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电影经典武打片二:我们需要黎鸣,也需要于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8 16:30:53

我们需要黎鸣,也需要于丹

2007-03-03      不少的哲学家认为别人的哲学不是哲学。事实上,我们可以概括的说,这些哲学家的批评,是批评对方对于真理的认识有所偏差。不过,即便是错误的理论,也常常被后来的学者所讨论,并且增进我们对于真理的认识。

      之所以想起以上这段话,是因为今天买来了一本《于丹<论语>心得》。买此书的最初动机是由于黎鸣先生对于丹解《论语》的批判――“于丹女士,如此解《论语》,您心安吗?”。否则,至少现在忙于琐碎之思的我是一般不会去轻易接触什么《论语》,解读孔夫子的。它就像供在神坛上的神圣,只容我心诚观之,而不敢近之。(所以感谢黎鸣先生!)

      而或许原先跟我一样敬而远之,现在却敢于走近孔夫子的读者看来还真不少。“《于丹〖论语〗心得》据说在中国发行了上百万册,图书排行榜上稳居榜首。”黎鸣先生对于于丹女士的批判文中第一句就能获取这个信息。如此火红之书,就算真是“垃圾”,也怎能不一读?从今天买回的又一大堆书中,我首先抽出了于丹的《论语》心得读起来。其实,我还有一功利之心,就是要测测自己的愚昧程度,黎鸣先生不是说吗:“……让我遗憾的是,中国又有多少百万人被愚弄了。” (绿儿再次作说明,自己读此书还基于一审视目的。)

      “灰色的孔子与多彩的世界”,于丹给庄严的孔子披上了一件多彩的温暖的外衣,易中天的作序是中肯的。我想,我们因此靠近孔子。读于丹女士的解《论语》,就近乎读译得的外国名著的感觉,是温暖的、轻松的。虽然很多人也一直批判读译著,批判各翻译家,可试问要不是这些了不起的译者,我们能认识伟大的马克吐温、屠格涅夫、高尔基、霍桑、杜威……那么多外国名家吗?所以大众读者也只是像选择名家名译读外国名著一样选择了于丹对于《论语》的解译。

      当然,我也是小心翼翼地去读这本《于丹<论语>心得》的,因为黎鸣先生的提醒:在书摊上随便翻了翻《于丹〖论语〗心得》,看了开篇第一章“天地人之道”,便让我感到实在无法理喻,简直在信口胡说。再者,自有古语“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要谨慎读书,多少带一点质疑心去读书。我认为这是我们必备的信息素养、阅读素养。

      读《于丹<论语>心得》,这又使我想到做菜。《论语》是一价值不扉的龙虾,生吃沾点芥末,绝对营养绝。可更多人不适合其口味。(像我就没有能力接受生吃,一向属于比较笨拙的一人。)于丹就好比一名厨,把《论语》这道菜红烧或清炖,总之做得更适于大众口味,受人喜欢的美味佳肴。不可否认这道菜原有的营养价值丢失了不少,但也得承认,它更让人接受喜爱了。所以对我来说,于丹是要得的,不然我连品尝这道菜的机会都会丧失去。至于于丹在菜里到底加了什么佐料,是否都适当,我想这还是因个体差异而谈个人机智选择。

      刚才正读好了书本的第一章――《天地人之道》。像上酒席吃东西一样,往往能让我注意记住的是旁边的一些花俏的配菜、辅料。读完了第一章,我好像也不大记得什么,不过于丹讲到的一个有意思的佛家小故事倒记忆深刻:

    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缘,走到河边,见一个姑娘正发愁没法过河。老和尚对姑娘说,我把你背过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过了河。

    小和尚惊得膛目结舌,又不敢问。这样又走了二十里路,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老和尚说,师父啊,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

    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还没放下?

      读于丹的解《论语》,我们是需要黎鸣先生对其的理性批判和思索的。其他,让大众的眼光去选择吧,我们不要试图干预他人的思想权利。就算这个世界上真有正确无误的思想,也并不等于一切。最重要的东西并不是“真理”本身,而是引发我们探索真理的兴致,及其过程。

      《于丹<论语>心得》给我们现代人链接了孔子,但愿它是我们触摸《论语》的起点,而不是研究解读孔子思想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