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思曼妮:技术瓶颈遇春风 海水淡化公司迎"黄金时代"(股)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5:39:11
在海水淡化产业里,“铜钛之争”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这也使得海亮股份的海水淡化用铜合金管遭遇成长的烦恼。郑海山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有专家曾经做过实验,在流动的海水中分别置入铜板、不锈钢板和钛板,当铜板和不锈钢板几年之后相继腐蚀,钛板还跟新的一样,说明钛有很好的耐腐蚀性。”郑海山告诉记者:“与铜合金管相比,钛管使用寿命更长,而且管壁更薄、用材更少,导热性能也更好。”

  另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虽然中东等主要海水淡化工程项目有用钛管替代铜合金管的意向,铜合金管部分需求将被钛管替代,但由于钛管价格太昂贵,铜合金管占比仍然很大。郑海山也证实,由于矿产价格上涨,公司海绵钛今年上半年价格一路攀升,“今年二月海绵钛价格才6.9万元/每吨,比电解铜当时的价钱还便宜,现在已经涨到12万元/每吨。”上述业内人士还强调,海水淡化工程使用钛管存在瓶颈,除了价格昂贵的问题之外,还存在金属钛无法套期保值、不能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问题。

  成本难题待解

  海水淡化的概念在国内已经声名鹊起,缘何众多国内公司还是将寻找客户的目光投向千里之外的中东?除了众所周知的旺盛需求之外,海水淡化耗能高也是一大关键因素。迪拜政府用淡化后的海水灌溉棕榈树,每年养护成本合计高达上百亿美元,可谓用遍地黄金来换取绿色风光。

  就职于一家跨国公司中东事业部的张睿经常往返阿联酋、沙特、巴林等地。他告诉记者,中东是海水淡化的先行者,一方面因为中东地区被沙漠覆盖、全年降水稀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海水淡化具有高耗能的特征,而中东石油资源丰富,不像中国有电荒之虞,“中东地区用石油发电,当地现在生活用水大都取自淡化海水,我们去当地出差,只有饮用水才喝桶装矿泉水,中国员工也早就习以为常。”

  由于成本因素,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海水淡化设备最初都只被用于大型舰艇和建于海岛的军事基地。而中东人拥有石油财富之后,毫不吝啬地以油换水,大规模发展海水淡化技术。

  从我国现有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来看,技术壁垒渐渐迎刃而解,面临最大的难题是能源成本。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淡化1吨海水普遍耗电4.5至7千瓦时。随着夏季的到来,电荒压力逐渐升级,我国较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厂普遍开工不足,运营困难。

  其中,天津市政供水管网海水淡化每吨水成本约4元,运行成本增加了3.6元,目前每吨售价8.15吨。对比引滦入津吨水总成本约4元,淡化海水贵了一倍。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周潮洪介绍,海水淡化水尚未进入市政水资源的统一部署,水质出厂标准、水价补贴等政策都未出台。

  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总工程师阮国岭看来,海水淡化产业在巨大的机遇面前,也存在一定风险和不确定性。阮国岭介绍:“海水淡化就是以能源换水源,能源成本占到了1/3。能源价格上涨,海水淡化成本也跟着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仅以提取淡水为目的的海水淡化,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水淡化后的高盐度海水排放直接影响生物的生理功能、干扰食物链。

  不过,高从堦也强调,海水淡化工程对海洋和周边环境的污染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目前该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海水淡化和重化工绑在一起,让制盐制碱等化工企业,把海水淡化后生成的浓海水利用起来,让海水淡化做到零排放。

  从青岛碱业(600229)的海水淡化项目可见一斑。2010年6月22日,青岛碱业2万吨/日海水淡化项目建成投产。据介绍,该项目是利用纯碱生产中已经被升温至40℃的温海水,加上一定比例的常温海水,制成海水淡化需要的30℃原料海水,整个过程节省了电力和热能。随后,这些海水中的45%将被淡化供热电锅炉使用,而55%的浓盐水供化盐使用。

(证券时报)

