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白领虐文小说:药家鑫并未被执行死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4:46:44
2011-06-19 21:08:02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53e7170501017ugy [查看原文]

药家鑫并未被执行死刑 

——金蝉退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965f2a01018167.html

国中雄

 

 

    一、核心揭示

 

    1、本人搜遍了整个百度和谷歌,都未搜出药家鑫执行的是何种死刑。只一篇名为“《法医自述药家鑫被执行注射死刑全过程》”的帖子,这篇近乎童话般的药家鑫执注射死的过程的网文,既不是官方语言,也无图无真相,简直就金庸笔下的一完美的安乐死。

 

    2、药父母还连药家鑫的尸体都领不到,这合符常理吗?

 

    3、那么药犯的死刑执行就不得不让人怀疑,里面存在猫腻——金蝉退壳?

 

    4、如此轰动的杀人案,整个死刑的执行过程一定公开执行,给全国人民一个合理的交待才过得去的。但是西安法院的这种执法合乎情理吧吗?

 

    5、药犯一、二审理过程中,药父母从未出现,高院核准后,药父母跳出来,跑到张妙家属处丢下20万元就走,这合情理吗?

 

    6、金蝉退壳——整容、换身份证。有公检法包庇,对于高科技的今天,这有何难?

 

    ……

 

    核心推断:中国人民被中国法律玩了——金蝉退壳:药家鑫浴火重生成了不死的“知了”。

 

    二、揭开谜底

 

    1、不知何时开始:中国法律不管是如何杀人,只要有钱向被害的家属赔偿凶犯就可以不死。这完全是对中国司法的扭曲,是中司法界的耻辱,更是对中国《宪法》污辱。法律就是法律,又如何可以用钱买杀人犯不死的呢?

 

    2、药父母用行动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刀下留人!——这一强烈的诉求。为什么药父母在一、二审时不出面买药犯不死呢?硬是要待到高院复核死刑后才行动呢?一句话:刀下留人,有持无恐。

 

    3、药父既有持无恐,为什么不去大声高喊:刀下留人?因为这是与陕西相关的法院、检察院和公安局暗地里达成协议的——药父不大喊“刀下留人”,同时公时公检法让药家鑫“金蝉退壳”而不死。

 

    三、事件回放

 

    1、药家鑫杀人后逃逸到出第二次车祸,其中出现的段乖良所说的陌生人是本案的重大疑点,在整个事件中所有公检法单位和媒体全部回避。

 

    2、药家鑫杀人车副驾坐上的血迹,检验结果从未提及。

 

    3、药家鑫从第一次车祸杀人到第二次车祸不过1500米的路程,被段乖良抓住后,从未见段乖良提及到药家鑫满身血迹。药家鑫这么近距离杀人捅了八刀,肯定会溅上满身血迹的,段乖良第一眼印象深刻的应该是药家鑫的满身血迹才合理的。

 

    4、药家鑫午夜11点在郊外学车,药父是最好的教练。

 

    5、推断:药家鑫不是杀人凶手,杀人凶手是药父药青卫。

 

    四、案情推断

 

    1、骑虎难下:药家鑫杀人后,药父满有把握的可以象李一帆案一样,把药家鑫弄出个死缓来,再把药家鑫捞出来的。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坏在李玫瓘:在电视上弄出个弹钢琴的激情杀人,一下子将药犯推上了政治层面,使得陕西公检法不得不把药犯办成死刑铁案。

 

    2、这样问题就来了,药父在一二审不出面进行的私下活动失败了,药家鑫不但死得很冤,公检法因为药父的活动而进行的违法刑侦,包庇“案中案”也就失去了价值,况且存在着暴露的危险。

 

    3、这样高院核准死刑一下来,如果药父大喊刀下留人,承认自己是凶手,那么公检法将有一大批人因此而落马,实在不值啊。

 

    4、因此“金蝉退壳”是药家鑫成为知了而不死的唯一选择,

 

    5、这样前面的疑问就此冰消瓦解了。

 

    五、事件点评

 

    1、药父在高院核准药家鑫死刑之后,跳出来四出奔走,兀兀突突地跑到张妙家属处丢下二十万元就走,这是一种药家鑫不死的淡定表现。

 

    2、“金蝉退壳”既让药家鑫不死,也使一批司法腐败分子逃脱惩罚,是药案最佳的不二选择。

 

    3、如果让药青卫在药家鑫执行死刑前一刻大喊:刀下留人!那么这不但使大批司法腐败分子落马,而且还会使中国的司法成为全宇宙的笑柄。

 

    4、张妙丈夫还傻庚庚地送锦旗,乃至全中国人民也在傻庚庚的大声叫好,实在不知是为谁叫好呢?!

 

    六、凶手另有其人

 

    疑凶药青卫……

 

    药家鑫案,至此已经毫无秘密可言,真相完全被揭开:凶手另有其人!药家鑫绝对死不了! 

