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英姚贝娜甩手门:“精简、系统、探究”教学方法(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3:38:19
精简、系统、探究”教学方法(原创)

广东省××市教研员 杨老师

摘  要:本文介绍的“精简、系统、探究”教学方法,能从组织教学层面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精简”强调突出关键知识点,让所有学生都能把握重点,领略轮廓,学到知识;“系统”是将某一方面的知识按其内部实质性的联系有机地组合起来,锻炼发散思维,让学生掌握更多,记得更牢;“探究”是引导学生系统地消化知识,利于各层次的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本文以大家都熟知的《Word图文处理》为个例说明该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论述了它对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教学结构的作用。 

关键词:精简;系统;探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 

引  言:研究记忆的专家说“人都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记忆力的好坏关键在于如何组织记忆”,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突然见到朋友时,叫不出对方的名字;确认会做的试题苦思无果,交卷了才想起”,这说明脑里有很多“不忘”的东西,能“回忆”的是一部分,记忆组织得好就容易回忆或说记得牢。聪明的学生肯定能将知识系统地归纳起来,学完一学科,看着目录便能将各章节的知识点忆起,还能灵活运用,考试由于万变不离其宗,成绩固然好。因此,老师若能“精简”,就能顾及各层次的学生,让他们都学到知识;老师若能做到“系统”,会让学生记得更好,涉足更多知识;老师若能组织“探究”,学生会记得更牢,用得更活。

正  文: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如何真正做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总结出“精简、系统、探究”的教学方法。①“精简”、“系统”能充分发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又不苟同于传统教育主张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强调突出关键知识点,并尽可能使之系统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精简”、“系统”对教师的课堂活动设计进行调控,有效地遏制了“满堂灌”,为学生的自主活动预留大量时间,让他们去“探究”。②“探究”也不同于一般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它是在“精简、系统”前提下,强调有教师组织指导的小组协作探究,学生的“发现”不易偏离教学目标,碰到困难能及时得到师生的帮助,防止了盲目的探索、无助的“发现”。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在有限的时间内也能完成学习任务。 

    一、“精简、系统、探究”的含义

    “精简”是指教学内容的安排。根据教学目标,精选关键的知识点,以具有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三方面特征的知识点作为窗口,或者说作为一面镜子,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领悟相关的知识面。

    “系统”主要指知识结构。在“精简”学习的基础上将某一方面的知识(包括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新知识)按其内部实质性的联系有机地组合起来,成为一环扣一环,一脉相承的体系,从而形成结构。

    “探究”是指以问题解决(或任务驱动)为核心,给学生设计诸如基于问题的或基于项目的或基于资源的学习主题,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操作、调查、搜集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最终达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二、主要理论依据

    “精简、系统、探究”的教学方法之所以必要,下面列举主要的理论作为根据:

    古代教育专著《学记》提出“善教者,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材料的内容,皆须适合学生的能力与经验,并以精简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类材料的供备,布鲁纳提出了三项原则,即材料的呈现要适当,组织上要经济,学习上要有效率。

    系统能促进学生有效地保持和提取知识。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人们所获得的信息在长时记忆中的储存应该是永久的。不够系统的无序的知识,则容易发生遗忘,原因是存储的信息无法被检索或检索困难造成的。如果知识有序,则能够通过接受指导获得提取的线索,这些先前“遗忘”了的信息仍然能够找到。

    系统还能促进学生有效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心理学家认为,与遗忘的规律类似,如果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没有组成系统,那么,会由于知识混乱无序难以搜索而严重影响问题的解决。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建构主义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三、“精简、系统、探究”在《Word图文处理》实施过程 

      1.“精简”教学过程

    作为实施“精简”的基础,把关键知识点作为代表挑出来,达到“精”。当前教学暂不理会非关键知识点,做到“简”。对于《Word图文处理》,可先给学生一个用于编辑操作的纯文本(以下简称“范本”),对范本进行标题的编辑、正文的编辑和落款的编辑,这几种操作是纯文本编辑最具代表性的基本操作,当短小精悍的范本编辑处理完成之后,学生也就较完整地消化了Word最基本的操作。即是说学生在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学会了简单的文书处理,由于成功的体验,会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精简”的要义是明确教学目标,突出关键的知识点,在学生习得关键的知识之后,将它作为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向相应知识迁移。当学生领会了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之后,就能使繁难的知识也变得简单。而且“精简”能有效地防止学生漫无目的、毫无根据地“瞎碰”,花费了时间却未能发现相应的知识,甚至偏离教学目标。

    2.“系统”的教学设计

    初次使用Word,在启动后,首先,简单介绍一下Word窗口界面,着重让学生比较学过的Windows窗口的特点,小结共同点,如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以及工具栏的“复制、剪切、粘贴”等按钮,这样安排能促进学生产生“选择性注意”,对本单元新知识的学习将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

