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造句:【引用】名医名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4:25:26
引用】名医名方
2011-05-25 21:30:31|  分类:神奇的中医 阅读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本文引用自绿色使者《名医名方》
本文引用自Sunny《名医名方 》
名医名方
窍煎温建余  温建余,男,56岁,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医疗系。现任桂林市中医院泌尿男科主任、主任医师,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批名中医。兼任广西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分会常委等职务,临床30余年,擅治前列腺增生症、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附睾炎、男性不育症及慢性溃疡等外科疑难病症。主持及参与的“玉桂膏治疗乳癌术后皮瓣坏死的临床研究”、“桂北地区蛇伤流行病学调查”、“火针洞式烙口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等科研课题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组成:熟地黄10克,淫羊藿10克,桃仁10克,白术15克,山茱萸10克,当归尾10克,茯苓15克,肉桂6克(后下),泽泻10克,炮山甲10克(先煎),猪苓15克,生大黄6克(后下)。
功能:补肾通淋,滋养精血,温补肾阳,利膀胱气化,促开关启合。
主治:精癃。症见排尿困难,滴沥不畅,排出无力;或尿频,尿急,夜尿次数增多;或尿如细线;或阻塞不通,小腹胀满隐痛者。经B超或肛门指诊等检查提示良性前列腺增生者均为此方适应证。
用法:上药穿山甲先煎,煎沸10分钟后将其余药(除后下药外)加水至800毫升~1000毫升,浸泡30分钟后再煎煮,煮沸20分钟,放入生大黄和肉桂,再煎5分钟即可,煎成药液约500毫升~600毫升,分2次食前服用,每日1剂。服药后忌辛辣及含刺激性食物如烟酒,避免房事及劳累过度。
方解:精癃之证,中医学辨属肾之患。年过“五八”之后,正气渐衰,阳气虚弱,致膀胱气化失职,州都管辖无能;年老肾阴不足,相火妄动,煎熬津液,血脉不利,瘀血败精积结成块(前列腺体积增大),阻塞于膀胱尿道之间,水道决渎不利、精关不固,形成“精癃”之患。肾虚气化不利和瘀结内阻是精癃证的最重要因素。药选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壮水之主;肉桂、淫羊藿益火之源,补水中之火,鼓舞肾气且携泽泻、二苓直走膀胱,化决渎之气,与生大黄、白术分利三焦水道,尤以穿山甲走窜之物和当归尾、桃仁有散瘀精通溺窍、利开关、启合之功,使排尿通畅,开合有度,诸证悉除。
加减:伴尿路感染、尿道灼痛、发热者加蒲公英15克,鱼腥草30克;湿热较重,茎中痒痛,舌红苔黄腻加薏苡仁30克,黄柏10克;多烦善怒,胁腹胀满,舌红,脉弦者加郁金15克;津液亏损、口干思饮,舌红少苔加天花粉30克,葛根30克;肺失宣降咳嗽痰喘,胸闷气憋加白芥子15克,地龙10克,川贝母10克;脉络受损出现尿血者加海螵蛸15克,茜草根15克,白茅根30克。服药后出现便溏或腹泻,或平素大便溏者,生大黄不必后下,或去大黄加山药20克。方中穿山甲、肉桂及淫羊藿,无论患者所表现症状是虚是实,是寒是热,均可应用,不可随意去之,否则将影响疗效。名医名方参苏荆防散王辅民
王辅民,男,1945年1月生,山东省海阳市人。曾任海阳市中医院业务院长、烟台市中医职专校长兼附院院长,兼任烟台市中医学会理事、全国中医职专学会理事、山东中医肝病委员会委员等。
50年来,长期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在当地有较高声誉。2001年获烟台市名中医称号,曾被评为烟台市最佳市民、十佳校长、十佳医生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编著有《实用临床肝病学》、《肝病治疗学》等书籍。
组成:党参8克,荆芥5克,防风5克,扁豆花5克,苏叶5克,麦芽5克,神曲5克,扁豆10克,桑叶5克。
功效:辛温解表,宣肺透热,益气和胃。
用法:水煎10分钟左右,连煎2遍,共取汁150毫升,每次服50毫升,每日夜服3~4次。
方解:本方遵仲景桂麻各半汤之法,乃辛温发汗之轻剂,选荆芥、防风、苏叶辛温解表、发汗透热;桑叶辛甘微凉,清热发汗。因少儿脏气娇嫩,稚阴稚阳,出生之后全赖后天滋养,故用党参益脾胃健中气,辅以扁豆甘草以和中;用麦芽神曲消食化滞,又有升发之性,能助卫气之宣发;扁豆花醒脾胃,助运化,亦有解表之力。中气健立,气机升降有序,营卫调和,则表邪宣散,自无内陷传变之忧。
