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王溺宠魔君大人约吗:世界「影子政府」在瑞士集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5:38:12
由约100位政治和经济领袖以及贵族组成、行事隐密的「毕德堡集团」(Bilderberg Group),9日将在时尚的瑞士滑雪场圣莫瑞兹(St Moritz)集会,确实地点和日期保持神祕,调查报导的记者将此集会称为「世界影子政府」。
瑞士格劳宾登行政区的发言人表示,会议将在山区度假胜地圣莫瑞兹举行,但不愿详细说明地点、日期和出席者身份。毕德堡集团自1954年起持续举行集会,但鲜少有相关的正式细节流出,这个集团的反对者仍将歷年会议加以胪列。
青年瑞士社会党总裁罗思(David Roth)表示,100名与会者明天起将在5星级的苏夫瑞塔饭店(Suvretta hotel)集会4天。罗思说,「当这些政治和经济代表进行闭门会议时,会出现一个问题。」他声称,毕德堡集团将关起门来做出重要决定,与会者碰面不是为了喝咖啡,而是影响世界统治。
中央社报导,毕德堡集团的歷次集会,包括去年在西班牙举行,以及2009年在雅典等,通常都有严密的警力戒备。宣称是该集团官网的网站上,将毕德堡集团描述为「小型、有弹性、非正式且非公开的国际论坛,可表达不同的观点,增进相互理解」。不过无法针对这个网站的真伪进行查证,因为网站未提供连络资讯。网站还声称「会议中不会提出决议案,没有表决,也不会发布政策声明。」
不过,调查报导记者艾斯图林(Daniel Estulin)对该网站的前述声称提出异议。艾斯图林在其着作「毕德堡俱乐部」(The True Story of The Bilderberg Group)一书中特别提到,这个集团已变成「某种世界影子政府,在每年一度的集会中决定贯彻其计画的方式」。
毕德堡集团在集会结束时,仅公布与会者名单。去年的出席者包括瑞典外长毕尔德(Carl Bildt)、欧洲飞机製造商空中巴士(Airbus)执行长恩德斯(Tom Enders)、希腊财长巴帕康斯坦迪诺(George Papaconstantinou),以及美国副国务卿史坦柏格(James Steinberg)等。欧洲联盟(EU)已证实,欧盟新科技执行委员柯罗斯(Neelie Kroes)去年曾与会,今年还会再参加,公平竞争事务执行委员阿尔慕尼亚(Joaqu?n Almunia)也将出席。
针对瑞士极右派的瑞士人民党国会议员贝提格(Dominique Baettig)在国会质询提出的问题,瑞士政府昨天回答,该国能源部长洛伊塔德(Doris Leuthard)也将出席今年的毕德堡集团会议,贝提格表示,「这项集会和瑞士的透明模式截然相反。这些领袖集会,不让我们知道他们在做些什么。」他不相信有关毕德堡集团的任何阴谋论,但他已获知新闻报导在这方面有某种的自我审查。
翻開這一頁,將會進入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這個世界由少數手握決策大權與財富的菁英所組成,
與你我的生活世界平行,左右著你我的命運,可是卻很少人知道……
1954年,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一夥人,有鑑於二十世紀兵災慘烈所造成的生靈塗炭原可避免,在荷蘭王室和洛克斐勒家族主持之下,於荷蘭小鎮奧斯特比克(Oosterbeek)的畢德堡飯店(Hotel Bilderberg)集會,閉門辯論世局未來發展。
此後,他們每年聚會一次,交換意見、分析國際事務。自稱為「畢德堡俱樂部」。包括國際貨幣基金執行長、世界銀行總裁、美國聯準會主席,可口可樂、英國石油、美國運通銀行、高盛、微軟等全球百大企業的董事長,美國副總統、中情局局長、聯調局局長、北約組織祕書長、美國聯邦參眾議員、歐洲各國總理、在野黨領袖、全球知名報紙社長和總編輯,都在受邀之列。
畢德堡會議與會人士的層級與規模超過NATO、G8、APEC、世界經濟論壇等任何一個國際高峰會,但是五十年來,新聞界卻從未獲准採訪畢德堡會議,議程從未公開,結論也從未發表。
手中的權與錢足以主宰世局發展的人祕密聚首,究竟在討論什麼話題?透過民主程序選出的領袖,不應讓選民知道他們在畢德堡會議討論的內容嗎?畢德堡俱樂部會不會淪為權力交換或關說的中心?
世人所不知道的事實──
●在一九七○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前六個月,畢德堡會議已經討論油價將會上漲四倍。
●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因為反對把英國主權移轉給畢德堡成員所設計的歐洲超國家而下台,由畢德堡忠犬梅傑接掌大位。
●美國雷根政府還沒把「戰略防禦計劃」(通稱「星戰計劃」)訂為正式政策,畢德堡會議已在一九八五年同意全力支持該計劃。
●一九九○年的畢德堡會議決定推動美國加稅,以償付積欠國際金融家的債款。老布希總統也是畢德堡俱樂部成員,他在一九九○年簽署加稅的「預算協議」,造成連任失敗。
●全世界媒體都預期戰事將在二○○二年夏、秋之交發動,但是二○○二年的畢德堡會議討論將出兵伊拉克延期到二○○三年三月。
●季辛吉的一通電話,就決定了美國二○○四年總統大選民主黨的副總統候選人凱瑞。
●畢德堡俱樂部曾討論以日本為首,組成亞洲集團,有類似歐盟的自由貿易、單一貨幣和政治同盟。
--TOP--
●作者介紹
丹尼.艾斯圖林 Daniel Estulin
生於俄羅斯,祖父是蘇聯特務組織格別烏的成員,父親卻是異議份子,一九八○年舉家流亡加拿大,目前定居西班牙。作者與各國情報組織多有往來,從事調查新聞工作多年,窮十五年之功研究畢德堡俱樂部,寫成本書,於二○○五年以西班牙文出版,極為暢銷,已經十五刷,並譯成二十九種語文,行銷四十九個國家。
--TOP--
●譯者介紹
林添貴
國立台灣大學畢業,歷任企業高階主管及新聞媒體資深編輯人。現任逢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譯作極豐,有《惡兆:中國經濟降溫之後》、《蔣經國傳》、《裕仁天皇》、《季辛吉大外交》(合譯)、《大棋盤》、《李潔明回憶錄》、《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買通白宮》等。
--TOP--
●目錄
目錄
畢德堡歷屆會議時間地點表
揭開序幕 1
1 鬼門關前走一回 5
2 高地人,一九九二年 17
3 畢德堡俱樂部的創始 21
4 畢德堡的夥伴 37
5 畢德堡的目標 47
6 畢德堡的傀儡 57
7 水門疑雲 63
8 解開畢德堡真面目 71
9 命中或錯失,一九九九年 75
10 十字路口的夥伴──外交關係協會 87
11 新聞妓女? 101
12 強制解除武裝 117
13 外交關係協會控制了內閣 125
14 外交關係協會和心戰 131
15 外交關係協會與馬歇爾計畫 141
16 明顯的模式 147
17 對峙 151
18 回到未來 157
19 精緻的顛覆 169
20 包裝總統 179
21 壟斷的遊戲 187
22 布爾什維克的受益人 193
23 賣國求利 209
24 犧牲國家 213
25 拘留,二○○四年 221
二○○七年畢德堡會議與會人士名單
關於畢德堡俱樂部的文件與照片
--TOP--
●自序
揭開序幕
一九五四年,全世界權勢最為炙手可熱的一夥人,首次在荷蘭王室和洛克斐勒家族的主持之下,於荷蘭小鎮奧斯特比克(Oosterbeek)豪華的畢德堡飯店(Hotel Bilderberg)集會。整個週末,他們閉門辯論世局未來發展。集會落幕時,他們決定以後每年聚會一次,交換意見、分析國際事務。他們自稱為「畢德堡集團」(Bilderberg Group)。此後,他們每年在世界某地的一處豪華飯店集會,以決定人類的未來。畢德堡集團知名的成員有: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保羅.伍佛維茨(Paul Wolfowitz)、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大衛.洛克斐勒(David Rockefeller)、芝畢格紐.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東尼.布萊爾(Tony Blair)和許多政府、企業領袖,以及來自全世界各國的政治人物、金融家和新聞記者。
即使如此,他們集會已逾五十年,新聞界卻從未獲准採訪,出席人士的結論從來不曾發表,集會的議程也從來沒有公開過。畢德堡俱樂部的領袖們聲稱如此謹慎有其必要,如此才能使與會者暢所欲言,不虞發言內容被記錄下來,或被公開報導。若非如此,他們就會被迫以新聞稿的文詞發言。毫無疑問,這種審慎小心讓畢德堡集團成員可以更自由地討論,但是它沒有回答一個根本的問題:全世界最有權勢的這些人士在這些會議中,究竟在討論什麼話題?
任何現代的民主制度都會保護隱私權;但是,群眾不是應該有權利知道他們的政治領導人在和國內最富有的企業領袖會面時談話的內容嗎?如果老百姓不被允許知道他們選出的官員在俱樂部的祕密會議中討論的內容,他們有什麼保障可以肯定畢德堡集團不是權力交換或關說的中心?為什麼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Davos World Economic Forums),或是八大工業國家集團(G8)的集會見諸各大媒體、得到頭版報導,也有數以千計的記者參與,可是即使畢德堡集團每年的集會都有國際貨幣基金執行長、世界銀行總裁、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以及戴姆勒.克萊斯勒、可口可樂、英國石油、美國大通銀行、美國運通銀行、高盛、微軟等全球百大企業的董事長們、美國副總統、中央情報局局長、聯邦調查局局長、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祕書長、美國聯邦參眾議員、歐洲各國總理、在野黨領袖、全球知名報紙社長和總編輯等出席,卻沒有人報導呢?
這些人物集合起來的財富遠超過全體美國公民財富的總合,其中任何一個人單獨往哪裡去,都會上電視;很奇怪的是,他們湊在一起碰面,卻沒有一家主流媒體覺得值得報導?
