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智能钥匙:毕业,校长寄语(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2 17:52:06

毕业,校长寄语(转)

2009-06-09 00:03:25|  分类: 班级管理 阅读505 评论0   字号: 订阅

准备好你的行囊

---在二OO七年《同歌同行》晚会上的致辞

李培根

二OO七年六月

明天,就要踏上征途,

同学,准备好你的行囊。

请装进追求与信仰。

让追求与信仰伴随着你

在祖国,

在他乡;

在家中,

在战场;

当落叶随你而萧然,

当鲜花为你而开放;

当苦雨为你而低吟,

当百鸟为你而欢唱;

当风雨欲来,

当日月齐光。

即使礼崩乐坏,

即便风俗败伤。

让它伴随着你,

追求与信仰。

同学,

准备好你的行囊。

让艰苦与奋斗伴随着你,

在田野,

在工厂;

在都市,

在边疆。

当霞光刚刚升起的时候,

当夜阑将尽的时光;

当阳春展现给你艳丽,

当肃冬呈现给你苍凉;

当某日身陷困境,

当他日大任天降。

请装进艰苦与奋斗,

明天的事业需要它开创。

同学,准备好你的行囊。

把友谊与爱情珍藏。

在青年园,

小径、石凳、池塘;

在教室,

聆听、微笑、目光;

在大操场,

健美、活力、奔放。

同学,让友谊与爱情伴随着你,

在商海里,

在仕途中,

在科学的攀登路上;

让友谊与爱情,

伴着自已,随着他人,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让友谊与爱情,

给自已,与他人,

清除迷茫,治疗创伤。

同学,准备好你的行囊。

别塞进自满与骄狂。

无论你今天的杰出,

无论你曾经的辉煌。

别塞进遗憾与沮丧。

昂起头,挺起胸膛,

前面的道路一样宽广。

别塞进妒忌与仇恨。

它会磨去你的智慧,

它会耗尽你的能量。

同学,准备好你的行囊。

系上母校的饰物。

让它装点上,

竞争与转化,

文化与素养,

服务与贡献,

责任与开创。

同学,准备好你的行囊,

在前进的路上,

让母校的饰物,

迎风飘扬。

 

李培根深情寄语毕业生:把握毕业后的“选择” 2008年06月05日 17:02     六月,在这个毕业生即将离校的时节,校长李培根实现了他在“北京杰出校友报告会”上的承诺。6月4日晚,他在经济学院学术报告厅和毕业学子再谈“选择”。

  整整两个小时的讲座中,李培根述说了他对毕业后如何进行选择的一番感悟,“把眼前的事情慢慢做好就能给未来带来机遇”。

  选择的意义:每一种选择都有自己的机遇

  “我们毕业班有一部分学生可能感到迷惘,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能力超群但也很难抉择。”李培根开场便画龙点睛道出原因,“因为我们可能的选择太多了。”

  李培根告诉大家,由于父亲是同济医学院教授,许多人曾建议他去学医。由于各种原因,立志学医的他却和当时的湖北省医学院失之交臂。在所属单位湖北省轻工业局的协调下,他和一名原本去东华大学的学生交换了各自大学的名额,成为了东华大学机械系的一名学生。

  “如果没有当初的阴差阳错,可能我现在也会是一名受人尊敬的医生。一个学医,一个搞机械工程,但其实这两种选择并没有本质差别。每一个选择里面都会有它本身包含的机遇”,他告诉学生,选择的意义不在于选择本身,而在于选择之后挖掘所作的选择里蕴含的机遇,每一种选择都存在着自己的机遇。“我想告诉你们,在做选择时不要过于思前想后,选择的将来是逻辑推断不出来的。你所需要思考的,是选择之后如何去挖掘本身的机遇。”

  “选择的类型可以有很多:单位的选择,是进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地域之间的选择,到大城市还是到边疆;工作中还有跟随哪种人的选择,是跟德才兼备的领导学习还是跟小气的领导办事……不管哪一种选择,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选择后得到的机遇在哪里!”李培根告诉学生,1996年,他也曾被一位深圳老板打动过下海经商,“一位初中都还没有毕业的老板,但由于其远大的抱负和卓越的事业心,让我心甘情愿去为他打工,这就是一种选择。看公司的领导如何,这是我最重视的。”

  “选择还要把握路径,而路径是无穷多的,没有一个人的路径完全相同;选择更要把握时机,事业的成功常常在于能否把握合适的时机,无论一个单位,还是一个国家,改革的时机把握都至关重要。”

  选择的价值观,能力本位是最重要的基准

  “你对一份工作的期望,是工资最高?提升最快?还是考虑对自己的能力提高最有好处?”李培根概括道,第一种是金钱本位,第二种是权力本位,第三种是能力本位。“我个人认为,能力本位最重要,选择价值取向应以能力本位为基准。”

  “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们,不管是读研还是找工作,能力本位都是最重要的。你的能力提升了,金钱、职位也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李培根说道,一个以金钱为本位的人,或许他最初的收入会暂时很高,但几年之后,他的收入却只能缓慢增长。同样,一个以权力为本位的人,或许他最初能投机取巧混到一官半职,但在一两年后绝不可能上升到重要位置。“以金钱本位的人未必会在金钱上得到的最多,以权力为本位的人也一样。”