  我国正在建设若干个5万吨以上大型海水淡化厂

  新华网天津4月6日电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闫金6日在此间透露说,我国目前已建成高压反渗透膜生产线和1.25万吨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生产设备,研制出海水淡化高压泵等配套设备,正在建设若干个5万吨以上的大型海水淡化厂。

  闫金6日出席在天津举行的2011海水淡化及水再利用国际研讨会上介绍说,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连续支持,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无论是工程设计建设能力,还是关键设备生产制造能力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闫金表示,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科技部目前已组成专家完成了“十二五”海水淡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初稿)编制,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很快将发布实施。

  规划(初稿)提出,要继续发展反渗透、低温多效蒸馏等海水淡化核心技术和设备,发展海水淡化工程设计和运营管理技术,完善我国海水淡化技术、装备和标准体系,加快我国海水淡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同时,希望通过该规划的实施,引领我国海水利用新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水淡化企业和研究单位自身创新能力水平的同时,大力推动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为解决我国和世界水资源短缺问题作出积极贡献。

  2011海水淡化及水再利用国际研讨会由天津市政府、国家海洋局和国际脱盐协会共同主办,会议主题为“海水淡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平安证券:海水淡化市场未来五年料年增20%

  主要观点:
  市场表现:
  上周环保概念股表现平淡。环保概念股上周下跌2.31%,在73个概念中居第40位。从行业类周涨幅排名来看,环保类股票上周下跌 2.99%,居25个行业中第 20位。
  个股方面,凯美特气、永清环保的月涨幅居前;上周九龙电力、格林美的周涨幅超过 5%,涨幅居前。
  一周行业大事:
  【水务】海水淡化市场:未来五年料年增 20%。在华北地区缺水状况日益严重、海水淡化经济性的逐渐体现和国家专项规划的共同拉动下,我们预计未来五年我国海水淡化运营、工程市场有望分别年增 20%和 8%;海水淡化专用膜及膜组件市场有望年增 12%,其中内资膜及膜组件市场有望年增 31%。
  关注南方汇通、双良节能、海亮股份和青岛碱业。以上四家上市公司分别是海水淡化专用膜、设备、管网及运营的代表公司,我们将在进一步研究后给予评级。
  一周公司公告:
  天立环保签订重大合同;格林美宣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拟募资不超过 10.3亿元投资电器回收拆解并偿还银行贷款;聚光科技拟投资 5亿元建设物联网;格林美增资武汉城市矿产交易所300万元。

  华泰联合证券:海水淡化前景无限

  淡水资源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已经变得日益短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问题变得日益严峻,成为人类生存的重大威胁,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海水作为可再生能源,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家明确提出鼓励海水淡化,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我们认为在淡水资源日益短缺和国家政策扶植下,海水淡化行业将会步入快速发展期。

  我国淡水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是人均短缺,且污染严重,淡水资源前景不容乐观。

  我国具备丰富的海水资源,且相对于南水北调工程而言,海水淡化具备竞争优势。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成熟,且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植。我们认为随着我国海水淡化产业正在走出技术瓶颈和政策瓶颈的困扰,将会进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通过对海水淡化行业和海水淡化的技术分析,我们认为海水淡化产业中投资机会主要来源于市场份额最大、技术最好且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反渗透法,其次是低温多效法。

  在反渗透法中,我们首选海水淡化核心设备反渗透膜生产企业;次选在投资中占比较大的高压泵、高性能耐腐蚀性钢管和仪表生产企业;最后选择水处理中使用的氯、碱等化学制剂生产企业。在低温多效法中,重点考虑的仍是海水处理设备生产企业。

  建议重点关注:南方汇通(000920)、碧水源(300070)、双良节能(600481)、海亮股份(002203)。

  (华泰联合证券)

  申银万国:海水淡化行业期待黄金十年(荐股)