    然后,引导学生连贯地探究“光标定位、选定文本、插入文本和删改文本”的方法和技巧。探究后,学生会发现它们是紧密联系的。

    再后,引导学生利用菜单进行编辑修饰时,可将“字体、段落、边框底纹、页眉页脚和页面设置”连贯地学习,分别对“字、行、段、页面”进行设置,让学生将知识归类,获得编辑修饰的整体概念。

    “系统”是强调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起到对新学习内容的固定、吸收作用。再经过各小节或各课时的小综合,与单元的大综合,知识系统有序,就能使繁难的知识也变得明朗起来。

    3. “探究”的学习方法

    图文并茂的教学目标必须包括:①插入“图片”(剪贴画、文件图片、自选图形、艺术字、图表)和“文本框”;②调整对象的大小及位置;③设置对象格式。 

    为此,我们可按如下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探究过程倡导评比竞争,主要是让学生归纳总结不同操作的异同,讨论交流。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另一方面由交流使同学之间分享探究成果,并将探究的结果纳入认知结构。“探究”的实施应重视创设情境。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之中,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联想。但驱动的任务要恰当、可操作、有意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隐含的知识与技能,通过一个个的任务来驱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意义建构。

    4.“精简、系统、探究”的综合实施

    学生掌握了“Word文本录入与修饰,图片、文本框和表格的插入与设置”等关键的知识点,便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Word的其它功能。为此,可给定一个综合作品作为学习主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究,各组员分工协作,运用学过的知识,探索新技术,完成比自己接触过的更精彩的作品。探究前,最好依“精简”演示一些优秀的综合作品(如电子报刊),依“系统”简单介绍一下关键的知识点。给定的学习主题必须遵循探索性、实践性、量力性原则,能融汇Word主要的知识点,又有拓展的余地。作品主题的设计,最好回归生活世界中选题。比如,我们给学生设计的作品主题,是为宣传家乡的人文地理、历史名胜和自然风光的简报,命名为《走进阳春》,学习的效果则出乎我们的意料,大部分学生制作的简报都很精美,版面规范、活泼、紧凑,内容精彩充实,不少学生还加入了自己制作的图片、声音和动画,有些学生连教材没介绍的Word的一些特殊功能都用上了。

    作品在组内或班内交流评价,不足的改良、优秀的表扬,能使“探究”的成果进一步升华。尤其通过展览学生作品,一方面让学生总结综合编辑技能技巧,从而不断将Word其它必学的内容吸收进来,进一步优化知识系统结构,另一方面达成现代教育中所强调的体验性目标。让学生领会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任务,突现了“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工具形象,提高信息素养。 

    四、关于教学设计中实施教学方法的思考

    1.学生探究学习前,教师精简地对重点、难点讲解或演示是必要的,目的为学生后续系统学习和探究排除困难,提供必要的帮助。否则,学生从零开始摸索,在给定的课时内很难完成学习任务,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因为缺乏必须具备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而无从下手。牛顿说:“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我想,让我们的学生站在教师的肩上去探究肯定会更容易、更成功。

    2. 组织协作学习做到协作小组编排灵活,协作分工可行,协调监督有力。一般地,我们编排同组同学相邻就坐,小组人数以方便探究来定,我们大班额的教学班大约分5组,每组同学10位左右。我们的经验是组员太少不利于组内交流协作,还会导致组数过多,不利于教师对小组的监管,更难以在课堂上安排小组汇报的时间,妨碍了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和评价。在小组成员确定之后,教师要引导各小组民主推选组织能力强且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当组长。正组长主要负责分工、协调、监督及汇报。副组长主要负责组织探究交流、技术协作。简单的任务,各组员独立完成,复杂的任务,全组分工合作完成。力争任务在组内协作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请求其他组协作,还不能解决则请求教师指导、协作。

    3. 小组协作的探究过程,是在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熟练技能。每个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其他同学的成功密不可分,学生之间以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解决了大班额学生多,教师管理难到位,无法及时辅导学生的难题。通过小组协作,讨论交流,把探索过程中形成的初步认知和动作技能上升为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和心智技能。 

    五、结束语

    “精简”、“系统”、“探究”三者,具有内部的一致性,它们的目标是知识意义的建构。其中精简是学习内容的选择,探究是学习活动过程的组织形式,系统是知识间实质性联系的揭示。精简为探究赢得活动的时间,探究活动为系统建构联系,系统为精简提供要点。三者相互依存于一个教学系统之中。“精简、系统、探究”教学方法,能指导教学设计,对“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设计过程有效地进行调控,更好地整合“主体”与“主导”两者的关系。

 

                                              二○○五年六月十二日

 

参考文献

    1.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网络•何克抗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2.《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理论基础》•网络•何克抗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3. 《探究式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国教育资讯报》•郭善渡

    4.《中学信息技术课中基于任务的探究协作》•网络•郭芳 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育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