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兵王回归:古代月亮神话:嫦娥奔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0:58:00

古代月亮神话:嫦娥奔月

2008-07-14 20:46:40|  分类: 神话传说与故事 阅读1285 评论4   字号: 订阅

 

 

月神嫦娥】  中国的月神最著名的是嫦娥。 嫦娥,或作姮娥、常娥、妲娥,中国神话人物,为后羿之妻。神话中因偷食后羿自西王母处所盗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据后人考证,女娲、女和、尚娥、嫦娥其实同为一人。嫦娥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嫦娥的本名不叫“嫦娥”,而是叫“恒娥”。汉文帝刘恒在位期间,“恒”字成了忌讳,天下所有带“恒”字的名字,都必须改掉。神话传说中的恒娥,也不能例外。因“嫦”与“恒”在古代发音一样,所以“恒娥”也叫“嫦娥”。

 

 

月亮神】  是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神仙之一。在道教中,嫦娥为月神,又称太阴星君,道教以月为阴之精,尊称为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作女神像。

 

月神又叫月光娘娘、太阴星主、月姑、月光菩萨等。崇拜月神,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世界各国也是普遍现象,这是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在黑夜中,月亮给人带来了光亮;月色朦胧,又会使人产生许多遐想,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因此产生,嫦娥奔月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个。传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因射九日,得罪了天帝,把他们贬在人间,后来,后羿得了西王母的长生不老药,嫦娥偷吃后升天而去,住于月宫,就成了月神娘娘。《山海经》、《搜神记》等古籍中都记有此事。

  

此后,月神就较普遍地为民间供奉。我国古代男女热恋时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祷月神。有些分离的恋人也拜求月神祈求团圆。

 

 

嫦娥奔月】  关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据考证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归藏》,西汉时的《淮南子》和东汉时的《灵献》中均有记载。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嫦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嫦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

 

《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灵献》中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嫦娥遂托身于月,化为蟾蜍。这是对嫦娥偷药的惩罚。嫦娥变成蟾蜍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淮南子·览冥训》说:“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灵宪》记载:“嫦娥,羿妻也,窃西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是,后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嫦娥却把它偷吃掉,并逃到月亮里去了,变作一只蟾蜍,成为月精。后来,蜍音讹变为兔,于是蟾兔并存于月中,到了东汉时期,蟾蜍被逐出,月宫中只剩下了玉兔,魏晋以后就无人再提蟾蜍了。《淮南子》对嫦娥的丑化,暗示了伴随母系王国沦陷后父系文明的建立,妇女的地位骤然下降,嫦娥奔月象征了被父权驱赶的女性们寂寞凄苦的情怀。而蟾蜍向玉兔形象的转变又表明,嫦娥的地位在后世重新得到了提升。这与后来中国文化崇尚阴柔的转向有关,文人墨客对月亮的反复吟颂也为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西晋时,蟾蜍演变成了白兔,并成为嫦娥的“宠物”。由于怕嫦娥寂寞,人们后来又陆续加进了吴刚、月桂树、广寒宫,嫦娥也从最初的蟾蜍变为广寒仙子。“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寄托了古人飞月的美好愿望和对宇宙的好奇。

 

或说嫦娥奔月后居住于广寒宫,有玉兔和吴刚相伴。李商隐有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清代毕沅在音韵学上的考据,嫦娥的前身,正是“生月十有二”的常羲。顾颉刚写有《嫦娥故事的演变》。

     

 嫦娥的故事在民间也出现了不同的版本,说因为一个叫蓬蒙的人的觊觎,嫦娥才当机立断将不死药吞了下去。后羿悲痛欲绝,摆上香案,放上蜜食鲜果,遥祭爱妻。百姓们闻知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为嫦娥祈求吉祥平安。这就是中秋拜月的传说来历。

 

 

吴刚伐桂】 皎皎明月激发起人们的遐思,演绎出许多凄美的神话,诸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和吴刚伐桂等。嫦娥奔月的神话起源很早,而吴刚月宫伐桂的故事则大约起源于唐代,到唐末才颇为流行,并首次出现在了唐人的诗歌和笔记中。

  

仰望一轮明月,可见月亮中有些阴影,传说那是吴刚在伐桂。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神桂不仅高大,而且能自己愈合斧伤。月中吴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然而不幸却犯了天条,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打发到寂寞的月宫,令他在广寒宫前伐桂树,只有砍倒桂树才能免罪。可是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伤就马上愈合了,所以他也只好不断地砍下去。

  

古代奇书《淮南子》曰:“月中有桂树”,说明月宫桂树的想象早已有之,而吴刚伐桂的神话,最早记载的文献则迟到唐代,《酉阳杂俎》说:“旧传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道有过,谪令伐树。”唐代诗人李商隐诗:“莫羡仙家有上真,仙家暂谪亦千春。月中桂树高多少,试问西河斫树人。”也记述了同样的故事。

 

宋代文献《艺苑雌黄》沿用唐代的记载并对其进一步解释:“故宋子京《嘲月诗》云:‘吴生斫钝西河斧,无奈婆娑又满轮。’《缃素杂记》尝论吴生斫桂事,引李贺《箜篌引》云:‘吴质不眠倚桂树’,李贺谓之吴质,段成式谓之吴刚,未详其义。窃意《箜篌引》所谓吴质非吴刚也,恐别是一事。”显然吴刚又叫吴质还被称为吴生,作者的质疑是多余的。

  

 

嫦娥奔月的原因】  传说后羿射下九日,立下了丰功伟绩,却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们到天帝那里去进谗言,使天帝终于疏远了后羿,最后把他永远贬斥到人间。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隐居在人间,靠后羿打猎为生。

     嫦娥又是怎样奔月的呢?在古书上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是,后羿觉得对不起受他连累而谪居下凡的妻子,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好让他们夫妻二人在世间永远和谐地生活下去。嫦娥却过不惯清苦的生活,乘后羿不在家的时候,偷吃了全部的长生不死药,奔逃到月亮里去了。

 

另一种说法是屈原(约前340年)《天问》的记载,说后羿后来对嫦娥有不忠行为,和河伯的妻子发生暖昧关系,因而引起嫦娥极大的不满,便离开后羿跑到天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后,很快就后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对她的好处和人世间的温情,对比月亮里的孤独,倍觉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