  全球海水淡化设备年均市场容量约 40 亿美元,中国海水淡化设备未来十年投资规模将高达120-140 亿元,海水淡化发展进入黄金十年。全球有海水淡化厂1.3 万多座,海水淡化日产量约3500 万吨左右,解决全球1 亿多人的供水问题。按照目前平均海水淡化设备7000 元/吨日的成本测算,中国按照未来10 年海水淡化产能增加170-200 万吨/日来测算,未来十年海水淡化设备投资有望高达120-140 亿元,行业有望进入爆发式增长期。目前淡化海水成本已降到4-5 元/吨,大规模应用已经具备成本优势。相比南水北调,对于北方沿海地区,海水淡化在中国更具有现实价值。

  中国目前海水淡化产能约 40-50 万吨/日,2010 年目标80-100 万吨/日,2020 年250-300 万吨/日,未来十年产量增加五倍以上。根据2005 年7 月份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提出了2010 和2020 年海水利用的纲领性目标:2010 年,目标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80-100 万立方米/日,海水直接利用能力达到550 亿立方米/年,海水利用对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的贡献率达到16-24%,并实现海水利用产业国产化率达60%以上。2020 年,目标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250-300 万立方米/日,海水直接利用能力达到1000 亿立方米/年,海水利用对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的贡献率达到26-37%。并实现海水利用(特别是海水淡化)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

  海洋产业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待未来获得更多政策支持。温总理在09 年底关于《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讲话中强调了以新能源、节能减排、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空间海洋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再次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中以海水淡化为代表的海洋产业和海洋资源利用有望在未来获得政策的大力支持,并成为新经济发展又一轮强劲动力源(9.70,0.120,1.252%,讨论)泉。自2008 年1 月1 日起,企业的海水淡化工程所得将免征所得税,我们期待国家进一步继续制定鼓励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补贴和减免税政策。

  海水淡化技术:低温多效蒸馏法和反渗透膜法是未来方向。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技术超过20 余种,包括反渗透法、低温多效、多级闪蒸、电渗析法、压汽蒸馏、露点蒸发法、水电联产、热膜联产以及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海水淡化技术等等,以及微滤、超滤、纳滤等多项预处理和后处理工艺。从大的分类来看,主要分为蒸馏法(热法)和膜法两大类,其中低温多效蒸馏法、多级闪蒸法和反渗透膜法是全球主流技术。低温多效具有节能、海水预处理要求低、淡化水品质高等优点,反渗透膜法具有投资低、能耗低等优点,但海水预处理要求高。多级闪蒸法具有技术成熟、运行可靠、装置产量大等优点,但能耗偏高。低温多效蒸馏法和反渗透膜法是未来方向。

  低温多效:关注双良股份,反渗透膜:关注北京时代沃顿科技公司。众和海水淡化工程公司、双良股份等有望成为国内领先的海水淡化生产企业(双良海水淡化项目正在建设,预计2010-2011 年有望贡献盈利);而北京时代沃顿科技公司(贵阳时代汇通膜科技有限公司为其实体资产)是国内最大反渗透膜生产企业之一,该企业毛利率40%,净利润率20%,09 年收入超过1 亿元。

  维持双良股份和久立特材(17.54,-0.190,-1.071%,讨论)买入评级,重点关注深圳惠程(17.65,0.110,0.627%,讨论),建议关注南方汇通(9.82,-0.110,-1.107%,讨论)。鉴于双良股份未来在余热溴冷、海水淡化行业广阔发展前景,我们预计公司10-11 年EPS 将分别达到0.80 元和1.08 元,维持买入评级;维持拥有海水淡化钛管的久立特材买入评级,预计10-11 年EPS1.01 和1.52 元;建议重点关注拥有反渗透膜聚酰胺薄膜材料生产能力的领先企业深圳惠程;同时建议关注持股42%贵阳时代汇通膜科技公司的南方汇通。(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久立特材:当前估值基本合理,核电和锅炉管是超预期来源

