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地图全图高清版:风流可以,下流不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3:50:36

风流可以,下流不行

 

       近日,河南卫视声称将正式引用网友所封的“大象台”昵称,并在微博上推出“寻找大象”即兴摄影活动。消息一出,就有网友爆料说,卫视“昵称”媚俗风正在被重视。如:江苏卫视要斥资百万元打造“荔枝台”;湖南卫视将“芒果台”纳入品牌战略规划;东方卫视在五周年庆典时承认叫“番茄台”;贵州卫视将在端午节后改叫“苹果台”;还有江西卫视的“辣椒台”、安徽卫视的“海豚台”、山西卫视的“树叶台”、云南卫视的“孔雀台”、湖北卫视的“烟斗台”、山东卫视的“丝带台”等等、等等。并美其名曰是:“注重网络声音。”因为网络时代,网友善于制造各种“流行风”。在卫视市场竞争加剧、品牌效应凸显的大格局下,网友所起的昵称也将成为卫视构建品牌影响力的一大“利器”。呵呵,真是笑煞人也!

 

       网络看来真是一个筐,啥都可以装。网络的力量也真强大,强大到光腚撵狼不害臊也不害怕的程度。连一个网友善意嘲讽、随口而出的调侃词,居然都被“有关部门”所掌控的“宣传阵地”当成了香饽饽儿,竟能引得个别电视台顶礼膜拜,真的是让人跌破了眼镜。更可笑的是,这些电视台居然还美其名曰是:“卫视的一个个昵称如同一件件时尚的‘马甲’,穿上这件‘马甲’,传统的电视媒体也由高端走向大众,从稳重走向活泼,放下以往的身段,电视媒体和普通网民跳了次‘贴面舞’,电视台收获了掌声和支持,网民或电视观众则找到了‘上帝’的感觉。”

 

       真是不害臊的药都吃涨肚了,跳了次‘贴面舞’倒是真,可网民或电视观众哪里找到了‘上帝’的感觉?电视台又哪里“从稳重到时尚”了呢?不客气的一点说:这就是媚俗!

 

       什么是媚俗?用小资们所推崇的昆德拉的话来说就是“不择手段去讨好大多数的心态和做法”。一篇名为《媚俗时代》的文章中这样说道:“媚俗时代的一个文化特征就是:没有文化的人成了大众的偶像。”这话真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有人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物质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丰裕的时代,也是一个精神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贫乏的时代。”人们为啥这样说?我理解:就是因为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包装+美貌=偶像的时代。为啥演艺明星能挣大钱,变成“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就是因为这个时代太媚俗了!将传统的“四大名著”和“红色经典”进行乱搞,非要给英雄人物贴上“人性”的标签,让他们滥清;媒体不弘扬英雄人物,且总关注娱乐明星,不是这个闹绯闻,就是那个醉酒乱性,说什么要“吃好、喝好、玩好”、、、、、、人们不关心“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不“高扬时代主旋律,高唱时代正气歌”;不“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好地满足受众求知、求乐、求美的需要”;不“引导受众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人生观为人,以正确的价值观做事”,反倒“趋同、跟风、一窝蜂”,一些电视台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片面追求“收视率”、广告收益,弱化了媒体的喉舌作用,强制受众看一些庸俗、低俗、媚俗的节目甚至虚假广告,真的是让人深恶痛绝。

 

       不可否认,“呢称门”表现的是时下流行的一种“撒娇”文化,表现的是大众娱乐化的倾向。网民在网上随意的调侃,那是网民的话语权利,说明我们的社会是包容的,是开放的。而卫视欣然笑纳,则说明有关媒体已经在偏激的商业行为刺激下,失去了原则,偏离了方向。取悦撒娇不是代表眼睛向下,媚俗更不是贴近。千万不要将取悦、献媚、撒娇与“三贴近”搞混。以品位为代价换来高收视率,消极的社会影响也一定会魔魇缠身。像荔枝、苹果、番茄、大蒜这类台名,是否能反映卫视的宗旨或特征?特别是湖北台,如真采纳了网友意见,以烟斗台自命,岂不可笑?还有什么“内裤台”、“鸟台”、“马桶台”等等,庸俗又下流,怎么能给人带来美感?再说,即或是呢称,他也总有腻的时候,人的乳名在成年后,谁要再叫还都浑身不自在,难道电视台就好意思?或是到大家叫烦了时再换新昵称不成?

