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世界的错这个梗:贺龙先后"七十次"要求入党 为何屡遭拒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0:08:09

  “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在旧军队里身居高位,可自从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便积极追求光明,坚决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却屡遭拒绝。他不改初衷,继续努力,先后“七十次”要求入党,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寒门少年立大志

  1896年3月22日,贺龙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城北洪家关的一户贫农家庭。贺龙的堂曾祖父贺廷璧自幼习武,练就一身本领,在当地有很高威望。清咸丰四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军进入湖南。在桑植首先举义的就是贺廷璧。他率领几千农民起义军攻破桑植县城,杀掉县官,开仓放粮,深得贫苦群众的拥护。在他的影响下,湖南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组织武装与太平军一起同清军作战。后来,反清斗争在清政府的残酷镇压下失败,贺廷璧父子被捕。清政府在处决贺廷璧时,贺廷璧的夫人刘氏跪在贺廷璧面前,双手掀起上衣前襟,接住被刽子手砍下的贺廷璧的头,不让人头落地,意思是贺家后继有人。从此,“贺廷璧造反,刘氏兜头”的悲壮故事在桑植一带传播开来,并成了当地戏剧的一个经典节目。贺氏家族把这个事件记入家史,代代传颂,对贺氏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贺龙的祖父贺良仕是个武举人,有一身好武艺。贺良仕与夫人罗氏心地善良,热心公益,济人之急,拯人之困,乐善好施。贺龙的父亲贺士道务农兼做裁缝,为人直爽,继承家传武艺,爱打抱不平,敢与豪绅富户对抗。贺龙的母亲王金姑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家庭妇女。在家里,贺龙排行第四,有3个姐姐、两个妹妹、1个弟弟,一家三代11口人,靠3亩薄田和贺士道做裁缝所得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家境十分艰难。贺龙出生时,全家人就已经处于饥寒交迫的状态。

  祖父给贺龙取名文常,字云卿,乳名常伢。贺龙出生那年,湘西一带水灾、旱灾接踵而来,荒田千里,饥民遍野,饿殍无数,然而,反动政府的各种苛捐杂税却有增无减。祖父不得不带着年幼的贺龙,四处奔波,为民团传授一些武功,以求得糊口之食。贺龙跟着祖父,也学会了简单的几个招术。父亲为了偿还地主的高利贷,领着全家去30公里外的地方,给一户地主当了3年的佃户,可全家仍然衣食无着,只好又返回洪家关。

  在艰难的生活中,祖父仍坚持教贺龙练武识字。贺龙5岁时,祖父把贺龙送进了族人办的不收学费的私塾,并为贺龙取学名贺平轩,后改为贺振家。贺龙天资聪明,学习刻苦,但先生却不喜欢他,经常借机惩罚他。因为贺龙爱动脑,经常向先生提出一些问题,先生无法回答。而且贺龙从小受家风的影响,嫉恶如仇,爱打抱不平,痛恨土豪劣绅和贪官污吏。当穷人孩子与富人孩子发生矛盾时,他总是站在穷人的孩子一边,帮他们打富人的孩子。先生又总是偏袒富人的孩子,常常对贺龙大发雷霆,训斥贺龙。时间长了,贺龙在学校呆不下去了,两年之后,就愤然离开了学校,回到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