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到长沙多少公里:《理财周刊》:“人弃我取 易地而富” 投资首选最“差”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1:49:38
《理财周刊》:投资就选“差”的

  文/本刊记者 黄罗维

  很多人都在疑惑,在当前的市场迷茫期,如何投资才是最有效的?投资就选“差”的,这是一种逆向投资的思维方式,也给投资者提供了低位介入市场的机会。当然成功选“差”也需要不少技巧,知识、勇气和耐心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三个方面。

  投资选“差”回报大

  投资应选择两种目标:一是最好的公司;二是最差的公司。

  ——索罗斯

  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高企,无论如何,市场又进入一个让投资者难以抉择的时代。许多投资者都很难摆脱这样的迷惑,在这样一个投资越来越艰难的时期里,我们如何才能找到有效的投资方式呢?

  投资就选“差”的!这是一个似乎有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命题,然而在现实的投资市场中,它却恰恰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索罗斯是一位投资大师,他就通过选“差”获得了高额的回报。索罗斯最值得大家学习的投资经验是从行业和政策的角度去挖掘投资机会。他认为,一些行业中最差的公司,由于这类公司负债率高、经营不善,股价通常比较低,一旦业绩出现好转,会吸引市场资金的参与,容易获取超额收益。利用这种方法,索罗斯在银行板块和武器装备板块都获取了较好的收益。 如1972年,索罗斯瞄准了银行。当时银行业的信誉非常糟糕,管理非常落后,投资者中很少有人购买银行股票。索罗斯经过观察研究,发现从高等学府毕业的专业人才正成为新一代的银行家,他们正着手实行一系列的改革,银行盈利开始逐步上升,于是索罗斯果断地大量介入银行股票。一段时间以后,银行股票开始大幅上涨,索罗斯获得了50%的利润。

  其实不仅仅是在股市,在其他很多投资领域,我们都可以运用到这一投资法则,这也给我们的投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一般而言,人们一旦涉足投资,都喜欢去追逐那些所谓“优质”的品种,这当然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你有没有想过,人人都看好的投资品种,价格高涨,高处不胜寒风险是巨大的。但如果我们能像索罗斯那样反其道而行之,从那些被市场认为“差”的投资品种中进行挑选,反而可以使我们的投资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清朝商人林之洋,有一条很有名的生意经,叫做“人弃我取,易地而富”,这与我们所说的选“差”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有一次,林之洋为位居宰辅的吴氏兄弟送货,吴氏兄弟把一批当地的土特产赏给了船上的水手们。水手们尝了尝,都觉得有一股怪味,便都扔在一边不要了。但林之洋却想到,水手们都不喜欢,并不能说明它毫无价值,或许换一个环境情况就会不一样呢!想到这些,他便出钱把那些土特产收购起来,每到一处,他就卖出一些,最后终于找到了有喜爱那种特产人的地方,他也抬高了几倍的价格,仍旧很快地被抢购一空。

  低位介入是关键

  群众永远是错的。当股票便宜到没人要的时候,你应该敢于买进。

  ——巴鲁克

  其实,选“差”的根本要义在于,在一个投资标的低迷时期进入,投资的成本往往会比较低,而一旦影响这个投资标的的相关因素发生变化,这时候就会带来超额的投资回报。所以归根到底,选“差”给我们提供了在投资市场低位介入的机会。

  投资大师巴鲁克是白手起家的成功典范,又是善于把握先机的股票交易商;既是手段灵活的投资商,也是通晓经济发展的政治家。“群众永远是错的”是巴鲁克投资哲学的第一要义,他很多关于投资的深刻认识都是从这一基本原理衍生而来的。比如巴鲁克主张,当股票便宜到没人想要的时候,你应该敢于买进。

  巴鲁克的话可能说得有些极端,但他的投资哲学却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在投资市场并不是人人都能发现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低位介入潜力品种就是可能的。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也采访到了多位成功的投资者,他们都运用选“差”的投资法则获得了超额利润。比如ST股,这是证券市场中被人遗弃的一个板块,但有些投资者却能够从中挖掘出有潜力的品种,最后获得了超额的回报。同样在房地产市场,也有些投资者一反常理,他们不去围着那些成熟区域的“豪宅”打转,而是在一些当时并不被人看好的新兴区域掘金,同样获得了非常好的回报。而创业更是如此,选择在行业的低迷期进入,分享市场成长带来的空间,无疑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

  其实不仅是个人投资者,一些企业的实战案例也清晰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比如我们发现地产大鳄万科的拿地建房,往往都是在当时看上去非常“差”的区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万科的远见就渐渐显露了出来,潜在的规划利好逐渐变成了现实。可见,许多所谓的“差”只是相对的,许多相关因素的变化,都会让其重新脱颖而出。

  逆向思维不可缺

  进行与众不同的投资吧,做一个逆向投资者。

  ——安东尼•波顿

  有不少观点认为,在投资市场有所谓“不与趋势相抗衡”的顺势策略,关键是应该顺应经济基本面、政策调控方向等,在确认大趋势形成后跟随。但在具体对投资品种的选择时,记者认为逆向思维是不可或缺的,这样才能让你在与其他投资者的较量中脱颖而出。所谓选“差”,正是这一理念的最好演绎。