  投资要点
  公司正处转型期,“挑战”即“成长空间”:
  公司正由普通不锈钢管转型向专业、高端产品转型。当前的主要挑战是,由于高端产品还处于试制或市场开拓阶段,能否尽快够放量。公司有5万吨无缝管热轧产能和3.1万吨焊管产能。而2010年的销量仅分别为2.3万吨和2.0万吨。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挑战”即“成长空间”。如果未来高端产品放量,将从“产量提升”和“高端产品比例提升”两方面拉动公司业绩。我们预计未来4大产品存在看点,2011~2012年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56%。
  重点看四大产品:
  公司的产品可以细分为8个分类,我们重点看好4大产品。其中增长前景最确定的是大口径油气输运管。由于2010年已具有批量生产能力,并且2011年获阿曼大单,我们对其做2011年达产的假设。
  增长确定性次之的是锅炉管和镍基油井管产品。但其盈利增长空间最大。锅炉管已在2010年投产。油井管预计2011年年底正式投产。由于这两个产品的推广难度较大,推广期较长,我们假设2011年达产50%,2012年达产70%。
  核电蒸汽发生器用管的预期波动性最大。2011年相关产线陆续投产,能否突破技术壁垒是核心看点。我们对其仅作2012年达产20%的假设。
  在上述业绩假设下,当前估值合理,超预期看两点:
  公司向高端产品转型。按上述的产品发展分析,维持对公司2011、2012年的EPS为0.68和0.89元的预测。对应5月25日17.35的收盘价,PE分别为25.5、19.5倍。相对目前创业板、中小板和沪深3002012年平均20.7、23.1和17.0倍的PE,公司估值基本合理。维持“推荐”评级。
  我们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超预期”点在于核电和锅炉管产品。这些产品的预期尚有较大余地。如果“电荒”加速火电投资,或公司核电管产品取得突破,将成为股价的“催化剂”。
  风险提示:
  由于太钢、宝钢、新兴铸管、常宝等企业都加大了对钢管产品的投资,未来产品毛利有下滑的可能。

  (平安证券)

  海亮股份:主业稳健,海水淡化蓄势待发

  投资要点
  我们有别于市场的观点
  公司制冷无缝管主业较为稳健,未来公司的业绩拐点主要来自于:一是海水淡化是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复苏,国内外尤其是中东海水淡化有望重启,而公司作为国内海水淡化管的龙头,必将分享海水淡化盛宴;其次,做大做强主业、延伸上下游作为公司未来“十二五”规划主旨,公司延伸上下游产业链的预期较强,有利提升公司投资价值。
  海水淡化管蓄势待发
  海水淡化已成为中东等水资源缺乏地区获取淡水的主要方式,海水淡化是未来发展趋势,公司是国内海水淡化铜管标准制定者,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一旦国内或者中东地区的海水淡化工程进展恢复,公司海水淡化管蓄势待发。
  做强做大主业 进一步稳定和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公司未来深加工产能继续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将进一步稳定和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随着公司铜陵项目的建成,公司铜加工产能将达到30万吨,同时产品产地及产品结构本身都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有利于稳定和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
  股权投资创造稳定投资收益
  除主业稳健增长之外,投资收益的上升也非常可观。主要投资项目有两个:一是对宁夏银行的投资,参股7.25%;二是参股云南红河恒昊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并两次提高持股比例,成为第二大股东,参股12.89%。
  盈利预测
  看好公司未来海水淡化管业务的发展,及向上游延伸的发展思路:预计公司10-12年的EPS分别为0.56、0.65、0.80元。按照3月11日收盘价15.60元计算,公司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28倍、24倍、20倍,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订单低于预期,导致利润下降;工程项目进展不如预期,产能得不到有效释放。

  (方正证券)

  攀钢钒钛:澳洲资源税基本在预期之内,无碍矿石龙头成长

  事件
  描述澳洲政府于当地时间6 月10 日发布矿产资源租赁税(MRRT)草案:该草案提议,矿产资源租赁税仅针对铁矿和煤矿,税率设定为30%。
  事件评论
  第一, 矿产资源租赁税(MRRT)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矿产公司的资源赋税
  澳洲矿产资源租赁税的推出
  矿产资源租赁税(MRRT)与资源使用税(Royalties)比较
  矿产资源租赁税(MRRT)的计算较为复杂,实际资源税赋有一定增量压力
  第二,MRRT 的实施并不影响矿石龙头的成长
  第三,公司将变身国内最大的矿石企业
  第四,维持“推荐”评级

