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全能奇才目录:古代媒神:月老、冰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2:44:24

古代媒神:月老、冰人

2008-07-16 21:20:02|  分类: 神话传说与故事 阅读226 评论8   字号: 订阅

 

媒人】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男女之间讲究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共结连理,这就是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诗经》中就曾有多处描述,如“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可见说媒的历史是渊源流长的了。实际上,媒人在结婚过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从提亲到迎娶,几乎哪一样都少不了媒人的身影,如果男女不经说媒就私订终身,不仅会为家庭社会不容,多半也是以悲剧而收场。

 

关于媒人的演变史,《中国婚姻史》认为“媒妁具有居间人之性质,在买卖婚时代当即有之;殆买卖婚演变而为聘娶婚,买妻卖女之居间人亦演变而为媒妁,遂以合姓为难,赖媒往来,以传婚姻之言也矣,或即为‘使’。”《诗经》有“取妻之如何,匪媒不得”可以看出媒人早在西周时期就成为婚姻的重要条件了。从《仪礼·士婚礼》中规定的成婚程序六礼来看,从采纳、问名、纳吉、纳征到请期、婚礼,没有那个环节能离开媒人。“于是男女以行媒始知其名,无媒则亦不交;男方无媒不得妻,女方无媒老且不嫁”。《唐律疏议》中也有“为婚之法必有行媒”婚嫁要行媒成为婚姻的法定条件。

 

媒人是我国旧时婚姻的基本要素之一。媒人也叫月老、冰人,它们都分别有一段美好的故事。 

 

 为什么称为“媒人”,还有一个传说。相传远古时,有一个聪明的小伙子叫赵景,住在东山庄,经一位好心的老汉牵线搭桥,与西山庄一个名叫阿彩的美丽姑娘成了亲。婚后,小两口相亲相爱。后来,小两口想报答那位老汉,却又找不到他,便用米粉为他塑了一尊像,把塑像放在桌子上,又怕人家看见取笑,小两口便把米粉人藏在柜子里。过了一段时间,小夫妻打开柜子一看,米粉人已发了霉,他们惋惜地叫出了“霉人”两个字。从此,人们便把为青年男女牵红线的人叫“霉人”,后因“霉人”不雅,又改称“媒人”。

 

 

月下老人】  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专管婚姻的神,又称“月老”。据沈三白《浮生六记》说:“一手挽红丝,一手携杖悬婚姻簿,童颜鹤发,奔驰开非烟非雾中。”中国不少地方有月老祠,如杭州西湖孤山下的白云庵中有个月老殿,殿的两旁悬挂着一副对联,脍炙人口,对联云: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月老”作为媒人的代称,也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其故事梗概是,唐代有一个叫韦固的人,一次旅行住店,遇到一位老人在月光下翻检书信。他见老人身边一个麻袋里装有许多红绳,便问要这么多红绳有什么用?老人说:“这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不管亲仇、贫富、远近,只要系上一根红线,便会结成夫妻。”以后人们便用“月老”代称“媒人”,并把做媒称作“牵红线”。这就是千百年来许多人供奉月老的原因。

 

月老,典出唐人李复言《续幽怪录》,该书《定婚店》中记载有韦固娶妻的故事:

 

杜陵韦固,少孤,思早娶妇,然而,多方求婚而终无所成。元和二年,韦固将往清河,旅次于宋城南店,有客为其撮合清河司马潘昉之女,期于南店西龙兴寺门口相见,韦固由于求婚心切,夜半即前往会面之地,在那里,他遇到了月下老人:

    斜月尚明,有老人倚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检书。固步觇之,不识其字,既非虫篆八分科斗之势,又非梵书因问曰:“老父所寻者何书?固少苦学,世间之字,自谓无不识者。西国梵字,亦能读之,唯此书目所未睹,如何?”老人笑曰:“此非世间书,君因何得见?”……固曰:“然则君又何掌?”曰:“天下之婚牍耳。”……因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避。君之脚已系于彼矣,他求何益?”(文据《太平广记》(中华书局,2003),下文同。)

这个于月下倚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检书的老人,就是后来在民间被奉为婚姻之神的月下老人。只要他用囊中红绳把世间男女之足系在一起,即使“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他们也会成为夫妻。

 

这个故事流传极广,明人刘兑还编了一出《月下老定世间配偶》的杂剧,即演此事。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中,薛姨妈对黛玉、宝钗说了以下这段话:

  

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究有机会作了夫妇。……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对以上这种说法,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许多青年男女都是相信的。月下老人给他们以美好的憧憬;同时,其中包含的宿命论的思想也使一些不幸婚姻的当事人只能默默忍受。

  

至于拴红线,后来成为一种婚礼仪式,唐代就有记载。《定婚店》中的月老和《阎庚》中的地曹以绳系男女脚以订婚姻,是唐人“命定”观念在小说中的形象化呈现,而这一男女脚的细绳,虽为于小说家想象和虚构,也却堪称绝妙,古代男女成婚仪式上拜天地父母时牵红带的安排,恐怕也是由此逐渐演化而来。

 

到了宋代逐渐演化为“牵红巾”,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嫁娶》中有详细记载。

 

到了清代,又变成在婚礼中扯起红帛或红布,新郎、新娘“各持一端,相牵入洞房”。这种拴红线、牵红巾或红布的风俗,至今在有的汉族与少数民族地区还能见到。

 

 

月下老人的故事】  唐朝时候,有一为名叫韦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

      一天晚上,韦固在街上闲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各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又厚的书,而他身编则放着一个装满了红色绳子的大布袋。

      韦固很好奇的过去问他说:“老伯伯,请问你在看什么书呀!”