  选择的艺术:平衡+无为+释怀遗憾

  李培根最深有体会的是关于选择的艺术。

  “选择的艺术首先在于平衡。而平衡的第一点就是心理平衡。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李培根以滑雪作为比喻,“练习滑雪,最重要是学习怎样停下来。不知道如何停下来,也就不知道如何加速,人生也是一样。”李培根语重心长的说,只有能够停下来的人才能加速跑得更快,不会停止的人最终只能翻车。“我告诫我的学生们,特别是将来在社会上凡事都比较顺利的学生,在顺利的同时,更要学会知止,有时甚至让别人超过一下自己也无妨。知止不是静态的不变,而是动态的平衡。”

  “平衡需要把握好舍与得,不懂得舍弃的人,是不会懂得怎样获得。”李培根解释,我们平时在一座山上远望,总会觉得风景那边独好。然而,要达到风景之地,我们首先必须下山,这个下山便是舍。“我可以再举一个例子,华工科技和华中数控都是我们学校的上市公司,里面也聚集了一批教授在工作。然而,教授改行做产业,他就要放弃一定原有的学术地位,有很多人学术也想做,产业也想做,但实际上这样保持很难。此外,现在搞学术的也想当官,当官的也想搞学术。这可以选择,但这在选择过程中需要有舍弃。”

  “我希望你们在今后工作中做选择时注意平衡,平衡好各方利益,平衡好自己的工作节奏。”李培根给出了几点参考:“第一要讲规则,在你们踏上工作岗位后,如何处理好上司、同事、下属之间的平衡,如何处理好最高领导和顶头上司之间的平衡。我建议你们首先要做一个讲规则的人,当然你可以用圆滑的态度来达到平衡,但实际上那是很困难的。真正掌握平衡之道的人,是按规则办事的人。这种人或许短期之内会吃亏,但长期上对他们有好处,因为大多数人还是认同规矩的。”此外,李校长还提出了真诚、随缘、更重视满意解而不要去强求最优解等建议。

  “选择的艺术还在于无为。老子曰:‘为,谓之无为,取天下不足以有势’。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国家制度有序到最高境界,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李培根描述道:“无为,本质是选择天道;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他表示,人生的路很长,他并不是很赞同过分的设计自己的人生,“如果人生的道路都是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方向走下去,那他的生活会非常的枯燥。人生之所以有趣,不正是因为将来还存在未知吗?”他希望大家在做事情上可以设计一下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但是在名与利上不要去过多的设计。“有时候,不选择未必不是最好的选择。” 你的人生有遗憾吗?对这种问题,李培根的回答很出人意表,“人生必定会有很多遗憾,我感谢这些遗憾,一个没有遗憾的人生是一个不健全的人生,恰恰是遗憾让人生充满乐趣。”然而,李培根告诫大家,人生必须拥有遗憾,但人生却不能生活在遗憾当中,“对遗憾只能偶尔想起,一笑置之,请你不要痛苦,更不要因为遗憾而迷惘,过多的停留在遗憾当中是不值得的。”“在选择中不妨更多的看重自己的第一感觉,即使你的第一感觉留下了遗憾,但当你真正明白这种遗憾只是人生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时,你就能果断的做出新的选择。做出第一选择的你,请不要太在意今后的遗憾。”

  回国吧,这是你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发挥能力的地方一位准备出国的计算机学院学生困惑地向李培根提问:是什么因素让当时留美的李培根回到祖国。李培根坚定地说道:“我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在中国社会中我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决定了自己并不能真正融入美国社会并完全发挥自己的潜能”。

  或许,从李培根曾给学生的一封信中更能看出这位留美院士的内心深处。李培根给一名留美学生一封信里曾写道:“留学生中有三种人,第一种是特别出类拔萃的人,如果你是这种人,我劝你不用回来,因为在美国有更好的科研条件与环境让你能为全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第二种是顶着留美博士却没有真正本事的人,如果你是这种人,我劝你也不要回来,因为国内的同事会以你为标准看留美博士,还不如你在美国找一份安定的工作定居下来;但是,我相信我们大多数留学生都是第三类人,即普通意义上的优秀者,如果你是这种人,希望你还是回来,因为只有在中国你才能完全发挥出你的潜能,于国于己都有好处。”(记者团 张闻 李萌 张璋)

  记者手记:

  记录李校长与学子面对面,这已经是第二次了。然而,在这场讲演中李校长让大家的感动,丝毫不比一年前的第一次逊色。

  因为李校长的守信?因为讲演的精彩?……都不是,最大的原因,是整场演讲的一个重要的隐台词:毕业生,即将在这个六月告别母校。而李校长到此时,仍然关心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还想着告诉他们:孩子们,毕业了,希望你们能做好自己的“选择”。

  由于记者水平有限,你们看到的文字,并不能真实地再现现场。可是,我多么想让你们知道,这场讲座是多么精彩!李校长对毕业学子的谆谆教诲,他包含的感情无法用文字表达,却明显能沁入每个听众的心灵。这份感情甚至超过了演讲的内容,在记者的心理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

  记得孟郊的《游子吟》中曾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不知有多少人能感受到校长那份“临行密密缝”的心意。或许,台下很多学生他甚至都没有见过;或许,很多学生走后,他连“意恐迟迟归”的期待都无法实现。可是,不打紧,这群孩子,曾是他的学生,这就够了。

  记得讲演结束时,学工处长祝欣曾说道:“我们毕业生离校前应该还能见到李校长,在同歌同行晚会上。”我还记得,在去年的那个时刻,李校长在舞台上念着:同学们,请背好你的行囊……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然而,面对爱如慈父的长辈,游子的分别,或许是人世间最大的感伤,在离别前的一刻,我相信你在大学里的每一个点点滴滴都会涌上心头;每一刻不愉快都会烟消云散;每一份感情都期望天长地久。我知道,在此刻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去体会。

  08届毕业生,祝你们一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