我一直對自己問這些問題。十五年前開始的一項調查報導,不料卻成了我終身職志。慢慢地我逐一深入圍繞著畢德堡集團的每一層祕密,但是,若無集團內部「有良知的反對者」,以及一些非會員的協助,我不可能獨力完成任務。他們無價的情資,使得本書得以完成;我要向他們申致最高的謝忱。讀者諸君當可了解,為了保護他們,我不能以真名稱呼這些英雄,我只能從心底感謝他們協助我發掘畢德堡成員每年在豪華飯店閉門密商時究竟討論些什麼軍國大計。
在我們進入此一極其保密的俱樂部領域之前,有一項很重要的前提:我們要知道,任何人或任何組織都不是絕對「邪惡」,當然也不會絕對「善良」。這個世界仍有許多有權有勢的人物,有崇高的理想、原則和信仰,不必然就盡如本書中所描寫的這個祕密俱樂部或其分支機構玩權術、耍心機。即使在這些機構裡,創始成員想要打造美好世界的努力,也是基於類似羅馬天主教會家父長式掌.....more--TOP--
●精采試閱
3 畢德堡俱樂部的創始
試想有一個私人俱樂部,各國總統、總理、國際金融家和將軍把酒言歡,皇室近侍殷殷招待,那些經營戰爭、市場和歐洲的大人物講些公開場合絕對不敢講的話。這就是畢德堡集團,全世界最神秘的一個組織。為什麼沒有人願意打破這個集團緘默的常規,或是出面挑戰它?按法國廣播界人士希貢札克(Thierry de Segonzac)的說法,是因為「畢德堡人太有權勢,無所不在」。
畢德堡俱樂部的神秘使小說家陸德倫(Robert Ludlum)和林德斯(Gayle Lynds)得到靈感。他們筆下的秘密組織就是以外人只知一二的畢德堡俱樂部之事實為基礎去摹擬。他們的小說展現出,如果世界上有什麼體制要改變--不論它是根據維繫福利國家的需求,或是要糾正造成不穩定前資金之流動--只有在這個權力掮客組成的世界組織決定要處理這些議題時,才會實現。(註1)
荷蘭親王伯恩哈德(Prince Bernhard)認為,如果重要領袖能在公開場合背後處理世界大事,類似大蕭條這樣的嚴重經濟衰退是可以避免的。基於這個原因,他邀集籌備會議,於一九五四年把全球經濟、政治、產業和軍事領域「所見相同」的代表人物,請到荷蘭歐斯德貝克的畢德堡飯店第一次集會。他們於五月二十九至三十一日會商。會議結束時,與會人士決議組織一個秘密社團。
大多數報導認為,原始成員以他們集會的旅館之名,把此一組織命名為畢德堡俱樂部。然而,作家哈同(Gyeorgos C. Hatonn)發現,在德國出生的伯恩哈德親王於一九三○年代初期曾任納粹黨「禁衛隊騎兵團」(Reiter SS Corp)軍官,(譯註1)也是「德國染整工業集團」(IG Farben)子公司Farben Bilder的董事。(譯註2)哈同在《強姦憲法、殺害自由》(Rape of Constitution, Death of Freedom)一書中表示,伯恩哈德親王從他參與納粹企業經營的經驗借鏡,鼓勵這個「超級秘密決策集團」自稱畢德堡人,其實他的靈感來源是這個染整工業集團的分支機構,是為了紀念該集團經營階層創組希姆萊(Heinrich Himmler)的「朋友圈」--德國財金產業界的菁英領袖為了感謝希姆萊自從希特勒崛起至納粹德國戰敗,一直在國家社會主義項目下對他們的保護,成立「朋友圈」。荷蘭王室在伯恩哈德親王於戰後出任荷、英合資的「皇家殼牌石油公司」高階負責人時,刻意隱瞞他過去這段背景。今天,這個資財雄厚的歐洲石油公司是畢德堡菁英的核心。
畢德堡俱樂部第一次集會時,發起成員起草宗旨和目標。根據某位觀察家的說法,他們到今天還一直維持著同樣的信念:「每一次畢德堡會議背後的用意都是,如何在歐、美間打造『有共同目標的貴族菁英』(Aristocracy of Purpose),如何在共同治理世界的政策、經濟和策略問題上取得協議。北約組織同盟是他們運作和顛覆的的關鍵基礎,因為它提供他們『永久奮戰』(perpetual war)的背景,或至少是他們從事『核子勒索』作法的背景。」(註2)
本書將逐步揭開畢德堡俱樂部的秘密紗幕,曝露他們的真正意圖,並舉出實例證明。當年的法國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就十分清楚這一點。政治分析家梅尼維(Roger Mennevee)一九六七年十月於新聞通訊《文件、政治、外交和金融家》(Les Documents, Politiques, Diplomatiques et Franciers)中,分析畢德堡俱樂部和戴高樂的關係。報導開.....
翻開這一頁,將會進入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這個世界由少數手握決策大權與財富的菁英所組成,
與你我的生活世界平行,左右著你我的命運,可是卻很少人知道……
1954年,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一夥人,有鑑於二十世紀兵災慘烈所造成的生靈塗炭原可避免,在荷蘭王室和洛克斐勒家族主持之下,於荷蘭小鎮奧斯特比克(Oosterbeek)的畢德堡飯店(Hotel Bilderberg)集會,閉門辯論世局未來發展。
此後,他們每年聚會一次,交換意見、分析國際事務。自稱為「畢德堡俱樂部」。包括國際貨幣基金執行長、世界銀行總裁、美國聯準會主席,可口可樂、英國石油、美國運通銀行、高盛、微軟等全球百大企業的董事長,美國副總統、中情局局長、聯調局局長、北約組織祕書長、美國聯邦參眾議員、歐洲各國總理、在野黨領袖、全球知名報紙社長和總編輯,都在受邀之列。
畢德堡會議與會人士的層級與規模超過NATO、G8、APEC、世界經濟論壇等任何一個國際高峰會,但是五十年來,新聞界卻從未獲准採訪畢德堡會議,議程從未公開,結論也從未發表。
手中的權與錢足以主宰世局發展的人祕密聚首,究竟在討論什麼話題?透過民主程序選出的領袖,不應讓選民知道他們在畢德堡會議討論的內容嗎?畢德堡俱樂部會不會淪為權力交換或關說的中心?
世人所不知道的事實──
●在一九七○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前六個月,畢德堡會議已經討論油價將會上漲四倍。
●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因為反對把英國主權移轉給畢德堡成員所設計的歐洲超國家而下台,由畢德堡忠犬梅傑接掌大位。
●美國雷根政府還沒把「戰略防禦計劃」(通稱「星戰計劃」)訂為正式政策,畢德堡會議已在一九八五年同意全力支持該計劃。
●一九九○年的畢德堡會議決定推動美國加稅,以償付積欠國際金融家的債款。老布希總統也是畢德堡俱樂部成員,他在一九九○年簽署加稅的「預算協議」,造成連任失敗。
●全世界媒體都預期戰事將在二○○二年夏、秋之交發動,但是二○○二年的畢德堡會議討論將出兵伊拉克延期到二○○三年三月。
●季辛吉的一通電話,就決定了美國二○○四年總統大選民主黨的副總統候選人凱瑞。
●畢德堡俱樂部曾討論以日本為首,組成亞洲集團,有類似歐盟的自由貿易、單一貨幣和政治同盟。
--TOP--
●作者介紹
丹尼.艾斯圖林 Daniel Estulin
生於俄羅斯,祖父是蘇聯特務組織格別烏的成員,父親卻是異議份子,一九八○年舉家流亡加拿大,目前定居西班牙。作者與各國情報組織多有往來,從事調查新聞工作多年,窮十五年之功研究畢德堡俱樂部,寫成本書,於二○○五年以西班牙文出版,極為暢銷,已經十五刷,並譯成二十九種語文,行銷四十九個國家。
--TOP--
●譯者介紹
林添貴
國立台灣大學畢業,歷任企業高階主管及新聞媒體資深編輯人。現任逢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譯作極豐,有《惡兆:中國經濟降溫之後》、《蔣經國傳》、《裕仁天皇》、《季辛吉大外交》(合譯)、《大棋盤》、《李潔明回憶錄》、《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買通白宮》等。
--TOP--
●目錄
目錄
畢德堡歷屆會議時間地點表
揭開序幕 1
1 鬼門關前走一回 5
2 高地人,一九九二年 17
3 畢德堡俱樂部的創始 21
4 畢德堡的夥伴 37
5 畢德堡的目標 47
6 畢德堡的傀儡 57
7 水門疑雲 63
8 解開畢德堡真面目 71
9 命中或錯失,一九九九年 75
10 十字路口的夥伴──外交關係協會 87
11 新聞妓女? 101
12 強制解除武裝 117
13 外交關係協會控制了內閣 125
14 外交關係協會和心戰 131
15 外交關係協會與馬歇爾計畫 141
16 明顯的模式 147
17 對峙 151
18 回到未來 157
19 精緻的顛覆 169
20 包裝總統 179
21 壟斷的遊戲 187
22 布爾什維克的受益人 193
23 賣國求利 209
24 犧牲國家 213
25 拘留,二○○四年 221
二○○七年畢德堡會議與會人士名單
關於畢德堡俱樂部的文件與照片
--TOP--
畢德堡俱樂部
揭開「畢德堡俱樂部」的神祕紗幕
文/丹尼.艾斯圖林(Daniel Estulin)
譯/林添貴
試想有一個私人俱樂部,各國總統、總理、國際金融家和將軍把酒言歡,皇室近侍殷殷招待,那些經營戰爭、市場和歐洲的大人物講些公開場合絕對不敢講的話。這就是畢德堡集團,全世界最神祕的一個組織。為什麼沒有人願意打破這個集團緘默的常規,或是出面挑戰它?按法國廣播界人士希貢札克(Thierry de Segonzac)的說法,是因為「畢德堡人太有權勢,無所不在」。
荷蘭親王伯恩哈德(Prince Bernhard)認為,如果重要領袖能在公開場合背後處理世界大事,類似大蕭條這樣的嚴重經濟衰退是可以避免的。基於這個原因,他邀集籌備會議,於一九五四年把全球經濟、政治、產業和軍事領域「所見相同」的代表人物,請到荷蘭歐斯德貝克的畢德堡飯店第一次集會。他們於五月二十九至三十一日會商。會議結束時,與會人士決議組織一個祕密社團。
大多數報導認為,原始成員以他們集會的旅館之名,把此一組織命名為畢德堡俱樂部。然而,作家哈同(Gyeorgos C. Hatonn)發現,在德國出生的伯恩哈德親王於一九三○年代初期曾任納粹黨「禁衛隊騎兵團」(Reiter SS Corp)軍官,也是「德國染整工業集團」(IG Farben)子公司Farben Bilder的董事。哈同在《強姦憲法、殺害自由》(Rape of Constitution, Death of Freedom)一書中表示,伯恩哈德親王從他參與納粹企業經營的經驗借鏡,鼓勵這個「超級祕密決策集團」自稱畢德堡人,其實他的靈感來源是這個染整工業集團的分支機構,是為了紀念該集團經營階層創組希姆萊(Heinrich Himmler)的「朋友圈」——德國財金產業界的菁英領袖為了感謝希姆萊自從希特勒崛起至納粹德國戰敗,一直在國家社會主義項目下對他們的保護,成立「朋友圈」。荷蘭王室在伯恩哈德親王於戰後出任荷、英合資的「皇家殼牌石油公司」高階負責人時,刻意隱瞞他過去這段背景。今天,這個資財雄厚的歐洲石油公司是畢德堡菁英的核心。
畢德堡俱樂部第一次集會時,發起成員起草宗旨和目標。根據某位觀察家的說法,他們到今天還一直維持著同樣的信念:「每一次畢德堡會議背後的用意都是,如何在歐、美間打造『有共同目標的貴族菁英』(Aristocracy of Purpose),如何在共同治理世界的政策、經濟和策略問題上取得協議。北約組織同盟是他們運作和顛覆的的關鍵基礎,因為它提供他們『永久奮戰』(perpetual war)的背景,或至少是他們從事『核子勒索』作法的背景。」
本書將逐步揭開畢德堡俱樂部的祕密紗幕,曝露他們的真正意圖,並舉出實例證明。當年的法國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就十分清楚這一點。政治分析家梅尼維(Roger Mennevee)一九六七年十月於新聞通訊《文件、政治、外交和金融家》(Les Documents, Politiques, Diplomatiques et Franciers)中,分析畢德堡俱樂部和戴高樂的關係。報導開宗明義就提出一項驚人的觀察,指出「與畢德堡集團有關係的法國人物,如龐畢度(Georges Pompidou)、皮奈(Antoine Pinay)、費林鄰(Pierre Pflimlin)、莫列(Guy Mollet)等,全都是最強烈反對戴高樂核子政策(俗稱「打擊力量」)的人物」。龐畢度當時為總理,皮奈、費林鄰、莫列都是內閣部長。
