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车小镇可以拍照吗:感动中国的82岁安徽乡村退休教师:二十年倾财倾心义务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4:27:42

感动中国的82岁安徽乡村退休教师:二十年倾财倾心义

大爱无痕撼天地

张道宽

孩子们上课的“教室”

        人民网安徽视窗11月13日讯   在西楚霸王灵祠南面十余里的长江北岸,昼夜奔腾的滔滔江水仿佛在传颂着一位年逾八旬老人的感人故事。近20年来,他一如既往,淡泊名利,退而不休,倾尽财力和心血,投身农村基础教育,受到社会高度赞誉。他,就是和县乌江镇濮陈中学退休教师、共产党员叶连平。

                                                  扎根农村倾心教育

       叶老师生于1928年9月,祖籍河北沧州。16岁时,因战乱辍学,上高中不久的他随当“洋厨”的父亲来到南京的美国大使馆当勤杂工。解放后,他孤身一人,几经辗转,饱受磨难,直到1978年11月,才由生产队猪倌变成当地学校代课教师,从此与农村教育结下不解之缘。

       任教后,他抛却所有历史恩怨,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苦钻业务。不久,他创造的语文“四步教学法”轰动一时,并在省内外示范推广,进而荣获省优秀教师、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等称号。从此,他的心和偏僻乡村的孩子联系得更紧,并因此谢绝了组织上调他进城的好意。

       1991年底,超龄三年多的他从濮陈中学退休。接到通知的那一天,他泪流满面,伤心至极。后来,周边学校每遇教师病事假或人手不够时,他总是招之即来,短则几天,长则三年,从不推辞。

       看到农村学校英语教学水平低,有的甚至不能正常开课,他深为焦虑。九年前,他开始开设家庭课堂。周一到周五,每天放晚学后,数十名初中以下学生直奔他家,搬起长短不一、高低不同的桌椅,在屋子里或院子外做作业。他则一旁巡视,悉心释疑解惑。除数理化当年未学外,他的历史、地理等门门精通,样样能教。

       每逢双休日和寒暑假,他便根据学生英语水平混合编班,因材施教。每次上课,学生数少则三四十,多则六七十,家里常常“人满为患”,有时还有县城的学生赶来听课。

       每学期的周末晚上,无论寒冬还是酷暑,他都要不折不扣完成一项任务:对住地较远的学生留下的作业一一检查批注,确保周一清晨上课前交到学生手中。对于校方布置的作业,他不便在本子上直接批改,就将问题写在小纸条上。

       他从不认为自己是教育事业的“局外人”。他常说:“学生成功,非我一人之功;学生失败,我应承担部分责任!”对抄袭作业、无故旷课等屡教不改的学生,他不顾年迈,仍骑自行车上门家访。许多学生到他这里后,性格变开朗了,爱吃零食的毛病改掉了,礼貌常识进步了。提起这些,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的家长特别高兴。

       许多学生转学或升学后仍成绩突出,尤其是英语、语文优势更为明显。如今,早年的学生中已有走上重要领导岗位的,或成为专家学者型人才,他深感欣慰。

                                                倾尽所有济贫助困

       叶老师正式工作较晚,退休金比较低。按说他应设法改善生活,安度晚年才是。但他不是这样:多年来,不仅不收一分钱补课费,反将许多退休金、奖金贴到学校和孩子们身上。

       对前来补课的学生,他始终无偿提供茶水、草稿纸、卫生纸等,夏天还用冰箱给孩子们冰水降温。此外,每年拿出数千元包车,组织学生到南京、合肥、马鞍山等地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名人馆及烈士陵园等,并结合书本讲解,扩大学生的社会知识,增进爱国情感,还免费为孩子们留影纪念。

       对成绩优秀、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他包吃包住,短则几个月,长则两三年,现家中仍住有两名初中生。他始终关注家庭困难的学生,即使他们上了高中和大学,他仍不时动辄成百上千地扶助。一位学生考上县一中后,每遇学校开家长会,总是打电话请“叶爷爷”代表不识字的父母参会。今年,“叶爷爷”的这个“孙女”终于如愿以偿考上重点大学!

       叶老师对学生慷慨大方,对自己则很抠门。他几乎没有任何嗜好,生活十分俭朴。所住的简易瓦房已有三十多年,室内没有空调,没有装潢,没有卫生间,也没有一件像样值钱的东西。出门参会、办事、访友,二三十公里范围内,他全是骑自行车,再渴不买饮料,再饿不下馆子。

                                               师生情长感人至深

       叶老师究竟该收而不收的钱有多少、不该掏却掏了的钱有多少?他自己从来没有算过,人们也无法算清。许多学生虽然离开他多年,但始终对他敬重有加,难以忘怀。谁考上大学、谁结婚添子、谁有好消息,总会报告叶老师,让他分享自己的快乐;如有可能,则极力邀请他前往喝杯喜酒。

       平时,前来学习的孩子们总是将家中的蔬菜瓜果、鸡蛋香油等悄悄放到叶老师家窗台、墙脚,以表达自己的敬意和谢意。他虽一再劝阻,却仍制止不了。逢年过节时,他家电话更是响个不停。特别是春节,四面八方的学生相约前来,甚至自带酒菜,自己掌勺,与老师对饮畅谈,场面热闹感人。

       不过,叶老师尽管身体硬朗,但毕竟进入高龄,看着无儿无女的他,学生们不无隐忧。一个叫范昌琴的学生深情地说:“我快要退休了,到时候,我搬来住,服侍老师!”刘章霞则更是满含热泪表示,待叶老师去世后,把他的骨灰安葬到她家祖坟上,好让自己永远“陪伴”老师!

       学生们的一举一动也深深感动着叶老师,使他始终有“儿女绕膝,其乐融融”的感觉。他在为祖国和学生的进步而快乐的同时,更增强了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的愿望。不久前,他捐款5000元给地方修路,并留下捐赠遗体给国家的遗嘱。对于十年前办起的黑板报,至今仍风雨无阻坚持着,周边群众从中及时了解到天下大事、好人好事,及天气预报、粮油价格等与生产生活相关的信息,受益匪浅。

       “名利于我淡如水,奉献为人志不移。”叶老师家的一幅早已褪色的对联,道出的是他永不褪色的人生追求。