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大话刘罗锅全集:谁是造成“钱荒”罪魁祸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2:17:11

谁是造成“钱荒”罪魁祸首?

(2011-06-18 08:58:18)转载 标签:

玉名

股市钱规则

主体思维选股法

股市机密内参

现金流

新兴经济体

外汇

分类: 财经

谁是造成“钱荒”罪魁祸首?

声明:本文归“新人”玉名博客所有,各位如果要是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转载于本博客,玉名拜上,谢谢各位。
  上调准备金率、加息、收紧流动性、现金流吃紧、钱荒、中小企业倒闭潮,这是近期出现的现象,同期股市也是出现了几乎翻版2010年的情况,唯一不同的就是股市缩量情况严重,这个不是局部的缩量,而是持续全年的缩量,可以说钱荒已经开始向各处渗透。那么究竟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情况,是通胀,是热钱,是调控,是加息?今儿玉名不敢说探讨,只是抛砖引玉,期待更多大智慧之人去解决问题。
探究通胀的根源
  是什么造成了通胀,灾害天气是一个方面,国际大宗商品带来的输入型通胀也是,但归根结底还是投放的资金过多。而其中最主要的方面就是要对冲外汇占款。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外汇占款规模已经从2002年底的2.3万亿元增加到2010年底的22.58万亿元。本周刚刚公布的2011年5月份占款数据,大家也看到了,仅仅时隔一个月再度快速增加,如果不是因为4月份美元反弹带来些许的停顿,实际上热钱一直源源不断涌入我国。而且从汇率来看,2010年8月的二度汇改以来,,美元对人民币升值了5%,从6.8:1来到了6.47:1的关口,持续不断地本币升值势必带来热钱。而这直接引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对冲热钱?
为什么央行喜欢准备金率的对冲方式
  由于人民币不能够自由兑换,因此对冲热钱的重任就必须有央行承担,也就是发行央票和调整准备金。从对冲手段来说,准备金率是央行喜欢的,这个从近期大家也看到了,每月一次,我们可以扩大视野,以全部准备金计算,准备金冻结资金比例从2006年6月的45%,上升到2010年底的77%,到2011年一季度末则达到84%,目前逼近90%。为什么这么喜欢准备金率,这源于准备金率的成本是较低的(目前准备金利率为1.62%),为了加大对冲量,自然就会极大低成本的对冲方式。
  而具体量化计算来看,央票方面,数据显示,2003年4月发行第一笔央票到2010年底,央行累计发行833期央票,将每期的利息支出累加计算,央行需要为央票支付利息规模为7436.5亿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对冲外汇占款的另一个主要机制。2003年9月,央行将银行体系存款准备金率从6%提高到7%,至2010年底准备金率水平为18.5%(如今已经是21.5%)。以此计算,2003年至2010年期间,6%以上的准备金冻结资金累计利息支付,按月计算并累加为3394.1亿元。累计央票利息支出和准备金利息支出,2003年至2010年底央行总对冲成本为10830.6亿元,(央行通过正回购等其他工具回笼市场流动性而支出的成本并未纳入测算,因此实际成本比这个要高)。同一时期,央行的外汇储备增加了25609亿美元。
问题的罪魁祸首
  这样就有两个问题了,一方面本币升值,势必带来热钱,这个无法阻挡;另一方面对冲热钱不仅带来了成本的增加,同时外汇储备也在增加,而储备增加的同时,美元是在不断贬值的,换句话说,玉名认为我们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中。本币不断升值,要对冲热钱,而对冲热钱的方法就是印钞来购买外汇,这不仅带来通胀,还导致了对冲成本的增加,同期购买的外汇还在贬值,等于我们始终在让资产缩水。(这个像极了玉名即将上市的《股市钱规则》一书中的交易成本怪圈,只是此时角色进行了更换)。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切都简单了,外汇占款极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通过调准对冲外汇占款,表面上看热钱是元凶,其实外汇和货币政策结构存在问题,释放了过多的流动性才是真凶!如同水管浇地,水管(政策结构)固定,那么近的地方(央企国企)总是涝,远的地方(中小企业)总是旱,即便降低出水量依然如此,因此管理层如果不通过更为灵活的汇率机制来解决问题,那么实际上就是在重演之前08年时过度紧缩带来经济的不堪重负,以及随后不得不以更大的投放来解决问题的一幕。想了解个股盘后点评,股市个股每日简评供您检索参考,股市机密内参(早盘、收盘、晚间三次更新)点击研究为您操作个股提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