為什麼?因為我說過,畢德堡俱樂部的主要目標,即是把歐洲自由國家的主權交付給由畢德堡成員控制的英、美「世界一家政府」(One World Government),它用核子威脅來嚇唬不願聽從的國家,逼他們就範。為了控制歐洲,剷除法國的核子嚇阻力量至為重要,即使這個核子嚇阻力量攸關圍堵蘇聯核子威脅,也必須去之而後快。《戴高樂傳》的作者拉科裘(Jean Lacouture)寫道:「戴高樂必須在歐洲建立一個無可辯駁的實力地位,對抗英國走向新世界帝國秩序的自由貿易傾向。這就是為何法國必須做為自由世界三大支柱之一的原因,不只是歐洲殿堂的棟樑之一。」
如果我們分析一九五四年以來歷次畢德堡會議的議程,就可看到它試圖把美國和歐洲貴族菁英間在如何掠奪地球方面的意識型態之差異納入管控。例如,一九五五年畢德堡會議「總報告」第七頁提到「消除西歐國家和美國在面對困擾世界的危險時之誤解和可能的猜疑」。
二○○五年九月,畢德堡俱樂部為了打破外界對其陰謀的質疑,史無前例地由七十三歲的主席艾泰尼.戴維儂子爵(Viscount Etienne Davignon)出面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比爾.海登(Bill Hayton)的專訪。他在專訪中對畢德堡俱樂部的「私人」集會之宗旨輕描淡寫:「我認為這只是有影響力的人,有意與其他有影響力的人,在可以自由發言的論壇交談,在不受批評、不需公開辯論其觀點下,檢視其意見的差異。」戴維儂否認畢德堡成員要建立一個全球統治階級,「因為我不認為有全球統治階級存在。」他說:「企業影響社會,政治影響社會──這是常識嘛!這並不是企業要跟經由民主程序選出的領導人競爭領導的權利。」
戰爭通常是因爭奪擴張領土而開打,但是在全球化的新時代,企業和政治唇齒相依,經濟控制至上。不管畢德堡俱樂部的主席怎麼撇清,這個組織毫無疑問掌控了世界貿易,而大眾並不了解其年度會議的紀錄。他們祕密集會,討論全球策略,對廣泛的議題達成共識。如此神祕,啟人疑竇,我的目的是要解開畢德堡俱樂部的祕密,呈現出這個盤根錯節的組織如何讓所有的自由國家依他們所操縱的國際法,透過聯合國去主理,接受他們的統治。
畢德堡俱樂部的成員「主持」各國中央銀行,因此得以決定貼現率、貨幣供給額、利率、黃金價格,以及哪個國家可以得到貸款。藉由操縱貨幣升降起伏,畢德堡的成員替自己創造數十億美元的財富。愛錢財、愛權勢,驅動他們的野心。
自艾森豪(Ike Eisenhower)以降歷任美國總統都是畢德堡俱樂部的成員。英國首相布萊爾,還有英國政府大部分要角也是其成員。即使加拿大愛出風頭的前任總理杜魯道(Pierre Trudeau)也是。過去受邀出席畢德堡會議的知名人士還有:前任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葛林斯班、柯林頓夫婦、凱瑞參議員、比爾.蓋玆夫婦、季辛吉和理查.裴爾(Richard Perle)。
如大衛.洛克斐勒、康拉德.布萊克(Conrald Black,擁有全球四百四十多家報刊雜誌,從《耶路撒冷郵報》到加拿大最新的日報《全國郵報》皆是,但目前他已經聲名掃地)、艾德加.布隆褔曼(Edgar Bronfman)、魯伯特.梅鐸(Rupert Murdoch)和桑納.雷德史東(Sumner Redstone,涉及媒體產業每一部門的國際媒體集團維康Vicom之執行長)等等媒體大亨,也都參加畢德堡會議。他們替這個祕密社團保密,這可能就是你我從未聽過畢德堡俱樂部這個名字的原因。
掌控政府、大企業和任何發揮權力的組織,其訣竅就是保密。例如,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八大工業國家集團(G8)、世界貿易組織(WTO)、世界經濟論壇、各國中央銀行、歐盟部長會議、歐盟委員會、歐盟高峰會議、政府內閣會議、各式各樣智庫會議,全都閉門進行會議。唯一一個原因是,「他們」不希望你我知道他們討論些什麼。之所以要對外保密,他們老生常談的藉口是:「這不吻合公共利益」;其實,真正的意思是:讓公眾知道他們討論、決定的內容,並不符合掌握權柄者的利益。
翻開這一頁,將會進入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這個世界由少數手握決策大權與財富的菁英所組成,
與你我的生活世界平行,左右著你我的命運,可是卻很少人知道……
1954年,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一夥人,有鑑於二十世紀兵災慘烈所造成的生靈塗炭原可避免,在荷蘭王室和洛克斐勒家族主持之下,於荷蘭小鎮奧斯特比克(Oosterbeek)的畢德堡飯店(Hotel Bilderberg)集會,閉門辯論世局未來發展。
此後,他們每年聚會一次,交換意見、分析國際事務。自稱為「畢德堡俱樂部」。包括國際貨幣基金執行長、世界銀行總裁、美國聯準會主席,可口可樂、英國石油、美國運通銀行、高盛、微軟等全球百大企業的董事長,美國副總統、中情局局長、聯調局局長、北約組織祕書長、美國聯邦參眾議員、歐洲各國總理、在野黨領袖、全球知名報紙社長和總編輯,都在受邀之列。
畢德堡會議與會人士的層級與規模超過NATO、G8、APEC、世界經濟論壇等任何一個國際高峰會,但是五十年來,新聞界卻從未獲准採訪畢德堡會議,議程從未公開,結論也從未發表。
手中的權與錢足以主宰世局發展的人祕密聚首,究竟在討論什麼話題?透過民主程序選出的領袖,不應讓選民知道他們在畢德堡會議討論的內容嗎?畢德堡俱樂部會不會淪為權力交換或關說的中心?
世人所不知道的事實──
●在一九七○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前六個月,畢德堡會議已經討論油價將會上漲四倍。
●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因為反對把英國主權移轉給畢德堡成員所設計的歐洲超國家而下台,由畢德堡忠犬梅傑接掌大位。
●美國雷根政府還沒把「戰略防禦計劃」(通稱「星戰計劃」)訂為正式政策,畢德堡會議已在一九八五年同意全力支持該計劃。
●一九九○年的畢德堡會議決定推動美國加稅,以償付積欠國際金融家的債款。老布希總統也是畢德堡俱樂部成員,他在一九九○年簽署加稅的「預算協議」,造成連任失敗。
●全世界媒體都預期戰事將在二○○二年夏、秋之交發動,但是二○○二年的畢德堡會議討論將出兵伊拉克延期到二○○三年三月。
●季辛吉的一通電話,就決定了美國二○○四年總統大選民主黨的副總統候選人凱瑞。
●畢德堡俱樂部曾討論以日本為首,組成亞洲集團,有類似歐盟的自由貿易、單一貨幣和政治同盟。
--TOP--
●作者介紹
丹尼.艾斯圖林 Daniel Estulin
生於俄羅斯,祖父是蘇聯特務組織格別烏的成員,父親卻是異議份子,一九八○年舉家流亡加拿大,目前定居西班牙。作者與各國情報組織多有往來,從事調查新聞工作多年,窮十五年之功研究畢德堡俱樂部,寫成本書,於二○○五年以西班牙文出版,極為暢銷,已經十五刷,並譯成二十九種語文,行銷四十九個國家。
--TOP--
●譯者介紹
林添貴
國立台灣大學畢業,歷任企業高階主管及新聞媒體資深編輯人。現任逢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譯作極豐,有《惡兆:中國經濟降溫之後》、《蔣經國傳》、《裕仁天皇》、《季辛吉大外交》(合譯)、《大棋盤》、《李潔明回憶錄》、《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買通白宮》等。
--TOP--
●目錄
目錄
畢德堡歷屆會議時間地點表
揭開序幕 1
1 鬼門關前走一回 5
2 高地人,一九九二年 17
3 畢德堡俱樂部的創始 21
4 畢德堡的夥伴 37
5 畢德堡的目標 47
6 畢德堡的傀儡 57
7 水門疑雲 63
8 解開畢德堡真面目 71
9 命中或錯失,一九九九年 75
10 十字路口的夥伴──外交關係協會 87
11 新聞妓女? 101
12 強制解除武裝 117
13 外交關係協會控制了內閣 125
14 外交關係協會和心戰 131
15 外交關係協會與馬歇爾計畫 141
16 明顯的模式 147
17 對峙 151
18 回到未來 157
19 精緻的顛覆 169
20 包裝總統 179
21 壟斷的遊戲 187
22 布爾什維克的受益人 193
23 賣國求利 209
24 犧牲國家 213
25 拘留,二○○四年 221
二○○七年畢德堡會議與會人士名單
關於畢德堡俱樂部的文件與照片
--TOP--
●自序
揭開序幕
一九五四年,全世界權勢最為炙手可熱的一夥人,首次在荷蘭王室和洛克斐勒家族的主持之下,於荷蘭小鎮奧斯特比克(Oosterbeek)豪華的畢德堡飯店(Hotel Bilderberg)集會。整個週末,他們閉門辯論世局未來發展。集會落幕時,他們決定以後每年聚會一次,交換意見、分析國際事務。他們自稱為「畢德堡集團」(Bilderberg Group)。此後,他們每年在世界某地的一處豪華飯店集會,以決定人類的未來。畢德堡集團知名的成員有: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保羅.伍佛維茨(Paul Wolfowitz)、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大衛.洛克斐勒(David Rockefeller)、芝畢格紐.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東尼.布萊爾(Tony Blair)和許多政府、企業領袖,以及來自全世界各國的政治人物、金融家和新聞記者。
即使如此,他們集會已逾五十年,新聞界卻從未獲准採訪,出席人士的結論從來不曾發表,集會的議程也從來沒有公開過。畢德堡俱樂部的領袖們聲稱如此謹慎有其必要,如此才能使與會者暢所欲言,不虞發言內容被記錄下來,或被公開報導。若非如此,他們就會被迫以新聞稿的文詞發言。毫無疑問,這種審慎小心讓畢德堡集團成員可以更自由地討論,但是它沒有回答一個根本的問題:全世界最有權勢的這些人士在這些會議中,究竟在討論什麼話題?
任何現代的民主制度都會保護隱私權;但是,群眾不是應該有權利知道他們的政治領導人在和國內最富有的企業領袖會面時談話的內容嗎?如果老百姓不被允許知道他們選出的官員在俱樂部的祕密會議中討論的內容,他們有什麼保障可以肯定畢德堡集團不是權力交換或關說的中心?為什麼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Davos World Economic Forums),或是八大工業國家集團(G8)的集會見諸各大媒體、得到頭版報導,也有數以千計的記者參與,可是即使畢德堡集團每年的集會都有國際貨幣基金執行長、世界銀行總裁、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以及戴姆勒.克萊斯勒、可口可樂、英國石油、美國大通銀行、美國運通銀行、高盛、微軟等全球百大企業的董事長們、美國副總統、中央情報局局長、聯邦調查局局長、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祕書長、美國聯邦參眾議員、歐洲各國總理、在野黨領袖、全球知名報紙社長和總編輯等出席,卻沒有人報導呢?
這些人物集合起來的財富遠超過全體美國公民財富的總合,其中任何一個人單獨往哪裡去,都會上電視;很奇怪的是,他們湊在一起碰面,卻沒有一家主流媒體覺得值得報導?
