理的好处是重点明确,有利于减轻教与学的负担,但自读文又可能造成过于随意的处置,无形中减少了阅读量。苏教版则一律不分教读、自读,其好处和局限又可能正与上述二版相反。
本版教材注意到了这三种早期实验本的上述特点,更主要是由于引入了“比较阅读”的设计思想(《培训资料》对此作了详细介绍;这也是当年鲁迅、朱自清、叶圣陶极赞赏的,见《培训资料》第1――2页),因此作出了三层设计的处理。其一,主读文一律要求精读,像常规教学一样就本文精读,不一定作比较。其二,第二层的几篇课文一律为比较•探究文,这并非别版的自读、略读文,而是带有明确的比较阅读任务的。其三,第三层几篇课文,七年级为带星号的比较•探究文,八年级为拓展文,九年级为鉴赏•评论文,显然也不是那种目的不明、过于宽泛随意的自读文。其四,第二、三层,既可按本教材的设定,就某一主要的或重要的方面进行比较、拓展、鉴赏、评论性精读,也可在时间允许或教师自行考虑的情况下,象第一层一样全文精读。其五,除七年级的第三层,考虑到学生刚入初中,因此带上星号,注明为自主阅读课文外,其余并未作此强调,也就是一般应纳入教学计划,加上本版教材入选篇目总量至少比别的版本多百分之十,因此本教材属于阅读量较大的一套语文课本。其六,如此处理,既保证了阅读量,又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既开放性强,自由度大,又教学目标明确,进退有据;同时又自始至终贯穿了比较等多种阅读方法的训练。其七,以上一切都通过练习及词句品味•积累给予了落实。上述特点,《培训资料》已多处有作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