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性鬼夫 夜夜撩:基于学习参与度调查对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反思/李爽 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4:43:01
李爽 何字娟



【摘 要】 随着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深入发展,关注学习者实际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成为改善与提升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质量与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受远程交互研究中参与度概念的启发,以奥鹏远程教育北京直属学习中心服务的学习者以及一门2008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教育)的课程论坛为例,采用问卷调查、论坛帖子统计分析、访谈等方法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参与度、参与度影响因素以及所需学习支持服务进行实证调查,并基于调查结果对学习支持服务的根本职能、未来服务重点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案例学生的学习行为以课程考核为中心,社会性学习行为较少,学习参与度有待提高。研究建议未来学习支持服务需要更加关注认知或学术类支持,并适当组织人际交互活动促进学生的参与度、改善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 学习参与度;远程学习支持服务;认知支持;人际交互



一、序言

   随着国内外高等远程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提供高等教育的远程教育机构都在提升课程质量的同时开始关注并建设自身的学生支持服务,奥鹏、弘成等专门提供学生支持服务的公司也相继出现。7×24小时的呼叫中心服务,学习风格测试、专业选择指导、远程学习技能培养等周到的学生支持工具,日益规范与细致的学习中心服务无疑极大改善了远程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关于我国高校网络教育服务的学生满意度调查与评价研究也显示,学生对网络教育服务基本满意,给予学习支持服务较好的评价[1][2]。然而,学生的认可与满意就能够说明网络教育质量高、支持服务已经到位了吗?根据文献研究,我国高校远程学习者更关注顺利获得学位与学历而对学习过程不够关心[3],学生对网络教育的品牌与资源的感知相对学习过程而言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满意度[4]。综上,笔者认为学生的态度仅是一个维度,网络教育质量的评价应该更全面考察教育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真正有效学习并获得发展。

   在远程会议或在线交互研究中,为定义学生学习深度或交互质量,研究者经常考察学生的参与度(participation),将其作为分析学生学习过程的维度之一[5],参与分析方法也成为交互分析的重要方法[6]。参与度采用量化测量学生外显参与行为的方法定义学习外显行为的特征,如统计发帖次数、接入时间、发帖内容长度等[7]。受此启发,笔者认为学生各种外显学习行为是可以一定程度体现学习的效果与质量的,通过量化测量方式对外显行为进行统计与分析可以定义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并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与需求。为此,在奥鹏远程教育北京直属学习中心的支持与合作下,笔者对该中心服务的学生学习行为与参与度、有关影响因素和支持服务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中还补充考察了一门2008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教育)的课程论坛以分析学生的教学交互参与度。希望能根据调查结果对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学习支持服务的根本职能、未来服务重点与发展趋势进行反思,以期为我国远程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的实践发展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1. 方法

   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论坛帖子分析三种方法。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考察得出学生对学习中心提供的各类服务的满意度,并据此继续调查影响学生参与学习中心学习的因素,作为后续策略提出的依据。问卷涉及远程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参与现状、参与偏好以及对影响参与度因素的调查几个方面,并根据新老学生的不同情况设置了两份问卷,其中老生问卷发放180份,有效问卷为134份,问卷有效率为74.4%;新生调查问卷发放150份,有效问卷113份,问卷有效率为75.3%。

   为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挖掘有关问题产生原因,我们对5名老生和3名新生进行了访谈。访谈设计如下问题:远程学习者对自身网络学习的满意度情况;远程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条件及学习偏好;远程学习者认为促进其网络学习参与积极性的策略。

   为分析学生课程论坛的参与度,研究还调查了某高校一门2008年国家级精品课(网络教育)2009年下半学期的课程论坛,对此论坛的发帖数量、发帖对象、发帖类型以及回帖情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2. 样本

   本研究中以奥鹏远程教育北京直属学习中心服务的学生为抽样对象,分别选取了已经就读一年以上的老生与刚入学的新生为研究样本。老生180人,新生150人;男女分别占54.0%和46.0%;20~30岁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大(75.9%),31~40岁的次之(21.0%),而19岁以下和41~50岁上的人则最少(均为19%)。

三、研究结果

   1. 学生学习参与情况

   (1)学习活动

   根据调查,案例学生主要的远程学习方式包括基于网络课程平台的学习、基于印刷教材的学习、参加学习中心提供的面授辅导。大部分学生以基于课程平台的学习为主,很多学生因为路程和时间问题而没有参加学习中心组织的面授辅导活动。

