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森:摩天大楼热佐证当前投资过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3:42:27
摩天大楼热佐证当前投资过度作者: 申屠正裕     最近,关于摩天大楼的讨论好像从一个学术问题变成了热点问题,“劳伦斯魔咒”再次被人提起,大概意思是经济危机往往与摩天大楼的建设如影随形,摩天大楼建成之日,就是经济危机爆发之时。姑且不说“劳伦斯魔咒”是科学,还是统计上的偶然,但在敏感的调控时期,人们对摩天大楼的讨论背后至少隐含了民间对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走向的关注和疑虑。

一份由全国摩天大楼(152米以上的高楼)“粉丝”和建筑业、传媒业专业人士总结的《摩天城市报告》近日在上海发布:仅仅计算写字楼与酒店,当今中国在建的摩天大楼总数超过200座,相当于当今美国同类摩天大楼的总数;与此同时,中国各地还在规划建设超过300座摩天大楼;未来3年,平均每5天就有一座摩天大楼在中国封顶,5年后中国的摩天大楼总数将超过800座,达到现今美国摩天大楼总数的4倍。

    读罢此新闻,笔者有一股强烈的隐忧。中国摩天大楼将达到美国的4倍,可我们的经济实力与人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作为一种以巨大的经济力量为支撑的建筑物,摩天大楼常被一些民众和政客视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标志。有些经济学家则持完全相反的看法,认为摩天大楼的出现,特别是摩天大楼的纪录被刷新,往往预示着经济即将衰退。当前,中国房地产正处在敏感的调控时期,而国内通胀压力不断加大、人民币对外持续升值等经济因素,也导致了世人对中国经济走向的关注和疑虑。

    惊人的“劳伦斯魔咒”

    在观察中国的这股摩天大楼浪潮时,大多数分析人士引用“劳伦斯魔咒”认为,摩天大楼热恰恰是中国经济可能衰退的标志之一,因为按照历史经验,摩天大楼封顶之日,就是经济危机爆发之时。

    事实上,在2006年就有市场分析师运用“摩天大楼指数”来预测中国和世界经济走势了,而且准确预测到了2008年的经济形势。2006年2月15日,投行巨头雷曼兄弟在北京召开全球经济会议,其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卢埃林向我国客户提及“摩天大楼指数”的预言。卢埃林称:“如果全球有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那很可能会在2007年或2008年。”他的理由是2007年和2008年分别是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香港的联合广场第七期以及在世贸大厦遗址上新建的自由大厦完工的时间。

    雷曼兄弟首席经济学家预见了2008年的经济危机,却不曾想到雷曼的百年基业也会在这场危机中化为泡影。对于经济而言,摩天大楼是荣耀还是诅咒?其与经济危机之间是否真的存在这样密切的联系?

    1999年,德意志银行证券驻香港分析师安德鲁·劳伦斯首度提出“摩天大楼指数”的概念,因为他发现,经济衰退或股市萧条往往都发生在新高楼落成的前后。政府宽松的经济政策和对经济乐观的态度,经常会鼓励大型工程的兴建。然而,当由于过度投资与投机心理而起的泡沫即将危及经济时,货币政策也会转为严厉紧缩,这使得摩天大楼的封顶仪式往往成为经济和楼市崩盘的通知书。这一惊人发现,被称为“百年病态关联”———“高楼建成之日,即是市场衰退之时”。故此,“摩天大楼指数”也被称为“劳伦斯魔咒”。

    在过去的100年时间内,“劳伦斯魔咒”频频显灵。纽约新加大厦和大都会人寿大厦1908年前后落成,其间金融危机席卷全美,数百家中小银行倒闭;1913年伍尔沃斯大厦落成,美国经济出现收缩;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华尔街克莱斯勒大厦和帝国大厦相继落成,其间纽约股市崩盘并引发全球经济大萧条;上世纪70年代中期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再夺全球最高荣誉,随后发生石油危机,美元狂跌,全球经济陷入衰退;1997年吉隆坡双子塔楼取代了西尔斯大厦的最高纪录,亚洲发生金融危机。

    “不差钱”的摩天大楼

    回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时,中央出台经济刺激政策使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在2009年就开始了新一轮繁荣周期的征途,摩天大楼的兴建计划在全国各地四处开花。

    摩天大楼遍地开花,并非全是经济实力增强,而是“不差钱”所致。由于2008年底我国开始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得代表资金成本的价格———利率几乎降到改革开放30年来的最低点,刺激各地大兴土木,兴建摩天大楼。因为摩天大楼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一旦利率超低,立即被提上建造计划。一些经济实力几乎排不上名的城市,比如贵阳就规划建设摩天大楼17座;更加名不见经传的广西防城港市,规划建设的“亚洲国际金融中心”高达528米,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还要高。由此观之,我国摩天大楼热的背后,已暴露出发展的盲目性。

    而这种发展的盲目性,又多半出于地方政府政绩工程所需。在某些为政者看来,一个城市无论大小,无论贫富,如果没有摩天大楼高高耸立,似乎就不够现代化,从而也就显得为官一任,政绩平平,脸上无光。在此思维主导之下,动辄拿出几百亿元的公共投资或者极力招商引资打造地标建筑,也就不奇怪了。

    还有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是,中国的摩天大楼大多是房地产项目,也就是建成后通过出租或出售等方式坐收渔利,而不是企业自用,在这一点上与美国正好相反。也就是说,中国的摩天大楼更多的是在分配财富,而不是在创造财富。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国经济过度房地产化,也就是虚拟化,一方面制造业长期在中低端徘徊,另一方面城市经济繁荣却在盘剥实体经济成长的血液。

    就像四季更替一样,经济发展是存在景气周期的。从摩天大楼开工之日起,经济过热的萌芽就开始发育,通胀趋势就开始悄悄抬头,通胀到一定程度央行就会逐渐开始收紧货币。从货币极度宽松到极度紧缩的演变,也往往是摩天大楼从开工建设到封顶竣工的过程。在摩天大楼真正投入使用的时候,经济很可能已经深陷困境。这就导致了经济危机总是与摩天大楼的兴建如影随形。

    当然,摩天大楼的封顶并非必然代表着经济衰退,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摩天大楼与宏观经济的联系会出现不同表现。人们关于摩天大楼的讨论,更多地反映了民间对未来一段时间的世界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不稳定的潜在忧虑,为投资者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