  安东尼•波顿是著名的逆向投资大师,他在给投资者撰写的一本书中写道:“进行与众不同的投资吧,做一个逆向投资者!当几乎所有人对前景不乐观时,他们可能错了,前景会越来越好;当几乎没人担忧时,就是该谨慎小心的时候了。”

  所谓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换言之,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考虑问题时,而你却朝相反的方向思考,或许你就能获得克敌制胜的机会。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古人经商智慧,其中的“人弃我取”就是对选“差”最好的解读。

  有专家认为,按行为金融学的观点,如果要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获得最大的价值,投资者就得避开大众关注的热点,即避开博弈中的矛盾和焦点,寻找并赢得低估行业投资的先机。从这一点来说,投资决不是简单的财富转换,而是将被社会投资大众低估的投资品种价值发掘出来。

  如何选“差”有技巧

  直觉并非来自天赋,而是来自无数次战斗所累积的经验。

  ——川银藏

  文章写到这里,肯定会有不少投资者对选“差”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然而,选“差”可是项技术活,其中也需要很多的技巧。就像我们在后面文章中分析的那样,成功的选“差”也要分为多步走,并注意去避免一些误区。

  川银藏是日本著名的投资大师,创造了许多投资的传奇。他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碰到两三次的大好机会。能否及时把握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就得靠平常的努力与身心的磨练。理论与实践的合一,再加上日夜的思考训练,可以增加成功的概率。此外,做重大决策时,往往需要直觉,这个直觉并非来自天赋,而是来自无数次战斗所累积的经验。”

  把握机遇的能力来自于平时的积累,要成功选“差”,投资者也需具备一些特有的素质,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知识、勇气和耐心这三个方面。首先,投资者应该对行业的基本面有充分的认识,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深入的了解,这是你做出投资抉择的基础;其次,要有敢于挑战惯性思维的勇气,在一些关键时点,做出与普通大众不同的投资抉择;最后,耐心也是不可或缺的,在选“差”的过程中我们要摈弃那些急功近利的心态,从而能够在人生投资的长跑中获得胜利。 股市篇    李继明:“戴帽一族”里找黄金

  文/本刊记者 郭娴洁

  算起来,李继明的投资方式可谓是旁门偏道。他选择的股票都是“戴帽一族”,而且至少是一顶,ST、*ST,以前还有SST、S*ST,再以前就还有PT。然而,就是这些“帽子家族”,却让他在股市的枪林弹雨中奇迹般地挖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金矿”。

  从失之交臂到幡然醒悟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千个散户就有一千种投资法。然而,和大多数的成功一样,李继明的成功却是从失败一路走来的。

  李继明清楚地记得,自己是在1995年5月开的证券账户,从而成为一名股民的,但第一次买ST股却是1998年10月。10月国庆刚过的第一个交易日,李继明就接到一个股友的电话,股友让他买进000503,末了,还很神秘地关照道:“不要和别人说。”接到电话的李继明赶忙跑到证券公司,打开电脑一看原来是ST海虹,当时价格7.39元。李继明心里有点不安,再细细一看,ST海虹在过去的2个多月时间里已经从4.94元涨了2元多了,涨幅不小啊!在1998年当时跌跌不休的市道中,再冲进去似乎有些不合情合理。李继明当即就决定:不买!

  后来,李继明把ST海虹这事抛之脑后了。然而几天后ST海虹却是连续涨停。而最让李继明受不了的是,那位股友一涨停了就会兴奋地打电话来祝贺,并一再声称“还要涨”。终于,李继明按捺不住,在第4个涨停时冲了进去,以涨停板价9.39元买入。接下去,ST海虹果然不失所望,又是2个涨停。让李继明欣喜不已,从未赚钱这么爽气过!

  但是,股市的危险总是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暗潮涌动。在连续涨停后的ST海虹开始了熬人的盘整,之后,没有迎来再次拉升,而是应合大盘开始了一连串的阴跌,之后又突然连来了3个半跌停。这时,李继明再也坐不住了,就连当时言之凿凿的股友,也一下慌了手脚。于是,李继明惊魂出逃,这一次,他仅仅亏损了0.1元/股。

  在后来的反复震荡中,李继明还是为能尽早出逃而庆幸。不过,接下来的一年多里,他的心情一天比一天难受,因为ST海虹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连续拉出几个涨停,最后一次竟然一口气来了20多个涨停。到2000年3月,股价竟然直冲83元,9倍于自己的抛出价!原来,ST海虹的主业由原先化纤工业重组转型为网络游戏,基本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网络股是那一阶段的明星股。

  “吃一堑长一智”。与ST海虹的失之交臂让李继明对ST板块开始投入地研究。结果,他发现,ST板块的重组是年复一年,岁复一岁,虽然很多只是炒作式地玩概念,但也有很多是真重组,从此凤凰涅槃。而不管是玩概念还是真重组,一旦重组成功,ST股总是会一路涨停、绝尘而去,换言之,ST海虹第二还真不少。从此,李继明抱定了要投身ST堆里去寻找“黄金”的信念。