   学生学习中如遇到困难或问题,主要选择向学习中心、辅导教师及导学教师寻求帮助(见图1)。他们通常主要会选择打电话给800(或400)(28.3%),或利用QQ、MSN(26.3%)的方式寻求帮助。以学习答疑为主要功能的课程论坛并没有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可推测学生大部分的问题可能并非学术问题。其中,新、老生就该问题的反馈表现出一些差异(如图2):老生遇到问题时更倾向于首先利用热线电话或登录学晴论坛寻求问题解决方案;而大部分新生则会首先利用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或Email与同学或教师进行沟通。由上可知,学生求助以可靠、方便、及时和个性化为原则,学生对远程教育机构代表以及教师较为信任,通过求助方式可推测求助问题以管理类问题为主。

   (2)学习时间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68.4%)每天用于远程学习的时间为30分钟至1个小时,只有很少学生(9.6%)每天平均投入2个小时以上进行远程学习相关活动。由于这些时间中还包括了相当一段时间用于登录课程平台、查看通知和完成作业,因此大部分学生每天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应该更少。48.9%的学生每月登录课程平台不足8次,61.7%的学生在平台上每次最多学习30分钟至1个小时左右。通常网络课程学时50~100不等,若按最低值50学时计算,暂以每学期5个月来计算,一月至少需用10小时进行学习,而从调查情况来看,近一半的学生每月累计时长不足8小时,无法达到课程要求。访谈得知,很多同学主要利用周末时间进行学习,每周学习1~2个小时左右,主要学习集中在考前一个月,且以考试大纲为中心。

   (3)学习管理

   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欠缺管理,他们的学习往往会受家庭、工作等因素的影响而被延误或搁置,调查表明,20.9%的学生根本没有制定学习计划,48.8%的学生即便制定学习计划也最终无法按照计划实施。笔者对具有不同学习动机的学生的学习计划制定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当前远程学生无论是受内部动机还是外部动机驱动进行学习,他们自主学习的管理能力均比较弱,这也反映出学习支持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管理的方面仍需加强。访谈中,学生提出“期望能多获得些关注及跟踪,如短信提醒及定期邮件等方式,以提醒我们参加面授及提交作业”,“也希望能获得类似远程学习手册一样的指导书,可以告知我们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4)基于课程平台的学习活动

   调查显示,80.1%的学生在家里上网学习,19.5%的人选择在公司学习,少数老生也会选择到学习中心的机房进行学习。尽管在线学习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活动,但是调查显示,57.8%学生只是使用他们熟悉的功能,10.2%学生甚至并不了解平台的使用,对平台分布模糊,不知道去哪里查看需要的信息。学生们在课程平台中最主要参与的活动为完成作业、基于在线视频听课和查找复习材料。访谈中获知大部分学生平时学习在线教学视频并不细致,真正的学习集中在考试前一个月左右,且只关注考试范围内的学习内容。表1显示,新、老生的在线活动会有一些差异。老生除了阅读材料、做作业等必须的课程学习活动之外,会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查找学习资料,体现出一定的学习自主性;而新生则会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到在线阅读课程内容上,并未发挥查找复习材料的积极性。学生认为对其帮助最大的三个在线活动为基于在线视频听课,在线阅读课程内容和完成作业。新、老生的评价也有一些不同(见表1)。

   学生在网络课程平台中的活动以个人学习为主,专门用于进行课程学习交流与辅导答疑的论坛并没有成为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调查中,48.4%的学生反馈他们在论坛逗留的时间为30分钟左右;48.8%的学生很少参加在线的辅导答疑活动;25.6%的学生甚至不参加答疑活动;仅有7.8%学生经常参加与提问。然而,在问卷调查及访谈中,大多数的远程学习者表达出增强生生及师生交流的强烈愿望。但对远程学习者而言,论坛作为一种较好的异步交流平台却未充分发挥作用。

   此外,为了解学生在论坛中的交流情况,笔者对我国一门2008年国家级精品课(网络教育)2009年下学期的课程论坛帖子进行初步分析。根据表2,课程论坛中一学期新增主题帖共18个,其中,学生发起17个,教师发起1个。学生发起贴可归为五类:资源分享、管理类问题、学术问题、学习方法咨询和其他。其中比重最高、参与度也最高的是资源分享类,平均点击数与回帖数远高于其他类型。其次是与作业或考试相关的管理类问题主题。学术问题与学习方法求教的帖子很少,从点击数和回帖数来看,学生对这类帖子并不感兴趣。教师发起贴是辅导教师组织的话题交流活动,笔者分析可能是作业任务,所以学生参与度有显著提升,点击数达482个,回帖数73个。访谈进一步了解到,学生会主动和坚持寻求帮助的学术问题通常与作业或考试密切相关。大部分学生会选择利用QQ群的方式向同伴或高年级同学寻求帮助。然而这样的互动通常并不会涉及探讨问题本身,而多局限于分享答案或经验。

