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寻花记:传承五代的连山花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7:40:05

传承五代的连山花棍 


花棍表演。

连山花棍兴盛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分布在虹螺岘镇及周边村屯。从葫芦岛市连山区原手工业社民间艺人赵永富、柏文义在祖传的基础上传承下来至今,连山花棍已承继到第五代。

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连山花棍的起源至今说法不一。有人说花棍源自项羽的霸王鞭,也有人认为它是宋代榆社人习武的鞭术,还有人说是布依族姑娘选情郎的舞蹈……虽说法各异,但总的讲,何时传到连山已无从考证的花棍作为一种融音乐、舞蹈、健身于一体的民间优秀文艺节目,一直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连山花棍多为竹制,长约1米,棍两端系有红、绿麻缨,麻缨间镶有4枚铜钱,棍身染着五彩花纹。表演者在表演时身着彩服,分为男、女两行,指挥手持两面小旗,两面旗向里,两排缩小距离为对打做准备;两面旗向外,两排拉开距离为打场表演做准备;两旗交播,则要求打花样;两旗相并,就是要求表演者用十字步法走“S”形。连山花棍的鼓乐多用东北民歌小拜年、满堂红、合家欢等欢快曲调,其打法主要有:进行步、半跪步、转身步;其动作分为:打、推、转、挑、翻、荡、摇、摆、甩等10种;其招式分为用棍击打手、臂、肩、腰、腿、足,以及对打、上下打、左翻身打、右翻身打、抱花、献花十二式。

现今的连山花棍继承了原花棍节奏明快、高低错落、刚柔兼具的精髓,又结合了东北大秧歌粗犷潇洒、辽西民歌欢快奔放的特长,它激情豪放、舒展自由、舞姿优美、音乐悦耳,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乐声不停,舞蹈不断,响声不绝,在表演连山花棍时,队形交叉变化优美,十字步轻盈欢快,动作整齐,棍花翻飞,铜钱声节奏有序,乐曲欢快悦耳,表演柔美带有脆劲,含蓄偶有爆发,让人赏心悦目。

连山花棍由于受群体性强、组织难的限制,传承人老迈,加之现代大秧歌、歌舞等文艺形式的冲击,几近失传。为挽救这一濒临灭绝的民间艺术,2003年,连山区虹螺岘镇政府投资在虹西小学建立花棍基地,组织了60人的花棍秧歌队,并邀请柏文义、赵永富传授技艺。 2006年8月,镇政府又再次请柏文义、赵永富挖掘整理出原曲调,并采用原东北民族秧歌服装,参加连山区秧歌汇演,获得好评。

现在连山已有花棍文艺骨干104人,其承继者已有6人,连山花棍以虹西小学为中心的基地业已形成,不仅存有历次活动的资料,而且制成了教学光盘。这门民间艺术正在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

附连山区花棍传承谱系:

第一代传人:无从考证。第二代传人:赵永富,男,1918年生。第三代传人:柏文义,男,1940年生。第四代传人:信芷明,女,1968年生;高香云,女,1953年生;陆桂芬,女,1968年生。第五代传人:虹西小学花棍表演队成员,共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