 

    一、真相(部分推理)

 

    1、药案从开始到判决始终不敢提及的人和事情

 

    (1)车上有人 

 

    在第二次车祸时,药家鑫是被谁抓住的?——段乖良。且看张妙的父亲与段乖良的对话:

 

    …… 

 

    张:张妙遇害地点就在这条路的南面。 

 

    段:我那天就怀疑……,那天我还始终怀疑这个陌生人和药家鑫是在一个车上,或者在南面出事后,这个陌生人留在那里不远处观察动静。药家鑫的车开的慢,把两个娃(石学鹏和马海娜)撞到了。 

 

    张:他是打了电话后,那个陌生人才过来的吗? 

 

    …… 

 

    (2)此人是谁

 

    ……

 

    段:不怎样老实黑,有点黑。

 

    张:有人说药家鑫的父亲个子高。

 

    段:大个子。

 

    张:这可能就是他爸。

 

    段:那天晚上可能就是他爸。

 

    张:多大年龄?

 

    段:45-50岁吧。

 

    张:这边一出事,那个陌生人来了。

 

    ……

 

    2、揭开迷雾

 

    (1)见过大世面的人

 

    此人为药的父亲药青伟必定无疑:因为是军官,所以保养得好看起来45岁,实质是50岁出头的人了。问题就来了——药青伟是50岁出头的军人,必定在1979年的自卫反击战中、或从79年到88年的中越边境的两山轮战中,一定上过战场,并且一定立过功。现在掌管军界和公安系统基本上是这批人(公安系统是这批人转业过来的)……——这批人真是有权、有胆、有识!

 

    (2)新新车手撞了人

 

    药家鑫的车,应该是出事前一周内买的、甚至时出事前3天内买的。药父打算自己亲自教熟药家鑫开车,然后凭关系买个驾驶证,既省时省力又省钱,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在月黑风高的出事的当睌,药父带上其儿子来到巿郊,学起车来。药父讲明要领、作了示范,见路中无人,就交由儿子学开,但开下开下,突然在路中跑出了一个骑着电车的张妙,药家鑫为新车手中的新手,是刚抓起方向盘第一或第二次开车的,见到张妙的车手忙脚乱,要踩车刹却踩到油门,结果一加速把张妙撞成重伤,但还未昏迷……

 

    (3)连捅八刀杀人

 

    撞了人药氏父子第一反应就是要逃逸,由药父开车迅速逃离现场,但由于张还未昏迷,所以抬起头来要认车牌号码。张妙的这一认倒认出药父军人的邪性来——我要让你认呀!药父抄起刀下车去对准张妙就刺,因为张妙当时不昏迷,尽力反抗,被捅了8刀才捅死……

 

    (4)分路逃跑

 

    为了确保安全,药父要儿子开车带上凶器逃走并处理掉,不使落在现场附近。他自己留下观察情况、或想清理现场、消灭罪证,然后再打的返家。另外呢,分开走,以免一同在车上被抓住一锅熟。如果有被抓的最好抓的是儿子,药父可凭目前的人际关系,绝对可以把儿子从兔子窝里捞出来……

 

    看来这步棋,他们真的走对了。但人算不如天算,药家鑫却是根本不懂开车,再加上眼看着父亲杀人,心慌意乱,才开出1500米时却又撞了两个人……

 

    (5)暴露

 

    儿子又撞了人,且一昏一重伤,至使药父不得不露面而暴露……

 

    ……

 

    张:没有见过药家鑫的父亲。这个陌生人:45-50岁左右的、戴帽子、大个子微胖的男人。

 

    段:当时这个陌生人说:“你不能打人么”,有人就说:“你是干啥的?”,他说:“我从这儿路过”。

 

    张:他可能一直在旁边站着,要打药家鑫时,他出现了,他开始说话了。

 

    ……

 

    (6)药家鑫没有杀人的胆

 

    药家鑫绝对值没有捅八刀将人捅到死的力量和胆色,只有药父药青伟,当过兵在越南杀过人,才有这个本事。

 

    二、一张不死的铁网

 

    药氏庭内庭外的运作与李刚父子的运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一审法庭大放悲声,与李刚父子电视上的哭诉是一样的目的博取同情……

 

    2、药家鑫冷静蛋定,在看守所开个人演唱会,日夜笙歌,早已心中有数,死不了……

 

    3、庭审请来李玫瑾、500西音大学生傍听定生死、西音大上不死请愿书、媒体对“陌生人”集体禁声……

 

    4、电视台大力采访药家鑫的可怜可悲可爱和才华横溢,对受害人一概不理,不闻不问,死了张妙就象是死了一条流狼的狗一样……

 

    5、至于自首,完全是假自首……

 

    总之,一审虽然判了死刑,但是却做足了在二审判死缓的准备。死缓之后,接着就是减刑,减到10年后,接着就是监外执行,最终无事……

 

   可惜:药犯的杀人案已经成为政治层面的铁案,药父的打捞彻底失败。“金蝉退壳”成了唯一的选择;

 



     
新浪圈子  “老百姓的声音”   http://q.blog.sina.com.cn/lbx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