  (长江证券)

  宝钛股份:业绩大幅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公司募投项目年内将全面投产,届时产能提升,更重要的是产品结构将显著高端化。目前公司钛带项目生产线已经逐步投入生产,该项目的投产有望显著提升公司民用钛材的盈利能力;万吨自由锻压机与钛棒丝项目也陆续年内投产。项目的投产将使公司在行业中更具竞争优势、更强的产品定价能力。
  我们认为,海绵钛价格仍有望上涨。海绵钛价格在下游需求明显复苏、上游原材料供应紧张的状况下持续大幅上涨,年初以来涨幅超过50%。
  我们认为,在下游需求明显好转和上游资源高度集中、供应趋近的情况下,海绵钛价格有望继续上涨,同时,对比其他资源集中度较高的资源品种价格,海绵钛价格仍处在历史较低位置,价格向上概率更大。
  我们判断,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宝钛股份产品价格上涨是大概率事件、盈利空间进一步提升。上游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公司短期经营情况肯定会造成一定的压力,但是,具有显著技术优势和明显市场垄断优势的宝钛股份,公司钛材价格向下游转移的能力很强、从历史上看也的确如此,只是体现在业绩上是有所滞后。
  我们认为,随着上游原材料持续大幅上涨,公司产品后续提价是大概率时间,这讲进一步提升主导产品盈利空间。
  公司业绩对终端产品价格敏感。我们以目前价格基础和3000吨的高端钛材测算,价格上涨10%,对公司EPS增加0.10元左右,公司业绩对产品提价敏感,当然上游原材料的短期过快上涨对公司短期内经营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军工钛材的需求是未来关注和跟踪的重点,军工钛材短期内将保持较稳定的增长,长期更值得期待,一旦拐点来临,在军工领域有长期积累和绝对优势的宝钛股份将迎来业绩爆发增长时期。另外,在军工应用方面,此前钛材应用集中在航空领域,未来可能在军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有望取得重大突破,这将对军用钛材产生增量。
  民品盈利能力有望显著提升。海水淡化用钛量出现了明显的恢复,以做海水淡化用焊管为主的、效率极高的5000吨钛带项目有望充分发挥,显著提升民品盈利能力。
  航钛出口量有望逐步回升。随着航空业的恢复与B787自身问题的解决,我们认为,公司航钛出口量也有望逐步回复。
  我们的判断:公司经营状况持续的、明显的好转趋势确立:(1)海绵钛价格进入上升通道;(2)公司具有很强的价格转移能力,盈利空间提升;(3)军工钛材增长是长期趋势,在出现爆发性增长之前,军工钛材需求稳定增长依然是长期趋势。
  维持对公司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11-13年EPS分别为0.41、0.98和2.31元,同时,军工钛材销售增长超预期的可能也使公司业绩爆发性增长的出现可能提前,维持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未来6-12个月目标价45元。
  风险提示:高端钛材需求增长大幅低于预期;海绵钛价格大幅波动。

  (中投证券)

  南方汇通:主业复苏,但仍处微利

  公司公布2011年一季报,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0亿元,同比增长87.9%,其中净利润0.19,同比增长-42.6%。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0.10亿元,同比增长-65.3%。实现每股收益0.02元,去年同期为0.07元。
  2011年一季度公司营收能力明显增强,带动营业收入上涨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母公司主营业务经营情况出现好转。母公司主要从事铁路货车的维修和新造等业务,1-3月母公司营业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109.86%。主要是随铁路新线逐步建成,市场对于铁路货车需求量回升,同时随着新型货车单车载重能力的提高,对于老旧货车更新换代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从而导致营收能力得到回复。
  依赖于复合反渗透膜和棕纤维产品等高毛利率主营产品占销售收入比重逐步提高和车辆维修业务毛利率略高于新造业务等原因,公司一季度综合毛利率为20.92%,同比增长0.11个百分点。公司三项期间费用率为14.72%,2010年同期为18.81%,同比下降4.09个百分点。使公司在国内铁路货车制造商中保持较高盈利能力。
  然而,公司合并报表后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却出现大幅下滑,原因在于,2010年同期,虽然公司各主营业务收入低于预期,但报告期内获得政府补助0.32亿元。而2011年1-3月,公司仅获得政府补助0.0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由于公司现营业状况仍处于微利状态,后续仍有可能获得相关政府补助。但由于不确定性较强,在公司估值中暂不予以考虑。
  公司未来主要看点,第一、随着货运并举和重载铁路两项政策的实施,我国铁路货运线路里程将出现快速增长,从而带动公司货车维修和新造业务收入增长;第二、公司所生产的VONTORN复合反渗透膜在行业内具有较强技术优势,未来发展空间可期。
  盈利预期。预计公司2011-2013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20元、0.26元和0.34元,对应动态PE为56.3倍、43.3倍和33.1倍。给予中性评级