  从失误中总结经验

  就在李继明一头扎进ST股之时,证券公司的那些股友们开玩笑地称他的账户是“垃圾股收容所”,更有人说他是在“走钢丝”。

  确实,历史地看,散户们要想在ST板块淘到真金实非易事。稍不留神,手中股票有可能跌落三板,蒙受巨额损失。从2001年4月PT水仙成为A股第一只退市股之后,PT粤金曼、PT猴王、PT中浩PT金田ST中侨PT南洋ST九州ST海洋ST银山ST宏业ST生态ST鞍一工*ST海鸟……一连串的股票相继退市。当然,作为ST的淘金者,李继明也难免“不湿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PT粤金曼。

  2000年8月,PT粤金曼发布公告称,潮州国资局与福建世纪星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福建世纪星入主金曼,并改选了公司董事会。这似乎意味着PT粤金曼将起死回生。看到这,李继明果断地买入。谁料,事隔不到8个月,世纪星方面的董事全部辞职,重组被迫流产。究其原由,巨额债务拖垮了粤金曼,债务剥离存在相当难度,而世纪星公司又没有这个实力。

  原来,下了锅的鸭子不一定煮得熟。通过PT粤金曼,李继明认识到,ST公司基本都是负债重重,亏损连连,而债务能否妥善解决是ST重组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在进一步分析ST股重组成功因素时,他又发现第一大股东为国有性质公司重组成功可能性较大,成功率达75%。

  于是,他将ST的目标圈缩小到有政府背景的,或者债务被一次次豁免的,再或者在关键时候得到政府补助的,并注重收集证据。如在2004年三季报中宣称“公司控股股东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走重组道路” 的*ST吉纸(现苏宁环球),又如在2006年四度进行债务处理的*ST天颐(现三安光电),再如由内蒙古政府牵头将上市公司原有资产和部分银行负债同时置出并实施转型的*ST兴发(现平庄能源),以及在股改中承诺将进行重组、且控股股东为央企——中国南车的*ST汇通,等等。

  此外,ST股的“要么上天堂,要么下地狱”的特性,李继明在投资上选择了“天女散花”方式,建立一个ST组合,而绝不“将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

  “我的组合一般有6~8只ST个股。因为不能保证每一只ST股的投资都非常成功,但至少6~8只ST股里应该至少有3只左右会在一年之内可能‘中大奖’。而只要有3~4只‘中大奖’了,即使有1~2只不幸退市了也无妨,这样投资组合的收益依然不菲”。对于ST股,李继明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以今天的评判来看,他做的其实就是PE,而在10年前,中国几乎还没有PE投资一说。

  耐心和坚持是制胜法宝

  如今,ST股的神话已经深入人心。事实上,无论是从2005年6月6日沪指跌破千点至今,还是2007年10月16日的6124点至今,ST板块黑马频出,成为金股摇篮。比如,ST金泰曾经连续42个涨停;*ST美雅重组复牌首日即上涨11倍;*ST天颐摇身一变成三安光电,自2007年2月后股价最高涨了60多倍。 而一些ST股专业户也俨然成了股市的“明星”,从重组股“金手指”的刘芳,到“涨停板大队长”吴鸣霄和陈庆桃,就连以王亚伟为首的公募大佬也接二连三地押注ST股。而在以前,ST股是连公募基金的股票池也进入不了……

  ST股已成了股市的香饽饽,人人都想跃跃一试。但是,李继明却告诫投资者:“买ST股所经历的起伏曲折不是一般人所能忍受的,如果没有承受5个跌停板的容忍度,如果没有大方承受退市的底气,如果没有经受一波三折的淡定,请你远离ST股。”

  李继明讲述了他从2005年起买入*ST仪表的曲折经历。2005年8月,ST仪表公告与宁夏发电集团进行重组。宁夏发电集团则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重组成功后今后还要实施整体上市,将公司打造成西部蓝筹股。而该集团是以风电、太阳能、火电、煤炭业并重的公司,在“十一五”末资产规模达200亿元。如此宠大的集团如若装进*ST仪表,结果可想而知。当即,李继明出击*ST仪表,在2.2元的价格买了3万股。这次借了牛市启动的东风,运气明显比上次好,没多久就噔噔上涨到3.75元,然后停牌2个多月进行股改,股改兑价为10送3.9股。谁知,复牌后的ST仪表不管大盘是如何的牛气冲天,却是一路下滑至2.57元,算起来,李继明的利润主要就是3.9股的股改兑价了。这时,大牛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每天都有大量的股票涨停,看着别人的股票疯涨,自已的股票一动不动,李继明心里还是有些焦急,几次想换股了结,但一想起新大股东宁夏发电集团的“公开宣言”,他说服自己忍住了。终于,在2007年1月,在结束了长时间磨人的调整后,ST仪表开始拉升,先是特停公告要注入风电资产,再又特停扭亏摘帽,而在密集的利好攻击下,李继明真实地享受了一次连续21个涨停板的快乐。

  “凯特在9年的耐心和坚持下终于成为了威廉的王妃,李娜在12年的耐心和坚持下终于获得了大满贯的冠军,投资ST股要想从垃圾堆里真正淘到金子也要靠耐心和坚持。”这是李继明的制胜法宝。

