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电影裸血高清:60一代农村的童年游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4:57:42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的童年和少年在农村度过,今天想来,乡村的生活也枯燥也有情趣。童年时候的游戏是其间最有趣最开心的事情。那些游戏有个人独自玩的,有三个两个一起玩的,也有很大的一帮子人玩一起的。游戏让我们乡下的孩子不仅开心,而且还增进智慧、友情和协调合作的能力,培养了竞争进取的性格,还有那些输赢的感受,都是人之初的生命体验啊。
  1、弹弓
  用粗铁丝做的,但最多时候却还是用树枝的叉枝做成。粗铁丝需要花钱,属于高档的了,而树枝叉则可以就地取材,而且手把拿捏比粗铁丝做的还养手。当然,得买几根橡皮筋,还要弄一小块皮子。自己还很小的时候,才六七岁样子,看着大男孩们玩,用它射击麻雀,甚至吓唬人,觉得很神气。
  2、竹马
  竹马也是小小孩喜欢玩的玩具。竹马可没能做成马的样子,只是把一根三四尺长(小小孩够长了)的竹子的一头,用刀劈开一小节,然后在其相对的两面之间横顶上一条小木棒或小竹棒,小木棒或小竹棒上套上一个带竹节的竹轮子就行。竹节轮子是中间钻了一个小孔的,而那小木棒或小竹棒就是轮轴了。这样的竹马,制作很简单。小小的双手拉着竹竿的一头,人跨在竹竿上面走着,“驾——驾——”,竹马也随着滚动起来。当然,人也常常不跨竹竿上面的,只是用手拿着竹竿推着轮子走,因为这样比较好掌握,并且视野开阔。
  3、泥枪木枪红缨枪会响的枪
  那时候,七八岁的小孩子弄块木板做手枪不容易,而且好容易找一块合适的来做,往往被家里大人阻止,被呵斥,所以不大敢“浪费”,不大敢忤逆。做泥枪虽然会弄得身上花里糊涂,也会受大人呵斥,但知道大人只是说说警告而已,并不太认真的。
  做泥枪其实很有讲究的。先得寻找细腻而粘糍的紫泥或白泥,掏掉甚至淘掉混在里面的小石子和细沙,然后配合一定的水,使劲地揉捏,就像揉捏面团,一直揉到感觉非常的柔韧,再把它搞成泥板,用铅笔刀划开成手枪的样子,再把边角和面子弄平整光滑。然后呢,就是晾干。晾干的过程最要讲究的,因为有时候要添洒点水,或者吐点吐沫上去,以免裂开。有时候,心急了,在强烈的阳光下曝晒,常常是欲速不达的,容易裂缝。所以,慢慢的等到干白了,再弄上墨汁,再涂上铅笔,看上去就像一把铁制的真家伙了。
  等长大点的时候,义乌的货郎挑着货郎担,除了针头线脑鸡毛兑薄荷糖外,货郎担上还有卖小纸炮。小纸炮是一种粉红的纸,上面有一个个小水泡样的拱起的地方,那小小的拱起的地方里面装的是一点点火药。这样的粉红的带小水泡样的东西,大家就叫小纸炮。小纸炮排列得比较整齐,要用的时候可以一个个单独的撕下。撕下后,用任何打击器物都可以,比如石头、砖块、锤子、柴刀背等等,只要把小纸炮放在地上或凳子上,平整的地方都可以,给它一击,小纸炮就“啪”的一声,清脆响亮!小孩子就喜欢听这“啪”的声音。有时候,贪心点,把小纸炮一个个对折叠加在一起,两三个,甚至四五个,一击下去,那声音“嘭——”,简直跟打真的子弹样响,可带劲啦!当然,一般的孩子没有这样做的,主要是没钱去这样子高消费。这样做,只是偶尔为之。
  后来,有聪明的人,把小纸炮应用在小木枪上,给小木枪装置一个撞针,撞针和被撞的木枪区位之间弄上对击的小铁皮,然后拉起撞针上的橡皮筋,突然一放松,“啪”枪响了。呵呵,很好玩的哦!