我一直對自己問這些問題。十五年前開始的一項調查報導,不料卻成了我終身職志。慢慢地我逐一深入圍繞著畢德堡集團的每一層祕密,但是,若無集團內部「有良知的反對者」,以及一些非會員的協助,我不可能獨力完成任務。他們無價的情資,使得本書得以完成;我要向他們申致最高的謝忱。讀者諸君當可了解,為了保護他們,我不能以真名稱呼這些英雄,我只能從心底感謝他們協助我發掘畢德堡成員每年在豪華飯店閉門密商時究竟討論些什麼軍國大計。
在我們進入此一極其保密的俱樂部領域之前,有一項很重要的前提:我們要知道,任何人或任何組織都不是絕對「邪惡」,當然也不會絕對「善良」。這個世界仍有許多有權有勢的人物,有崇高的理想、原則和信仰,不必然就盡如本書中所描寫的這個祕密俱樂部或其分支機構玩權術、耍心機。即使在這些機構裡,創始成員想要打造美好世界的努力,也是基於類似羅馬天主教會家父長式掌.....more--TOP--
●精采試閱
3 畢德堡俱樂部的創始
試想有一個私人俱樂部,各國總統、總理、國際金融家和將軍把酒言歡,皇室近侍殷殷招待,那些經營戰爭、市場和歐洲的大人物講些公開場合絕對不敢講的話。這就是畢德堡集團,全世界最神秘的一個組織。為什麼沒有人願意打破這個集團緘默的常規,或是出面挑戰它?按法國廣播界人士希貢札克(Thierry de Segonzac)的說法,是因為「畢德堡人太有權勢,無所不在」。
畢德堡俱樂部的神秘使小說家陸德倫(Robert Ludlum)和林德斯(Gayle Lynds)得到靈感。他們筆下的秘密組織就是以外人只知一二的畢德堡俱樂部之事實為基礎去摹擬。他們的小說展現出,如果世界上有什麼體制要改變--不論它是根據維繫福利國家的需求,或是要糾正造成不穩定前資金之流動--只有在這個權力掮客組成的世界組織決定要處理這些議題時,才會實現。(註1)
荷蘭親王伯恩哈德(Prince Bernhard)認為,如果重要領袖能在公開場合背後處理世界大事,類似大蕭條這樣的嚴重經濟衰退是可以避免的。基於這個原因,他邀集籌備會議,於一九五四年把全球經濟、政治、產業和軍事領域「所見相同」的代表人物,請到荷蘭歐斯德貝克的畢德堡飯店第一次集會。他們於五月二十九至三十一日會商。會議結束時,與會人士決議組織一個秘密社團。
大多數報導認為,原始成員以他們集會的旅館之名,把此一組織命名為畢德堡俱樂部。然而,作家哈同(Gyeorgos C. Hatonn)發現,在德國出生的伯恩哈德親王於一九三○年代初期曾任納粹黨「禁衛隊騎兵團」(Reiter SS Corp)軍官,(譯註1)也是「德國染整工業集團」(IG Farben)子公司Farben Bilder的董事。(譯註2)哈同在《強姦憲法、殺害自由》(Rape of Constitution, Death of Freedom)一書中表示,伯恩哈德親王從他參與納粹企業經營的經驗借鏡,鼓勵這個「超級秘密決策集團」自稱畢德堡人,其實他的靈感來源是這個染整工業集團的分支機構,是為了紀念該集團經營階層創組希姆萊(Heinrich Himmler)的「朋友圈」--德國財金產業界的菁英領袖為了感謝希姆萊自從希特勒崛起至納粹德國戰敗,一直在國家社會主義項目下對他們的保護,成立「朋友圈」。荷蘭王室在伯恩哈德親王於戰後出任荷、英合資的「皇家殼牌石油公司」高階負責人時,刻意隱瞞他過去這段背景。今天,這個資財雄厚的歐洲石油公司是畢德堡菁英的核心。
畢德堡俱樂部第一次集會時,發起成員起草宗旨和目標。根據某位觀察家的說法,他們到今天還一直維持著同樣的信念:「每一次畢德堡會議背後的用意都是,如何在歐、美間打造『有共同目標的貴族菁英』(Aristocracy of Purpose),如何在共同治理世界的政策、經濟和策略問題上取得協議。北約組織同盟是他們運作和顛覆的的關鍵基礎,因為它提供他們『永久奮戰』(perpetual war)的背景,或至少是他們從事『核子勒索』作法的背景。」(註2)
本書將逐步揭開畢德堡俱樂部的秘密紗幕,曝露他們的真正意圖,並舉出實例證明。當年的法國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就十分清楚這一點。政治分析家梅尼維(Roger Mennevee)一九六七年十月於新聞通訊《文件、政治、外交和金融家》(Les Documents, Politiques, Diplomatiques et Franciers)中,分析畢德堡俱樂部和戴高樂的關係。報導開.....
翻開這一頁,將會進入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這個世界由少數手握決策大權與財富的菁英所組成,
與你我的生活世界平行,左右著你我的命運,可是卻很少人知道……
1954年,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一夥人,有鑑於二十世紀兵災慘烈所造成的生靈塗炭原可避免,在荷蘭王室和洛克斐勒家族主持之下,於荷蘭小鎮奧斯特比克(Oosterbeek)的畢德堡飯店(Hotel Bilderberg)集會,閉門辯論世局未來發展。
此後,他們每年聚會一次,交換意見、分析國際事務。自稱為「畢德堡俱樂部」。包括國際貨幣基金執行長、世界銀行總裁、美國聯準會主席,可口可樂、英國石油、美國運通銀行、高盛、微軟等全球百大企業的董事長,美國副總統、中情局局長、聯調局局長、北約組織祕書長、美國聯邦參眾議員、歐洲各國總理、在野黨領袖、全球知名報紙社長和總編輯,都在受邀之列。
畢德堡會議與會人士的層級與規模超過NATO、G8、APEC、世界經濟論壇等任何一個國際高峰會,但是五十年來,新聞界卻從未獲准採訪畢德堡會議,議程從未公開,結論也從未發表。
手中的權與錢足以主宰世局發展的人祕密聚首,究竟在討論什麼話題?透過民主程序選出的領袖,不應讓選民知道他們在畢德堡會議討論的內容嗎?畢德堡俱樂部會不會淪為權力交換或關說的中心?
世人所不知道的事實──
●在一九七○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前六個月,畢德堡會議已經討論油價將會上漲四倍。
●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因為反對把英國主權移轉給畢德堡成員所設計的歐洲超國家而下台,由畢德堡忠犬梅傑接掌大位。
●美國雷根政府還沒把「戰略防禦計劃」(通稱「星戰計劃」)訂為正式政策,畢德堡會議已在一九八五年同意全力支持該計劃。
●一九九○年的畢德堡會議決定推動美國加稅,以償付積欠國際金融家的債款。老布希總統也是畢德堡俱樂部成員,他在一九九○年簽署加稅的「預算協議」,造成連任失敗。
●全世界媒體都預期戰事將在二○○二年夏、秋之交發動,但是二○○二年的畢德堡會議討論將出兵伊拉克延期到二○○三年三月。
●季辛吉的一通電話,就決定了美國二○○四年總統大選民主黨的副總統候選人凱瑞。
●畢德堡俱樂部曾討論以日本為首,組成亞洲集團,有類似歐盟的自由貿易、單一貨幣和政治同盟。
--TOP--
●作者介紹
丹尼.艾斯圖林 Daniel Estulin
生於俄羅斯,祖父是蘇聯特務組織格別烏的成員,父親卻是異議份子,一九八○年舉家流亡加拿大,目前定居西班牙。作者與各國情報組織多有往來,從事調查新聞工作多年,窮十五年之功研究畢德堡俱樂部,寫成本書,於二○○五年以西班牙文出版,極為暢銷,已經十五刷,並譯成二十九種語文,行銷四十九個國家。
--TOP--
●譯者介紹
林添貴
國立台灣大學畢業,歷任企業高階主管及新聞媒體資深編輯人。現任逢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譯作極豐,有《惡兆:中國經濟降溫之後》、《蔣經國傳》、《裕仁天皇》、《季辛吉大外交》(合譯)、《大棋盤》、《李潔明回憶錄》、《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買通白宮》等。
--TOP--
●目錄
目錄
畢德堡歷屆會議時間地點表
揭開序幕 1
1 鬼門關前走一回 5
2 高地人,一九九二年 17
3 畢德堡俱樂部的創始 21
4 畢德堡的夥伴 37
5 畢德堡的目標 47
6 畢德堡的傀儡 57
7 水門疑雲 63
8 解開畢德堡真面目 71
9 命中或錯失,一九九九年 75
10 十字路口的夥伴──外交關係協會 87
11 新聞妓女? 101
12 強制解除武裝 117
13 外交關係協會控制了內閣 125
14 外交關係協會和心戰 131
15 外交關係協會與馬歇爾計畫 141
16 明顯的模式 147
17 對峙 151
18 回到未來 157
19 精緻的顛覆 169
20 包裝總統 179
21 壟斷的遊戲 187
22 布爾什維克的受益人 193
23 賣國求利 209
24 犧牲國家 213
25 拘留,二○○四年 221
二○○七年畢德堡會議與會人士名單
關於畢德堡俱樂部的文件與照片
--TOP--
●自序
揭開序幕
一九五四年,全世界權勢最為炙手可熱的一夥人,首次在荷蘭王室和洛克斐勒家族的主持之下,於荷蘭小鎮奧斯特比克(Oosterbeek)豪華的畢德堡飯店(Hotel Bilderberg)集會。整個週末,他們閉門辯論世局未來發展。集會落幕時,他們決定以後每年聚會一次,交換意見、分析國際事務。他們自稱為「畢德堡集團」(Bilderberg Group)。此後,他們每年在世界某地的一處豪華飯店集會,以決定人類的未來。畢德堡集團知名的成員有: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保羅.伍佛維茨(Paul Wolfowitz)、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大衛.洛克斐勒(David Rockefeller)、芝畢格紐.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東尼.布萊爾(Tony Blair)和許多政府、企業領袖,以及來自全世界各國的政治人物、金融家和新聞記者。
即使如此,他們集會已逾五十年,新聞界卻從未獲准採訪,出席人士的結論從來不曾發表,集會的議程也從來沒有公開過。畢德堡俱樂部的領袖們聲稱如此謹慎有其必要,如此才能使與會者暢所欲言,不虞發言內容被記錄下來,或被公開報導。若非如此,他們就會被迫以新聞稿的文詞發言。毫無疑問,這種審慎小心讓畢德堡集團成員可以更自由地討論,但是它沒有回答一個根本的問題:全世界最有權勢的這些人士在這些會議中,究竟在討論什麼話題?
任何現代的民主制度都會保護隱私權;但是,群眾不是應該有權利知道他們的政治領導人在和國內最富有的企業領袖會面時談話的內容嗎?如果老百姓不被允許知道他們選出的官員在俱樂部的祕密會議中討論的內容,他們有什麼保障可以肯定畢德堡集團不是權力交換或關說的中心?為什麼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Davos World Economic Forums),或是八大工業國家集團(G8)的集會見諸各大媒體、得到頭版報導,也有數以千計的記者參與,可是即使畢德堡集團每年的集會都有國際貨幣基金執行長、世界銀行總裁、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以及戴姆勒.克萊斯勒、可口可樂、英國石油、美國大通銀行、美國運通銀行、高盛、微軟等全球百大企業的董事長們、美國副總統、中央情報局局長、聯邦調查局局長、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祕書長、美國聯邦參眾議員、歐洲各國總理、在野黨領袖、全球知名報紙社長和總編輯等出席,卻沒有人報導呢?
這些人物集合起來的財富遠超過全體美國公民財富的總合,其中任何一個人單獨往哪裡去,都會上電視;很奇怪的是,他們湊在一起碰面,卻沒有一家主流媒體覺得值得報導?