   综上可知,学生在课程论坛中的自觉交流并不十分踊跃,学生间的交流以资源分享、作业提交与评分为主,学习问题的探讨非常少,即便有这样的交流,也通常以获得答案为目的。

   (5)学习中心的活动

   学生来学习中心做的事情主要是领取教材、寻求学习管理类问题答疑、考前集中辅导及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其中,新生到学习中心更偏重来寻求学习管理类问题答疑,而老生则主要是领取教材,咨询问题的情况显著减少,这可能与老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学习中心在线及电话支持方式已经比较了解有关。由此可知,学生来学习中心主要为获得系统或管理层面的支持和参加考前集中面授。虽然访谈中,很多学生表示他们非常欢迎一些学术交流、学习讲座、文化建设或人际交流的活动,但学习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当这些活动真正组织后,学生往往会因为时间冲突或交通不便等原因而放弃,只有那些认为学术交流活动与个人工作密切相关的学生才会积极参加。

   2. 影响学习参与的因素

   调查显示,对远程学习者学习参与度影响最大的五个题项中前四项都与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有关,如家里和工作单位上网环境、充足的时间、家人和单位的支持等;第五项是学生与学习中心辅导教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见包括人际关系在内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对于学生参与学习非常重要。

   对家庭及工作环境、学习支持、网络平台及课程四个维度的题项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见图4),与单项统计结果不同的是,网络平台与课程两个维度对远程学习参与度的影响较大,可见这两个维度中题项得分整体均值较高。然而是否这两个因素确实对学生参与度影响最大还需要更规范的研究进行验证。已有研究发现这两个因素是影响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8]。笔者分析可能因为平台的实用性与易用性对于以在线学习为主的学习者而言是基本学习环境满足后最为关注的因素,而课程对学生参与度影响如此之大体现了课程与学生实践和工作的相关性将直接决定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受访学生指出,课程的有用性、与他们实践的相关性以及有效的实践环节等都会促进他们学习的参与度。

   此外,访谈发现,远程学习者会遇到学习时间和精力不够、教师反馈不及时、课件播放不畅、不熟悉网络学习方式、课程材料实用性与相关性低和缺乏小组交流等困难,前三种困难被多数访谈者提及,这些困难使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大大受挫,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参与度。

   3. 对支持服务的需求

   根据问卷反馈,大部分学生认为增加组织得当的人际交流活动、尤其与课程辅导教师以及主讲教师的交流能够促进他们学习的参与度。访谈发现,学生认为“学习中心提供更多优质学习材料、在线资料和课程”,以及“增强学习平台与课程内容的联系,增强辅导答疑的支持”可以促进学习的参与性。

   问卷反馈数据显示(见图5),远程学习者希望在线就能够参与获取学习资料、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考前集中辅导以及向辅导教师咨询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等活动。其中新生更关注跟辅导教师咨询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其中主要是教务相关事项)及获取学习资料,老生则更注重集体交流活动以及考前辅导。可见,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远程学习者对人际交流的诉求愈发明显,期待在与同学或教师的交流中提高学习参与度,降低学习时的焦虑感和孤寂感。

四、讨论与分析

   1. 远程学习者的学习特征与参与度

   调查发现案例学生的学习行为有两个显著特征:学习参与行为主要同课程考核密切相关,学习以完成考核任务为目标,深度不够;学习活动以个体独立学习为主,师生、生生间的学习交流、小组学习等社会性学习缺乏。根据调查,大多案例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不够,表现为:整体远程学习时间不足,此外学生还要耗费一定时间查看各种通知和作业信息,提出选课、考试等各种问题,因此,用于教学视频与材料的学习时间就更少了;不经常利用课程论坛提出和探讨学术问题;学生对平台功能与资源仍然不充分;学习受工作或家庭等因素影响较大,学生更愿意在家中上网学习,对于中心组织的面授讲座等交流活动参加不够积极;较少主动利用学习中心提供的人际交流与协作环境等。上述的学习行为特征与参与度很难确保学习质量与效果,更谈不上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这种学习行为特征受学生主要追求获得学位或学历而不关注学习本身的学习动机的影响较大。如果这是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那确实让人担忧高校网络教育的质量是否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有关促进学生学习参与度与学习效果的策略研究,学习支持服务的实践也应该关注促进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的服务创新。