  记者点评

  股市是个大竞技场。在股市21年历史长河中,总体而言是输多赢少,而输者大致是爱听消息、靠感觉炒股,小赚大亏;胜者却往往有自己独立专行方式方法,即善于从公开消息中捕捉机会,善于从自己错误中总结经验。

  淘金于鱼龙混杂的ST股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弄不好便马失前蹄。但这并不意味着是用赌博心态去投资ST股。通过李继明的投资经历我们可以发现,原来投资ST股也要用价值投资心态,耐心地等待它慢慢地脱胎换骨,甚至慢慢地蜕变成绩优蓝筹股。
 创业篇

  张涛:利用行业周期打时间差

  文/本刊记者 胡笑蓉

  在那个不被看好的萧瑟季,大众点评网播下了口碑营销这个更不被看好的种子。在精耕细作了八年之后,其日前完成了第三轮融资,融资额超过1亿美元,其在投资机构中的估值已经接近10亿美元。

  很多人至今对那个冬天记忆深刻。

  那时的中国互联网最流行的一个词就是“烧钱”,所有的网络人包括投资商几乎没想过如何用网络赚钱,但却都相信网络肯定会赚钱。但随着泡沫的破灭,互联网的寒冬开始了。那个冬天里,没有了学生的家园chinaren,倒下了“明黄色一代”亿唐。

  但也有人在那个不被看好的萧瑟季,播下了口碑营销这个更不被看好的种子。然而,就是这颗种子被精耕细作了八年之后,日前完成了第三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挚信资本、红杉资本、启明创投、光速创投四家,融资额超过1亿美元,其在投资机构中的估值已经接近10亿美元。当年的丑小鸭,如今的白天鹅,就是大众点评网。

  在位于上海中山公园某创意园区的办公室里,大众点评首席执行官张涛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小资生活创业起步

  2003年初,刚从美国完成MBA回到上海的张涛发现离开祖国近十年,生活竟然变得有些不便。不为别的,仅仅是因为爱好美食的他,非常不幸地觅食无门。他说:“到上海找食很困难,我的朋友知道的也不多;当时也没有书、网上告诉我哪家餐馆比较好。只有一两份报纸每期会介绍一个餐馆,但也数量有限,而且往往带有作者的个人喜好在里面。”

  这时张涛想到了在海外非常红火并且自己经常使用的两本美食书籍《查氏餐馆评鉴》和《米其林》。“《米其林》虽然名气很响,但其中的美食点评都是来自所谓的美食家;而《查氏》更带有美国民主的风格,它每年寄出大约两寸厚的几十万封问卷调查给读者,让其对餐馆进行点评打分。我显然更欣赏这种方式。”张涛回忆道,“但是如果沿用《查氏》这样原始的模式就不太有必要,一来成本太高,二来通过互联网进行调研效率更高,用户也更愿意参与其中。”

  这个源自于满足自我口腹之欲的创业理念,起步阶段简陋得甚至有点像儿戏。张涛不懂编程,就去福州路书城买了一本《网页设计三剑客》,回去啃了两天,做了一个非常非常简单、非常丑陋的一个网页,然后就发布上去了。那就是最初的大众点评网。

  有人说冬天里,互联网筹不到钱,更赚不到钱。张涛说:“当时做互联网远远不像现在这般浮躁,一心想着上市套现;当时根本没想过赚钱,一切仅是兴趣而已。”

  找准方向承受寂寞

  在大众点评网之前,互联网被称为1.0时代,被大家熟知和使用的都是新浪、搜狐这类的门户网站。大众点评的互动模式似乎成为了web2.0时代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未知当前,是非成败无人能卜。口碑营销,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商家,更都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于是,观察大众点评网的成长轨迹,就会发现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其前五年的业绩增长非常缓慢,几乎成水平状。

  对此,张涛如是告诉记者:“在低谷时创业肯定是建立在对行业的长期判断上。我看好互联网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也相信口碑营销的市场价值。任何一个革命性事物的出现都会经历几波起伏。起初没有泡沫,接下来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用户都大批拥入,造成过度繁荣。然后资金撤走,形成短期低谷之后归于平静,重整河山。这个时候便会迎来长期的持续的发展。”

  张涛也指出,web2.0的特性决定了创业者必须耐得住寂寞。正是因为当时没有人看好这个模式,没有人投资这个“差”的项目和行业,从而没有竞争对手,所以大众点评网平稳地渡过了初创时期。

  三赢模式精准营销

  让张涛非常欣慰和惊喜的是,原本印象中很内敛的国人,在线上却很开放。在大众点评网的前期反馈中,还有诸如“终于找到组织了”的声音。这些人喜欢吃,同时也喜欢分享生活和影响别人。张涛称这些人为“意见领袖”。“这些意见领袖渐渐成为大众点评网非常忠实的用户群,他们在里边不断地参与,提供点评,提供我们的内容。之后是更多人会过来浏览、欣赏这些内容。因为我们本身是一个消费指南型的网站,过了一段时间形成一个品牌,就类似于像查氏、携程、米其林,到后面更多是核心用户群黏性的一个壁垒还有品牌的壁垒。”

  有了内容,有了用户,网站影响力的增强,之前从未设想过的盈利模式也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内容增值、广告等收入也开始随之而来。在大众点评网的盈利模式中,张涛一直坚持三赢的原则。一方面利用网站优质内容进行增值合作,其中包括书籍出版、短信查询、WAP查询和GPS车载地图合作等方面;另一方面是线下商户合作,推出餐饮积分体系、关键字搜索、电子优惠券等各种产品,目前这些产品广受商户和消费者的欢迎,真正使网站和商户、消费者达到三赢。

  记者点评:

  曾经有记者在采访盖茨的时候问他:您能快速成为世界首富的秘密是什么?他告诉记者:因为我眼光比较好!