  (东海证券)

  碧水源:由点到面各个击破,十二五覆盖全国

  十二五期间通过合资方式逐步覆盖全国
  碧水源手握15 亿超募资金,将用于消除产能瓶颈和扩大公司规模,提高市场份额,覆盖更多区域。公司将在十二五期间,主要通过合资的方式,将业务铺向全国,选择合资企业的首要标准,是需要合资方在当地有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所以大多选择当地政府控制的城投公司。这样碧水源提供技术及资金,对方城投公司提供地方市场影响力,优势互补。 综合考虑水系、水文特征,以及城市带建设规划,我们认为未来半年碧水源主要的发展空间在云贵和湖南,后续项目进展仍需跟踪。
  净水机业务市场空间广阔,或成为未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我国净水机市场仍不成熟,品质参差不齐,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美的电器等,本身是家电供应商。而碧水源作为水处理的专业厂商,在核心技术方面更具优势。 目前碧水源的净水机主推三安全净化技术,解决三大饮水安全隐患:利用微滤、超滤技术,去除细菌、病毒;利用进口活性炭,去除有机污染物和农药;利用特殊滤料,去除重金属。去除了这三类物质之后的水,就是可以直接饮用的水了,而不需要再经过反渗透过程去除本对人体有益的离子,对净水机市场是一场本质性的革命。 目前碧水源建立了子公司来开拓净水器市场,主要是以吸引成熟的经销商加盟的方式来拓展业务。按照不同的区域市场容量,我们估计净水器业务占全年销售收入的比重,将从去年的0.3%上升到5%左右。
  一季度季节性低迷不改高增长预期
  我们预计公司11 年销售收入可达12 个亿(考虑了净水器业务),同比增长140%,同时公司毛利率不会出现明显变化,则公司净利润也将同比增长140%。我们看好目前资本市场关注不多的净水机业务,我们认为其市场空间广阔,有可能成为公司未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季度碧水源业绩绝对值低于市场平均预期,部分原因是一季度本身是业务开拓和结算的淡季,而全年结算的淡季在四季度。市场对公司增长前景的悲观预期可能会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买入的机会。

  (信达证券)

  双良节能:期望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快速推进

  节能机械设备业务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溴冷机、空冷器、换热器和热法海水淡化都是基于真空换热技术。2010年溴冷机18%民用、36%一般工业用、46%工业余热利用。
  空冷器主要用在北方缺水地区的新建电厂。
  化工业务
  化工产品苯乙烯和可发性聚苯乙烯由中外合作公司利士德做,公司拥有75%权益,但取得80%收益。化工产品的盈利水平主要看与原材料成本的差价。
  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的技术储备已结束,在争取订单的突破,市场开拓比较漫长,因为公司海水淡化设备没有生产和应用的记录。
  合同能源管理
  要与北方地区的地方政府合作推进。
  可转债转股价格
  公司对未来发展前景看好,对业务发展充满信心,不考虑向下调整转股价。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未来亮点在于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推进,预计随着相关进展公告的公布,市场将逐步建立对公司业绩高成长的预期,因此,维持给予公司“跑赢大市”的投资评级。

  (上海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