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瀚亚资本:从主日学历史看基督徒家长对子女的教导义不容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5 17:22:49

从主日学历史看基督徒家长对子女的教导义不容辞

今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刚好在主圣日。回想主耶稣在圣经中责备门徒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太19:14)这个日子,这句话,又一次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正是因着这句话,怀着感恩的心,多年来默默在主日学教导事工上竭尽微薄之力,只盼望有更多的少年儿童能认识神的道,渴慕主的话,从而使生命得到改变。

然而,收效甚微。孩子们对主耶稣的认信,虽然在口头上可以表达得十分坚定,但行事为人的态度,生活和学习的习惯,却表现得多有不如人意之处。为此,教会主日学及其教导者除了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及改进教学外,对主日学办学历史及学生的现状作些调查了解,力求以圣经所启示的真理重新审视今日教会主日学事工是十分必要的。

主日学是由罗伯特·拉凯斯(Robert Raikes)在18世纪晚期的英国创立的,后来在美国得到迅速扩展,19世纪大大复兴起来,超越了宗派的局限。19世纪初期,许多教会建立主日学部,来回应主日学运动的“竞争”。虽然各宗派纷纷建立主日学部,但主日学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1831年在美国查理斯顿的一个演讲中,社会改革家托马斯·格瑞姆克(Thomas Grimke)强调,“主日学的目标是那些孤儿、穷人和父母不是教会成员的孩子”。可见,设立主日学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教导那些家中父母不信主的孩子和穷人的孩子及孤儿。

然而,主日学却逐渐偏离原来的目标,开始把触角伸到教会成员的孩子身上。尽管许多人对此深表忧虑,但是,仍然有越来越多的教会成员的孩子参加主日学。不到半个世纪,教会成员的孩子在主日学的学生中就占了绝对性的优势。在同一时期,教会中许多信徒及领袖注意到,伴随主日学而来的是家庭教导衰落的趋势,父母因此而受到批评。里士满(Richmond)的协和神学院的史密斯(B.M.Smith)断言,主日学不是为代替家庭教导而设计的。他严厉指责那些“把他们自己特定的责任推卸给别人”的父母,但他也鼓励父母把他们的家庭敬拜、教导与主日学的课程计划统一起来。

主日学办学方向的偏离,从某种程度上说,弱化了信徒家长在家庭中的属灵责任,为父亲和丈夫停止他们在家庭敬拜和训诲中的责任提供了宗教方面的正当理由。本来,圣经要求父亲承担对子女教导的责任是十分明确的。“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弗6:4)这里“惹气”的意思不是指严厉对待而激怒,而是指因不义的行为惹某人生气,或指个人因罪而惹怒他人。这节经文告诉做父亲的,不可因着违背上帝的律法,而使自己的儿女愤怒。那么父亲怎样行,才会不招惹他们儿女的义怒呢?他们必须“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可见,父亲的养育在形式上是直接的:权威的教导或劝惩,警戒或警告。当然,圣经是教导的内容。父亲的行为,也当遵照圣经的教训树立榜样的威信。

当今,教会主日学的弊端已经显露出来。笔者无意评论主日学接收学生的对象应该如何定位,这与中国教会的历史现实息息相关。现只对教会主日学学生的现状稍作分析,以寻求更好地引导孩子们身心灵得到健康的成长。学生的现状大体上存在以下四种情况:

1、祖辈带领孙辈来主日学。学生的父母出国的,或者长期在外做生意的,或者夫妻离异的,将子女寄养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处,祖辈缺少调教孙辈的权威和有效的方法,因为自己信主,就千方百计哄着孩子到主日学来,能来已经算是神的恩典了。

2、父母带领子女来主日学。若是双方都信主的父母,基本上能同心合意把子女带到主日学。夫妻只有一方信主的,若让子女来上主日学,可能还得暗暗地来,免得家里出现纷争,心灵中难免还有担心惧怕。也有不信主的一方配偶比较顺服,或者根本不管孩子的教育,子女全权由信主的家长带领来主日学。

3、亲朋好友带领孩子来主日学。孩子的家长还没有信主,但同意让其亲朋好友把自己的子女带到主日学。原因多样:现在的孩子难教,自己教不好,带到教会试试。也有的家长图个省心,带孩子麻烦,谁乐意带就让带去吧,再说教会好歹也不是教人学坏的地方。有的家长整天忙碌于赚钱,哪儿有空陪伴孩子?若有信得过的带着孩子,管他去哪里呢,只要不连累自己就行。

4、同学跟着同学来主日学。有的学生,因为要好的同学信主,也跟着过来参加主日学。

笔者与三个教会的主日学学生有过比较深入的接触,大部分素质较低,学习、行为、生活习惯均令人堪忧。有一位刚任教的姊妹说,她的女儿刚进入主日学,就被同学在上课时斗殴的现象吓住了。从上述所列学生的现状来看,笔者认为,主日学学生的家庭背景,是影响学生生命成长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上述第1、3、4种状况的学生,一周只有一天时间在教会里接受圣经知识的教导,回到家里的六天时间,家长根本不可能“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就算学生在教会里得着了主耶稣的生命,但日常行为习惯改变起来相当困难,因为在家里缺乏良好的教养和榜样,这是情有可原的。关注的焦点是第2种学生,父母至少有一方信主的,据了解,他们在家里每天带领子女读经的也是寥寥无几。每当问起学生,爸爸妈妈有否在家里陪伴你们一起读圣经唱诗祷告?大多数回答说没有!这种境况实在非常令人痛心。作为基督徒家长,却没有照着圣经的吩咐教养子女,是说不过去的。如此下去,怎能指望孩子的灵性得到成长?怎能期待孩子的举止言行产生良好的习惯?

从主日学的历史看当今的现状,许多家长把望子成龙的希望寄托于一周一天的主日学,即是忽略了上帝在圣经中命令父母承担教养子女的责任,也是高估了主日学教导的功能,可能还与部分从事主日学教导的同工刻意拔高主日学的地位和作用有关。现今应该是清醒过来的时候了。

 培养敬虔的下一代,是每个基督徒父母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真正重生得救的家长,是没有理由以任何借口不追求敬虔的。没有敬虔的家庭生活操练,一切都难免停留在表面的层次。假如不在家庭中追求敬虔,努力与家人一同敬拜上帝,仅仅是在礼拜日的时候到教堂中敬拜上帝,敬虔就可能只是表面现象。唯愿上帝感动更多的家长,致力于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子女,使儿女们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