  何谓眼光?在这个世界上,因为时间差,地域差,观念差,造成的一种贫富差距综合起来就叫作经济时差。盖茨的眼光正是源自这种经济时差,从Yes中寻找No,从No中寻找Yes!纵观大众点评网的发展轨迹亦是如此。当所有的人对互联网说不,对口碑营销产生质疑的时候,可谓是蓝海一片。

  但是否能在蓝海乘风破浪,几项条件必不可少。首先,对彼岸的光辉有着准确的判断;其次,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再次,与时俱进修正模式。
《理财周刊》:

  楼市篇

  万鑫:跟着规划“差”中选“优”

  文》本刊记者/甄爱军

  提前买入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房产,最终带来超额的回报。房产投资者万鑫做到了这一点。总结其成功经验,最值得称道的一点就是根据规划来投资,当然,要赶在规划实施之前“潜伏”下来。

  同样是投资房产,如果仅仅只考虑市中心成熟板块的公寓,以万鑫的资金实力,他很有可能会面临两种结果,要么是在等待中丧失机会,要么是只能够拥有一套房产。

  而现实情况是,万鑫目前拥有8套房产,除了一套自住,其余7套均用于出租,仅租金收益这一项,每月超过了两万元。当然,房产增值带来的收益,已经让这位刚过40岁的男人,轻松实现了财务自由。

  虽然万鑫很早就开始创业,从2001年就开始经营一家公关公司,但公司的规模一直不大,因此也没有给他带来更多的收益,并不具备来自温州私企主或者山西煤老板的资金实力,纯粹是靠投资让自己的财富得以膨胀。

  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初次识“差”

  万鑫是浙江人,在杭州上完大学之后进入一家外资广告公司。积累了一定的资源之后,便出来开始自己创业。

  初到上海,万鑫跟很多“新上海人”一样,也梦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因此特别关注上海的房地产市场。

  有一次去朋友家串门,让他听到了不同寻常的消息。朋友在莘庄买了房,两人自然也聊到了房价。朋友告诉他,当初自己买进的时候只有1500元/平方米,但地铁开通之后,房价几乎翻倍。

  地铁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要知道,当时市中心核心区域的房价,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出现这么大的涨幅。因为平时比较留意上海各个板块市场行情的他,立刻觉察到了其中的不同之处,并隐约感觉到,地铁对莘庄房价的影响,绝对不会只是个别现象。

  万鑫从朋友的话里面,听到了这样的信息,差的地方,其实也有机会翻身。“好与差其实是相对的。尤其是地段的好与坏,会有很多因素来影响和改变它,把差地段变好。当然,好地段也有可能会变差。”他说。

  选“差”看规划

  真正开始房产投资,还是万鑫创业之后的事情。

  公司开张一年半之后,他的个人账户里有了十几万元的现金,这笔钱该怎么用?他首先想到了投资房产。

  虽然当时上海市中心区域的房价并不高,如市中心还能找到6000元/平方米左右的新盘,但如果按照传统的置业方式,优先考虑市中心区域的话,万鑫手中的十几万元也不够首付,是等到攒够首付款投资市中心,还是投资便宜一点的房子?没有经验的万鑫此时有些犹豫不决了。

  这时候,之前的经历帮了他一把。是啊,为什么不选择在外围区域投资呢?当时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主要集中在外环线以内,外围区域还不太为人所接受,在大多数人看来,还是不折不扣的“下只角”。也正是因为如此,房价相对来说要低不少,以万鑫的经济条件而言,完全可以承受。

  外围低价位的物业有很多,那么万鑫又如何选择呢?万鑫说:“我就照葫芦画瓢,找地铁站附近的房子,然后买进。”第一次出手,他选择莘庄附近的莘城苑。

  买进莘城苑不久,他就发现了问题。莘城苑距地铁站尚有一段距离,受地铁影响不大。当时别的地方同等物业的价格每过一个月都会有不小的上调,但这里却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才有相同的涨幅。怎么会这样呢?他对此有些迷惑不解了。

  而这一次,万科的售楼人员帮他找到了答案。一次他去宝山看万科开发的楼盘,当时四周是大片的工地,毫无特色。于是他向售楼人员抱怨了一句,这么偏远而且配套缺乏的地方怎么住人?但万科的售楼人员却不慌不忙地向他讲解起了宝山西城区的规划,这让他看到了这里未来的发展,有中央大道、北上海商业广场以及医疗、教育设施,并让他依稀看到了有一个莘庄的雏形。售楼人员最后一句话,给了他极大的启发:“虽然万科在上海的项目大多数都建在外围区域,但万科在项目选址上很有讲究,基本上是根据规划来拿地的。”他还记得这些话。万鑫豁然开朗了。