   2. 学习支持与学习的关系

   早期的学习支持以提供包括面授在内的基于媒体的人际间双向交互为主要活动,帮助和支持学生学习课程材料。随着学习支持实践和IT技术的发展,西沃特和索普相继对学习支持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反思,西沃特提出学习支持具有服务业的特征,索普将学习支持扩展到跨越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生就读期间,并强调对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响应[9]。与此同时,将学生看作用户,借鉴服务业的模式与方法、整合新技术提供支持服务成为近几年学习支持实践发展的主要热点。不可否认这些转变对于学习支持服务和远程教育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然而,在努力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不能忽略学习支持的重要使命,即满足学习的需求。学习不是知识的机械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对意义的建构,是一种社会活动,学习者同他人的交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际间的会话与协商是产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学习不可能脱离具体的情境而产生,情境是整个学习中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在远程学习中,为保证有效学习的发生,学习支持必须支持和促进人际间的会话与协商,帮助学生将学习与他们熟悉的情境联系起来。Tait指出提供学生支持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符合学习本质的需求,对于学习过程产生作用。Tait将学习支持分为认知、情感与系统三类,他提出辅导教师在提供认知类支持时应该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个体的社会、经济、地理、文化等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新旧概念间的关系,将新概念、价值应用到实践情境中。Tait认为根据穆尔的“交互距离”理论,师生间教学对话是减少交互距离的重要因素,而这种对话主要是通过学生支持活动实现的。[10]

   综上,学习支持是确保学习发生的重要因素。本调查发现缺乏人际间的交互是当前学习参与行为的显著特征,从另一个方面也对当前学习支持服务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启示,促进和支持基于各种媒体的交互是学习支持服务的核心和根本职能,学习支持服务不仅是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对服务满意,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教育机构必须实现的社会职能,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3. 在线人际交互活动的价值

   本研究发现:案例中大部分学生倾向在线学习课程,并拥有了在线学习的条件;课程是影响学生学习参与度最重要的因素,课程的相关性、实用性将影响学习参与度;此外,大部分学生指出提供实质性人际交流支持能够较大地促进学习的参与度。结合前面对学习本质的讨论,可知,设计与组织必要的在线人际交互活动是学习支持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参与度的有效策略。为确保这些交互活动与课程目标、内容相关,在课程设计与开发中必须考虑,而为了确保活动有效、有序开展,满足无法预期的学生需求,与每个学生实践相关,学习支持除组织与指导活动之外,还需要对原定设计的及时调整。同时,该类活动所生成的内容,如辅导教师结合学生需求和背景的指导、学生所分享的经验与案例等将有力提升课程的实用性与相关性,成为课程不可缺少的部分。可见,课程设计与开发同学习支持的融合成为必然趋势。

   早在2002年,Thorpe就曾提出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支持与课程设计开发的界限日渐模糊。以前,课程设计与开发阶段在学生拿到学习材料时就已经结束,在学生自主学习材料的过程中学习支持开始发挥作用。因此,很多学者认为远程教学可以被分为两个阶段,即课程开发与学习支持。然而,在线学习将对这样的划分提出挑战。Thorpe指出,如有一种在线课程以在线交互和协作学习构成,那么我们如何在设计课程的时候不考虑学习支持呢?如果有很多课程内容与活动无法在学习前就进行设计,而是在在线交互过程中产生,那么课程与学习支持就开始融合。[11]

五、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案例研究对当前我国高校网络学院学生学习的参与行为特征、影响因素与支持需求进行实证调查,发现案例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不够,影响有效学习与深层次学习的发生,人际交流、课程实用性与相关性对于学生参与性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基于此,研究结合调查结果,对学习支持服务的根本职能、未来趋势进行了反思。尽管,本研究有关学生学习行为与参与度的相关结果有待在其他研究中验证,但是笔者认为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践状态,期望本研究能够为学习支持有关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与启发。笔者建议未来研究更多关注与分析学习者实际的学习行为,而不仅是学生满意度、学习成绩与辍学率,而学习支持服务在规范与丰富管理类、情感类服务的同时,更多探索利用各种IT技术与方法提供认知或学术类支持服务,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蔚.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现状研究——一项对学习者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远程教育,2005,(3):43-65.

[2] 王春莲,马秀峰. 高校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现状调查[J]. 开放教育研究,2006,(2):46-49.

[3] 徐晓辉. 远程学习者学习动机与需要的调查研究[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4):25-27.

[4] 钱晓群. 网络教育服务质量学生满意度实证分析[J]. 中国远程教育,2009,(7):57-60.

[5][7] Kuboni,O & Martin,A.. An assessment of support strategies used to facilitate distance students`s participation in a Web-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the 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J]. Distance Education,2004,(1):7-29.

[6] 陈丽. 网络异步交互环境中学生间社会性交互的质量——远程教师培训在线讨论的案例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04,(7):9-22.

[8] 王昭君. 影响网络学习成效关键因素探究——以《经济学原理》网络课程为例[D].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7,(5).

[9][11] Thorpe,M. Rethinking learner support: the challenge of collaborative online learning[J]. Open Learning ,2002,(2):105-119.

[10] Tait,A.. Reflections on student support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ED/OL].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2003,(1). http://www.irrodl.org/index.php/irrodl



作者简介:李爽,讲师,博士;何字娟,在读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100875)。
中国远程教育  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