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国丹皮肤病医院:由李娜引发的中国舆情的一些倾向值得深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5:38:49

日媒:由李娜引发的中国舆情的一些倾向值得深思

www.sinonet.org 2011-06-14  中新网  
-

  当地时间6月4日,法网女单决赛在罗兰?加洛斯体育场举行,由世界排名第五、中国选手李娜迎战世界排名第四、意大利选手斯齐亚沃尼。最终李娜以2-0战胜斯齐亚沃尼,夺得法网女单冠军,成为亚洲登顶网球大满贯赛事的第一人。

  《日本新华侨报》13日刊文说,中国姑娘李娜勇夺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桂冠,打破欧美选手在大满贯赛事上长达130多年的垄断,引发各大媒体热捧,特别是华文媒体一片盛赞,同时也激发娜式“蝴蝶效应”,凸显时下中国大陆社会舆情多元化的特点,其中浮躁、功利的色彩和拜金倾向,值得深思。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姑娘李娜勇夺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桂冠,打破欧美选手在大满贯赛事上长达130多年的垄断,引发世界各大媒体热捧,特别是华文媒体一片盛赞,同时也激发了娜式“蝴蝶效应”,凸显了时下中国大陆社会舆情多元化的特点,其中浮躁、功利的色彩和拜金倾向,也很值得深思。

  新一轮的造神运动。李娜夺冠成为大陆各大媒体头版新闻,“娜”字标题一窝蜂,真可谓东南西北中,“娜”声响云霄。有媒体坚称,除了冠军,李娜的玩笑、直率和自信,还有一口流利的英语,让西方人折服,是中国的一张“新名片”。李娜为亚洲带来荣誉,书写崭新历史,舆论煽情尚在情理之中。另一面是,一些冷静、理性的声音却受到网民舆论的打压。

  据报道,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因为提醒媒体“不要过分捧李娜,这样不利于她继续创造好成绩”遭到网民炮轰,指责这位奥运金牌教头是“典型的羡慕嫉妒恨”。李永波则坦言“中国人有这个喜好,只要人出了成绩,就拼命捧”。其实,对待体育明星,媒体一味以胜败论英雄,胜则不吝赞誉过度吹捧,败则造谣生事冷嘲热讽,已成痼疾。为了让“娜一刻”传奇继续,别肆意秀“娜”,更不搞捧杀,应该是媒体和公众的共同善意。

  拜金式的炫耀。在李娜成为“民族的骄傲”的同时,一些媒体还费尽心思挖掘其商业价值,推测李娜身价飙升过两亿,从而为其定位“中国体育的新一代吸金王”。有媒体描述,李娜夺冠赚得金银满钵,奖金及广告等各方面收入呈几何级数增长。李娜在商业价值上乘上了“火箭”,其代言费“远远超出姚明和刘翔”。有意思的是,这些“商业价值”多数属于一厢情愿式的“据估计”、“专家分析”。而一些知名网站以傍“娜姐”为荣,持续发起微博关注运动,借此炒作自己,弥漫浓重的商业气味儿。

  “名利关”是体育明星的共同考验,其实,澳网后,场外的缤纷诱惑,曾令李娜有过短暂的“迷失”。用她自己的话说,以前95%的时间都用来打球,现在要应付这么多赞助商,有时都忘了自己是个网球运动员。体育明星为国添彩为民族争荣,并不是收入多寡可以简单衡量,媒体非要贴上商业标签,以“金”论英雄,未免太过功利和拜金,也是一种舆论误导。

  厚此薄彼,喜新厌旧。李娜法网封后,有媒体马上抛出选择题:谁是中国体坛最大的腕儿?拿姚明、刘翔、丁俊晖、郭晶晶等人作比较,认为“娜姐”是姚明的“高度”与刘翔的“速度”结合体,独领风骚,刘、姚之流已经过气。有的舆论甚至爱“娜”及“网”,推崇网球一个大满贯抵得上几十个羽乒世锦赛、奥运冠军的影响。作为一个体育大国,中国同时拥有几个顶级体育偶像和人气王是利好事情,新老明星都是国家的体育英雄,一样值得景仰。那种赞美新星以贬低老将为前提,以网球的突破去抹杀其它项目的辉煌,未免过于势利、虚浮,也是社会心态不成熟的表现。

  在举国欢悦“娜一刻,改变历史”的同时,人们也在接受一种心态和观念的检验。网球项目的魅力和职业化国际化的李娜,所带来的冲击崭新而刺激。李娜的胜利属于中国,全球华人分享这份骄傲,这就够了,无需添加太多的“附加值”和“争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