      那老人回答说:“这是一本记载天下男女婚姻的书。”

     韦固听了以后更加好奇,就再问说:“那你袋子里的红绳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人微笑着对韦固说:“这些红绳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不管男女双方式仇人或距离很远,我只要用这些红绳系在他们的脚上,他们就一定会和好,并且结成夫妻。”

     韦固听了,自然不会相信,以为老人是和他说着玩的,但是他对这古怪的老人,仍旧充满了好奇,当他想要在问他一些问题的时候,老人已经站起来,带着他的书和袋子,向米市走去,韦固也就跟着他走。

     到了米市,他们看见一个盲妇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过来,老人便对韦固说:“这盲妇手里抱的小女还便是你将来的妻子。”

     韦固听了很生气,以为老人故意开他玩笑,便叫佳奴去把那小女孩杀掉,看他将来还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妻子。

     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后,就立刻跑了。当韦固在要去找那老人算帐时,却已经不见他的踪影了。

    光阴似箭,转眼十四年过去了,这时韦固以找到满意的对象,即将结婚。对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长得很漂亮,只是没间有一道疤痕。韦固觉得非常奇怪,于是便问他的岳父说:“为什么他的眉兼有疤痕呢?”

     相州刺史听了以后便说:“说来令人气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母陈氏抱着他从米市走过,有一个狂徒,竟然无缘无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没有生命危险,只留下这道伤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韦固听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的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想:难道他就是自己命仆人刺杀的小女孩?于是便很紧张的追问说:“那保母是不是一个失明的盲妇?”

    王泰看到女婿的脸色有意,且问得蹊跷,便反问他说:“不错,是个盲妇,可是,你怎么会知道呢?”

     韦固证实了这各式时候,真是惊讶极了,一时间答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然后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是,全盘说出。

    王泰听了,也感到惊讶不已。

    韦固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话,并非开玩笑,他们的姻缘真的是由神作主的。

     因此夫妇两更加珍惜这段婚姻,过着恩爱的生活。

     不久这件事传到宋城,当地的人为了纪念月下老人的出现,便把南店改为“订婚店”。

     由于这个故事的流传,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结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加以撮合的,所以,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

 

故事简析:这是个有趣的传奇故事。当初月老告知韦固,说其妻“乃本城店北卖菜盲妪陈婆之女也,今已三岁矣。”韦固嫌其丑陋,进而心生恶念,欲置该女于死地。也是良缘天成,该女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该女以后成了刺史王泰的养女,女因父贵。王泰为他们牵线搭桥,撮合此段姻缘。夫妻相爱甚笃,直到白头偕老。同样是一个女子,而前后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韦固起初嫌贫爱富,他说“吾乃士大夫之家,娶妇必名门之佳丽,何能娶盲妪之陋女!”充分反映了封建时代门第等级观念,比如讲什么“门当户对”,名门公子配千金小姐,如此以来,又扼杀了多少有情人的爱情。文章虽是极力铺陈月老的神话故事,不免带有一些“宿命论”的思想观点,然实质上是对封建门第等级观念的有力抨击。它告诉人们,为了自由的爱情和美满幸福的生活,应不断去抗争,有情人会终成眷属。后人将韦固之传奇故事编成戏曲广为传唱。于是,媒神月老以红线系男女之足而定婚姻之说,便在民间流传开来。至今,人们仍常以月老为“媒人”之代名词。

 

 

冰人】  “冰人”是“媒人”另一美称,典故源于晋书。故事梗概为:孝廉令狐策一日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站在冰层上,与冰层下面的人说话。醒后,便去找隐士素沈圆梦。素沈说:“世间万物皆有阴阳之分,冰上为阳,冰下为阴,梦中与冰下人相语,这是有关阴阳之事,《诗经》曰:人若要娶妻,应趁冰未融化时。看来,你要为男方向女方说媒了。依我之见,这件婚事在冰未融化之前必定成功。”按今天的话来讲意思就是,你能站在冰上和冰下的人说话,这象征着你在调和阴阳,调和阴阳就是做媒介,你将会给别人做媒。但这媒很不容易做,要用你的热情把冰融化了,男女双方才能成婚。令狐策半信半疑。他回到家中,太守田豹果然来求他说媒。原来田豹的儿子看中了张公征的女儿,因知令狐策与张公征是至亲,特请他帮忙到张家求婚。令狐策本不愿意做媒,怎奈田豹再三恳求,只好去试一试,不料张家满口答应。第二年仲春,田公子与张小姐喜结良缘。令狐策将此事向亲友叙说,于是“冰人”做媒一事便不胫而走。自此以后,“冰人”就被用来代称媒人,给人做媒也叫“作冰”。这在白话小说中也多有反映,像《今古奇观》第四十一卷,“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除非他女儿不要嫁人便罢休,不然,少不得男媒女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