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力量第一季720p:中国四大名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2:05:35
●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该塔位于登封县城西北约6公里,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内,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距今已有1470年的历史。 嵩岳寺塔上下浑砖砌就,层叠布以密檐,外涂白灰,内为楼阁式,外为密檐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砖塔。总高41米左右,周长33.72米,塔身呈平面等边十二角形,中央塔室为正八角形,塔室宽7.6米,底层砖砌塔壁厚2.45米,这样的十二边形塔在中国现存的数百座砖塔中,是绝无仅有的。同时,这种密檐形式在南北朝期间也是少见的。
  该塔不仅以其独特的平面型制而闻名,而且还以其优美的体形轮廓而著称于世。
    整个塔室上下贯通,呈圆筒状。塔室之内,原置佛台佛像,供和尚和香客绕塔做佛事之用。全塔刚劲雄伟,轻快秀丽,建筑工艺极为精巧。该塔虽高大挺拔,但却是用砖和黄泥粘砌而成,塔砖小而且簿,历经千余年风霜雨露侵蚀而依然坚固不坏,至今保存完好,充分证明我国古代建筑工艺之高妙。嵩岳寺塔无论在建筑艺术上,还是在建筑技术方面,都是中国和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件珍品。 
●千寻塔
    中国的古塔到处都有,但是三座古塔成品字形矗立在一起的却为数极少。大理三塔就是以此而闻名中外。
    大理三塔在大理城西郊的洱海之滨,原是崇圣寺的一部分,现寺已无存,塔却依然屹立如故。一九二五年大理地区发生大地震,城内外房屋几乎全部倒塌,但距大理城只有1 华里的三塔,却安然无恙。
    大塔又名千寻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的砖塔,共有16层,造型与西安小雁塔相似,为唐代典型的塔式之一。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楼梯,可以供人攀登。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铸的金鹏鸟,传说用以镇压洱海中的水妖水怪。自塔顶向东眺望,洱海胜景尽入眼底。现在楼梯已坏,游人已不能登上塔顶了。塔前
照壁上镶有大理石镌刻“永镇山川”四字,字体苍劲有力。
    分立在大塔两侧的南、北两小塔,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
    三塔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具有古朴的民族风格。
    关于三塔的修建年代,说法颇多,一般公认千寻塔建于唐代 南诏国时期。前几年在修塔时,取塔内的木料进行碳性放射年代测定,建塔的年代又远于唐代,但就其修建三塔的经济基础和技术条件看,只有在南诏晚蜞遥开成年间方有可能。南、北二塔是在大塔修好后增修的,大约建于宋徽宗时。
    由于三塔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1975年维修三塔时,把千寻塔外表的贴砖拆去,又在塔身的隐蔽部位加了钢箍,对裂缝灌了水泥浆,使古塔得到加固,又修复了塔刹,使它恢复了明代以前的原貌。 
●释迦塔
    中国辽代高层木结构佛塔。在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佛宫寺内。因塔内供释迦佛,故名。又因塔身全是木制构件叠架而成,所以俗称应县木塔。佛宫寺建于辽代,历代重修,现存牌坊、钟鼓楼、大雄宝殿、配殿等均经明清改制,惟辽清宁二年(1056)建造的释迦塔巍然独存,后金明昌二至六年(1191~1195)曾予加固性补修,但原状未变,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结构高层塔式建筑。1933年中国营造学社对木塔进行考察研究,1935 年实地
测绘,1962年文物出版社又曾予以补测考察,古建研究专家陈明达编著了《应县木塔》。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立体造型 塔为平面八角形五层六檐楼阁式,总高67.31米。塔身矗立在一个大型砖石基座之上,基座分两层,下层方形,上层八角形,高4.4米。该塔每层之间
平座内设一级暗层,致使塔身实为9层。附阶周匝,正南面辟门,塔底层直径30米。2层以上皆设斗□挑出平座钩栏。每层柱间装隔子门。各层柱头上施斗□悬挑塔檐,檐上覆盖布筒板瓦,顶层为八角攒尖屋面。铁制塔刹雄伟壮观,瑰丽精巧。
  结构 塔身
构造是逐层立柱,柱间额贯联,纵横施以梁枋,其间有斗垫托,夹层撑设斜材,自下至上逐层叠架而成。每层随塔身内外设柱子两周,遂致各层 构成塔室、围廊和平座。每面分隔 3间,有门额、立颊、地□结成框架稳固柱身,围廊绕塔室形成八面排列的桁架。各层外檐柱上下之间的衔接,有斗和草承托,上层柱根较下层柱向内收进半径,既可形成塔身外观轮廓 收分的曲线美,又可保持上下层柱的稳定。塔身斗□依其部位、结构和形状分类,达54种之多,可谓集中国古代建筑之大成。
  塔身梁架是承重塔体
荷载骨架。1~4层外槽用乳 和草乳内外贯固,内槽南北向用六椽两道,各角抹角一根,两根六椽之间用三缝足材枋相联,两六椽当心又施一单材枋顺连接。平座夹层外槽设承重 枋和草乳直角相交,当心立柱,两向设有斜撑,枝樘固济。第5层梁架是塔顶结构,外槽有乳和草乳,上 置方墩承平。内槽南北向用六椽和六椽草,其上 方木墩垫架四椽、承椽枋、抹角和平梁,铸铁刹杆 插入其中。六椽之间施八角攒尖藻井。
  塔刹系铁铸部件组合而成。刹下砖砌莲台式基座。刹高9.91米,有仰莲、覆钵、相轮、露盘、仰月及宝珠等。8条铁链系于戗脊下端,久经风雨,完好无损。
  塑像与壁画 塔内各层均有塑像,底层释迦如来坐像高11米,内槽四周绘有壁画,南北门楣横披板上辽画供养人像技法尤精。底层内槽上部置顶式平綦藻井,布列纤巧,是辽代小木作中佳品。 2层佛坛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 3层佛坛八边形,坛周束腰镂刻精细,坛上塑四方佛;4层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萨;5层塑一佛八大菩萨。 各像比例适度,面相俊逸,从造型风格分析,当是金明昌年间“增修益完”时塑造。
●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建于唐代,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国务院于1961年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玄奘大法师从印度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
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闻名中外的胜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