  终获高回报

  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万鑫的房产投资变得顺利了起来。

  此后,每当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他就用来投资房产。当然,所有的房产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比如要通地铁,要有区域规划。有些板块在当时看起来并不怎样,但如果政府已公示发展规划,也会成为他“潜伏”的地方。按照这种思路,万鑫陆续在松江九亭、宝山庙行、浦东康桥和北蔡等板块内,购进了7套房产。“轨道9号线的开通,会吸引徐家汇的白领到九亭去置业,而且七宝又被规划成为上海重要的社区商业重镇,这里的发展潜力肯定不小;宝山西城区的模板就是莘庄……”提起这些板块,万鑫分析得头头是道。

  投资房产的时间持续了6年多,这些在当初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资产,随着规划的实施以及轨道交通的开通,价值都已大幅提升,按买进时间的不同,手中所有房产都有了2~6倍的增值。

  万鑫打算长期持有房产,通过出租获取稳定的租金收益。在他看来,上海的市场需求仍然巨大,虽然国家针对楼市出台了许多调控措施,但长期来看,房价还有上行空间。

  记者点评:具有万鑫这种资金实力的人有很多,但能够取得万鑫同等投资成就的人却不多,这可能不仅仅只是运气使然。万鑫自己开公司,每年挣得几十万元,这也不过相当与一个年薪30万元左右的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收入水平。但万鑫并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把钱存在银行里,攒到足够多了之后再在市中心买一套公寓,而是选择在一些看似不起眼、但实际上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的区域,提前入场。这么做的好处有两点,其一是没有在等待中让投资机会溜走;其二就是以极低的成本,换取更大的收益。

  房产投资并不一定就是“有钱人”的游戏,如果选“差”,也能成为赢家。这就是万鑫的过人之处。
专家篇

  逆向思维助你成赢家

  文 本刊记者/邢 力

  投资就选“差”的,看似简单易学,但其实其中却蕴藏着诸多学问。如何选对“差”的投资?如何坚持持有“差”的投资品?选“差”投资法究竟适合哪些人?我们不妨听听专家的解读。

  “差股票”的爆发力更惊人

  著名经济学家 金岩石

  在投资中,看到别人买了赚钱可自己没买,你可能会说“假如我当初买了,现在就赚了”。可是谁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在我看来,不同投资人有完全不同的投资机会。有的人只适合做长期投资,有的则适合短线投资;有的适合持有白马股,有的则适合持有那些看似比较差的黑马股。

  在对待投资“劣质”股票的问题上,投资界有两位举世公认的大师——巴菲特和索罗斯,虽然两位投资风格完全不同,但在这一问题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巴菲特曾说过,市场上其实没有好的和坏的股票之分,一切都可以转化。价格好的股票可能走低,而价格低的股票也许很快就会走高。索罗斯与他的观点有类似的地方,索罗斯既能够找到最好的股票去投资,也会寻找那些最差的股票投资,而且在所谓“差股票”上往往能够收获巨大的利润。

  按照索罗斯的观点,垃圾股里有黄金,只是被蒙上一层沙土而已,这主要是由于市场的变化与目标企业的脱节造成的。只有对投资市场非常熟悉的投资人,才能够把握市场的规律和变化;只有能够洞悉目标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产品开发前景的投资者,才能够心中有数,知道这只股票并不是垃圾而是黄金。

  事实上,当垃圾股一旦翻身变成黄金,其爆发出的价值将极为惊人,往往是那些公认的好股票所望尘莫及的。同时由于是在股票最低时购买的,赚取的差价也是既可靠又安全。发现和寻找股票的内在价值,也成为一个优秀的投资家必不可缺的能力。

  要敢于“反其道而思之”

  上海理财专修学院执行院长 徐建民

  索罗斯的投资哲学中,有一条很重要,就是选择最好的和最差的公司投资。索罗斯所说的“差”,并不是我们常规意义上所理解的差劲,而是以时空为轴线,发觉那些在当下价值似乎比较低,但将来有非常好的发展空间的公司。所以,所谓的“选差投资法”也是相对而言的。

  索罗斯的投资哲学是建立在他常年的投资经验基础之上的。了解索罗斯投资史的人都知道,索罗斯曾多次成功实现“垃圾里面觅黄金”的精彩投资。而在国内A股市场中,最常见的“选差投资法”就是找那些很有可能会重组的股票,尤其是戴帽的ST股票,那些负债比较单一、总股本比较低的ST股票,是比较优质的壳资源,特别容易被重组。

  还有一种常见的“选差投资法”,就是找那些出现重大问题,导致市场高度恐慌,投资者纷纷抛售,进而出现股价疯狂下跌的股票。在国外市场,有些经受过重大冲击的股票会在短期内迅速下跌到几元钱甚至几毛钱。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后,通用汽车经营非常困难,一度濒临破产,其股价就曾出现过这样的超跌。那个时候,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把通用汽车视为昨日黄花,似乎很难再振作起来,但那些对这场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将采取何种手段救市有明确预见性的投资者则会在众叛亲离之际,勇于买进超级便宜的通用汽车。

