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花儿王子文朴树mp3:“谣”响全椒 - 椒邑风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5:31:58

“谣”响全椒


  那天在池州黄梅戏院看了一场池州傩戏,有关孟姜女与范杞梁的。说的是范杞梁柳树上欲上吊自尽,却无意看见河中裸浴的孟姜女。孟姜女曾对月起誓,谁看到自己玉身,今生非他不嫁。而范杞梁抱着必死决心,依然要自尽;孟姜女不让,非要与他成亲,最终阻止范杞梁,两人终成眷属。


  这段傩戏,剧中人戴着傩戏面具,有唱腔,腔调高昂激越,充满激情。可不知怎的,我内心总觉得这未必就是原汁原味的傩戏,总觉得其古韵不足。后听随行的池州有关部门人介绍,池州傩戏花了很多精力才拯救出来的。该地人在保护这份民间文化遗产时作出了很多艰苦的努力!


  全椒没有完全具有自己特色、形成规模的地方戏种(所演唱的主要是庐剧),但全椒也曾有傩戏,不过好像没有抢救出来。


    后来,席间池州的朋友又谈起池州的民谣,他们对于本土文化的迷恋与敬仰让我汗颜。于是突然牵挂起全椒的民谣来了。在此,收集一下全椒民谣,全椒各地都有,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怕是快要消亡了。在民间文化中,有许多如化石一样的东西,随着一辈辈老人的离去,若不及时整理,会化为云烟。到那时,即使造再多的景观,又有多大意义。


    最典型的这首: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搔夜郎,过路先生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据说张贴路边树上,过路人诵读诵读,可治无眠,尤其是小孩搔夜之症。搔(这里读入声)。


    又一首:小鸡小鸡你莫怪,你是人间一道菜,今日早早去,明日早早来。小时,在乡下,村人杀鸡,会念这首民谣,隐含着一种生命的无常与轮回。

    又一首:山上一捆柴,咕噜咕噜滚下来。什么柴?干柴。什么干?萝卜干。什么萝(箩)?稻箩。什么稻?仙稻。什么仙?神仙。什么神?麻绳(神)。什么麻?蓖麻……”有点像接力游戏,追求字音的押韵,不苛求字的相同,如此接力下去,可以锻炼一个人的反应能力及才智。用一种近乎于吟唱的方式,诵读民谣,现在依然觉得是一种享受。

    再一首是看手指上有没有罗的。一罗穷,二罗富,三罗、四罗当干部……”后面全椒各地在口口相传中,可能有细微差别,请各位阅帖后,不吝补帖赐教。在民间的生活中,人民难免有很多痛苦与酸楚,于是宿命的观点产生。大家会相信命运,有时会通过看手相来预测未来。


    再有一首:大宝子乖,带上街;糖包子吃,肉包子揣(这里的揣是指东西嘴里吃的意思);揣不掉,带回家给奶奶;奶奶吃不动(可能冬天天冷,冻硬了;也可能奶奶没牙),拿头碰;碰个包,拿针挑;挑出来龙,变毛虫;毛虫飞,变乌龟;乌龟爬,变小伢;小伢子走,变黄狗;黄狗跑,变寿桃……”此首可以哼唱,语调舒缓,乡下很多农妇在带小孩时,会轻声哼唱,如同摇篮曲一般,而臂中或摇篮内的孩童就在这份甜蜜的关爱中,沉沉进入梦乡。


    民谣的形式自然存在于民间,有很多属于随口溜,然韵味十足,其价值体现在人们缓解劳动的辛劳,滋养身心;也有很多真实地反映百姓的生活。它的文化底蕴扎根椒陵大地,极其纯粹,是我们全椒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


    曾听过这样一首全椒的民谣:老鸹子,呱一呱,你妈死在大路上,没人抬,没人埋,三岁小伢穿白鞋,穿一只,丢一只,一路走来哭唧唧!反映了以前穷苦时代,底层百姓的悲惨命运。一个幼儿,其母丧去,暴尸荒野,一边老鸹翻飞,其状何其凄惨!如今诵读此首民谣,那份场景,依然令人唏嘘不已。这首写实的民谣,私自认为足以和《诗经》中的名篇相当。


    民间文学是一切文学之母!有一首关于全椒百姓收成的民谣:小大姐,推板车,一推推到小河边。坐坐,讲讲,今年不如往常。往常收了一担稻,今年收个小稻包。百姓日夜辛苦劳作,谁不希望风调雨顺,过个丰收之年!


   此稿初发时,有朋友曾跟帖里为我发来了两首全椒民谣,在此录入,并致谢。一首:
秃子秃,盖瓦屋。瓦屋漏,点蚕豆。蚕豆不生,秃子急得发瘟。另一首:“斩斩肉,请大舅,大舅不在家,请大妈,大妈好(第四声)吃打嘴巴。”语言幽默诙谐,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每年夏日,在乡下纳凉。听父母吟唱全椒民谣,四周月色如洗,萤火点点,蛙声片片,广阔的天空融入了我儿时所有的甜蜜与梦想。录一首民谣如下:月亮月亮巴巴,里面住个妈妈。妈妈出来梳头。里面蹲个黄牛。黄牛出来饮水,里面蹲个小鬼,小鬼出来打仗。里面蹲个和尚,和尚出来念经,里面蹲个先生。先生出来教学,里面蹲个麻雀……”


   在民谣的传唱中,我孩时的思绪在翻飞,想象的翅膀在张扬……


   忘不了有全椒民谣陪伴的日子……


   全椒肯定还有更多掩埋于民间的民谣,但愿大家一起努力,不要让其遗失了。可能有人觉得毫无意义,可对于全椒文化来说,应该是一笔可贵的财富。它同全椒的方言、全椒的民俗、全椒的民间故事等构成了全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有价值。其中保护最得力的是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去年又重新征集了一次,我有幸参加,从事了具体的编校工作,此书即将付印),其次是民俗走太平的弘扬。


   很遗憾的是多年前由于没有电脑,丢失了好几首所收集的民谣(有马厂一带有关放羊的、插秧的),也丢失了流传城东一带民谣(其中包括一首人们用木榨榨油时唱的民谣,可惜我只记得最后一句好像是:上签子住手!此首民谣如今整段词,我不记得了。但几个人手持有两丈多长的打油锤将插在木榨上的木签子一截一截打入榨中的劳动场景令人难忘。那个流程我认为是一种生命的律动,通过榨的不停挤压,一边顺着榨槽就流出清亮亮的油来,民谣节奏起伏,近乎于一种劳动号子,大家一起吟唱。吟唱中,油香、谣声会飘出老远……不过如今几乎全部换成机械产油了,工业的进步,会让我们丧失很多唇齿留香的口味,可能还包括很多……)希望阅者中,有此类民谣者给我,或跟帖全椒人论坛不胜感谢!


    其实,我的祖籍并非全椒,可我热爱全椒的地方文化,喜欢为之尽己之力做点事情,希望全椒的民谣能够得到有益的收集、传承、发扬、光大,唱响在全椒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