我一直對自己問這些問題。十五年前開始的一項調查報導,不料卻成了我終身職志。慢慢地我逐一深入圍繞著畢德堡集團的每一層祕密,但是,若無集團內部「有良知的反對者」,以及一些非會員的協助,我不可能獨力完成任務。他們無價的情資,使得本書得以完成;我要向他們申致最高的謝忱。讀者諸君當可了解,為了保護他們,我不能以真名稱呼這些英雄,我只能從心底感謝他們協助我發掘畢德堡成員每年在豪華飯店閉門密商時究竟討論些什麼軍國大計。
在我們進入此一極其保密的俱樂部領域之前,有一項很重要的前提:我們要知道,任何人或任何組織都不是絕對「邪惡」,當然也不會絕對「善良」。這個世界仍有許多有權有勢的人物,有崇高的理想、原則和信仰,不必然就盡如本書中所描寫的這個祕密俱樂部或其分支機構玩權術、耍心機。即使在這些機構裡,創始成員想要打造美好世界的努力,也是基於類似羅馬天主教會家父長式掌.....more--TOP--
●精采試閱
3 畢德堡俱樂部的創始
試想有一個私人俱樂部,各國總統、總理、國際金融家和將軍把酒言歡,皇室近侍殷殷招待,那些經營戰爭、市場和歐洲的大人物講些公開場合絕對不敢講的話。這就是畢德堡集團,全世界最神秘的一個組織。為什麼沒有人願意打破這個集團緘默的常規,或是出面挑戰它?按法國廣播界人士希貢札克(Thierry de Segonzac)的說法,是因為「畢德堡人太有權勢,無所不在」。
畢德堡俱樂部的神秘使小說家陸德倫(Robert Ludlum)和林德斯(Gayle Lynds)得到靈感。他們筆下的秘密組織就是以外人只知一二的畢德堡俱樂部之事實為基礎去摹擬。他們的小說展現出,如果世界上有什麼體制要改變--不論它是根據維繫福利國家的需求,或是要糾正造成不穩定前資金之流動--只有在這個權力掮客組成的世界組織決定要處理這些議題時,才會實現。(註1)
荷蘭親王伯恩哈德(Prince Bernhard)認為,如果重要領袖能在公開場合背後處理世界大事,類似大蕭條這樣的嚴重經濟衰退是可以避免的。基於這個原因,他邀集籌備會議,於一九五四年把全球經濟、政治、產業和軍事領域「所見相同」的代表人物,請到荷蘭歐斯德貝克的畢德堡飯店第一次集會。他們於五月二十九至三十一日會商。會議結束時,與會人士決議組織一個秘密社團。
大多數報導認為,原始成員以他們集會的旅館之名,把此一組織命名為畢德堡俱樂部。然而,作家哈同(Gyeorgos C. Hatonn)發現,在德國出生的伯恩哈德親王於一九三○年代初期曾任納粹黨「禁衛隊騎兵團」(Reiter SS Corp)軍官,(譯註1)也是「德國染整工業集團」(IG Farben)子公司Farben Bilder的董事。(譯註2)哈同在《強姦憲法、殺害自由》(Rape of Constitution, Death of Freedom)一書中表示,伯恩哈德親王從他參與納粹企業經營的經驗借鏡,鼓勵這個「超級秘密決策集團」自稱畢德堡人,其實他的靈感來源是這個染整工業集團的分支機構,是為了紀念該集團經營階層創組希姆萊(Heinrich Himmler)的「朋友圈」--德國財金產業界的菁英領袖為了感謝希姆萊自從希特勒崛起至納粹德國戰敗,一直在國家社會主義項目下對他們的保護,成立「朋友圈」。荷蘭王室在伯恩哈德親王於戰後出任荷、英合資的「皇家殼牌石油公司」高階負責人時,刻意隱瞞他過去這段背景。今天,這個資財雄厚的歐洲石油公司是畢德堡菁英的核心。
畢德堡俱樂部第一次集會時,發起成員起草宗旨和目標。根據某位觀察家的說法,他們到今天還一直維持著同樣的信念:「每一次畢德堡會議背後的用意都是,如何在歐、美間打造『有共同目標的貴族菁英』(Aristocracy of Purpose),如何在共同治理世界的政策、經濟和策略問題上取得協議。北約組織同盟是他們運作和顛覆的的關鍵基礎,因為它提供他們『永久奮戰』(perpetual war)的背景,或至少是他們從事『核子勒索』作法的背景。」(註2)
本書將逐步揭開畢德堡俱樂部的秘密紗幕,曝露他們的真正意圖,並舉出實例證明。當年的法國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就十分清楚這一點。政治分析家梅尼維(Roger Mennevee)一九六七年十月於新聞通訊《文件、政治、外交和金融家》(Les Documents, Politiques, Diplomatiques et Franciers)中,分析畢德堡俱樂部和戴高樂的關係。報導開.....
翻開這一頁,將會進入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這個世界由少數手握決策大權與財富的菁英所組成,
與你我的生活世界平行,左右著你我的命運,可是卻很少人知道……
1954年,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一夥人,有鑑於二十世紀兵災慘烈所造成的生靈塗炭原可避免,在荷蘭王室和洛克斐勒家族主持之下,於荷蘭小鎮奧斯特比克(Oosterbeek)的畢德堡飯店(Hotel Bilderberg)集會,閉門辯論世局未來發展。
此後,他們每年聚會一次,交換意見、分析國際事務。自稱為「畢德堡俱樂部」。包括國際貨幣基金執行長、世界銀行總裁、美國聯準會主席,可口可樂、英國石油、美國運通銀行、高盛、微軟等全球百大企業的董事長,美國副總統、中情局局長、聯調局局長、北約組織祕書長、美國聯邦參眾議員、歐洲各國總理、在野黨領袖、全球知名報紙社長和總編輯,都在受邀之列。
畢德堡會議與會人士的層級與規模超過NATO、G8、APEC、世界經濟論壇等任何一個國際高峰會,但是五十年來,新聞界卻從未獲准採訪畢德堡會議,議程從未公開,結論也從未發表。
手中的權與錢足以主宰世局發展的人祕密聚首,究竟在討論什麼話題?透過民主程序選出的領袖,不應讓選民知道他們在畢德堡會議討論的內容嗎?畢德堡俱樂部會不會淪為權力交換或關說的中心?
世人所不知道的事實──
●在一九七○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前六個月,畢德堡會議已經討論油價將會上漲四倍。
●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因為反對把英國主權移轉給畢德堡成員所設計的歐洲超國家而下台,由畢德堡忠犬梅傑接掌大位。
●美國雷根政府還沒把「戰略防禦計劃」(通稱「星戰計劃」)訂為正式政策,畢德堡會議已在一九八五年同意全力支持該計劃。
●一九九○年的畢德堡會議決定推動美國加稅,以償付積欠國際金融家的債款。老布希總統也是畢德堡俱樂部成員,他在一九九○年簽署加稅的「預算協議」,造成連任失敗。
●全世界媒體都預期戰事將在二○○二年夏、秋之交發動,但是二○○二年的畢德堡會議討論將出兵伊拉克延期到二○○三年三月。
●季辛吉的一通電話,就決定了美國二○○四年總統大選民主黨的副總統候選人凱瑞。
●畢德堡俱樂部曾討論以日本為首,組成亞洲集團,有類似歐盟的自由貿易、單一貨幣和政治同盟。
--TOP--
●作者介紹
丹尼.艾斯圖林 Daniel Estulin
生於俄羅斯,祖父是蘇聯特務組織格別烏的成員,父親卻是異議份子,一九八○年舉家流亡加拿大,目前定居西班牙。作者與各國情報組織多有往來,從事調查新聞工作多年,窮十五年之功研究畢德堡俱樂部,寫成本書,於二○○五年以西班牙文出版,極為暢銷,已經十五刷,並譯成二十九種語文,行銷四十九個國家。
--TOP--
●譯者介紹
林添貴
國立台灣大學畢業,歷任企業高階主管及新聞媒體資深編輯人。現任逢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譯作極豐,有《惡兆:中國經濟降溫之後》、《蔣經國傳》、《裕仁天皇》、《季辛吉大外交》(合譯)、《大棋盤》、《李潔明回憶錄》、《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買通白宮》等。
--TOP--
●目錄
目錄
畢德堡歷屆會議時間地點表
揭開序幕 1
1 鬼門關前走一回 5
2 高地人,一九九二年 17
3 畢德堡俱樂部的創始 21
4 畢德堡的夥伴 37
5 畢德堡的目標 47
6 畢德堡的傀儡 57
7 水門疑雲 63
8 解開畢德堡真面目 71
9 命中或錯失,一九九九年 75
10 十字路口的夥伴──外交關係協會 87
11 新聞妓女? 101
12 強制解除武裝 117
13 外交關係協會控制了內閣 125
14 外交關係協會和心戰 131
15 外交關係協會與馬歇爾計畫 141
16 明顯的模式 147
17 對峙 151
18 回到未來 157
19 精緻的顛覆 169
20 包裝總統 179
21 壟斷的遊戲 187
22 布爾什維克的受益人 193
23 賣國求利 209
24 犧牲國家 213
25 拘留,二○○四年 221
二○○七年畢德堡會議與會人士名單
關於畢德堡俱樂部的文件與照片
--TOP--
●自序
揭開序幕
一九五四年,全世界權勢最為炙手可熱的一夥人,首次在荷蘭王室和洛克斐勒家族的主持之下,於荷蘭小鎮奧斯特比克(Oosterbeek)豪華的畢德堡飯店(Hotel Bilderberg)集會。整個週末,他們閉門辯論世局未來發展。集會落幕時,他們決定以後每年聚會一次,交換意見、分析國際事務。他們自稱為「畢德堡集團」(Bilderberg Group)。此後,他們每年在世界某地的一處豪華飯店集會,以決定人類的未來。畢德堡集團知名的成員有: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保羅.伍佛維茨(Paul Wolfowitz)、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大衛.洛克斐勒(David Rockefeller)、芝畢格紐.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東尼.布萊爾(Tony Blair)和許多政府、企業領袖,以及來自全世界各國的政治人物、金融家和新聞記者。
即使如此,他們集會已逾五十年,新聞界卻從未獲准採訪,出席人士的結論從來不曾發表,集會的議程也從來沒有公開過。畢德堡俱樂部的領袖們聲稱如此謹慎有其必要,如此才能使與會者暢所欲言,不虞發言內容被記錄下來,或被公開報導。若非如此,他們就會被迫以新聞稿的文詞發言。毫無疑問,這種審慎小心讓畢德堡集團成員可以更自由地討論,但是它沒有回答一個根本的問題:全世界最有權勢的這些人士在這些會議中,究竟在討論什麼話題?
任何現代的民主制度都會保護隱私權;但是,群眾不是應該有權利知道他們的政治領導人在和國內最富有的企業領袖會面時談話的內容嗎?如果老百姓不被允許知道他們選出的官員在俱樂部的祕密會議中討論的內容,他們有什麼保障可以肯定畢德堡集團不是權力交換或關說的中心?為什麼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Davos World Economic Forums),或是八大工業國家集團(G8)的集會見諸各大媒體、得到頭版報導,也有數以千計的記者參與,可是即使畢德堡集團每年的集會都有國際貨幣基金執行長、世界銀行總裁、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以及戴姆勒.克萊斯勒、可口可樂、英國石油、美國大通銀行、美國運通銀行、高盛、微軟等全球百大企業的董事長們、美國副總統、中央情報局局長、聯邦調查局局長、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祕書長、美國聯邦參眾議員、歐洲各國總理、在野黨領袖、全球知名報紙社長和總編輯等出席,卻沒有人報導呢?
這些人物集合起來的財富遠超過全體美國公民財富的總合,其中任何一個人單獨往哪裡去,都會上電視;很奇怪的是,他們湊在一起碰面,卻沒有一家主流媒體覺得值得報導?