  这种投资理念也可以看成是一种逆向思维法。越是当市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慌,并体现出集体非理性时,投资者越是要脱离市场干扰,独立镇定地思考。越是当市场觉得这家公司已经无可救药,几成定局之时,越是要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

  如果你能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并在人人都避之不及的垃圾股中寻找出它被埋没的闪光点的话,就会有可观的收获。

  这几年最典型的案例无疑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光明、伊利、蒙牛等一些乳制品上市企业股价纷纷大幅下跌,三聚氰胺事件对整个中国社会造成的震撼是极大的,乃至于我们今天在谈到食品安全问题时,还会经常拿三聚氰胺事件说事。正是因为当时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太大,所以使得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对这些乳制品企业丧失了投资信心,认为中国乳品行业必将出现大洗牌。然而事后的事态发展证明,这些乳制品企业并没有轰然倒下,反而在事件过去后实现了股价大反弹。比如伊利股份当时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股价就从17元跌到了6元多,但仅仅过了半年股价就回升到了15元,到了去年伊利股份成功脱帽,到了12月,股价更是冲高到了46元,远远超过了2007年牛市顶峰时的价格。可见,三聚氰胺事件对乳品行业的影响并没有投资者当初所想象的那么大,市场反应过度了。但在三聚氰胺爆发后,又有多少投资者能慧眼看上*ST伊利这个差股票呢?

  “物极必反”是市场法则

  中信证券高级投资顾问 孙宏延

  “选差投资法”不仅适用于选股,也适用于选时。今年4月以来A股市场的这一波大调整着实让许多投资者很受伤。在货币政策不断紧缩,加息预期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投资者的悲观情绪不断上升。加上今年以来新股的习惯性破发、偏股性基金的负收益等现象都使得许多投资者在这个艰难的时刻选择离场,那些坚持基金定投的人也在目前的市场低迷期停止了定投。

  然而“全球投资之父”约翰•邓普顿有名言“在别人消极地抛售时买入,并在别人积极地买入时沽出”,同时他认为:“虽然股市会回落,但不要对股市失去信心。从长远而言,股市始终是会回升的,只有乐观的投资者才能在股市中胜出。”股神巴菲特也持有相似的观点。

  纵观A股历史也可看出,凡是被投资者认为“行情很差”,甚至“差极了”的时候,往往是最佳买点。

  2001年到2005年,市场从2245点跌至998点,到了2005年时,许多投资者对中国股市几近绝望,但在那最艰难的时刻依然勇于入市的投资者,便能够在其后两年的大牛市中大获全胜。2008年股市从6124点暴跌至1664点,悲观气氛再次弥漫于整个市场,股市崩溃论重现。但紧随着最差的2008年到来的就是指数绝对涨幅超过100%的2009年。

  从基民的申赎数据也可以看出,大部分基民往往选择在市场好的时候买入,在市场差的时候卖出。过去5年中,基民入场比例最高的两个时间点分别是在2007年10月6000点左右和2009年8月3400点左右,其投资成绩可想而知。

  读史让人明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投资本身并不难,尤其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投资技巧,而是对市场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规律把握的信心和恒心,能够在行情最差的时候依然坚守在市场中。尤其是当市场中弥漫了“差极了”、“没戏了”的声音,当基金销售达到地量时,便意味着市场已经进入了绝地反击的前夜。从目前的情况看,2011年很可能是另一个2005年,我们已经进入了“黎明前的黑暗”,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技巧篇

  选“差”可分多步走

  文/本刊实习生 徐卓航

  投资选“差”,说着容易做起来难,要想有理有据地选择正确的“差”,还应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方能“未卜先知”、把握战机。

  通过上述几个案例,想必我们对投资选“差”这一思路的独特魅力已有一定了解。那么,我们普通投资者到底该如何着手,从“丑小鸭”群里,选出会变成“白天鹅”的那几只呢?

  第一步:选择目标

  无论是什么投资项目,如果它“差”,那么总有导致它“差”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若导致“差”的部分因素消失,这种“差”就很可能发生改变。例如亏损企业卖掉了不赚钱的子公司等等。另一方面,这种“差”也会因为某些新的利好因素出现——比如新产品研制成功、引入新资金等等而摆脱困境,从“丑小鸭”走向“白天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潜力,“差”因素改变的可能性越大,上升空间越大,潜力也就越大。

  第二步:发掘潜力

  要选择“差”,必要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找到“有潜力”的目标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并不难,因为极端说来,每一个“差”的目标都存在着变好的“可能性”。问题在于,这种可能性有多大、这种潜力带来的发展变化会在何时到来,而到来之后,又会带来怎样的、多大的收益。所以,为什么会有这个可能性,它源自哪些因素?这些才是我们应该进一步考察的。

  而要具体着眼于这样的潜力,也分为两个方面,即产生“差”的种种因素有哪些、会在何种情况下消失?会使“差”变“好”的利好因素又可能有哪些?从这两点入手,就能大致把握未来变化的脉络。

  第三步:分析比较

  纵向选择了有潜力的那些目标,接下来就要横向来比较。举例来说,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就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土地储备、供应量、规划以及政策等等。这样多的因素就需要我们投资者综合各个方面分析这些信息,比较哪些“丑小鸭”更具有“天鹅相”,这样自然能更全面地发现合适的投资机会。