本方对反复感冒,寒凉伤胃,阳气内虚,卫外不固者尤为适宜,对于确有热象见舌红少津,咽红干咳者,可加蝉蜕5克、金银花5克、山菊花5克;若脾胃虚寒兼见纳差便溏、舌淡水滑者,加附子5克、砂仁3克、白蔻仁3克以温中醒脾名医名方扶正消瘤汤常青
常青,1942年出生,浙江省绍兴市人。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现浙江中医药大学),现为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学术顾问,绍兴文理学院中医疑难病研究所所长,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浙江省名中医,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科研40余年,医术精湛,治学严谨,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和学术修养。善于使用经方并创制新方,临床擅长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内科、妇科疑难病,尤对肿瘤顽疾之诊治更有独到之处。著有《实用中风防治手册》和《中医肿瘤治验集粹》等书。
组成:生黄芪30克,白术(各)30克,绞股兰30克,石斛15克,生薏苡仁30克,猪苓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藤梨根30克,野葡萄根30克,八月札15克,田三七15克,鸡内金10克,生甘草10克。
功效:益气养阴,健脾和胃,消瘤散结。
主治:各种恶性肿瘤证属气阴两虚、正虚邪实者。若配合放疗化疗可减毒增效,配合手术前后应用,有增强免疫,促进康复,预防复发之功。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方解:本方黄芪、白术健脾益气扶正培本;绞股兰提高免疫以扶正抗癌;石斛、生甘草滋阴生津,清热和中;白花蛇舌草、藤梨根、野葡萄根、莪术、八月札、三七清热解毒,消瘤散结,理气化瘀;生薏苡仁、猪苓化浊抑癌;鸡内金扶脾健胃消积。全方共奏健脾和胃、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化瘀消瘤之功。
加减:口干咽燥加沙参、麦冬,恶心呕吐加清半夏、淡竹茹;疼痛加延胡、蜈蚣、鸡矢藤,吞咽困难加急性子、威灵仙、石见穿,肿块坚硬加山慈菇、黄药子、夏枯草、蜈蚣、穿山甲,火毒亢盛加羚羊角、猫人参、生大黄等。癌患部位不同,则酌加引经药,以促药力直达病所。
临床运用: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肿瘤的形成多由正气内虚、客邪留滞所致,而肿瘤一旦形成,必耗气伤血,因病致虚。扶正培本结合解毒消瘤法能调节人体阴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效地防止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名医名方金虎降脂汤王震
王震,1944年生,河北省围场县人,主任中医师。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现任河北省保定市中医院顾问,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常务理事。从事临床、教学、科研40年,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2部,获省、市科研奖4项,尤其擅长对痛风、肝病、黄褐斑、肿瘤、冠心病的诊治,临床积累了丰富经验。
组成:金铃子10克,虎杖30克,泽泻30克,茵陈20克,赤芍20克,郁金15克,鸡骨草30克,丹参20克,木馒头10克,枳实15克,甘草10克。
功能:舒肝化瘀,利湿清浊。
主治:脂肪肝。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空腹温服。
方解:脂肪肝属中医“积证”范畴。《内经》云:“肝之积,曰肥气”,其发病原因为喜食肥甘厚味,长期过度饮酒,脾失健运,湿浊内停,气机不畅,肝失调达疏泄,瘀血阻络。临床表现疲乏、恶心、纳呆、腹胀,肝区胀闷、口苦或口黏腻,舌质红,舌苔厚腻,脉弦滑或弦缓。治以舒肝化瘀,利湿清浊。方中金铃子、枳实舒肝理气,虎杖、鸡骨草、木馒头清肝化瘀,茵陈、泽泻利湿降浊,赤芍、郁金、丹参活血化瘀,甘草和中。
加减:腹胀加厚朴15克;舌苔厚腻加佩兰12克,砂仁10克;恶心加竹茄10克,半夏10克;便秘加大黄10克;便溏加焦白术15克,生薏苡仁30克;长期饮酒加葛花15克;转氨酶升高加垂盆草30克。名医名方清胃和中汤马骏
马骏,男,安徽六安市人,1938年11月出生。安徽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全国第二、三、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学术顾问、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省首届名中医。
