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景妈妈:重庆组织部长陈存根谈“三维考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3:31:58
用好干部考核“指挥棒” 树立科学发展新导向

重庆组织部长陈存根谈“三维考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1年06月17日11:1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重庆组织部长陈存根谈“三维考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中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创新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要以服务发展为根本导向,以科学公正为基本原则,以扩大民主为重要路径,以考准考实为主要目的。工作实绩靠算账、干部形象看测评、执政效果问民意、考核结果重运用

  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重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个意见、三个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在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建立了实绩考核、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三维考核”模式。日前,记者赴重庆,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存根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针对考核的“五难”,系统设计“三维考核”模式

  记者:干部考核被认为是“世界性难题”。请问陈部长,新形势下干部考核主要难在哪里?

  陈存根:主要有“五难”:一是业绩考核难量化。对干部的工作定性容易、定量难,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难以度量。二是品德考核难做实。德的考核标准容易空泛、方法简单、结论公式化。三是“官评官”难动真。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相互测评,或多或少存在“利益关系”,容易导致考核失真,也容易助长“好人主义”。四是“民评官”难参与。群众对干部考核参与度不高,能参与的,评价也难以准确。五是“考”和“用”难结合。考核结果和干部选拔使用结合不紧密,削弱了考核的生命力。

  记者:针对这些难点,重庆做了哪些探索呢?

  陈存根:干部考核既是“指挥棒”,又是“风向标”,直接影响干部从政行为、执政效果。当前,无论是树立科学的发展导向、科学的用人导向,还是树立科学的考核导向,都迫切要求创新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为此,重庆按照中央要求,坚持以服务发展为根本导向,以科学公正为基本原则,以扩大民主为重要路径,以考准考实为主要目的,按照“工作实绩靠算账、干部形象看测评、执政效果问民意、考核结果重运用”的思路,系统设计实绩考核、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三维考核”模式,在破解考核难题、增强考核科学性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科学考核,督促干部一要干事二要干净

  记者:“三维考核”中实绩考核是“重头戏”,如何才能考准干部实绩呢?

  陈存根:为考准业绩、考实工作、推动发展,我们变简单的述职打分为算账评绩。一是科学设定指标。把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实绩考核指标,做到全市中心任务是什么就考核什么,不面面俱到。特别是围绕落实市委提出的民生导向科学发展要求,加大考核改善民生的实绩力度,60%权重直指民生,“群众收入”、“就业保障”、“教育卫生”等成为考核重点。二是坚持分类考核。把40个区县分成四组考核,把147个市级部门分为三大板块考核,重点考核反映努力程度、工作成效和实际变化的“硬指标”,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是坚持算账评绩。对区县的实绩考核,以31个市级部门提供的数据为准,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一笔一笔算细账,其中,增长类指标采取功效系数法计算,目标完成类指标采用比例计算法,综合类指标通过制定专门的实施细则考核计算。同时,提高实绩考核在考核结果中的占比,区县为60%、部门为40%。“算账评绩”看似工作量很大,但实际上很简单,因为每个市级部门都有明确的职责任务,每项任务在区县的落实情况都有适时的进度报表,但这些资料在过去考核中没有充分运用,现在就是把已有数据用起来。这样不仅增强了考核的科学性,而且强化了部门职能和责任意识,促进了工作落实。

  记者:民主测评在考核中往往易受人为干扰。请问陈部长,重庆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提高民主测评质量?

  陈存根:长期以来,民主测评主要在上下级和同级之间进行,很容易受感情利益因素的影响。为此,我们一是扩大参与范围,按照知情度、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原则,把民主测评参与范围延伸至单位职工、服务对象和“两代表一委员”,每年有4.5万人参加。二是细化测评内容,将过去笼统的德能勤绩廉,细化为对党忠诚、科学发展、勤学善思、完成任务、廉洁自律等具体指标,分别给出测评要点,让参评人员可把握、易评价,尽量减少印象分、感情分。三是改进测评方式,采取提前一天发放述职报告和测评票、党政班子成员逐一登台大会述职、参评人员分散填票并无记名投票,确保信息对称和真实表达个人意见。四是降低权重占比,由20%调整为10%,以防止干部怕丢票而不敢管理、不敢负责。