我一直對自己問這些問題。十五年前開始的一項調查報導,不料卻成了我終身職志。慢慢地我逐一深入圍繞著畢德堡集團的每一層祕密,但是,若無集團內部「有良知的反對者」,以及一些非會員的協助,我不可能獨力完成任務。他們無價的情資,使得本書得以完成;我要向他們申致最高的謝忱。讀者諸君當可了解,為了保護他們,我不能以真名稱呼這些英雄,我只能從心底感謝他們協助我發掘畢德堡成員每年在豪華飯店閉門密商時究竟討論些什麼軍國大計。
在我們進入此一極其保密的俱樂部領域之前,有一項很重要的前提:我們要知道,任何人或任何組織都不是絕對「邪惡」,當然也不會絕對「善良」。這個世界仍有許多有權有勢的人物,有崇高的理想、原則和信仰,不必然就盡如本書中所描寫的這個祕密俱樂部或其分支機構玩權術、耍心機。即使在這些機構裡,創始成員想要打造美好世界的努力,也是基於類似羅馬天主教會家父長式掌.....more--TOP--
●精采試閱
3 畢德堡俱樂部的創始
試想有一個私人俱樂部,各國總統、總理、國際金融家和將軍把酒言歡,皇室近侍殷殷招待,那些經營戰爭、市場和歐洲的大人物講些公開場合絕對不敢講的話。這就是畢德堡集團,全世界最神秘的一個組織。為什麼沒有人願意打破這個集團緘默的常規,或是出面挑戰它?按法國廣播界人士希貢札克(Thierry de Segonzac)的說法,是因為「畢德堡人太有權勢,無所不在」。
畢德堡俱樂部的神秘使小說家陸德倫(Robert Ludlum)和林德斯(Gayle Lynds)得到靈感。他們筆下的秘密組織就是以外人只知一二的畢德堡俱樂部之事實為基礎去摹擬。他們的小說展現出,如果世界上有什麼體制要改變--不論它是根據維繫福利國家的需求,或是要糾正造成不穩定前資金之流動--只有在這個權力掮客組成的世界組織決定要處理這些議題時,才會實現。(註1)
荷蘭親王伯恩哈德(Prince Bernhard)認為,如果重要領袖能在公開場合背後處理世界大事,類似大蕭條這樣的嚴重經濟衰退是可以避免的。基於這個原因,他邀集籌備會議,於一九五四年把全球經濟、政治、產業和軍事領域「所見相同」的代表人物,請到荷蘭歐斯德貝克的畢德堡飯店第一次集會。他們於五月二十九至三十一日會商。會議結束時,與會人士決議組織一個秘密社團。
大多數報導認為,原始成員以他們集會的旅館之名,把此一組織命名為畢德堡俱樂部。然而,作家哈同(Gyeorgos C. Hatonn)發現,在德國出生的伯恩哈德親王於一九三○年代初期曾任納粹黨「禁衛隊騎兵團」(Reiter SS Corp)軍官,(譯註1)也是「德國染整工業集團」(IG Farben)子公司Farben Bilder的董事。(譯註2)哈同在《強姦憲法、殺害自由》(Rape of Constitution, Death of Freedom)一書中表示,伯恩哈德親王從他參與納粹企業經營的經驗借鏡,鼓勵這個「超級秘密決策集團」自稱畢德堡人,其實他的靈感來源是這個染整工業集團的分支機構,是為了紀念該集團經營階層創組希姆萊(Heinrich Himmler)的「朋友圈」--德國財金產業界的菁英領袖為了感謝希姆萊自從希特勒崛起至納粹德國戰敗,一直在國家社會主義項目下對他們的保護,成立「朋友圈」。荷蘭王室在伯恩哈德親王於戰後出任荷、英合資的「皇家殼牌石油公司」高階負責人時,刻意隱瞞他過去這段背景。今天,這個資財雄厚的歐洲石油公司是畢德堡菁英的核心。
畢德堡俱樂部第一次集會時,發起成員起草宗旨和目標。根據某位觀察家的說法,他們到今天還一直維持著同樣的信念:「每一次畢德堡會議背後的用意都是,如何在歐、美間打造『有共同目標的貴族菁英』(Aristocracy of Purpose),如何在共同治理世界的政策、經濟和策略問題上取得協議。北約組織同盟是他們運作和顛覆的的關鍵基礎,因為它提供他們『永久奮戰』(perpetual war)的背景,或至少是他們從事『核子勒索』作法的背景。」(註2)
本書將逐步揭開畢德堡俱樂部的秘密紗幕,曝露他們的真正意圖,並舉出實例證明。當年的法國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就十分清楚這一點。政治分析家梅尼維(Roger Mennevee)一九六七年十月於新聞通訊《文件、政治、外交和金融家》(Les Documents, Politiques, Diplomatiques et Franciers)中,分析畢德堡俱樂部和戴高樂的關係。報導開.....
翻開這一頁,將會進入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這個世界由少數手握決策大權與財富的菁英所組成,
與你我的生活世界平行,左右著你我的命運,可是卻很少人知道……
1954年,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一夥人,有鑑於二十世紀兵災慘烈所造成的生靈塗炭原可避免,在荷蘭王室和洛克斐勒家族主持之下,於荷蘭小鎮奧斯特比克(Oosterbeek)的畢德堡飯店(Hotel Bilderberg)集會,閉門辯論世局未來發展。
此後,他們每年聚會一次,交換意見、分析國際事務。自稱為「畢德堡俱樂部」。包括國際貨幣基金執行長、世界銀行總裁、美國聯準會主席,可口可樂、英國石油、美國運通銀行、高盛、微軟等全球百大企業的董事長,美國副總統、中情局局長、聯調局局長、北約組織祕書長、美國聯邦參眾議員、歐洲各國總理、在野黨領袖、全球知名報紙社長和總編輯,都在受邀之列。
畢德堡會議與會人士的層級與規模超過NATO、G8、APEC、世界經濟論壇等任何一個國際高峰會,但是五十年來,新聞界卻從未獲准採訪畢德堡會議,議程從未公開,結論也從未發表。
手中的權與錢足以主宰世局發展的人祕密聚首,究竟在討論什麼話題?透過民主程序選出的領袖,不應讓選民知道他們在畢德堡會議討論的內容嗎?畢德堡俱樂部會不會淪為權力交換或關說的中心?
世人所不知道的事實──
●在一九七○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前六個月,畢德堡會議已經討論油價將會上漲四倍。
●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因為反對把英國主權移轉給畢德堡成員所設計的歐洲超國家而下台,由畢德堡忠犬梅傑接掌大位。
●美國雷根政府還沒把「戰略防禦計劃」(通稱「星戰計劃」)訂為正式政策,畢德堡會議已在一九八五年同意全力支持該計劃。
●一九九○年的畢德堡會議決定推動美國加稅,以償付積欠國際金融家的債款。老布希總統也是畢德堡俱樂部成員,他在一九九○年簽署加稅的「預算協議」,造成連任失敗。
●全世界媒體都預期戰事將在二○○二年夏、秋之交發動,但是二○○二年的畢德堡會議討論將出兵伊拉克延期到二○○三年三月。
●季辛吉的一通電話,就決定了美國二○○四年總統大選民主黨的副總統候選人凱瑞。
●畢德堡俱樂部曾討論以日本為首,組成亞洲集團,有類似歐盟的自由貿易、單一貨幣和政治同盟。
--TOP--
●作者介紹
丹尼.艾斯圖林 Daniel Estulin
生於俄羅斯,祖父是蘇聯特務組織格別烏的成員,父親卻是異議份子,一九八○年舉家流亡加拿大,目前定居西班牙。作者與各國情報組織多有往來,從事調查新聞工作多年,窮十五年之功研究畢德堡俱樂部,寫成本書,於二○○五年以西班牙文出版,極為暢銷,已經十五刷,並譯成二十九種語文,行銷四十九個國家。
--TOP--
●譯者介紹
林添貴
國立台灣大學畢業,歷任企業高階主管及新聞媒體資深編輯人。現任逢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譯作極豐,有《惡兆:中國經濟降溫之後》、《蔣經國傳》、《裕仁天皇》、《季辛吉大外交》(合譯)、《大棋盤》、《李潔明回憶錄》、《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買通白宮》等。
--TOP--
●目錄
目錄
畢德堡歷屆會議時間地點表
揭開序幕 1
1 鬼門關前走一回 5
2 高地人,一九九二年 17
3 畢德堡俱樂部的創始 21
4 畢德堡的夥伴 37
5 畢德堡的目標 47
6 畢德堡的傀儡 57
7 水門疑雲 63
8 解開畢德堡真面目 71
9 命中或錯失,一九九九年 75
10 十字路口的夥伴──外交關係協會 87
11 新聞妓女? 101
12 強制解除武裝 117
13 外交關係協會控制了內閣 125
14 外交關係協會和心戰 131
15 外交關係協會與馬歇爾計畫 141
16 明顯的模式 147
17 對峙 151
18 回到未來 157
19 精緻的顛覆 169
20 包裝總統 179
21 壟斷的遊戲 187
22 布爾什維克的受益人 193
23 賣國求利 209
24 犧牲國家 213
25 拘留,二○○四年 221
二○○七年畢德堡會議與會人士名單
關於畢德堡俱樂部的文件與照片
--TOP--
●自序
揭開序幕
一九五四年,全世界權勢最為炙手可熱的一夥人,首次在荷蘭王室和洛克斐勒家族的主持之下,於荷蘭小鎮奧斯特比克(Oosterbeek)豪華的畢德堡飯店(Hotel Bilderberg)集會。整個週末,他們閉門辯論世局未來發展。集會落幕時,他們決定以後每年聚會一次,交換意見、分析國際事務。他們自稱為「畢德堡集團」(Bilderberg Group)。此後,他們每年在世界某地的一處豪華飯店集會,以決定人類的未來。畢德堡集團知名的成員有: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保羅.伍佛維茨(Paul Wolfowitz)、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大衛.洛克斐勒(David Rockefeller)、芝畢格紐.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東尼.布萊爾(Tony Blair)和許多政府、企業領袖,以及來自全世界各國的政治人物、金融家和新聞記者。
即使如此,他們集會已逾五十年,新聞界卻從未獲准採訪,出席人士的結論從來不曾發表,集會的議程也從來沒有公開過。畢德堡俱樂部的領袖們聲稱如此謹慎有其必要,如此才能使與會者暢所欲言,不虞發言內容被記錄下來,或被公開報導。若非如此,他們就會被迫以新聞稿的文詞發言。毫無疑問,這種審慎小心讓畢德堡集團成員可以更自由地討論,但是它沒有回答一個根本的問題:全世界最有權勢的這些人士在這些會議中,究竟在討論什麼話題?
任何現代的民主制度都會保護隱私權;但是,群眾不是應該有權利知道他們的政治領導人在和國內最富有的企業領袖會面時談話的內容嗎?如果老百姓不被允許知道他們選出的官員在俱樂部的祕密會議中討論的內容,他們有什麼保障可以肯定畢德堡集團不是權力交換或關說的中心?為什麼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Davos World Economic Forums),或是八大工業國家集團(G8)的集會見諸各大媒體、得到頭版報導,也有數以千計的記者參與,可是即使畢德堡集團每年的集會都有國際貨幣基金執行長、世界銀行總裁、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以及戴姆勒.克萊斯勒、可口可樂、英國石油、美國大通銀行、美國運通銀行、高盛、微軟等全球百大企業的董事長們、美國副總統、中央情報局局長、聯邦調查局局長、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祕書長、美國聯邦參眾議員、歐洲各國總理、在野黨領袖、全球知名報紙社長和總編輯等出席,卻沒有人報導呢?
這些人物集合起來的財富遠超過全體美國公民財富的總合,其中任何一個人單獨往哪裡去,都會上電視;很奇怪的是,他們湊在一起碰面,卻沒有一家主流媒體覺得值得報導?