 

      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期,人们在观念行为上防范也最低,最容易被冲击。而低俗的精神产品则从人的物质欲望出发,刺激并满足人的贪占、享用要求,有些媒体一心只为获取商业利益,想尽办法刺激人们的感官,不惜以损害人们的精神健康为代价,使有着浓厚商业背景的低俗文化大肆流行,打着文化的“百花齐放”和人文价值的多元的旗号,追求一种社会观念和精神的变异与刺激,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一下文化作品影响和导引人们去追慕享乐主义和腐朽的生活方式,背离高尚的目标和精神追求,使人对它会产生痴迷心理,就像对毒品的依赖一样让信念不坚固的人丧失理智。

 

       不能否认,网友的智慧是充满个性、幽默和智慧的。尽管有“恶搞”的成分,但却催生了许多新名句、新叫法、新昵称的流行。所以,各卫视也就“顺应潮流”采用“拿来主义”心安理得地享用了。

 

        可你要知道:人民群众是卫视的受众,更是卫视的主体。卫视节目的好坏、质量的高低,都离不开群众的参与,这是要由广大群众来评判的,不是网络所左右的。因为网民并不代表广大的人民群众。再说了,即或是网民很强大,但“亲民”也不代表“媚俗”啊!

 

      媚俗就是迎合于世俗。就是过分迁就迎合受众。关于雅与俗的关系,伟大领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已经有了详细的生动论述,我们没必要再重复说明。为了短期的商业效益,而不惜牺牲崇高和责任已成为现今不少媒体的“经营之道”。看看时尚所趋的影视、歌曲、文学、舞蹈、美术,看看令人目炫的荧屏和林林总总的书报摊,你不能不承认这种深入大众的文化已经成立体之势在侵略地包围着我们,它们已经成为当今都市文化的主宰。用时髦的说法,也就是当代的主流文化。这些庸俗文化的流行,绝对不是因为潜在的市场需求,而是商业追求才形成对精神领域的侵占,是受众对于这种文化环境的被动接受。

 

      卫视的功能不仅仅是娱乐大众,电视是老百姓了解外界、获取信息、享受文化的重要渠道,是老百姓最离不开的文化民生。靠什么吸引人?难道非得要网上的撒娇文化向网下蔓延吗?

 

       近年来,重庆卫视主打红色牌、英雄牌,多次进行了改版。今年31日,他们领风气之先,站高山之巅,干了央视该干的事:全面改版,这次改版的目标更高,定位更准,理念更新:“致力打造全国第一家公益电视频道,真正办成传播先进文化的主流媒体。”他们提出:“一不(在任何时段都不再播商业广告)二减(减少在黄金时段电视剧播出量。二是减少外购外包节目播出量。)三增(增加新闻节目播出量、增加自办专题节目和文化栏目、增加公益广告和宣传片)”的口号,旨在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等精神食粮。与以往相比,在栏目设置、节目内容、时段安排等方面,都显得更加精美、更为丰富、更有特色。不仅重庆市民,就是全国的广大受众也拍手叫好。充分体现了“中国气派,重庆特色,大众需求,艺术魅力”。有利地弘扬了红色文化、主流文化、高雅文化,更好地发挥宣传重庆、引领社会、传播知识、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我们需要的是通俗健康的文化,绝不是庸俗、低俗和恶俗。换句话说就是:你风流可以,但下流,绝对不行!

 

        (该文已于六月二日在《光明日报》11版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