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枸杞最好:不要轻谈加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4:06:38

不要轻谈加息

(2011-06-09 13:20:06)转载 标签:

杂谈

人民币汇率再一次快速升值的市况说明,中国的货币条件已经偏紧。许多人总是把汇率和利率问题分开谈,在中国开放程度不高时这样考虑问题可以,但中国加入WTO之后继续这样的认知,那是在太愚昧了。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利率和汇率都是货币的价格体现,只不过一个是对外的表达方式、一个是对内的表达方式而已,当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足够高之后,两种表达方式“合一”。

 

我们必须明晰:在中国的开放程度已经履行了对WTO的所有承诺之后,国内紧缩的货币条件已经毫无疑问地变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必要条件。2008年之后,人民币暂停升值,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货币宽松;现在一样,人民币刚性升值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货币紧缩。

 

这一点,我们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走势图上就可以找到证据。每一次加息或上调法定存款准备率,人民币在汇率端都会有所表现――加速升值。

 

道理很简单,也是经济学原理中在论的。加息或提高“存准”――紧缩货币的一切手段都会导致人民币和美元的利差加大,国际资本因套利需求而流入中国;大量国际资本流入,必定推高人民币汇率。

 

所以,紧缩货币一定会推高汇率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问题是,人民币升值一定意味着货币条件过紧吗?说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人民币升值一样会引导“热钱”流入,“热钱”流入越多,人民币越升值,央行越要采取一切紧缩手段回收货币,而一切回收货币的手段又变成人民币升值的条件,热钱越流入。这当然是个恶性循环圈,循环下去的“极致性结果”是什么?中国经济萧条,人民币贬值,减息、放松货币。但那时候,实体经济已经垮掉了,不是可否恢复的问题,而是可不可能在恢复的问题。

 

今天中国经济的现实就是在这个恶性循环圈里“挣扎”。一方面,用收紧货币的手段――加息、提准、发央票、正回购对冲“热钱”带来的外汇占款,但越对冲“热钱”越多,越要对冲;另一方面,货币政策过度的紧缩让实体企业承负着越来越高的债务负担,加息、提准,货币升值无不导致企业财务成本不断上涨,而且国内贷款市场紧张得要命。

 

不是吗?今天,银监会发布《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甚至从银行财务指标方面放宽约束,加大贷款力度。

 

这说明,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不仅是事实,而且“难”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从放宽监管约束的角度看,这个“难”不是银行“不愿贷”,而是实在“没钱贷”。此通知证明了我们以前的担心:民营中小企业钱紧,威胁着中国70%的就业人口。

 

中小企业钱紧两大因素:其一,积极财政政策还在积极,但积极的结果是银行信贷大都集中到了大国企、大项目,而民间小企业却被撂在旱地里,钱渴难耐;其二,央行收货币、紧贷款,实际是用中国实体经济的贷款(良币)置换“热钱”泛滥(劣币)――劣币驱逐良币。结果:企业融资难上加难,而“热钱”越对冲越多。

 

这个问题非常关键,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加以说明吧。中国经济好比一盆面,和这些面最多需要 一升水(货币量)。过去,这一生水都是净水(净水),现在“热钱”(脏水)来了。于是,央行为了一盆面不至于和稀了,开始管理用水量。它们不是管住脏水流入,而是进来多少脏水就抽走多少净水。最后,水的总量没多没少,但都是脏水;面和的合适,但没法吃。

 

本来脏水可以到股市去发挥其对经济特有作用,去释放它特有的风险偏好――流入其本该流入的渠道,而中国政府只要管好银行安全,在股市泡沫破灭后尽力减少经济损失即可。但是,管理者不让。结果,逼得“热钱”进来炒中药、炒猪肉――只要是“可以存放、生产周期比较长”的生活必需品,它们“得什么、炒什么”。

 

这等于是在用CPI的高企,换去股市没泡沫。而且逼迫自己用加息的手段抑制CPI,形成上述恶性循环。这就是中国经济的现实――政策正在错误的道路上。其结果是,不用泡沫摧毁中国经济,没泡沫一样毁掉。

 

所以,我们不要再轻言加息,那将是没完没了的恶性循环。现在,中国的货币政策应当效仿英国――坚决不加息。保就业、促转型,让股市去吸附多余的流动性,引导资本堆积到战略新兴产业,加速中国经济转型。说白了,中国股市的泡沫不飞,中药价格就会飞,肉禽蛋奶价格就会飞――CPI就会飞。

 

因为,全球流动性泛滥是美国人造孽,全体硬通货国家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强调自己可以置身事外,那是幻想。金融危机时我们强调“无法独善其身”,今天我们就可以“独善其身”了?

 

我们必须知道,许多经济学理论都有一个隐性的前提:都是针对一个封闭的经济体而言。比如,加息可以抑制通胀,就是相对于“封闭经济体”而言。而对开放的经济体结论可能截然相反。

 

看我博客的朋友,许多可能都是学经济的、或是股民朋友。我建议大家认真思考这样的问题――现在的经济学理论到底有多少适用于“开放的经济体”。我曾经提示过许多经济学家,如果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开放条件、各国货币实际不平等、许多关键而基础的商品(比如石油等)实际是垄断定价等等,一些列客观存在的现实变成经济学理论的前提条件,那么,原理经济学理论已经存在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结论是否定的。

分享

111

阅读(2797) 评论 (55) 收藏(3) 转载(15)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转载列表: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