我一直對自己問這些問題。十五年前開始的一項調查報導,不料卻成了我終身職志。慢慢地我逐一深入圍繞著畢德堡集團的每一層祕密,但是,若無集團內部「有良知的反對者」,以及一些非會員的協助,我不可能獨力完成任務。他們無價的情資,使得本書得以完成;我要向他們申致最高的謝忱。讀者諸君當可了解,為了保護他們,我不能以真名稱呼這些英雄,我只能從心底感謝他們協助我發掘畢德堡成員每年在豪華飯店閉門密商時究竟討論些什麼軍國大計。
在我們進入此一極其保密的俱樂部領域之前,有一項很重要的前提:我們要知道,任何人或任何組織都不是絕對「邪惡」,當然也不會絕對「善良」。這個世界仍有許多有權有勢的人物,有崇高的理想、原則和信仰,不必然就盡如本書中所描寫的這個祕密俱樂部或其分支機構玩權術、耍心機。即使在這些機構裡,創始成員想要打造美好世界的努力,也是基於類似羅馬天主教會家父長式掌.....more--TOP--
●精采試閱
3 畢德堡俱樂部的創始
試想有一個私人俱樂部,各國總統、總理、國際金融家和將軍把酒言歡,皇室近侍殷殷招待,那些經營戰爭、市場和歐洲的大人物講些公開場合絕對不敢講的話。這就是畢德堡集團,全世界最神秘的一個組織。為什麼沒有人願意打破這個集團緘默的常規,或是出面挑戰它?按法國廣播界人士希貢札克(Thierry de Segonzac)的說法,是因為「畢德堡人太有權勢,無所不在」。
畢德堡俱樂部的神秘使小說家陸德倫(Robert Ludlum)和林德斯(Gayle Lynds)得到靈感。他們筆下的秘密組織就是以外人只知一二的畢德堡俱樂部之事實為基礎去摹擬。他們的小說展現出,如果世界上有什麼體制要改變--不論它是根據維繫福利國家的需求,或是要糾正造成不穩定前資金之流動--只有在這個權力掮客組成的世界組織決定要處理這些議題時,才會實現。(註1)
荷蘭親王伯恩哈德(Prince Bernhard)認為,如果重要領袖能在公開場合背後處理世界大事,類似大蕭條這樣的嚴重經濟衰退是可以避免的。基於這個原因,他邀集籌備會議,於一九五四年把全球經濟、政治、產業和軍事領域「所見相同」的代表人物,請到荷蘭歐斯德貝克的畢德堡飯店第一次集會。他們於五月二十九至三十一日會商。會議結束時,與會人士決議組織一個秘密社團。
大多數報導認為,原始成員以他們集會的旅館之名,把此一組織命名為畢德堡俱樂部。然而,作家哈同(Gyeorgos C. Hatonn)發現,在德國出生的伯恩哈德親王於一九三○年代初期曾任納粹黨「禁衛隊騎兵團」(Reiter SS Corp)軍官,(譯註1)也是「德國染整工業集團」(IG Farben)子公司Farben Bilder的董事。(譯註2)哈同在《強姦憲法、殺害自由》(Rape of Constitution, Death of Freedom)一書中表示,伯恩哈德親王從他參與納粹企業經營的經驗借鏡,鼓勵這個「超級秘密決策集團」自稱畢德堡人,其實他的靈感來源是這個染整工業集團的分支機構,是為了紀念該集團經營階層創組希姆萊(Heinrich Himmler)的「朋友圈」--德國財金產業界的菁英領袖為了感謝希姆萊自從希特勒崛起至納粹德國戰敗,一直在國家社會主義項目下對他們的保護,成立「朋友圈」。荷蘭王室在伯恩哈德親王於戰後出任荷、英合資的「皇家殼牌石油公司」高階負責人時,刻意隱瞞他過去這段背景。今天,這個資財雄厚的歐洲石油公司是畢德堡菁英的核心。
畢德堡俱樂部第一次集會時,發起成員起草宗旨和目標。根據某位觀察家的說法,他們到今天還一直維持著同樣的信念:「每一次畢德堡會議背後的用意都是,如何在歐、美間打造『有共同目標的貴族菁英』(Aristocracy of Purpose),如何在共同治理世界的政策、經濟和策略問題上取得協議。北約組織同盟是他們運作和顛覆的的關鍵基礎,因為它提供他們『永久奮戰』(perpetual war)的背景,或至少是他們從事『核子勒索』作法的背景。」(註2)
本書將逐步揭開畢德堡俱樂部的秘密紗幕,曝露他們的真正意圖,並舉出實例證明。當年的法國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就十分清楚這一點。政治分析家梅尼維(Roger Mennevee)一九六七年十月於新聞通訊《文件、政治、外交和金融家》(Les Documents, Politiques, Diplomatiques et Franciers)中,分析畢德堡俱樂部和戴高樂的關係。報導開.....
翻開這一頁,將會進入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這個世界由少數手握決策大權與財富的菁英所組成,
與你我的生活世界平行,左右著你我的命運,可是卻很少人知道……
1954年,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一夥人,有鑑於二十世紀兵災慘烈所造成的生靈塗炭原可避免,在荷蘭王室和洛克斐勒家族主持之下,於荷蘭小鎮奧斯特比克(Oosterbeek)的畢德堡飯店(Hotel Bilderberg)集會,閉門辯論世局未來發展。
此後,他們每年聚會一次,交換意見、分析國際事務。自稱為「畢德堡俱樂部」。包括國際貨幣基金執行長、世界銀行總裁、美國聯準會主席,可口可樂、英國石油、美國運通銀行、高盛、微軟等全球百大企業的董事長,美國副總統、中情局局長、聯調局局長、北約組織祕書長、美國聯邦參眾議員、歐洲各國總理、在野黨領袖、全球知名報紙社長和總編輯,都在受邀之列。
畢德堡會議與會人士的層級與規模超過NATO、G8、APEC、世界經濟論壇等任何一個國際高峰會,但是五十年來,新聞界卻從未獲准採訪畢德堡會議,議程從未公開,結論也從未發表。
手中的權與錢足以主宰世局發展的人祕密聚首,究竟在討論什麼話題?透過民主程序選出的領袖,不應讓選民知道他們在畢德堡會議討論的內容嗎?畢德堡俱樂部會不會淪為權力交換或關說的中心?
世人所不知道的事實──
●在一九七○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前六個月,畢德堡會議已經討論油價將會上漲四倍。
●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因為反對把英國主權移轉給畢德堡成員所設計的歐洲超國家而下台,由畢德堡忠犬梅傑接掌大位。
●美國雷根政府還沒把「戰略防禦計劃」(通稱「星戰計劃」)訂為正式政策,畢德堡會議已在一九八五年同意全力支持該計劃。
●一九九○年的畢德堡會議決定推動美國加稅,以償付積欠國際金融家的債款。老布希總統也是畢德堡俱樂部成員,他在一九九○年簽署加稅的「預算協議」,造成連任失敗。
●全世界媒體都預期戰事將在二○○二年夏、秋之交發動,但是二○○二年的畢德堡會議討論將出兵伊拉克延期到二○○三年三月。
●季辛吉的一通電話,就決定了美國二○○四年總統大選民主黨的副總統候選人凱瑞。
●畢德堡俱樂部曾討論以日本為首,組成亞洲集團,有類似歐盟的自由貿易、單一貨幣和政治同盟。
--TOP--
●作者介紹
丹尼.艾斯圖林 Daniel Estulin
生於俄羅斯,祖父是蘇聯特務組織格別烏的成員,父親卻是異議份子,一九八○年舉家流亡加拿大,目前定居西班牙。作者與各國情報組織多有往來,從事調查新聞工作多年,窮十五年之功研究畢德堡俱樂部,寫成本書,於二○○五年以西班牙文出版,極為暢銷,已經十五刷,並譯成二十九種語文,行銷四十九個國家。
--TOP--
●譯者介紹
林添貴
國立台灣大學畢業,歷任企業高階主管及新聞媒體資深編輯人。現任逢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譯作極豐,有《惡兆:中國經濟降溫之後》、《蔣經國傳》、《裕仁天皇》、《季辛吉大外交》(合譯)、《大棋盤》、《李潔明回憶錄》、《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買通白宮》等。
--TOP--
●目錄
目錄
畢德堡歷屆會議時間地點表
揭開序幕 1
1 鬼門關前走一回 5
2 高地人,一九九二年 17
3 畢德堡俱樂部的創始 21
4 畢德堡的夥伴 37
5 畢德堡的目標 47
6 畢德堡的傀儡 57
7 水門疑雲 63
8 解開畢德堡真面目 71
9 命中或錯失,一九九九年 75
10 十字路口的夥伴──外交關係協會 87
11 新聞妓女? 101
12 強制解除武裝 117
13 外交關係協會控制了內閣 125
14 外交關係協會和心戰 131
15 外交關係協會與馬歇爾計畫 141
16 明顯的模式 147
17 對峙 151
18 回到未來 157
19 精緻的顛覆 169
20 包裝總統 179
21 壟斷的遊戲 187
22 布爾什維克的受益人 193
23 賣國求利 209
24 犧牲國家 213
25 拘留,二○○四年 221
二○○七年畢德堡會議與會人士名單
關於畢德堡俱樂部的文件與照片
--TOP--
翻開這一頁,將會進入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這個世界由少數手握決策大權與財富的菁英所組成,
與你我的生活世界平行,左右著你我的命運,可是卻很少人知道……
1954年,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一夥人,有鑑於二十世紀兵災慘烈所造成的生靈塗炭原可避免,在荷蘭王室和洛克斐勒家族主持之下,於荷蘭小鎮奧斯特比克(Oosterbeek)的畢德堡飯店(Hotel Bilderberg)集會,閉門辯論世局未來發展。
此後,他們每年聚會一次,交換意見、分析國際事務。自稱為「畢德堡俱樂部」。包括國際貨幣基金執行長、世界銀行總裁、美國聯準會主席,可口可樂、英國石油、美國運通銀行、高盛、微軟等全球百大企業的董事長,美國副總統、中情局局長、聯調局局長、北約組織祕書長、美國聯邦參眾議員、歐洲各國總理、在野黨領袖、全球知名報紙社長和總編輯,都在受邀之列。
畢德堡會議與會人士的層級與規模超過NATO、G8、APEC、世界經濟論壇等任何一個國際高峰會,但是五十年來,新聞界卻從未獲准採訪畢德堡會議,議程從未公開,結論也從未發表。
手中的權與錢足以主宰世局發展的人祕密聚首,究竟在討論什麼話題?透過民主程序選出的領袖,不應讓選民知道他們在畢德堡會議討論的內容嗎?畢德堡俱樂部會不會淪為權力交換或關說的中心?
世人所不知道的事實──
●在一九七○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前六個月,畢德堡會議已經討論油價將會上漲四倍。
●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因為反對把英國主權移轉給畢德堡成員所設計的歐洲超國家而下台,由畢德堡忠犬梅傑接掌大位。
●美國雷根政府還沒把「戰略防禦計劃」(通稱「星戰計劃」)訂為正式政策,畢德堡會議已在一九八五年同意全力支持該計劃。
●一九九○年的畢德堡會議決定推動美國加稅,以償付積欠國際金融家的債款。老布希總統也是畢德堡俱樂部成員,他在一九九○年簽署加稅的「預算協議」,造成連任失敗。
●全世界媒體都預期戰事將在二○○二年夏、秋之交發動,但是二○○二年的畢德堡會議討論將出兵伊拉克延期到二○○三年三月。
●季辛吉的一通電話,就決定了美國二○○四年總統大選民主黨的副總統候選人凱瑞。
●畢德堡俱樂部曾討論以日本為首,組成亞洲集團,有類似歐盟的自由貿易、單一貨幣和政治同盟。
--TOP--
●作者介紹
丹尼.艾斯圖林 Daniel Estulin
生於俄羅斯,祖父是蘇聯特務組織格別烏的成員,父親卻是異議份子,一九八○年舉家流亡加拿大,目前定居西班牙。作者與各國情報組織多有往來,從事調查新聞工作多年,窮十五年之功研究畢德堡俱樂部,寫成本書,於二○○五年以西班牙文出版,極為暢銷,已經十五刷,並譯成二十九種語文,行銷四十九個國家。
--TOP--
●譯者介紹
林添貴
國立台灣大學畢業,歷任企業高階主管及新聞媒體資深編輯人。現任逢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譯作極豐,有《惡兆:中國經濟降溫之後》、《蔣經國傳》、《裕仁天皇》、《季辛吉大外交》(合譯)、《大棋盤》、《李潔明回憶錄》、《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買通白宮》等。
--TOP--
●目錄
目錄
畢德堡歷屆會議時間地點表
揭開序幕 1
1 鬼門關前走一回 5
2 高地人,一九九二年 17
3 畢德堡俱樂部的創始 21
4 畢德堡的夥伴 37
5 畢德堡的目標 47
6 畢德堡的傀儡 57
7 水門疑雲 63
8 解開畢德堡真面目 71
9 命中或錯失,一九九九年 75
10 十字路口的夥伴──外交關係協會 87
11 新聞妓女? 101
12 強制解除武裝 117
13 外交關係協會控制了內閣 125
14 外交關係協會和心戰 131
15 外交關係協會與馬歇爾計畫 141
16 明顯的模式 147
17 對峙 151
18 回到未來 157
19 精緻的顛覆 169
20 包裝總統 179
21 壟斷的遊戲 187
22 布爾什維克的受益人 193
23 賣國求利 209
24 犧牲國家 213
25 拘留,二○○四年 221
二○○七年畢德堡會議與會人士名單
關於畢德堡俱樂部的文件與照片
--TOP--
翻開這一頁,將會進入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這個世界由少數手握決策大權與財富的菁英所組成,
與你我的生活世界平行,左右著你我的命運,可是卻很少人知道……
1954年,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一夥人,有鑑於二十世紀兵災慘烈所造成的生靈塗炭原可避免,在荷蘭王室和洛克斐勒家族主持之下,於荷蘭小鎮奧斯特比克(Oosterbeek)的畢德堡飯店(Hotel Bilderberg)集會,閉門辯論世局未來發展。
此後,他們每年聚會一次,交換意見、分析國際事務。自稱為「畢德堡俱樂部」。包括國際貨幣基金執行長、世界銀行總裁、美國聯準會主席,可口可樂、英國石油、美國運通銀行、高盛、微軟等全球百大企業的董事長,美國副總統、中情局局長、聯調局局長、北約組織祕書長、美國聯邦參眾議員、歐洲各國總理、在野黨領袖、全球知名報紙社長和總編輯,都在受邀之列。
畢德堡會議與會人士的層級與規模超過NATO、G8、APEC、世界經濟論壇等任何一個國際高峰會,但是五十年來,新聞界卻從未獲准採訪畢德堡會議,議程從未公開,結論也從未發表。
手中的權與錢足以主宰世局發展的人祕密聚首,究竟在討論什麼話題?透過民主程序選出的領袖,不應讓選民知道他們在畢德堡會議討論的內容嗎?畢德堡俱樂部會不會淪為權力交換或關說的中心?