  还有更聪明的,用自行车的钢丝弯折成一把钢丝枪,并且用钢丝的帽顶做一个枪眼,再做个撞针,这样,枪眼里塞一根火柴,拉起撞针上的橡皮筋,突然放松,火柴射出时,“啪”枪也响了。这也很好玩。
  还有更聪明的人,把撞针连接到一个扣机上,扣机一动,橡皮筋即刻放松,“啪”,火柴子弹又响了。
  红缨枪可不能用泥巴的,枪头一定得用木头。枪杆呢?用木棒或者用竹竿。那时候,正是主席指示“要准备打仗”的年月,所以学军成为社会的潮流,也成了孩子们的时尚。枪头做好了,还得用白漆白亮亮的刷上去,看着像真的一样,寒光闪闪,所向无敌。红缨枪当然要红缨苏。做红缨苏的往往用自家菜地种的苎麻了,用红染料染上,扎在枪脖子上。这样的红缨枪,练起来,“杀、杀、杀”的可是威风得很的。
  还有做大刀,用木头或竹片做,也用漆漆上,白森森的样子,在刀柄上系上红缨苏,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雄壮而威武也。
  4、鸡毛毽子
  女孩们玩的鸡毛毽子,倒过鸡毛,“根”朝上,鸡毛尖用线扎在铁丝串联的一个铜钱和两个“皮钱”上,用脚来踢。技术高明的,可以变化出各种身姿,踢出好多花样来。还有几个人对接着踢的。男孩子的鸡毛毽子,毛尖朝上,毛根扎在铁丝串联的一个铜钱、一个“皮钱”和一个青霉素橡胶瓶盖上。不是用于脚踢,而是用于两个人手板对打,可以说那也是打羽毛球了。
  5、丢纸夹
  这种游戏没有人员限制的,两个人以上都可以做。大家先用旧书或旧练习本的纸(新的当然也行,可哪里舍得),每一张纸可以做一个纸夹,做成三角形状,朝着一角和一边的中间对折一下,纸夹就可以站立起来了。然后,大家每一人拿出一个纸夹,挨个立成一排。在距离纸夹的十来米的地方划一道线,作为不可逾越的界限,大家站立限制线外,用石头或残砖朝那排纸夹投掷,目的是要那些纸夹倒下来,倒下来的纸夹,就都是投掷人的战利品了。没倒下的,大家轮流接着投,一直到全部倒下来为止。接着继续玩,一轮又一轮,直到玩游戏的人,身上的纸夹一个个输光为止。当然,大家也不可能全部输掉的,因为总是有输有赢的,而个别输光的,可以随时退出,不影响其他人继续玩。
  至于谁先投掷和如何轮流的方法,跟很多分配角色的游戏方法一样,通常有四种。一是“抄”,后来我知道就是所谓的石头剪子布。二是“抓老鼠尾巴”。一个人手掌摊开,手心朝下,其他人每人伸出一个手指头,一般用食指或者中指,指尖挨着那摊开的手心。大家都准备好后,摊开手心的人,念“天灵灵,地灵灵,抓把老鼠尾巴灵”,被抓住的,就算输掉的,就得靠后,没抓住的,就靠前。还没等人念完就逃的,受罚靠后,几次都抓不住其他人的手指的,自己靠后。三是土话说的“吹取”。我不知道到底是怎样一个词语,也有点趣味的。这种方法只能用于两个人之间。先明白五个手指头的含义:大拇指是佛,食指是鸡,中指是铳,无名指是毛狗,小指是虫,还有把手撑开,手心朝下的是老鹰。这样,每个手指头之间以及和撑开的手之间都有互相牵制你死我活的关系。两个人要同时向对方示意一个手指动作。于是构成:铳打老鹰、老鹰叼鸡、毛狗叼鸡、铳庆佛、鸡吃虫、虫蛀佛等等关系。岁月无情,我都记不全这些关系的含义了。
  还有第四种“点点多多”。参加游戏的小孩每人伸出一个拳头,放在桌子等平整的地方,挨在一起,拳眼朝上,然后一般由这伙人里面的最有威信的人主持,他一边按顺序用食指指点小拳头,一边口里念:“点点多多,凤来做窝,神子按拢,小子排出”,念到“出”的那个拳头就排出,余下的再继续,直点到需要的人数为止。这第四种方式,现在看来,谁先起头,结果在谁身上,很容易算着的,但在当时孩子们那里,可没有那么好的算术头脑,所以一般没有异议和争执,更何况主持的是其中威信高的人。
  6、翻纸包
  把纸张折叠成大致一寸多边长的四方型的纸包,很简单的游戏,但输赢的节奏很快,很“刺激”的。一个人用手上的纸包甩桌上或任何平地上的另一个人的纸包,只要把别人的那个纸包翻转过来,就算赢了。一般就是赢得被翻转的那个纸包,轮流进行。翻转纸包需要狠劲,更需要巧劲,虽然看起来简单,但还是有点技术含量的。我们那时候的纸包很简单的,每个纸包,不管采用什么纸质的,价值都相等,不像比我们年龄小些的那帮人,他们采用的是用香烟纸盒折叠起来的长方形的纸包,而且不同品牌的香烟纸盒有不同的价值,一万、十万、二十万的相距好大的。而且,他们是拿手掌在纸包附近的地方用巧力拍出风力,使得纸包翻转过来的。当然也有像我们那样用一个纸包去翻转另外一个纸包,方式一样的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