  记者:德的考核一直是干部考核中的难点,请您介绍一下重庆探索创新干部德的考核情况。

  陈存根:识人难、用人难,往往难在识德上。我们创新德的考评办法,在传统正向测评的同时,抓住干部队伍中带倾向性、群众反响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列出“贯彻上级部署态度不坚决行动不迅速、学风不浓玩风浓、收受礼金红包”等10种负面现象进行反向调查。通过“按图画骥、对号入座”,有效改变了德的考核分不出差别、看不出问题的情况。2009年考核90分以上的占78.4%、2010年占86.8%,最低的不到50分。德的考核与干部年度考核总成绩相似度高达87%,与平时了解掌握的情况基本一致。

  记者:大规模民调是重庆干部考核的鲜明特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存根:干部干得好不好,关键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此,重庆着力推进“官评官”向“民评官”转变,开展大规模民调,加大老百姓满意度在干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一是直接了解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感受,如“你居住的小区卫生绿化好不好”、“你家今年的收入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你们这里社会治安好不好”等等,用老百姓衣食住行、安危冷暖的切身感受,客观反映区县领导班子的工作成效。二是民意调查委托专业机构独立开展。采取电话调查和入户调查两种方式,全部委托重庆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独立开展。电话调查通过计算机随机拨打、全程录音。入户调查事先随机抽取,不通知区县、不借助当地力量,由民调人员直接走村入户面对面调查,确保结果客观真实。三是逐年扩大民调样本、提高民调权重。2008年民调样本量4.5万个,占区县常住人口的1‰,民调权重为总分的10%;2009年样本达6.7万个,占区县常住人口的1.5‰,权重为20%;2010年样本达7.8万个,占区县常住人口的2‰,权重为30%。四是开展区县委书记形象口碑民意调查。这项工作是从2009年开始的,按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次,随机拨打电话直接听取普通群众评价,结果运用于区县委书记的考核成绩,占总分的10%。实践证明,大规模民调不仅能检验干部的工作成效,而且建立了有效“倒逼”机制,促使干部两眼向下、一心为民。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增加民调样本量,提高民调权重,逐步把形象口碑民意调查对象扩展到区县长。

  记者:那么,在“三维考核”中是如何确保公平公正的呢?

  陈存根:我们在总结考核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形成了“1+7”考核文件,建立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制定规则、监督实施,职能部门和第三方具体操作的考核运行机制,在制度设计上确保了考核工作的严密性、系统性、公正性和科学性。过去考核大家都当“老好人”,打分都是99分、98分,差别不大,让组织部门来排先后优劣,矛盾都集中在组织部门。现在,实绩考核由各职能部门按照任务完成情况排出次序,民主测评采用机读卡读取产生结果,民意调查委托独立民调机构采集数据,组织部门直接运用客观数据和结果,只当裁判员,大大提升了组织部门和考核工作的公信度。

  记者:重庆在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上采取了哪些举措?

  陈存根:考是手段,用是目的,只有充分运用考核结果,考核工作才有生命力。每年考核结束后,市委都及时召开干部大会通报结果、表彰先进,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同时,召集排名靠后的单位查找差距、分析原因、促进提高。根据考核结果,三年来市委提拔重用干部183人,诫勉谈话82人,调整交流72人,免职改非6人,在全市树立起干事有责、成事有功、败事有罚、奖惩分明的正确导向,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也大幅攀升。
干部考核重在提高科学化水平

  记者:重庆干部考核工作成效明显,有哪些可供大家借鉴的启示?

  陈存根:通过近几年来的探索,我们感到,“三维考核”坚持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业绩定量与表现定性相统一、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相统一、客观数据与主观评分相统一,在推动工作上建立起了“提出任务、促进落实、检验成效、再提出新任务”的循环系统,在干部考核选用上形成了“组织任用干部、干部服务群众、群众评价干部、组织根据群众评价选用干部”的循环系统。实践证明,加强和改进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应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最高准则,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把强化结果运用作为价值体现,把加强系统设计作为重要基础,着力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

  记者:您对进一步创新干部考核工作有什么思考?

  陈存根:干部考核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技术性极强的工作,我们在实践中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但仍有一些难题需要进一步突破。比如:如何考准考实领导干部个人的业绩,有效防止“一项政绩多人用,多项政绩一人用”现象;如何客观反映一个地方的“显绩”与“潜绩”,既鼓励干部多出显山露水的政绩,又鼓励干部多创造打基础、管长远但又一时难以见效的“潜绩”;如何正确处理扩大民主与保证知情度的关系,既让更多的干部群众参与到干部考核中来,又能保证他们都熟悉干部、了解干部,还能客观准确地评价干部,等等。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在设立多元评价主体、有序扩大考核民主、完善考核成本分析机制、健全考核内容和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将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记者 徐 荷)

  《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6月17日

【1】 【2】 【3】 

 
(责任编辑:常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