世人所不知道的事實──
●在一九七○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前六個月,畢德堡會議已經討論油價將會上漲四倍。
●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因為反對把英國主權移轉給畢德堡成員所設計的歐洲超國家而下台,由畢德堡忠犬梅傑接掌大位。
●美國雷根政府還沒把「戰略防禦計劃」(通稱「星戰計劃」)訂為正式政策,畢德堡會議已在一九八五年同意全力支持該計劃。
●一九九○年的畢德堡會議決定推動美國加稅,以償付積欠國際金融家的債款。老布希總統也是畢德堡俱樂部成員,他在一九九○年簽署加稅的「預算協議」,造成連任失敗。
●全世界媒體都預期戰事將在二○○二年夏、秋之交發動,但是二○○二年的畢德堡會議討論將出兵伊拉克延期到二○○三年三月。
●季辛吉的一通電話,就決定了美國二○○四年總統大選民主黨的副總統候選人凱瑞。
●畢德堡俱樂部曾討論以日本為首,組成亞洲集團,有類似歐盟的自由貿易、單一貨幣和政治同盟。
--TOP--
●作者介紹
丹尼.艾斯圖林 Daniel Estulin
生於俄羅斯,祖父是蘇聯特務組織格別烏的成員,父親卻是異議份子,一九八○年舉家流亡加拿大,目前定居西班牙。作者與各國情報組織多有往來,從事調查新聞工作多年,窮十五年之功研究畢德堡俱樂部,寫成本書,於二○○五年以西班牙文出版,極為暢銷,已經十五刷,並譯成二十九種語文,行銷四十九個國家。
--TOP--
●譯者介紹
林添貴
國立台灣大學畢業,歷任企業高階主管及新聞媒體資深編輯人。現任逢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譯作極豐,有《惡兆:中國經濟降溫之後》、《蔣經國傳》、《裕仁天皇》、《季辛吉大外交》(合譯)、《大棋盤》、《李潔明回憶錄》、《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密》、《買通白宮》等。
--TOP--
●目錄
目錄
畢德堡歷屆會議時間地點表
揭開序幕 1
1 鬼門關前走一回 5
2 高地人,一九九二年 17
3 畢德堡俱樂部的創始 21
4 畢德堡的夥伴 37
5 畢德堡的目標 47
6 畢德堡的傀儡 57
7 水門疑雲 63
8 解開畢德堡真面目 71
9 命中或錯失,一九九九年 75
10 十字路口的夥伴──外交關係協會 87
11 新聞妓女? 101
12 強制解除武裝 117
13 外交關係協會控制了內閣 125
14 外交關係協會和心戰 131
15 外交關係協會與馬歇爾計畫 141
16 明顯的模式 147
17 對峙 151
18 回到未來 157
19 精緻的顛覆 169
20 包裝總統 179
21 壟斷的遊戲 187
22 布爾什維克的受益人 193
23 賣國求利 209
24 犧牲國家 213
25 拘留,二○○四年 221
二○○七年畢德堡會議與會人士名單
關於畢德堡俱樂部的文件與照片
--TOP--
●自序
揭開序幕
一九五四年,全世界權勢最為炙手可熱的一夥人,首次在荷蘭王室和洛克斐勒家族的主持之下,於荷蘭小鎮奧斯特比克(Oosterbeek)豪華的畢德堡飯店(Hotel Bilderberg)集會。整個週末,他們閉門辯論世局未來發展。集會落幕時,他們決定以後每年聚會一次,交換意見、分析國際事務。他們自稱為「畢德堡集團」(Bilderberg Group)。此後,他們每年在世界某地的一處豪華飯店集會,以決定人類的未來。畢德堡集團知名的成員有: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保羅.伍佛維茨(Paul Wolfowitz)、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大衛.洛克斐勒(David Rockefeller)、芝畢格紐.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東尼.布萊爾(Tony Blair)和許多政府、企業領袖,以及來自全世界各國的政治人物、金融家和新聞記者。
即使如此,他們集會已逾五十年,新聞界卻從未獲准採訪,出席人士的結論從來不曾發表,集會的議程也從來沒有公開過。畢德堡俱樂部的領袖們聲稱如此謹慎有其必要,如此才能使與會者暢所欲言,不虞發言內容被記錄下來,或被公開報導。若非如此,他們就會被迫以新聞稿的文詞發言。毫無疑問,這種審慎小心讓畢德堡集團成員可以更自由地討論,但是它沒有回答一個根本的問題:全世界最有權勢的這些人士在這些會議中,究竟在討論什麼話題?
任何現代的民主制度都會保護隱私權;但是,群眾不是應該有權利知道他們的政治領導人在和國內最富有的企業領袖會面時談話的內容嗎?如果老百姓不被允許知道他們選出的官員在俱樂部的祕密會議中討論的內容,他們有什麼保障可以肯定畢德堡集團不是權力交換或關說的中心?為什麼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Davos World Economic Forums),或是八大工業國家集團(G8)的集會見諸各大媒體、得到頭版報導,也有數以千計的記者參與,可是即使畢德堡集團每年的集會都有國際貨幣基金執行長、世界銀行總裁、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以及戴姆勒.克萊斯勒、可口可樂、英國石油、美國大通銀行、美國運通銀行、高盛、微軟等全球百大企業的董事長們、美國副總統、中央情報局局長、聯邦調查局局長、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祕書長、美國聯邦參眾議員、歐洲各國總理、在野黨領袖、全球知名報紙社長和總編輯等出席,卻沒有人報導呢?
這些人物集合起來的財富遠超過全體美國公民財富的總合,其中任何一個人單獨往哪裡去,都會上電視;很奇怪的是,他們湊在一起碰面,卻沒有一家主流媒體覺得值得報導?
我一直對自己問這些問題。十五年前開始的一項調查報導,不料卻成了我終身職志。慢慢地我逐一深入圍繞著畢德堡集團的每一層祕密,但是,若無集團內部「有良知的反對者」,以及一些非會員的協助,我不可能獨力完成任務。他們無價的情資,使得本書得以完成;我要向他們申致最高的謝忱。讀者諸君當可了解,為了保護他們,我不能以真名稱呼這些英雄,我只能從心底感謝他們協助我發掘畢德堡成員每年在豪華飯店閉門密商時究竟討論些什麼軍國大計。
在我們進入此一極其保密的俱樂部領域之前,有一項很重要的前提:我們要知道,任何人或任何組織都不是絕對「邪惡」,當然也不會絕對「善良」。這個世界仍有許多有權有勢的人物,有崇高的理想、原則和信仰,不必然就盡如本書中所描寫的這個祕密俱樂部或其分支機構玩權術、耍心機。即使在這些機構裡,創始成員想要打造美好世界的努力,也是基於類似羅馬天主教會家父長式掌.....more--TOP--
●精采試閱
3 畢德堡俱樂部的創始
試想有一個私人俱樂部,各國總統、總理、國際金融家和將軍把酒言歡,皇室近侍殷殷招待,那些經營戰爭、市場和歐洲的大人物講些公開場合絕對不敢講的話。這就是畢德堡集團,全世界最神秘的一個組織。為什麼沒有人願意打破這個集團緘默的常規,或是出面挑戰它?按法國廣播界人士希貢札克(Thierry de Segonzac)的說法,是因為「畢德堡人太有權勢,無所不在」。
畢德堡俱樂部的神秘使小說家陸德倫(Robert Ludlum)和林德斯(Gayle Lynds)得到靈感。他們筆下的秘密組織就是以外人只知一二的畢德堡俱樂部之事實為基礎去摹擬。他們的小說展現出,如果世界上有什麼體制要改變--不論它是根據維繫福利國家的需求,或是要糾正造成不穩定前資金之流動--只有在這個權力掮客組成的世界組織決定要處理這些議題時,才會實現。(註1)
荷蘭親王伯恩哈德(Prince Bernhard)認為,如果重要領袖能在公開場合背後處理世界大事,類似大蕭條這樣的嚴重經濟衰退是可以避免的。基於這個原因,他邀集籌備會議,於一九五四年把全球經濟、政治、產業和軍事領域「所見相同」的代表人物,請到荷蘭歐斯德貝克的畢德堡飯店第一次集會。他們於五月二十九至三十一日會商。會議結束時,與會人士決議組織一個秘密社團。
大多數報導認為,原始成員以他們集會的旅館之名,把此一組織命名為畢德堡俱樂部。然而,作家哈同(Gyeorgos C. Hatonn)發現,在德國出生的伯恩哈德親王於一九三○年代初期曾任納粹黨「禁衛隊騎兵團」(Reiter SS Corp)軍官,(譯註1)也是「德國染整工業集團」(IG Farben)子公司Farben Bilder的董事。(譯註2)哈同在《強姦憲法、殺害自由》(Rape of Constitution, Death of Freedom)一書中表示,伯恩哈德親王從他參與納粹企業經營的經驗借鏡,鼓勵這個「超級秘密決策集團」自稱畢德堡人,其實他的靈感來源是這個染整工業集團的分支機構,是為了紀念該集團經營階層創組希姆萊(Heinrich Himmler)的「朋友圈」--德國財金產業界的菁英領袖為了感謝希姆萊自從希特勒崛起至納粹德國戰敗,一直在國家社會主義項目下對他們的保護,成立「朋友圈」。荷蘭王室在伯恩哈德親王於戰後出任荷、英合資的「皇家殼牌石油公司」高階負責人時,刻意隱瞞他過去這段背景。今天,這個資財雄厚的歐洲石油公司是畢德堡菁英的核心。
畢德堡俱樂部第一次集會時,發起成員起草宗旨和目標。根據某位觀察家的說法,他們到今天還一直維持著同樣的信念:「每一次畢德堡會議背後的用意都是,如何在歐、美間打造『有共同目標的貴族菁英』(Aristocracy of Purpose),如何在共同治理世界的政策、經濟和策略問題上取得協議。北約組織同盟是他們運作和顛覆的的關鍵基礎,因為它提供他們『永久奮戰』(perpetual war)的背景,或至少是他們從事『核子勒索』作法的背景。」(註2)
本書將逐步揭開畢德堡俱樂部的秘密紗幕,曝露他們的真正意圖,並舉出實例證明。當年的法國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就十分清楚這一點。政治分析家梅尼維(Roger Mennevee)一九六七年十月於新聞通訊《文件、政治、外交和金融家》(Les Documents, Politiques, Diplomatiques et Franciers)中,分析畢德堡俱樂部和戴高樂的關係。報導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