  第四步:持有培育

  在做足了功课,选定了自己所看中的“丑小鸭”之后,就要着手行动起来。投资市场本来就是瞬息万变的,选“差”讲究的是前瞻性眼光。然而,也并不是选好了、投了钱,事情就做完了。在持有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去关注和把握的地方。

  “丑小鸭”要完全变成“白天鹅”,必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使具备转变的潜力,也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而失败。因此,基于所选的“差”的那些潜力,运用自身的资源、力量去推动它、培育它,让目标更快也更好地朝着自己所预期和希望的那样发展,为“丑小鸭”创造蜕变的条件,也是投资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第五步:及时调整

  最后,回顾审视和即时调整也是少不了的。毕竟,我们不是真的能未卜先知,只是凭借对有限信息的把握和分析,来做出预判。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也完全有可能出现新的、影响目标预期的变化。我们在持有某些“丑小鸭”的同时,也应继续关注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在培育、推动“丑小鸭”转变为“白天鹅”的过程中,也要时刻反思回顾自己的判断、行动,以及预期和结果之间的差异。之后,再进一步考量是继续培育推动,还是修改目标计划,抑或放弃这只“丑小鸭”转而寻找新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得这样一种选“差”的投资真正成熟起来。
风险篇

  五大误区需防范

  文/本刊实习生 徐卓航

  选“差”是投资的一种进阶思路,是一种反其道而行的逆向思维,也必然存在着大量风险。我们应首先认清风险,投资者需要防范。

  必须指出的是,选“差”毫无疑问也是一项风险投资,其中一些独特的风险也需防范,特别要防止进入一些误区。

  不盲目冒进

  选“差”这活,被索罗斯说起来简单易懂,仿佛制胜法宝口诀,然而真正操作起来,独到的眼光很重要。就像前文专家提到的,选“差”恰恰要求投资者具备一定的素质,并不是仅仅做到逆向思维、想别人未想就可以了。

  虽然各种“差”相里蕴藏着机会,然而如何发现并把握机会,并不是初学者能轻易掌握的。仅仅因为一些简单的信息、甚至小道消息而对整个大局做出笼统的判断,然后盲目进入甚至孤注一掷,无疑是极为危险的投资行为。在而今这样的信息时代,辨别、整理信息的能力是非常必须的。投资市场中的消息大多杂乱无章、真伪混杂,若不仔细进行整理、研究、分析和比较,轻易得出结论,就很容易误入歧途,因错误的判断走上血本无归路。

  不贪图便宜

  选“差”的思路是,在低迷时期介入,投资的成本较低,一旦好转,则能带来超额回报。但千万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价格低、不景气,就是有潜力的。

  我们说的“差”之所以打上引号,一是指这个“差”不是真正的差,而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有望变好的“差”;二是说,这个“差”具有相对性,它是相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好”而言的,并不单纯指低价值、低关注。我们要选“差”,是要在“丑小鸭”变为“白天鹅”这个转变之前抢先找到它,继而从中获益,关键是变化前后的落差,这个落差决定了收益的大小。如果投资标的明明没有可能翻身,或者上升空间很小、转变周期很长,那么即使它再便宜,选了它也只能是深陷泥潭,不可自拔。

  不瞻前顾后

  现实中,投资者不可能在得到所有的信息之后再作决定,往往也很难得到所有的信息,所以要学会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定。当你把所有的情况都尽可能地调查得一清二楚时再去投资,也许已经太迟了,“丑小鸭”已经变成了“白天鹅”,那么整个的选“差”过程也就失去意义了。

  选“差”的要义正是在于,如何在形势还不甚明朗,变化还没有产生之前,尽早嗅到战机。因此,选清楚了目标,就要果断出击,千万不能瞻前顾后,犹疑不定。风险总是存在的,任何投资都不可能稳赚不赔。

  不因小失大

  因而,进一步来说,在合理选择了某个“丑小鸭”之后,持续地关注、培育也是不能偷懒的。我们没有先知的能力,任何的判断都可能出现失误。像我们这样通过分析预判做出的投资决定,必然受到一定的限制,因而需要我们根据情况及时进行变更甚至放弃。如果“丑小鸭”的潜力没有变化,你就不应该放弃它。如果有,那么则应该迅速做出新的决定。

  不过分自信

  总之,高风险和高收益从来都是相互伴随的。选“差”这一独特的投资思路也伴随着相应的风险,这也是投资之前必须认识充分的。看得准、稳得住固然重要,能充分估计风险,降低收益预期,才能使整个投资行为良性发展。建立了灵活的投资理念,做足了功课,才有底气选别人未选,赢别人未赢。

  “差”之所以差当然有其原因,我们在转换思路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最基本的认识。对于一些问题暴露、积重难返、政策影响的“差”,就要认清它们是否是真的“差”,有效规避可能带来的高风险,以免误入“雷区”,被一并拖下了水。而信息的不充分性和个人判断的不完全性,也是风险存在的关键点。一旦忽视了某些重要的因素,错失良机是小,大栽跟头就追悔莫及了。所以,如果没有独到的慧眼、充分的研究分析和对风险的清晰认识,还是应谨慎投资,稳中求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