从医50余年,勤学善思、精于辨证、善于用药。师古而不泥古,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辨证统一。在调治脾胃病方面,注重升降润燥通补,权衡而施。经过多年对中医脾胃病的深研与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经验,其研制的“马氏和中丸”、“马氏结肠宁”治疗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均取得较好疗效。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参编医著6部。近期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
药物组成:黄连8克,姜竹茹10克,莪术6克~9克,炒吴茱萸5克,蒲公英15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姜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枳实10克,赤白芍各12克,甘草6克。
功效:清热调气、宣通郁滞、和胃降逆。
主治:胃脘痛(由慢性胃炎、食道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引起),中医辨证属肝胃郁热兼气滞者。症状:胃痛胃胀,嘈杂灼热,嗳气痞满,口苦吞酸,恶心呕吐,时有胸骨后灼热隐痛,脉弦滑,舌红苔黄或黄白相兼。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约300毫升,早晚各1次,温服。
方解:本方由黄连温胆汤、左金丸、金铃子散、芍药甘草汤化裁而成。方中黄连配竹茹清泄肝胃之郁热,降逆、除烦、止呕,再入吴萸之辛散苦降,开其肝郁,散其郁火,尤其合金铃子散和黄连温胆汤,对肝胃郁热兼气滞,胃脘闷痛兼胀者疗效较好。莪术配蒲公英清热调气、化瘀消痞、增进饮食;川楝子、元胡,一入气分,一入血分,泄肝清热,活血行气止痛;陈皮、半夏、茯苓健脾和胃,理气化湿,更入枳实、竹茹辛苦泄降,可清化中焦之郁热,通降胃腑而调畅气机。赤芍与白芍为对药,赤芍散邪行血,白芍和营养阴,二药相配有补泻兼施,再与甘草相合,寓芍药甘草汤意,共奏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润燥相兼之功效。
名医名方-补肾化瘀汤
盛生宽,男,1955年生,青海湟源人,出生中医世家,幼承家训,酷爱岐黄之术。现为青海省刚察县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享受青海省政府津贴。1995年被评为海北藏族自治州首届十大杰出青年,1997年被评为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002年晋升主任医师。临床30多年,对肝胆、脾胃、肾病有较深造诣。临证善以经方、时方变通,针灸、药物并施,对痼疾重视从肾论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阴阳之根,亦为百病虚损之源,肾元虚损,五脏相关,生机内乱。发表论文195篇,参编、合编《针灸防治老年病》、《单味中草药临床应用》、《中医百家新论》等著作10部。
组成:仙灵脾15克~30克,巴戟天10克~15克,金樱子10克~30克,枸杞子15克~30克,女贞子10克~15克,山药15克~20克,茯苓10克~30克,泽泻10克~30克,益母草30克~60克,丹参15克~30克,泽兰15克,地龙10克~18克。
功能:补肾化瘀,振奋肾元,健脾利水。
主治:水肿病中晚期。症见水肿反复发作,脘腹肿胀,下半身肿甚,按之凹而不起,小便短少混浊,蛋白尿日久不除,形体多畏寒或烦热,阳损及阴,易感冒,感冒后水肿即复发或加重,面色晦暗,舌质青淡或有瘀斑。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方解:仙灵脾、巴戟天、金樱子温肾阳,振奋肾元,不燥不热为君药;枸杞子、女贞子益肾阴,滋肾精为臣药;水肿病中晚期,多由脾肾损耗,运化排泄功能减退,体内病理产物瘀浊必归于肾的观点,故重用丹参、益母草、泽兰、地龙为佐药;山药、茯苓、泽泻健脾渗湿利水为使药;共奏振奋肾元,补肾化瘀,健脾利水,消除蛋白等瘀浊之功效。
加减:慢性水肿期,急性发作夹表证者加麻黄、紫苏、桑皮、杏仁以宣肺,以疏泄水之上源;大量蛋白尿,或尿中有红细胞、白细胞等出现,食纳减退,倦怠乏力加人参、黄氏、白术,薏苡仁以升降脾胃,固摄精微;蛋白尿日久顽固不消,尺脉沉弱者加芡实、覆盆子、桑螵蛸以增强肾封藏之本;血压升高,眩晕加桑寄生、牛膝、水蛭;水肿顽固不消,多为脾肾功能衰退,加陈皮、紫苏、大腹皮、枳壳以增强气化功能,振奋脾肾气机,提高利水之功;水肿甚,按之没指加车前子、土茯苓、白茅根、石苇;尿毒症出现呕吐,神昏烦躁,头痛,嗜睡,口中有尿臭味者,加人参、吴茱萸、半夏、生姜、大黄;合并胸水者加葶苈子、莱菔子、白芥子;出现血尿加琥珀、小蓟。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